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學的隨筆

來源:尚雅範 2.92W

學習、工作中,大家沒少接觸或者看到經典的隨筆吧?隨筆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經典的隨筆都有哪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教學的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教學的隨筆

關於教學的隨筆1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而“強烈而活躍的相象是偉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屬性。”小學生思維活躍,富於相象,但是他們的想象力的形成於社會生活實踐,依賴於教師的啟發誘導。在體會搖桂花的歡樂的時:首先教師先放搖桂花的情景,然後學生一邊讀一邊結合中的.畫面想象表演搖桂花的情景和作者分享童年的歡樂;其次,讓學生在搖桂花時抬起頭來問:“同學們看見了什麼?美嗎?美在哪裏?”創設的這個情景喚起了學生充滿詩情的想象,引起了學生心靈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鳴。教師挖掘了教材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訓練點,放飛學生那想象的翅膀,進行語言實踐,學生在創新的天地裏翱翔,文本語言活起來了。

關於教學的隨筆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力,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必須要做到熱愛幼兒,尊重和保護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嚴禁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行為出現。

我是一名幼兒教師,從事保育員工作,在工作中時刻以《綱要》精神指導工作。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尊重幼兒,保護幼兒的自尊心。例如:一天早飯後,李依甜小朋友聲音很小的對我説:“褲子濕了”,我順手一摸,馬上意識到她尿褲子了,她的聲音很小是怕小朋友知道,我把她帶到睡眠室,給她脱下濕褲子,她的小手還使勁把濕內褲往上提,我對她説:老師跟你媽媽一樣,不要怕羞“,他才把濕內褲脱下來,我給她蓋好被子,通知家長送來乾淨的衣服,我幫她換上。李依甜又和小朋友一起遊戲了,整個活動過程班上小朋友都不知道。

幼兒尿褲子是經常發生的事,關鍵是老師如何處理,如果老師不注意處理方法,不注意尊重幼兒,保護幼兒的自尊心,就會使幼兒尿濕褲子而不敢跟老師講,以致於老師不知道而影響幼兒的身體健康。保護幼兒的.自尊心,讓幼兒更加信任老師,特別是一些性格內向的幼兒,教師更要給予更多的關注。現在我班幼兒有話喜歡對我説,有是願意對我講,我與幼兒真正成為了好朋友。

關於教學的隨筆3

我使用小學數學新教材教學已三個多年頭了,驀然回首,這幾年的教學真是喜憂參半、成敗交錯。事到如今,是該盤點一下自己教學中的得與失的時候了,也許它還可以成為後來者的“警教”之言,也是自己小學階段後期教學的正確的教學思路形成的“催化劑”吧!

經過新教材的教學使我真正理解了教師要刻苦鑽研教材的重要性,因為新教材留給教師的教學空間實在太大。如果不認真研讀教參、教材,不清楚各知識點在整個小學階段甚至後繼學習中的重要性,不明確各知識點的前後聯繫及相互作用,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教學步子則將或深或淺,會給自己的教學留下很多後遺症;其次,三年多的教學,使我真正懂得“課標是源、教材是流”,逐漸具備創造性使用教材教學的能力。應該説,沒有哪個專家或老師可以説他的思想、教法就絕對的正確、絕對的好,都是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修正完善以取得教育者們的共識。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認知能力、生活經驗客觀地受家庭環境、地域所處等的不同而存在差異,它直接作用於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這是不可否認的,就如農村的學生連數學書上的卡通動物都不認識,這就是事實,這就需要教師學習課標、把握小學階段在“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解決問題”等領域應達到哪些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選素材、合理設置教學活動內容、使用有效於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自進入新教材教學以來,我始終以新課程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不斷地使自己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向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方向轉變,同時,我也曾彷徨與憂慮,但是,經過幾年的實踐,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已彰顯出可喜的面貌。

1、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濃厚。因為我為他們組織的學習活動是豐富有趣的、學習內容是有用的、探索的問題是有挑戰性的,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感受到了數學學習的價值;加之我留給學生的課外作業很少(但具有很強的可練性),學生自然也就學得輕鬆而樂學。

2、絕大部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品質逐漸形成。教學中的新知學習我都習慣讓學生“先嚐試、再引導其釋疑解惑”以此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3、所有學生都養成了與同伴合作、交流的好習慣,數學口頭表達能力良性發展。我的口頭禪“這個問題有難度,不妨與同伴齊心協力一起想辦法。”、“把你的想法説給同桌的小朋友聽聽”使普遍學生有了與人合作學習的意識,都能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在課堂或是課外與人交流。

4、學生的思維較活躍、開闊。由於新教材教學中突出了算法的多樣化、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等的教學,使學生的數學思維明顯活躍與開闊。5、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能力逐漸形成。教學中每每讓學生學會了某個知識點就讓其舉例應用,或是常以“看到這個數、算式、信息、公式、圖形等,你能聯想到與它相關的哪些數學知識?”啟發學生對呈現的知識進行再思考,進而形成對相關知識進行串聯的能力,逐漸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能力。

三年多的新教材教學實踐,我逐漸地成長起來,我教學的學生也展現出可喜的面貌,然而我也留下了一些教學遺憾:

1、部分學生計算速度慢、正確率不高。教學中總以“課堂上給學生自主探索、合作與交流的時間多了,動筆練習的時間就少了”為藉口為學生在計算上出現的問題而開脱,卻沒有鼓勵學生課外進行練習(又憂於學生學習負擔過重),

其實如果從一年級開始就着眼培養學生每天必練幾道計算題的習慣也不是難事(切莫受諸如“一年級的學生不準佈置家作”的規定的影響)。我可以大膽地説,我教學的兩個班級的學生,沒有一個學生沒有掌握計算方法,但為什麼部分學生會存在速度慢、正確率不高的問題呢?究其原因:

