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學數學教案範文彙總十篇

來源:尚雅範 1.16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10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範文彙總十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第87頁例1、例2,88頁課堂活動第1、2題,練習二十二第1~4題。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和理解負數的意義,瞭解負數的產生與作用,感受負數使用帶來的方便。

2.會正確地讀、寫正、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3.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負數的意義和負數的讀法與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提出問題:舉例説明我們學過了哪些數?

教師小結:為了實際生活的需要,在數物體個數時,1、2、3出現了自然數,物體一個也沒有時用自然數0表示,當測量或計算有時不能得出整數,我們用分數或小數表示。

提出問題:我們學過的數中最小的數是誰?有沒有比零還小的數呢?

二、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中央電視台天氣預報的一個場面,主持人説:哈爾濱零下6至3攝氏度,重慶6至8攝氏度

同學們,你們對情境中的內容一定相當熟悉吧?你能給大家講講哈爾濱零下6至3度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為什麼阿姨説的零下6攝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變成了-6℃呢?

這裏有零下6℃、零上6℃,都記作6℃行嗎?

你有什麼簡潔的方法來表示他們的不同呢?

教師小結:同學們的想法都很好。現在,國際數學界都是採用符號來區分,我們把比0攝氏度低的温度用帶有-號的數來表示,例如把零下6℃記作-6℃,讀作負6攝氏度;零上6℃記作+6℃,讀作正6攝氏度或6攝氏度。

(2)鞏固練習。

同學們,你能用剛才我們學過的知識,用恰當的數來表示温度嗎?試試看。

學生獨立完成第87頁下圖的練習。

教師巡視,個別輔導,集體訂正寫得是否正確,並讓學生齊讀。

2.自主學習例2。(進一步認識正數和負數)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本單元有着承上啟下的作用:(1)它是在二年級的表內乘、除法及三年級的一位數乘多位數、除法豎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2)它為學生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學習除數是多位數的除法奠定了紮實的知識和思維基礎。

學生學習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也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筆算”的順序進行編排的。因此,本單元分兩個小節:先學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學筆算除法(也含估算)。這樣編排,和三年級上學期“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結構是一致的,體現本套教材在邏輯結構上的一種對稱美,易於廣大師生從橫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間的聯繫,以及學習方法上的遷移。

二、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一位數除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

2.使學生經歷一位數除多位數的筆算過程,掌握一般的筆算方法,會用乘法驗算除法。

3.使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除法估算,會表達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習慣。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上課時間:4/28

教學內容:83頁例2、“練一練”,練習十五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繫具體的問題情境,理解並掌握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2、使學生能運用分數加減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數學學習的挑戰性,體驗成功學習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能正確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過程

一、口算

1/4+1/3 5/9—2/3 1/2+1/6 3/4—5/8 1/6+3/10

9/14—1/2 3/8+1/8 5/9—2/9 7/10+5/10 3/10+3/4

二、探究

1、出示題目,理解題意。

紅山小學校園裏有一個花園,其中月季花的面積佔1/4,杜鵑花的`面積佔1/3,其餘是草坪。草坪的面積佔幾分之幾?

“月季花的面積佔1/4,杜鵑花的面積佔1/3”,都是把哪個量看作單位“1”的?

2、根據題意,列出算式,並説算式意義。

1-1/4-1/3 1-(1/4+1/3)

3、在書上獨立完成兩個算式的計算,再交流計算方法與結果,明確: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和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一樣的。

三、鞏固

1、練一練

(1)計算下面各題。 5/9+2/3—2/5 1—(1/2+1/6)

(2)我國約有7/10的人口在農村,其餘的在城市。城市人口大約佔全國人口的幾分之幾?

