健康一整年! - 各種節氣如何養生

來源:尚雅範 1.22W

春季養生

各種節氣如何養生?健康一整年!

春季是從立春開始,經過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為公曆二、三、四月共三個月。

春季養生的原則遵循《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在春季,自然和人體的陽氣呈升發之勢,因此起居飲食運動就要幫助陽氣正常的升發;春應人體肝膽,肝膽主疏泄,所以情緒變化要利於氣機的舒暢,順應春季自然和人體氣血變化才能健康長存。

春季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六個節氣。節氣是自然界陰陽消長變化的一個特殊的點,根據“天人相應”的觀點,節氣的陰陽變化會對人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利用節氣對人體進行調養會起到比平常更好的養生效果。

立春:就是春天的開始,表明嚴冬已經過去,萬物復甦的春季來臨。順應春生的特點,我們一方面要“春捂”防倒春寒,另一方面要調氣機昇陽氣防“春困”。根據五行學説,肝應於春,所以從立春開始要注意調節養護肝氣調暢情志。

雨水:雨水這一天開始,雨量會逐漸增加,濕邪之氣也會隨之而來。春寒料峭,濕氣一般夾“寒”而來,因此雨水前後必須注意保暖,不要過早減少衣物,以免受涼。同時少食生冷之物,以顧護脾胃陽氣。

驚蟄:春雷響起,蟄伏的動物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就開始出來活動了,蛇蟲鼠蟻、病菌等害人蟲也會結束冬眠,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注意增強體質,以驅避邪氣。

春分: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所以,在保健上應注意保持體內的陰陽平衡,飲食上要禁忌大熱、大寒,要保持寒熱均衡。

清明: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之意,此外,春風襲人,容易誘發加重呼吸系統疾病和老年人的高血壓,因此要注意防治該類疾病。

穀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穀類植物的生長。穀雨以後,氣温回升速度加快,“百草回芽,舊病萌發”,此時也是人體舊病最易復發的階段,所以一定要注意。

夏季養生

夏季是從立夏日開始,經過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直到立秋的前一天結束,為公曆五、六、七月共三個月。

夏季的養生要遵循《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人們應該夜卧早起,不要嫌陽關和炎熱,讓心情愉快,千萬不要發怒。讓容色秀美,並使氣機宣通,暑氣外泄,對外界事物有濃厚的興趣,故宜多參加户外活動。好像外面有特別的東西在吸引你,這是在夏天的養生原則。

夏季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六個節氣,節氣是自然界陰陽消長變化的一個特殊的點,根據“天人相應”的觀點,節氣的陰陽變化會對人產生一定的影響,因而在節氣進行身體的調養治療往往能取得比平常治療更好的效果。夏季六個節氣對人體有什麼影響?我們應注意怎樣保養呢?

立夏:是夏季的開始,此時人體的心臟機能處於旺盛時期,應注意對心臟的特別養護。盛夏酷暑,人體出汗多,汗為心液,需補充水分津液,以保持機體 平衡。

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所以叫小滿,小滿是炎熱夏季的開始,是皮膚病的易發期,所以飲食調養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種開始。入夏氣温升高,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濕度增加,濕熱瀰漫空氣,致使人體內的汗液無法通暢地排除,所以人們多會感覺睏倦、萎靡不振。要防治濕熱病變。

夏至:民間有“夏至—陰生”的説法,就是説在夏至日雖然天氣炎熱,陽氣達到極致,但陰氣在這個時候已經開始滋生,此時人體極為脆弱,很容易患上各種疾病,因此要顧護陽氣。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進入三伏,可進行冬病夏治的三伏灸。

小暑:這個節氣中,温高濕重,要注意貪涼受濕引起消化道疾病。

大暑:這個節氣,炎熱的程度到達巔峯。中暑人數明顯增多,心臟病、糖尿病患者,在此節氣中需格外小心。

秋季養生

秋季是從立秋日開始,經過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直到立冬的前一天結束,為公曆八、九、十月共三個月。

秋季是萬物成熟、收穫的黃金季節,也是幹樹落英、萬花凋零的時節。時至今秋,天地陽氣漸收,陰寒漸生,氣候逐漸變涼,北方寒氣迅速南下,早晚温差較大,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消弱。《管子》指出:“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

秋季養生應遵循《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秋季節氣交換之際,氣温變化急劇,人很容易生病,所以根據節氣各自的氣候特點,有重點地進行身體保養和鍼灸推拿等保健治療,對預防疾病有着積極地意義。

立秋:是進入秋季的初始,氣候特點是乾燥。立秋後肺的功能開始處於旺盛時期,這個節氣要注意內心平和寧靜,保持心情舒暢,切忌悲傷憂慮,以避免肅殺之氣,同時還應該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民諺有“秋瓜壞肚”的説法,就是指立秋以後進食大量瓜類水果易引起胃腸道疾病。因此立秋之後應慎食瓜類水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處暑:處暑以後,氣温會逐漸下降,這時候人體容易出現的情況就是“秋乏”。俗話説“春困秋乏夏打盹”,人們經常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所以這個節氣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白露:氣温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白露是晝夜温差很大。早晚較涼,在穿衣方面要多注意。這個節氣要防止鼻腔疾病、過敏性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病的發生。

秋分:秋分以後,天氣漸涼,是脾胃病的多發與復發季節。要注意顧護脾胃,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的食物,更忌暴飲暴食。

寒露:氣温更低,空氣已結露水,漸有寒意。寒露時節,人體陽氣慢慢收斂,陰精開始潛藏於內,故養生也應以保養陰精為主。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霜降是秋冬氣候的轉折點,也是陽氣由收到藏的過渡,這個時節天氣漸冷,很多人手腳易涼,後背易冷,但心裏有燥熱的感覺。這是氣血遇寒循環不暢所致,因此養生要做到“外禦寒、內清熱”。

冬季養生

冬季是從立冬日開始,經過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共六個節氣,直到立春的前一天結束,為公曆十一、十二、一月共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人們在冬季應該早睡晚起,待日光出來再出外活動,要使自己意志神思內斂潛藏,避寒保暖,不要使皮膚開泄出大量汗,否則會使陽氣外泄受損,這就應了冬季萬物閉藏的規律,養藏之道就是冬季的養生原則。

節氣就是陰陽轉化、氣機變化的一個交接點,我們談節氣養生就是順應節氣變化,幫助人體順利度過此交接點。

立冬:立冬是冬季的開始,冬季陽氣藏於內,相應的人體消化功能較好,此時可適當進補。民間有立冬補冬之習俗,還有“冬天進補,開春打虎”的諺語。根據五行學説,腎應於冬,所以從立冬開始要注意補養腎經,並可以開始為冬至進補做準備,服開路方或鍼灸調理脾胃。

小雪:小雪節氣的前後,天氣時常是陰冷晦暗的,此時人們的心情也容易受天氣的影響,特別容易引發抑鬱症。

大雪:大雪氣温較低,人體的頭、胸、腳三個部位最容易受寒,所以這時對這三個部位尤其要注意保暖。

冬至:“冬至—陽生”,陽氣開始萌芽,並由此開始壯大,所以此時要適當進補,以養護尚處在萌芽階段的微弱陽氣。冬至開始,進入三九天,可進行膏方進補和三九敷貼。

小寒、大寒:天氣進一步變冷,小寒還未達最冷,大寒為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此時宜注意保暖養陰藏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