一是這部分學生惰性強(每每遇到按老師的規定自己設置題目[如10道口算題、5道三位數乘或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題……]練習,他們總會出一些很簡單的題目,甚至不能保量完成)、習慣差(馬馬乎乎);

二是我要求不嚴,每每遇到學生計算錯誤,僅僅只是要求學生改正也就罷了,致使學生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形成錯了就改、再錯再改、馬馬乎乎沒關係的錯誤意識和習慣,所以我想在鼓勵教育的同時如果能對犯錯的學生進行嚴格的要求即便採取適當的懲罰,學生犯錯的頻率就會低多了。

2、部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差。幾年的教學中,大部分“解決問題”的內容都被購物、租車租船充斥着,以老師們的話説“二年級就開始租車租船,租到四年級差生才有點兒眉目,可解決其他綜合性稍強的問題就‘丈二的和尚摸不着頭腦’ ……”,傳統教材中到三年級才進入兩步應用題的思維訓練,可是新教材中從二年級開始就涉及含有兩個未知數的問題的解決,學生必須掌握“假設”、“嘗試”、“整體思考”等策略,加之“拆分”、“湊和”等思考才能解決,差生在這種問題的學習中根本就是坐飛機,就連稍好一點的學生都不能從中形成有條理的表達其思考的能力,用孩子們的話説“我是‘湊’的”,可這樣的題目一道例題或是一個練習題就足以花費一節課的時間,而對差生來説是0效果。我想如果下一輪我再教學二年級,我一定要給學生設置一些與生活接近的數量關係比較明朗的兩步計算應用題,使每個學生都能初步學會用分析法(要求什麼問題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和綜合法(知道什麼信息可以讓我們聯想到可以求什麼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隨着年級的增高,逐步向學生滲透“摘錄”、“畫圖”、“列表”、“模擬”、“簡化”、“嘗試”、“找規律”等策略;其次,一定要在二年級乘法和除法的意義教學上花大力氣,讓學生真正理解性地解決乘、除法問題而不是瞎猜亂碰,為中高段的綜合性較強的解決問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此,是否可以降低學生在“解決問題”領域的學習難度,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實驗。

我想,每位教師都具有各自的教學風格,擁有適合自身特點的教學方法和針對不同的學生情況調試自己的教學行為的能力,但在不同的教學方法的作用下,學生存在的問題有些是帶有共性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努力尋找真正有效於學生學習的教學素材、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關於教學的隨筆4

從8月1日起當我得到通知將要從二(1)班的副班主任轉正當正班主任時,我整個人都呆了,班主任肩上的責任有多重,我很清楚,我為自己是否有這樣的能力來扛起這重重的責任而感到擔心,但我知道苦惱與擔憂是沒有用的,只有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它是一個重任,更是對我在教師生涯中又一次新的挑戰,我要以最飽滿的精神狀態與心態來積極地對待。

從暑期中我便開始慢慢進入是班主任工作的狀態,從家訪,到教室的文化佈置,到班級文化管理的設置,懵懂的我跟着經驗豐富的其他班主任,慢慢地走向正軌,這一個月來班主任工作帶給我的.最大的感受是:班主任不好當,但是,既然當了班主任就必須竭誠盡力,扮演好班主任這一平凡而又必不可少的角色。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做才能讓孩子自己意識到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只有良好的自我管理和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發展。

在我的心中,比起孩子們的成績而言,我更在乎孩子們人性品德的修養,我在乎他們行為習慣的培養。因此我渴望我們的每一個小朋友都成為那一株株君子蘭,成為謙謙君子,温和有禮,有才而不驕,得志而不傲,居於谷而不卑。

首先我繼承陳小燕老師對孩子們從發言、作業、寫字、閲讀、進步五個方面展開評價。但我在思考,這只是對於孩子們個體發展的培養,在一年級時我作為副班主任是我便着重培養他們的集體意識,因此我打算利用小隊的建設培養孩子們的集體感,正好在假期中看了一些企業管理的書籍,突發奇想我是否能將企業管理與班級文化相結合呢?將全班47位學生分成8個小隊,即企業中的部門一樣,每個小隊都有自己的職責,由小組員帶領並管理好本部門,每天進行記錄。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工作與團隊,每個月也都有基本工資,即植根銀行的分數值,如果做得優秀還能得到獎金,當然如果自己的職責未能做到,將會進行扣分。

但實行兩個星期以來,我發現孩子們的熱情度不高,我突然想到光有這些條條框框沒有用,還是需要實質性的評價,於是我利用一節班隊課統計孩子們兩個星期以來的分值,為每一位孩子計分時,我都會問:“你覺得你能得到這個月的基本分嗎?”孩子們進行自省,此時很多沒有做好自己工作的小朋友弱弱地告訴我:“陳老師,這個月我都沒有做自己的工作,這個分數我不好意思拿,不過陳老師,我下個月一定會努力的!”讓孩子自己明白,自己感覺到懊悔。只有這樣深刻地反思之後,他們才會向上,才會自覺。果然,在此過後,孩子們不用我再在一邊不停地囑咐,他已經能自覺自發地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來賺他自己的分數。達到了激勵孩子,並讓他學會自主自覺。

我認為班主任這個角色對孩子而言過多囑咐和責罵起到的作用並不是很明顯,以身作責,言行身教。當班級後面書櫃書籍雜亂時,我主動收拾;當地面有垃圾時,我主動拾起;我在做,孩子在看,在不知不覺中,我發現書櫃的書每天都擺放得很整齊,我發現孩子能主動地去拾去地面的垃圾,欣慰而感動。

孩子們,讓我們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關於教學的隨筆5

小學一年級階段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展。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學習習慣並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就應充分地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並將這一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那麼,應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一、培養學生專心傾聽的習慣 專心傾聽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上課專心傾聽的習慣。上課專心傾聽包括看、聽、想、做等四個方面。