獨立完成,校對交流,明確算式的意義。

2、練習十五第1題

3/4—5/8+5/6 4/5—(1/6+3/10) 3/7—(9/14—1/2)

(1)學生獨立計算,三人板演。

(2)校對交流,特別要注意比較各種方法的優劣。

(3)教師小結: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相同,參加運算的幾個分數,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計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計算。中間過程中的分數,如果先約分再參加運算比較簡便,就及時約分。怎樣算簡便就怎樣算。

3、練習十五第3題

理解題意後,解答前面兩個問題。 鼓勵學生根據題中已知條件提出用分數加減法計算的不同問題,可以是一步也可以是兩步計算的,並讓學生嘗試解決提出的一些問題。

4、練習十五第2、4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交流校對。

四、總結

這節課學習的是什麼內容?你能把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經驗和體會説給其他同學聽聽嗎?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藉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掛圖。

學具:製作方向板的紙板。

切入舉偶

出示課件,談話引入。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小熊現在站在哪裏?(學校)

那麼,在它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哪些建築呢?

大家真聰明,你能填出下面四個建築物的準確方向嗎?

體育館在學校的()面,商店在學校的()面。

醫院在學校的()面,郵局在學校的'()面。

對話平台

玩中學

1.説一説。

通過看圖,初步瞭解大致方向。

(1)同學們説得真不錯,請仔細觀察,在學校的周圍還有哪些建築物?

先自己找一找,再説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2)這些建築物又在學校的那個方向呢?請你仔細想一想。

2.議一議。通過議一議及親身體驗,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

(1)説一説。

你是怎樣想的,在小組內説一説。

(2)議一議。

誰説得對?為什麼?

(3)教師小結。

在學生議一議的基礎上,教師進行小結,明確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

3.做一做。

在做一做中,進一步明確八個方向。

用你手中的學具製作方向板。

學中做

1.試一試。

利用方向板。

(1)在教室辨認八個方向。

2.坐在座位上,説一説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那位同學。練一練。

完成書中練一練。

認識路線

教學目標

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説出從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經過的地方,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準備

掛圖、投影片。

切入舉偶

出示掛圖,談話引入。

我們學校明天要來一批外地的小朋友,學校想讓我們班的同學帶着這批小客人乘坐1路車去動物園。如果你是小導遊,你能向客人介紹一下1路車的行車路線嗎?

對話平台

玩中學

1.説一説。

在小組互動中學會認識路線。

(1)請你在小組中説一説。

(2)全班交流。

2.填一填。

通過填一填,進一步明確行駛方向及路線。

(1)自己獨立填一填。

(2)小組內説一説。

(3)全班交流。

3.玩一玩。

通過做遊戲,是學生進一步明確行車路線。

(1)公佈遊戲規則。

説出遊覽的起點是什麼站,終點是什麼站,汽車怎樣行駛的。前面一位同學行走路線的終點是後一位同學行走路線的起點,手尾接龍,依次進行。

(2)開始遊戲。

(3)遊戲小結。

學中做

1.試一試。

完成試一試中的3道題。

2.練一練。

完成練一練的第1題。

做中得

1.綜合練習。

完成練一練的第2題。

2.實踐應用。

完成練一練的第3題。

練習課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是同學進一步認識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熟練説出從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經過的地方,體會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準備

掛圖。

切入舉偶

談話引入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這捷克我們來商議接練習課,看看數學知識與生活有哪些密切聯繫。

對話平台

學中做

1.説一説。

(1)你的家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向個有哪些建築物?

(2)你的房間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向各擺了哪些傢俱?

2.完成練習四的第1題。

(1)先獨立完成,在小組交流。

(2)想一想,再回答。

(3)議一議,再説一説。

(4)説給小組同學聽。

做中得

實踐應用。

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1.剪一剪。

2.按圖中所給的信息貼一貼。

3.將剩餘的圖按自己的設計貼在小區中。

4.小組交流。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1、喝過可樂嗎?知道可樂的來歷嗎?

2、今天我們帶來了一組飲料,一種是蘋果汁、一種是蜜糖水,來配一種飲料。

出示配製表。並要求:不要太貪,配起來之後不要喝完,每個人品一點,再留下一點樣品,作好記錄。(板書:配 記 品)

學生小組工具:蘋果汁、蜜糖水、量杯、配製表、紙杯若干。

飲料配製記錄表

類型 數量 品評

第一款 蘋果汁 ml

蜜糖水 ml 味道最好的是第 款

蘋果汁 ml

蜜糖水 ml

第二款 蘋果汁 ml

蜜糖水 ml

第三款 蘋果汁 ml

蜜糖水 ml

請代表向大家推薦自己配的飲料

師記錄: 蘋果汁 蜜糖水

(1)20ml 20

(2)30ml 20

(3)20ml 10ml

(4)30 30

(5)30 30

(6)30 30 ——看來30:30還是最受歡迎的

(7)30 20

選一個研究一下:

用質量代表蘋果汁,用水量代表蜜糖水

按20、10的配法,總量是30。如果要配60的話,怎麼配?