看:就是看老師演示、板書和動作;

聽:就是注意傾聽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回答;

想:就是想所學的內容,自己學會了什麼,還有什麼與別人不同的見解; 做:就是動手操作學具和做練習。

為了培養學生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首先要求學生聽課時,思想不要開小差或做小動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認真傾聽其他同學回答問題,仔細研究他們回答得是否正確,有沒有需要補充的,有沒有更好的建議;再次,要仔細觀察老師的.演示和板書,並按要求認真地操作學具,作好練習。 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上課專心聽講,我認為教師講課時一定要精神飽滿,而且語言要生動有趣,條理要分明,方法要靈活多樣,力求使課堂教學引人入勝,使每個同學都樂意聽。

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數學是思考性極強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於思考,勤于思考,善於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為了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時,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一般來説,教師提出問題後,智力水平高的同學能很快舉手回答,但為了照顧到中、下程度的學生,應多留一些時間讓大家思考,待已有相當多的同學舉手後,再根據情況,讓不同層次的同學回答。有時讓那些沒有舉手的同學回答,讓他們説説自己是怎樣想的,有什麼困難,以促進他們開動腦筋想問題。在提問時,避免僅與個別成績好的同學對話,而置大多數同學於不顧。要注意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可利用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動手操作等多種方法,或在老師的指導下,讓一些性格內向、不願在大庭廣眾之下提出問題的學生,也有獨立思考、提出問題的機會。

三、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的準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書寫美觀、工整是學生的基本功。做數學作業一般要求學生書寫格式規範,阿拉伯數字和符號的書寫也要規範。對於作業的書寫情況,教師要經常講評,要以典型示範,以表揚為主。一年級小學生在做課堂作業的過程中,經常會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師應要求小組同學共同督促,使學生認真地完成作業。

雖然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於一年級小學生的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速度加快,並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紮根、結果。

關於教學的隨筆6

《問銀河》是一首散文詩歌,描寫了少年兒童在天氣晴朗的夜晚,仰望銀河所引發的許多絢麗的遐想,反映了孩子們探索宇宙奧祕的興趣和志向。文中語言流暢,童趣性強,琅琅上口,還配有精美的插圖,能幫助學生讀懂課文,進入詩的意境。因而本文采取讀與説結合的`學法,讓學生讀出對大自然的好奇、探究心理。另外,在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模仿課文的表達方式再發問,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師:現在,小朋友的腦子裏一定有很多問題要問銀河,你們能學着小作者的樣子問一問嗎?

生:銀河呀,在你清澈的河水裏有威風的龍蝦嗎?有兩隻大鉗的螃蟹嗎?

生:銀河呀,在你一望無邊的河面上是不是開滿了美麗的荷花嗎?小蜻蜓在上面玩耍嗎?

師:哎呀,這麼美麗的銀河如果真有這些活潑的小動物的話那一定更加迷人。

生:銀河呀,在你的河底也有潛水艇嗎?

生:銀河呀,在你無邊無際的河面上也有快速行駛的快艇嗎?也有快樂的鳥兒在上空自由地飛呢?

……

師:小朋友都是一位聰明的詩人。看來大家對宇宙充滿了好奇,現在我們就應該好好學習,等將來掌握了科學知識,就去探索宇宙的奧祕,好嗎?

生(齊生):好。

通過讓學生學做一回小詩人,不僅培養了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激發了學生探索宇宙奧祕的興趣。

關於教學的隨筆7

又快開學了,真好!還是和這些孩子在一起,真好!

上午參加了開學工作會議,下午打掃教室。本想今年偷點懶,因為孩子們已經二年級了。可是一進教室看到那髒樣,還是改變主意,自私點,讓自己先活動一下筋骨算了。

這個暑期學校大裝修,教室裏可不是普通的髒,孩子們的新書也放得亂七八糟,桌上、地上、講台上,一堆一堆的,每套書也沒放整齊,都亂掉了。

我先把講台上的書搬到地上,然後把講台擦乾淨,再把地上、課桌上的書搬到講台上,一套一套理好。擺不下的書暫時先靠邊堆堆一起。

本想先掃地,但一看課桌上的灰塵,算了,等地掃好桌一擦,地上準又是白茫茫一片,白辛苦。於是先擦桌,我只擦桌面、桌肚和椅子的正面,那些桌腳啊,椅子背啊就留給孩子們來擦了。中間換水若干,苦幹N時,終於全部擦洗完畢。

稍稍休息一會兒,開始掃地,掃地倒省力,除了灰塵,其他沒什麼,只是有些掃不掉。於是又打算拿拖把拖,可是這些沾在地上的牆粉太頑固了,拖也拖不乾淨。沒辦法,學隔壁兩個班老師接上自來水管加大馬力衝,可是,不一會兒我就後悔得要死。衝得時候是痛快,衝好之後那些地上的積水清除起來真是要命。我先用拖把拖,不行,慢得要死。後來貝兒向我建議用大掃帚掃。

於是,掃水浩大工程開始。我不知自己掃了多長時間,反正掃完後的後遺症就是腰痠背疼,大拇指上磨出了一個水泡又磨破了,幹活的時候倒不覺得,一停下來,就火辣辣的疼。我看着自己手上的水泡,歎一聲:低段老師真是命苦啊!陸老師——我們辦公室的強人從對面走來,她也是一幅極度疲憊的樣子,見到我苦笑一下,説:“我不行了,腰痠死了。”她也是剛剛打掃完畢,我們低段老師個個如此,每個新學期學生報到前都要經受這樣一場折磨,我稱之是“高強度魔鬼減肥訓練”。

兩個聯繫老師要幫忙,一個正待產,一個背不好,我想還是算了。數學老師小程要幫忙,她穿着一條白色長裙,弱不禁風。我看看自己高高捲起的褲管,瞅瞅紫色上衣上的污漬,也還是搖了搖頭,可別把她的白裙也拖下水了。今天要減肥也是我一個人減,再説下週要參加一個徒步旅行,就當是提前進行體能訓練了。