(我認為總共是3份,質量佔2份,水量佔1份。現在是6份,一個佔4份,一個佔2份,實質還是2份1份)

(兩個30合為一個60)

要配90的話,怎麼配呢?

假如要配少一點,配15的話,怎麼配?

假如要生產的話,怎麼告訴廠家配製的方法?

生1:告訴他,如果水是1,汁是2。

生2:告訴他,汁是水的2倍。

生3:告訴他,汁與水的比是2:1

生4:告訴他,水佔汁的1/2

生5:告訴他,汁的量比水的量多1倍。

生6:水量是汁的百分之五十。(板書到生4邊)

生7:水量比汁的量少一倍

生8:汁是總量的2/3。水是總量的1/3。

師:汁的量是水量的2倍,你怎麼看出來的?

……

師:都在變,就是倍數關係沒變

再問:2/3、1/2是怎麼來的?

再問:汁量和水量的比是2:1,是什麼意思?

汁量是2份,水量就是1份。

你能不能解釋一下,具體怎麼變?

把10看作1份,20就是2份。………………

60和40的配法是不是按剛剛的方法配的?為什麼?

變的過程中關係不能變。

那麼60和40按生3的寫法就是幾比幾啊?

3:2 怎麼想的?

把這些叫配方。

2比1通常寫成2:1,這個號和冒號不一樣,叫比號。前面叫前項,後面叫後項。

比可以用多種寫法寫,可以寫成2/1。指着説各項。

寫3:2,再改寫,再説各項。

把自己配方寫成幾比幾。再按這個配方去配。

走出自己的位置,去品嚐一下其它組的飲料,猜猜他們的`蘋果汁與蜜糖水的量的比是幾比幾?

瞭解生活中的比

出示(有圖):

(1)桌子與椅子的數量比是1:4

(2)嬰兒頭長與身高的比是1:4

(3)這種棉麻混紡布中棉與麻的重量比是1:4

選一個比向同伴解釋它的意思。

(1)生用倍數關係、份數、分率去解釋,師即時理出頭緒,小結方法。

(2)假如嬰兒的頭長是…………釐米,身高多少釐米?

如果是4米呢?生疑,師指出不切合實際

再請一個學生上台,看看是不是1:4

又指出1:4不能隨便用。

出示划船圖:

看划船圖你能寫出哪些比?

1:6 1只船,6個人

1:1 男生與女生的比是1:1

1:1 西湖與船的比是1:1

1:2 划船的人與坐船的人的比1:2

4:6 划船漿的支數與人數

1:1 左右兩邊划船人的比

1:4 讓同學猜一猜 1 船與船漿的關係 船與坐船人的比

所寫學生揭示答案

在生活中有哪些(比如衣食住行、家裏、學校裏……)地方有比?

手與頭 2:1

衣與褲 1:1

砌房時水與泥土 1:2

爸爸與媽媽 1:1

手與腳 1:1

師引:黑板長與寬的比大概是多少?(2:1、3:2)

倒底哪個對,量一量看。

拉一學生,你們看我和這個同學體重的比是多少?

(3:1、4:1、)

哪個對呢?我是60千克,生是25千克,幾比幾?

晚上睡覺時,牀和我的比是1:1

……

生活中的比是無所不在的。

出示:我國有悠久的青銅器鑄造史,先秦古籍《考工記》記載了各種器物鑄造的器物——

火藥 ——配製黑色火藥原料是火硝、硫磺和木炭,它們重量的比是15:2:3。

看看我們今天學的是什麼?