苦幹一下午,我終於清掃完畢,看看略顯整潔的教室,我真是佩服自己,原來我也有這麼牛的時候啊。正在我自我陶醉的時候,小程又婀娜的過來了,原來她在我孤軍奮戰的時候,已經幫我開好了午餐發票,無形中又幫我減輕了負擔。現在她過來是幫我一起分書,雖然我原先擺得不科學,以致造成兩人分書時走得暈頭轉向,但那畢竟不是力氣活,很輕鬆的就完成了。呵呵,忙碌了半天,教室總算可以走進人了。

對了,今天還有兩件喜事:我們班的日記書《樹娃娃》已經印好拿來,雖然粗糙,可卻是我花了很大精力編成的,所以還是很有成就感;另外王姝媛的`兒童詩刊登在《快樂作文與閲讀》上,樣刊也在今天拿到了,非常漂亮,為小姑娘驕傲。

時光飛逝,不知不覺一學期就過去了,我擔任的是二年級(2)班的班主任工作,這是我第一次當班主任,我深刻體會到:班主任的生活像個五味瓶,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可愛調皮的孩子們,有時讓我笑,有時讓我憂,但我還是很喜歡這樣的學校生活,因為在這半年的班主任生活中,我付出了努力和汗水,經歷了很多事,更讓我獲得了很多做班主任的經驗。在這次班主任工作交流會上,我主要擷取比較典型的幾個片段,來為自己這一學期的工作做一個回顧,也希望能激起在座各位老師的一些共鳴。

一、售後服務

首先與大家交流的,我取了一個小標題:“售後服務”。一聽“售後服務”這四個字,我們腦海中首先聯繫到的是商家。是啊,對於現在的消費者來説,買東西不但注重質量,更注重的是良好的售後服務。我想,其實我們也可以把“售後服務”這一理念延伸到我們班主任工作中來。眾所周知,在教學生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家長的理解和配合,這樣教學任務才能順利地完成!因此,贏得家長對你的信賴,良好的售後服務很重要。

拿我的例子來説,這學期初,因為我沒做好“售後服務”,而吃了個教訓,事情這樣的:班裏有個後進生潘某某,學習成績差,又貪玩,我就安排了文氣的劉某某和他同桌,目的是讓劉某某幫他提高學習成績。起初兩人相處挺好的,某天,潘某某媽媽跑來跟我説,她剛給她兒子買的字典被劉某某給撕破了,我説:“我們現在沒有證據不能亂説,這件事情我會去查的。”於是,我就去班裏調查,結果是沒人知道這本字典是誰弄破的。我想,實在查不出也沒辦法,既然潘某某的媽媽對劉某某有意見,那我把他們的位子調開,以免再出現類似的問題。事情是這麼解決了,但是我沒有把解決的結果打電話告訴潘某某的家長,問題就出在這裏,一個月後,就因為這本字典,潘某某的媽媽來學校鬧,非要我查出事情真相不可,因而給學校添了不少的麻煩,最後我自己掏腰包給他買了一本字典。通過這事,我切身地體會到,假如我事後打個電話,平常多和家長聯繫,搞好與家長的關係,就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

其實有時候對於我們來説只是簡單的打個電話,做一些小事。比如,學生病了,打個電話通知家長,或者親自陪他去醫院,晚上再打電話去問問孩子的情況;又如學生學習成績進步了,或者是比賽獲獎了,打個電話給學生家長報個喜,等等,其實都只是舉手之勞。但對於家長來説,是一種關心、一種温情,是一種信任、一種溝通……久而久之,他們也就更加信任、支持我們了。金碑銀碑,不如家長們的口碑,有了良好的售後服務,贏得了家長的口碑,就一切都好辦了。

二、關心孩子

愛是無聲的語言,是教師溝通學生思想和感情最有效的手段,想要管理好班級,必須關心、瞭解每一位學生。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始終把工作的責任感放在第一位。低年級的孩子對老師特別熱情,經常會圍着老師轉,我也很習慣在課後把孩子叫到自己身邊,和他們聊聊天,請他教教老師這件新玩具怎麼玩;考考他會查字典了嗎;告訴他這幾天進步了!今天和同學吵架不應該……在這種輕鬆的聊天氛圍下,把握好教育的契機,自然而然地提出對他們的一些要求,收到了效果。在此,我説一段小插曲:有一次,我在教室裏認真地批改作業時,一個學生突然説了一句貼心話:“樓老師,您真辛苦,我來幫你敲背吧!”説完就用小手在我的背上輕輕地敲起來,其他的小朋友看到她這麼做,也都紛紛照樣子做,説要幫老師消除疲勞。看到這羣可愛的學生,頓時,我的心裏暖洋洋的。這就是和諧師生關係的體現。

三、下學期的打算

以上這些是自己在這學期切身感悟到,是自己在期末階段想到了就隨筆寫了下來,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理性的表達,可能還有些不大通順。當然回顧本身就是一個反思的過程,我也看到了很多的不足,自己因為經驗不足,課務繁多,很多時候覺得手忙腳亂,心有餘而力不足,有些工作也做得很不到位,惟有在下學期彌補了,在下學期,自己工作的重點將是:

1、健全班幹部管理,繼續培養一批能幹的班幹部,尋找第二梯隊,激發學生的潛能。

2、健全“爭當小明星”制度,讓學生自行管理、監督,培養小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使他成為一項長期有效的措施。

3、做好和家長之間的溝通聯繫,以良好的售後服務贏得家長們的口碑。

4、抓典型學生,做好後進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每個班級都有一些從學來各種不良行為習慣的學生。對於這些學生,要讓他們感覺到老師是真心喜歡他們,要求不宜太高,要慢慢提高他們的成績。

暫時想到的就這些,寒假裏再整理一下思路。這學期也只能這樣了,下學期讓我們共同加油,繼續努力!

關於教學的隨筆8

我們的理念是“人人學有用的數學,有用的數學應當為人人所學,不同的人學不同的的數學”,“數學教育應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學習聯繫起來,學習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數學”。這一理論在數學(1~6年級)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如何根據教材的特點,把枯燥的數學變得有趣、生動、易於理解、讓學生活學、活用、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呢?通過反覆思考,我就從課堂教學入手,聯繫生活實際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把數學問題生活化。

一、運用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

低年級學生儘管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但他們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現象有着很強的好奇心。我就緊緊抓住這份好奇心,結合教材的教學內容,創設情境,設疑引思,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作為實例,引導學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經驗探索新知識,掌握新本領。

1.借用學生熟悉的自然現象學習數學

在教學“可能性”一課時,先讓學生觀看一段動畫,在風和日麗的春天,鳥兒在飛來飛去,突然天陰了下來,鳥兒也飛走了,這一變化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這時老師立刻拋出問題:“天陰了,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學生就會很自覺地聯繫他們已有的經驗,回答這個問題。學生説:“可能會下雨”,“可能會打雷、電閃”,“可能會颳風”,“可能會一直陰着天,不再有變化”,“可能一會兒天又晴了”,“還可能會下雪”……老師接着邊説邊演示:“同學剛才所説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其中有些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會很小如下雪……”“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事情可能會發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哪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過這一創設情境的導入,使學生對“可能性”這一含義有了初步的感覺。學習“可能性”,關鍵是要了解事物發生是不確定性,事物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讓學生聯繫自然界中的天氣變化現象,為“可能性”的.概念教學奠定了基礎。

2.結合生活經驗,在創設活動中學數學

在教“元角分的認識”一課中,我首先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母親節快到了,小明想給媽媽買一件禮物,就把自己攢的1角硬幣都拿出來,一數有30個,拿着這麼多硬幣不方便,於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爺爺來幫忙想辦法,老爺爺説這好辦,收了小明的30個1角硬幣,又給了小明3張1元錢,小明有點不高興,覺得有點吃虧。你們説小明拿30個1角硬幣換3張1元錢的紙幣虧不虧?為什麼?首先組織學生討論:有的學生將這30個硬幣一角一角地數,每10個1角放在一起,然後再告訴大家這10個1角就是1元,3個10個1角就是3元,所以30個1角和3元是相等的;第二,根據學生的分析,再組織學生觀察已分好的硬幣,從中找規律:“看看元和角之間有什麼關係?”學生很快得出結論:“1元10角相等”,“10個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個1角”,“1元=10角”。

這樣教學,讓學生感到數學中的知識有的是我們在生活實際中已經會的,但沒有找到規律,我們可以運用經驗,通過創設活動,把經驗提煉為數學,充實和改善自己的認知結構。

3.依託兒童生活事例,滲透數學思想和數學知識

如在教“統計——最喜愛吃的水果”一課時,我在組織學生對生活實際生活情況的調查與統計的過程中,用學生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不同顏色積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塊積木代表一位同學最喜歡的水果。在搭積木的實踐活動中滲透統計的思想:積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才能看出誰搭得高,同樣在統計中也要用橫線表示相同的起點;誰搭的積木最高,表示喜歡那種水果的人數最多。正是在這樣的活動中,把統計中深層次的數學思想生活化了。總之,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儘可能地創設一些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數學原形生動地展現在課堂中,使學生眼中的數學不再是簡單的數學,而是富有情感、貼近生活、具有活力的東西。

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數學具有豐富的內涵,它具體表現在靈活運用之中。特別是小學數學,它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有着其特殊的應用價值,能活學還不夠,還應在活學的基礎上學會活用,使數學知識真正為我們的學習、生活服務。

1.數學知識貼近生活,用於生活

在學習了米、釐米以及如何進行測量之後,讓學生運用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測量身高、測量手臂伸開的長度、測量一步的長度、測量教室門的寬度以及測量窗户的寬度等活動,以此加深學生對釐米和米的理解,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同時,使學生獲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識性數據。特別是使學生通過對自己身體高度的測量,感覺自己正在成長的快樂。在這個活動中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實際測量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學、在生活在用。

2.增強策略意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效率

在現代社會裏做任何工作或者解決任何問題,為了提高效率,都要講究策略,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應重視策略研究。如教“可能性”時,設計了這樣一道實踐練習題,“要過六一兒童節了,小明要為班裏的同學準備一個摸獎遊戲,其中準備了6個白球、2個黃球、3個綠球,設有三個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獎品有鉛筆、鉛筆盒、一個足球。現在小明要請同學們幫他設計一個摸球有獎遊戲規則,你能幫幫他嗎?”學生在看到題目後,經過討論都能確定摸到綠球為一等獎,摸到黃球為二等獎,摸到白球為三等獎;但在獎品的分配上出現了分歧,這時老師作為指導者告訴學生在獎品的分配上要考慮獎品的價錢,學生再次經過熱烈的討論,最後確定了摸球有獎遊戲規則。在這樣的實際運用中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創造意識和策略意識有所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以上是我在探索中的一些實例。我的想法和做法是:

“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獲得)→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旨在使數學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習變得有趣、生動、易懂,並會把數學運用於實踐,使數學變得更有活力。

關於教學的隨筆9

許多父母對於孩子愛發脾氣、無理取鬧沒有辦法。有的更是嬌慣的不行,孩子要從小開始培養。不能一直嬌慣下去,這樣會影響孩子的將來。現在,我們就來教教大家有哪些小竅門來對付那些愛發脾氣的孩子吧!