板書:生活中的比

有什麼感受。

(好幾個學生提到比例,師問:你們頭腦中的比例到底是什麼意思?指出生活中的比例和數學中的比例不一樣)

還想了解些什麼?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分類認識直角三角形、鋭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體會每種三角形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在分類中體會分類標準的嚴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三角形的分類中感受各類三角形之間的關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各種三角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歡歡和笑笑給同學們發來請貼,邀請大家到數學王國做客.但路上有兩道關卡,只有順利通過才能得到通行證.

第一關:準確地認出他們,並説出他們的特徵.(課件出示鋭角、直角和鈍角)

第二關:給他們取個形象又合適的名字.(出示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同學們順利過關,來到了數學王國.它們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來迎接我們。(課件出示各種三角形)

1、喲,它們長得很相似的,找找它們有哪些共同點?

2、有這麼多共同點,老師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還是有區別的,你們發現了嗎?

3、看着這些長得相似,但實際上大大小小、形狀各異、零零亂亂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麼?板書:三角形分類。

4、學生自由討論,給三角形分類.誰願意上來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5、學生展示分類結果:

從角分:直角三角形、鋭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講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斜邊。從學具中找出直角三角形,説説你是怎麼知道它是直角三角形的?

從邊分:等腰三角形和沒有相等的邊的三角形。講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

從你們的學具中找出等腰三角形,你怎麼知道它是等腰三角形的?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沒有三條邊都相等的?(等邊三角形)

找出等邊三角形並證明.

三、實踐應用

1、畫三角形。選擇你最喜歡的三角形畫下來,並向同學們介紹你的三角形.

2、猜三角形:

出示一個直角

出示一個鈍角

出示一個鋭角(能不能正確猜出是什麼三角形?為什麼?

3、填一填

4、找一找:在孔雀圖中找出你喜歡的三角形説一説。

四、總結,拓展

在這節課的探祕中你瞭解到了什麼?你還想研究些什麼?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能正確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減兩位數。

2、經歷探索兩位數口算方法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3、增強學生講所學知識應用於生活的意識及創新意識。

4、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學會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1、口算。

26+41= 19+41= 56+28= 83+12=

75+11= 75+21= 67+21= 72+15=

45+24= 58+42= 57+17= 48+37=

2、談一談你是怎樣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1、獲取信息,理解題意。

談話:請同學們閲讀教材第11頁的例2內容,説一説從圖文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專線大巴票價:48元,普通快客票價:65元,動車票價:54元)

提問: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1)普通快客的票價比動車貴多少元?

(2)專線大巴的票價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嘗試解決,探究算法。

(1)兩位數的不退位減。

師: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該怎麼列式呢?

生:用減法計算,列式65-34.

師:我們學習過兩位數減整十數、一位數的計算方法,這道題中的減數既不是整十數,又不是一位數,應該怎麼計算呢?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然後彙報。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這兩種方法都是把減數54分成50和4兩部分,然後從被減數65中先後去掉50和4,在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時,可以把它們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兩位數減整十數、一位數。

(2)兩位數的退位減。

師:怎麼解決第二個問題呢?

生:列式65-48.

師:請根據剛剛的口算經驗,嘗試算一算65-48是多少,並説説你們是怎麼想的。然後嘗試填寫下列( ):

先算65-( )=( )再算( )○( )=( )

生:把48拆分成40和8兩部分,從65裏分別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後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後再算57-40=17。學生根據討論填空。

(3)比較算式。

師:觀察上邊的.兩個算式,它們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是兩位數減去兩位數。

不同點:前者不退位,計算時直接個位數減個位數,十位數減十位數;後者退位,計算時不能直接減。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第6題。

以開火車的方式完成計算,看誰算得又快又準。

2、完成“練習二”第7題。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獨立思考後填空。

(2)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3、接力賽。

老師給每一組的第一個同學一個數字,後面的同學每人給一個運算符號和一個數字,第一個同學把數字告訴第二個同學,第二個同學根據第一個同學的數進行計算,然後告訴下一個同學結果,以此類推完成接力賽。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主要講了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一般把減數看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再從被減數裏依次減去整十數和一位數。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8、7、6加幾

教材分析:

20以內的進位加法是20以內退位減法和多位數計算的基礎,着部分學習的好壞,將隊今後計算的正確和迅速程度產生直接的影響,本節課的內容是在9加幾的基礎上學習的,對各種算法如“點數”,“接着數”,“湊十”都已經有了比較,本節課主要是要求學生能用“湊十”進行計算。

教學評析:

一、情境入課,初探8加幾算法

師:星期天上午,小朋友們到公園去玩,先來了8個小朋友,又來了3個,一共要買幾張門票呢?