目的:孩子愛發脾氣的原因:一得不到滿足,二受到挫折或失敗。由於孩子缺乏控制能力,又不能用語言表達,脾氣就來了,有時弄得大人很尷尬很狼狽,怎麼辦?

做法:儘量避免導致孩子鬧脾氣的因素,當然也決不能滿足孩子那些無理要求。

辦法:轉移注意力,採取置換,如孩子非去動物園不可,可改幹別的或去他平時想去的地方。他要昂貴的玩具改成別的,最好在大人口中避免出現“不行”等斷然拒絕的詞語,避免孩子發脾氣,還可拖延一下時間。又如孩子辦不成的事,大人要幫一幫,脾氣就發不起來,然而脾氣一旦發起來,可採取:

一、分散注意力

二、大人像沒那麼回事一樣,孩子也覺得大人沒注意,也就消減了脾氣,呆會兒就好了

三、讓孩子做些疲勞的遊戲,釋放多餘的能量,也少些發脾氣,這點挺靈驗,平時讓孩子玩的稍累一些,一方面玩的情趣和愉悦感不可能有脾氣可發。另外生活的'充實,精力的消耗也就沒有心思去鬧脾氣。如果孩子的生活過得空虛乏味,如同大人一樣就該無事生非了。所以讓孩子多參加活動,增加認知增長知識,拓寬思路,提高智力水平和語言能力,又使孩子身心健康,情緒安定愉快,就少發脾氣。如果在大街上或在客人面前發了脾氣,就微笑着把他抱到一個安靜的地方(環境的安靜也消減脾氣的發作力),漸漸會安靜下來。萬萬不能以脾氣對脾氣,效果很糟。

關於教學的隨筆10

在《蝴蝶》活動中,讓幼兒畫蝴蝶對稱的翅膀時,發現陸姚畫的蝴蝶“兩邊不對稱”問題。我便問:“有什麼好辦法在畫蝴蝶時使兩邊一樣?”引發孩子的思考。引出此活動的難點:表現對稱的方法。

師:老師有一個好辦法可以使畫的蝴蝶翅膀兩邊一樣,(出示範畫)你們想知道嗎?師:可以用對印的方法畫一個蝴蝶。我便演示繪畫過程。先將紙左右對摺,打開後在一邊用顏料畫出蝴蝶的一隻翅膀,待顏料未乾時將另一面壓到有顏色的一面上,再打開另一面就印上了蝴蝶的翅膀,這樣蝴蝶就有了一對一樣大小的翅膀。當我打開對印的蝴蝶時全體孩子“哇——”的叫出了聲音。這樣的結果令他們很意外,這個對印方法對他們來説也很新奇。於是趁勢又問:蝴蝶兩邊的花紋怎樣畫一樣的?誰來幫我畫?來到前面用我剛才的方法給蝴蝶添上了花紋。請到了沙一鳴,他的成功贏得了全班的掌聲。(師生共同完成“花蝴蝶”)。分析:在孩子畫蝴蝶過程中,教師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順水推舟進行了對印的教學。這一環節是以孩子學習過程中的`需求為依據進行的。

1、在動手製作的環節中,綜合運用多種材料和表現手法大膽創新進行再創作活動,從動手製作中瞭解形態對稱的特點和色彩協調要素,激發孩子感受和表現蝴蝶的興趣。

2、在評價的環節,採取過程性評價、互評、師評等多元化評價,使不同能力的孩子都有收穫,在評價中得到提高。

關於教學的隨筆11

【摘 要】法國思想家羅梭説過:“教育的藝術在於讓人喜歡你所教的東西。”何為“所教的內容”?筆者的理解即為教學內容。關於教學內容的重要地位,關於教學內容的重要地位,王榮生教授在認為:“一堂好的語文課,在我們看來,主要的標誌是教學內容正確並使學生有效地獲取相應的經驗……”並提出了“好課”的9級標準。筆者在磨王教授之玉基礎上,另闢蹊徑,提出了“好課”的7級標準,並結合課例作具體地觀課。

【關鍵詞】教學內容 語文觀課 王榮生 標準

一、引論──磨他山之玉

法國思想家羅梭説過:“教育的藝術在於讓人喜歡你所教的東西。”何為“所教的內容”?筆者的理解即為教學內容。關於教學內容的重要地位,王榮生教授在其著作《聽王榮生教授評課》一書中,作了這樣論述:“一堂好的語文課,在我們看來,主要的標誌是教學內容正確並使學生有效地獲取相應的經驗,在這樣的前提下,課堂組織散漫一點,教學中出現一些彎路插曲,都是常態,無傷大雅,語文教學的課堂形態應該走向相對地寬鬆乃至有節制的隨意。過於精巧的、講究一分鐘一分鐘‘流程’的、教師一口美辭假聲抒情的、一舉一腔分明比表演還像表演的語文課,也許應該被看成變了態的語文課。”

據此,王教授在書中提出了一堂語文“好課”的9級標準:(1)教師對所教內容有自覺的意識;(2)所教的是“語文”的內容;(3)教學內容相對集中;(4)教學內容與聽説讀寫的常態一致;(5)教學內容與學術界認識一致;(6)想教的內容與實際在教的內容一致;(7)教的內容與學的內容趨向一致;(8)教學內容與語文課程目標一致;(9)教學內容切合學生的實際需要。

誠然,在精彩紛呈的語文教學領域裏,我們看到了太多形式主義,對於語文的根性似乎缺少一種終極的追問。殊不知,語文本姓語,脱離了“語”,再多的精彩都是花拳繡腿,徒勞無益。但是,細細回味王教授的這9級標準,筆者認為有三處存在不妥:

其一,第一級和第二級有重複,如果説老師在課堂上“教的是‘語文’的內容”,那麼該教師定“對所教內容有自覺的意識”,故此,筆者認為第一級可以去除。

其二,第四級和第五級相比,第五級更指向語文的根性。當教師所選用的語文教學內容與學術界的認識相一致時,這教學內容就不再是變態。誰能説遵循了學術界對各種文體的普遍認識,還會是變態呢?如果這樣説,那學術界的認識就不正常,或者説教師對學術界的認識沒有搞清。故此,本人認為第四級可以不要。

其三,第七級更指向於教學方法,而非教學內容。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教師在教學中教學內容的選用是切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但課後學生到底學到多少,這就要看教師方法是否得當,而第七級的介入似乎有另類之感。

此外,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獨立體,有着獨有的`教學個性,這也是決定一節課教學內容是否得以有效實施的主要標準之一。故而,筆者認為由教學內容觀語文課是否有效,應具備七級標準(王教授提出的九級標準中的六級標準+教學內容與教師個性相融合)。

二、立論──闢個人蹊徑

標準的意義在於衡量,七級標準的意義同樣在于衡量一節語文課的優劣。那麼,該如何運用七級標準來衡量一節語文課?然在王教授的書中“寤寐求之”,終是“求之不得”。“思其始而成其終。”為此,筆者憑藉點滴思考,自闢蹊徑,結合身邊的課例談一談個人的一些拙見,以拋磚引玉。

1.所教的是“語文”的內容

對於語文的定義,葉聖陶先生作出這樣解釋:“語文就是語言……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説,就叫語文。”[3]基於這一共識,洪鎮濤先生亦強調指出:“語文教學的任務應該是組織和指導學生學習語言。”前輩們的言論不僅為語文正了“名”,即教語文的內容;同時也為當前的語文教學指明瞭方向,即語文教學的本體是指向語言,語文課要使學生獲得語言。

以一位老師執教的《楊氏之子》為例。課中,該老師將教學內容分為六個板塊。第一板塊充當翻譯,猜文言詞彙,即請學生根據老師説的白話文,猜文言詞彙。第二板塊模仿古語,自我介紹,即請學生模仿“楊氏之子”的格式,自我介紹。第三板塊理解字詞,讀通古文,即通過多次嘗試(參考註釋自由讀──指名讀──引導理解疑難字詞意思,標斷句符號──範讀引領──指名讀──齊讀),指導學生讀通順古文。第四板塊整理理解,敍説故事,即請學生用白話語言説一説故事,再次加深疑難詞語的意思。第五板深入文本,品味語言,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細細品味,以體會楊家小孩的聰慧之處,並隨機指導學生角色朗讀、表演朗讀。第六板塊補寫劇本,內化語言,即請學生選取一個版本,給不完整的文言版或白話版的《楊氏之子》劇本補充台詞,並和同桌對演。

縱觀以上六大板塊的教學內容,不難發現,這位老師從讓學生猜文言詞彙以初識古文語言,模仿古語自我介紹以近距離觸摸古文語言,理解字詞讀通古文引領學生與古文對話,整理理解敍説故事以理清文脈,深入文本品味語言感悟古文語言之妙,到最後的補寫劇本內化語言引領學生學以致用,至始至終都在組織和指導學生學習語言。由此,筆者認為該教師所教的是“語文”的內容。

2.教學內容相對集中

古語有云:“大道至簡。”意指大道理是極其簡單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説明白。教學內容的選取亦是如此,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語文天地裏,我們所要做的便是擦亮自己的眼睛,穿越迷霧森林,直達語文的根,摘取關乎學生終身受用的“核心知識”,“簡簡單單教語文”。

仍以上一位老師執教的《楊氏之子》為例。課堂中六大板塊的教學內容設計(充當翻譯,猜文言詞彙──模仿古語,自我介紹──理解字詞,讀通古文──整理理解,敍説故事──深入文本,品味語言──補寫劇本,內化語言)足見該老師的匠心獨運,六個板塊循序漸進,最終指向一個教學內容,即指導學生學習和運用古文語言。但遺憾的是,這位老師似乎忽略了學生的實際受用力,這是學生第一次在教材中接觸古文,老師如此大密度的訓練,對於大部分的學生來説恐怕都難以受用。皮亞傑認為兒童建構知識的過程一般為四個階段:拿過來、裝進去、存起來、提出來。由此,筆者想,受心理年齡的限制,當學生的頭腦在短時間內裝進大量新知後,保存中就會出現顧此失彼,以至到提取時大多是殘缺不全的知識。若長期以往,學生建構知識的能力也會因此而被削弱。

3.教學內容與學術界認識一致

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課文佔了近乎80%的份量,為了對這些不同體裁、不同文體的文章加以區分,學術界對它們的特點進行詳細地區別,並形成了約定俗成的認識。這就需要我們通過自己所學的學術界已有定論的語文知識不斷地進行專業教學,而非每一篇文章都按同一個套路或有悖學術界認識來進行教學。

再以《楊氏之子》為例。課堂中,老師從猜文言詞彙、釋讀課題、讀通文本、品味語言到內化語言,遵循閲讀教學的基本之路。但在“內化語言”這兩個環節,筆者認為該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處理與學術界的認識有失偏頗。為了給學生創作以示範引路,老師創作了劇本前兩句台詞,其中古文版劇本的台詞是這樣的:

小楊(為孔設果、沏茶):“此是桃子、琵琶、楊梅,皆新鮮而甜蜜。夫子請慢用。”

孔君平(起身,指楊梅以示兒,微笑):多謝賢侄。哦,楊梅,此是君家果。

我們且不説小楊對孔君平這位有學識的長輩會不會像招待三歲小孩一樣,告訴他這是桃子、琵琶、楊梅,僅就這創作的古文版劇本,怎麼看着都像是五四時期半古半白的白話文,而非1500多年的南北朝時期的經典文言文,總感覺與原文顯得格格不入。就此而言,這一教學內容和文言文的學術認識未能形成一致。筆者認為,如果我們老師難以給學生規範的文本,那不如不給,以免誤導學生對文言文的認識。

關於教學的隨筆12

一個班,關起門來就是一個大家庭。如果,這個大家庭中的每一個同學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關心着、幫助着、照顧着、鼓舞着,那麼他便是温馨的,温暖的。那麼我是如何努力來營造一個温馨的班級的呢?