生:13張。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呢?

生1:數出來的。

生2:從8接着往後數5個,就知道了。

生3:8+5算出的。

師:先來了8個,又來了5個,可以用加法8+5來算,(板書:8+5)那怎樣進行計算呢?能用小圓片擺擺,説説嗎?

學生操作

師:誰先來?

生:從5個裏拿出2個給8,就有10了,加起來就是13了。

師:為什麼要拿2個給8呢?誰能説的具體點啊?

生:以為8和2可以湊成10,從5裏借2個給8是10,然後10和3加起來就是13了。

師:説得真好,表揚他。

板書8+5=13

/

23

10

師:看到8,想到了2,8+2=10,10+3=13,誰能來説説?

生1、2説

師:同桌説一説

練一練,8+38+68+48+78+8(抽幾題説算法)

評析:本課主要是在9+幾的基礎上,對湊十法有一定基礎上繼續來學習8加幾,7加幾及6加幾。以為有了9加幾的鋪墊,學生已經能基本藉助手中的學具進行湊十的計算,從教學實錄可看出,學生在學習8加幾時已經比較得心應手了,教師通過適當飲彈,讓學生通過操作,積極得出計算的方法,無論是算法還是算理都比較清楚明瞭,了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

二、自主探索7加幾,6加幾

1、探索

師:小朋友們已經會算8加幾了,你能來試試這兩題嗎?想一想,同桌互相説一説。(出示7+66+5)

小組討論

師:誰先來?

生1:算7+6時,看到7,想到3,把6分成3和3,7+3=10,10+3=13

師:説得蠻好,誰再來試試?

生2:看到7,想到3,把6分成3和3,7+3=10,10+3=13

師:為什麼看到7都想到了3?

生:以為7和3湊成10。

師:怎麼算6+5?

生1、2:看到6,想到4,把5分成4和1,6+4=10,10+1=11

師:大家都是這樣想的嗎?真棒!

2、小結

師:剛才我們在算的時候都是先--湊十,在算加幾。

3、練一練,猜猜我是誰?

出示:7+46+67+56+77+7

師:公園裏也來了很多小動物,他們都躲在這些算式後面,我們把他們請出來八!

(算對一個,出示小動物,錯了説算法)

評析: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已經完成了由扶到放的過程,放手讓學生大膽地進行嘗試,自主探索,讓學生經歷整個學習的過程,體會到如何去學習,很好地進行了數學思想的啟發。教師採用順口溜的方式,理解湊十,記住算法,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並進行了質疑,鞏固了算理。另外練一練的設計頗具童趣,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分類,揭題,小結

1、小組合作交流

師:每個四人小組都有一個信封,請組長拿出卡片,一起算一算,看哪組先完成。

2、請最先完成的接受大家的考驗,計算。

3、分類

4、反饋:

生1:按照答案分。

生2:我們是按照答案的單雙分的。

生3:我們按照算式的第一個數分的,8加幾,7加幾,6加幾。

師:這正好是我們今天學的內容,在計算時都是先湊十。分類只要有根據,我們可以有很多種分法。

評析:此環節的設計頗具匠心,與所學分類相聯繫,有一個知識的整合,使數學知識更體系化,滲透了構建的思想,尤其突出了“湊十”,有效的小組合作也鍛鍊了學生之間的協調能力。

四、應用拓展

1、幫小螞蟻找家

師:小螞蟻聽説小朋友們這麼能幹,碰到麻煩就來找你們幫忙了,你看,背上寫了家的地址,送他們回家吧!

6+67+56+59+68+78+()()+()

2、剩下8+()()+()

師:想想辦法把他們也送回家。

生:填上3,送到……

3、小結

五、課堂作業

評析:小螞蟻回家的設計非常富有童趣,不僅鞏固了8、7、6加幾,而且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體會到助人為樂的樂趣,尤其開放題的設計拓寬了練習的範圍,,起到了很好的鞏固作用。

總之,本堂課是一節成功的設計,無論從教學目標,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結果,都是一節成功的課,我覺得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注重學生的學,突出探究。

本堂課由始至終,老師都沒有告訴學生應該怎麼樣,而是適當引導,讓學生自己摸索,探究出正確的算法。老師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完全輕鬆的'探究範圍,其中有同學之間的互相合作,也有自己的獨立的思考。本堂課探索的目標比較集中,藉助學具,學生自己解決了8加幾的研究,對自己有了一定的信心,急於證明自己的能力是可以解決7加幾,6加幾的,這就是學生探究的慾望。一年級的小朋友自主能力比較差,無法完成較大程度的探究,所以教師設計了個坡度,有利學生掌握。

二、注重學生的年齡特點。

本堂課的情境,練習都充分照顧到了學生的年齡特點。一年級的小朋友,注意的時間比較短,需要不斷地有新鮮事物和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刺激,公園買票,小動物捉迷藏,幫螞蟻回家都是學生熟悉或喜愛的形象,整堂課都是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度過的,練習的設計也做到了開放活潑,鍛鍊了學生的思維。

三、注意數學思想的滲透。

教師特別注意了思想的傳遞,如遷移,構件,注意數學素質的培養,非常難能可貴的。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圓柱表面積的意義,掌握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能正確地計算圓柱的表面積。

3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初步培養學生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圓柱表面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

能充分運用圓柱表面積的相關知識靈活的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計算下面圓柱的側面積。

(1)底面周長2.5米,高0.6米。

(2)底面直徑4釐米,高10釐米。

(3)底面半徑1.5分米,高8分米。

2求出下面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

(1)長方體的長為4釐米,寬為7釐米,高為9釐米。

(2)正方體的稜長為6分米。

3討論説説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及其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學生甲: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指的是長方體、正方體的六個面的面積的總和。

學生乙: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時只要計算長方體相互對立的3個面的面積,3個面的面積相加再乘以2就是長方體的表面積。正方體的表面積是稜長乘以稜長再乘以6。

二新課導入。

1教師:以前我們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及其表面積的求法,那麼圓柱體的表面積的計算和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圓柱的表面積又是如何計算的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討論和探索這個問題。(板書:圓柱的表面積)

2學生討論:你認為圓柱的表面積是指哪一部分?它由幾個面組成?

(1)學生分組討論。

(2)學生彙報討論結果。

3反饋小節:圓柱的表面積指的是圓柱的側面積和兩個底面積的總和,圓柱的表面積由一個側面機和兩個底面組成。(板書:圓柱的側面積+圓柱的兩個底面積=圓柱的表面積)

4教師進行圓柱模型表面展開演示。

(1)學生説説展開的側面是什麼圖形。

學生:圓柱展開的側面是一個長方形。

(2)學生説説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有什麼關係?

學生:長方體的長(或寬)等於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寬(或長)等於圓柱的高。

(3)圓柱的側面積是怎樣計算的?抽生回答進行復習整理。(板書:圓柱的側面積=圓柱的底面周長×圓柱的`高)

(3)圓柱的底面積怎麼計算?(複習底面積的計算方法)。

5説説實際生活中有哪些圓柱體?哪些表面是完整的,哪些表面是不完整的?

學生舉例:完整的圓柱有兩個底面,不完整的圓柱只有一個底面(如水桶)或者根本就沒有底面(如煙囱)。

教師:所以我們每個同學在計算圓柱的表面積時要特別認真,要特別注意這個圓柱到底有幾個底面。

三新課教學。

1例2一個圓柱的高是4.5分米,底面半徑2分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課件演示)

2學生嘗試練習,教師巡迴檢查、指導。

3反饋評價:

(1)側面積:2×2×3.14=56.52(平方分米)

(2)底面積:3.14×2×2=12.56(平方分米)

(3)表面積:56.52+12.56=81.64(平方分米)

答:它的表面積是81.64平方分米。

4學生質疑。

5教師強調答題過程的清楚完整和計算的正確。

6教學小節:在計算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計算圓柱的表面積一般要分成幾步來計算呀?

四反饋練習:試一試。

1學生嘗試練習:要做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高50釐米,底面直徑為30釐米,至少需要多少鐵皮?(得數保留整數)

2學生交流練習結果(注意計算結果的要求)。

3教師評議。

教師:在實際運用中四捨五入法和進一法有什麼不同?

學生;計算使用材料的用量時為確保使用材料的充足通常都使用進一法,計算結果如果使用四捨五入法也許會出現使用材料不足的現象。

五拓展練習

1教師發給學生教具,學生分組進行數據測量。

2學生自行計算所需的材料。

3計算結果彙報。

教師:同學們的答案為什麼會有不同?哪裏出現偏差了?

學生甲:可能是數據的測量不準確。

學生乙:可能是計算出現錯誤。

教師:在實際運用中如果數據測量不準確或者計算出現錯誤,或許就會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這種損失也許是不可估量的,但事實上它又是很容易避免的。所以我們每個同學都要養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

六鞏固練習。

1計算下面圖形的表面積(單位:釐米)(略)

2計算下面各圓柱的表面積。

(1)底面周長是21.52釐米,高2.5分米。

(2)底面半徑0.6米,高2米。

(3)底面直徑10分米,高80釐米。

3一個圓柱形的罐頭盒,底面直徑是16釐米,高是10釐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釐米?

4一個圓柱鐵桶(沒蓋),高是5分米,底面半徑是2分米,做一個這樣的鐵桶,至少需要多少鐵皮?(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並能結合直觀圖形,初步學會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通過開展豐富的數學活動,使學生獲得對“平均分”及分子、分母含義的充分感知和體驗,為進一步認識分數積累感性經驗。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出示場景圖,引導學生觀察場景圖中的各種食品。

2、引導學生把場景圖中的各種食品平均分。

(1)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個?

(2)把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瓶?

(3)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二、展開

(一)認識1/2

1、討論: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應該怎樣分?

2、思考: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了兩份,這一份就是這個蛋糕的一半,它就可以用哪個數來表示呢?

3、介紹“二分之一”的寫法。

4、討論:右面的這一份能不能用1/2來表示?為什麼?

5、得出結論: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了兩份,每份都是它的1/2。

6、拓展:你還能把什麼物體平均分,表示出它的1/2?

(1)請學生從老師課前提供的學具中任選一種,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

(2)自己想一個物品,説一説怎樣可以得到它的1/2。

(二)認識幾分之一

1、啟發:剛才,我們一起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請大家想一想,如果把那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了3份、4份、5份,……又應該怎樣用分數來表示呢?(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四幅圖。)

2、小組裏議一議:每個圖形是怎樣分的?塗色部分應該是它的幾分之幾?

3、全班交流,注意引導學生完整地敍述。

5、拓展:請學生自選一樣物品,表示出它的幾分之一。

6、辨析:有幾個小朋友是這樣表示1/4的,對不對?為什麼?(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題的四幅圖,讓學生看圖議一議,再作出判斷並説明道理。)

(三)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1、觀察比較: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1/2、1/3、1/6、1/8、……,它們都是分數。觀察這些數,它們都由幾部分組成?

2、結合具體的`例子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3、讓學生舉例説一説。

(四)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1、猜一猜:有兩塊同樣大的月餅(課件出示兩個圓),小明吃了其中一塊的1/2,小麗吃了另一塊的1/4,誰吃的多?(

2、交流猜的結果,藉助圖形驗證猜測。

3、繼續猜一猜:有三塊同樣的巧克力,三個小朋友分別吃了一塊巧克力的一部分,大約是這塊巧克力的幾分之一?

4、比一比:誰吃得最多?誰吃得最少?從中你發現了什麼?

三、應用

1、介紹生活中的分數:今天我們學習了分數,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與分數有關。

2、觀察黑板報(“想想做做”第六題中的圖):説説這些欄目分別大約是這塊黑板的幾分之一?

3、向課外延伸: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做一個用心的人,善於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你一定還會發現更多的分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