1、“偏愛”後進生

班級管理中,我努力將自己“與人為善”的愛心和班集體“普遍的友愛”傾注給後進生,給他們以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投入。就説我們班的張雪彥吧,因為天生反應慢,動作慢,再加上父母離異,無人管教。她很貪玩,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沒過幾天,她就會積起一大堆作業沒有完成。同學給他起了個綽號叫“懶洋洋”,有一次我進教室找她要作業,聽到他她大聲給同學們講笑話,大家都笑成一團。於是我趁機也給她起了個綽號“喜洋洋”,當着她的面對同學們説:“沒想到徐洋洋這麼會講笑話,這麼愛笑,如果我們大家多去督促他她指導她完成作業,相信她完成作業後會是更加的喜氣洋洋,大家能聽到更多的笑話。”這令她到很意外,馬上坐下刷刷刷地做作業。這以後,大家都熱情地幫助他她我也時時提醒她,她的情況也有所好轉了。

這學期,我把“黑板清潔員”的任務交給了她,更是讓他喜氣洋洋,信心百倍。我認為,這種委以任務的.方法也不失為轉化後進生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用百分之百的熱情,去爭取哪怕百分之一的效果。

2、嚴愛優等生。

優等生,誰都愛他們。也正因為如此,優等生的缺點往往容易被忽視,掩蓋,被原諒、袒護。但小的缺點也會造成大的隱患,對這類學生,我從不寵壞他們,更不遷就他們。時時提醒他們"做學問得先做人",做一個正直的人,熱情的人,向上的人。成天被人讚譽的學生,只能在理智深沉的愛之中,嚴格要求,警鐘常敲,才能克服自身的弱點,揚起風帆前進。

3、博愛中等生

中等生往往是一個班中容易忽略的羣體,他們有比較穩定的心理狀態,他們既不像優等生那樣容易產生優越感,也不像後進生那樣容易自暴自棄。他們是班級體的一面鏡子,他們希望老師重視他們,但又害怕拋頭露面。對這類學生我掌握他們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的積極因素,正確對待他們的反覆,始終如一地尊重、理解、信任他們。

關於教學的隨筆13

隨筆,又叫隨感、筆記,是一種古老的散文體裁。許多散文大家都擅長這種文體,比較有名的作家就有劉基、宋濂、公安派袁氏三兄弟、唐宋派的歸有光、桐城派諸君等等。到了近代,隨筆逐漸成為一種獨立的散文體裁,為廣大羣眾所喜聞樂見。

隨筆選材廣泛,形式自由,是隨時反映見聞感受的一種文體。教育隨筆就是用隨筆的形式,反映教育實踐中的經驗、教訓和感受、體會,或針對教育實踐中的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見解的教育應用文書。

教育隨筆形式自由,它有時像小品文或雜文,有時又像日記或雜記,在教育實踐中主要有這樣一些樣式:教學筆記、教學後記、讀書筆記、教學札記、教育教學隨感錄、備課筆記等等,這些都屬於教育隨筆的範疇。我們今天提倡的是教師寫教育教學隨感錄。

一、教育隨筆有如下特點:

1.短小精悍。

它一般篇幅不長,多則千字左右,少則百十來字。它不用經過縝密的構思後再動筆,而是像寫日記一樣,興之所至,一揮而就,把教育實踐中最有意義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歷鋪展成文。比如有個教師在備課時查看資料,對"歷"與"'厲"的區別頗有感受,就寫了一篇百十來字的短文《"歷"與"厲"辨》發表在教學雜誌上。上海市特級教師於漪在上課時,學生就《畫龍點睛》一課中"點之即飛去"議論紛紛,於老師寫了《"睛"探》一文,由"睛"字出發談了"備課要深人才能講到點子上"的體會。總之,教學隨筆短小精悍,是教育應用寫作中的輕騎兵。

2.迅速及時

教育隨筆像新聞體裁一樣,有較強的時效性。教育實踐中的見聞、體會、意見、看法這些稍縱即逝的東西若不及時記錄,再回首時就會失去神韻。當今世界發展較快,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追上世界發展潮流。教育實踐中的經驗體會及時反映出來可以供別人借鑑,教訓反映出來可供別人吸取,問題反映出來可引起人們的注意。總之,及時反映教育實踐的情況可以使教育少走許多彎路。

3.取材廣泛

教育應用的其他文書取材受一定條件限制,教育隨筆則不然,可以説沒有任何限樹。大的方面而言,可以寫教育方針、教育思想、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等教育思想理論方面的問題。小的方面而言,可以寫一件事、一個字詞、一句話、一個動作、一點感觸、一個問題等教育第一線最具體的東西。總之,選材只要扣住一個"新"字就可以入文。

二、教育隨筆的分類

(l)教育隨筆主要是一種敍事議事的文體,有的講教為主,有的以議為主,根據敍與議的情況可以分成五類:先敍後議型;先議後敍型;夾敍夾議型;敍事型;議論型。

(2)根據隨筆的目的意圖又可以分出如下一些類別:有的是針對某種教學現象發表自己的看法後提出建議的;有的是針對教育現象進行批評針相的;有的是針對教育現象分析得失的;有的提供教育實例,以供借鑑的。

(3)根據所用主要表達方式來分,有記敍性隨筆、議論性隨筆、説明性隨筆,有時還有抒情性隨筆。記敍性隨筆是以記錄教育現象為主,議論性隨筆以發表觀點看法為主,説明性隨筆主要是對教學中的問題作的闡釋。

三、教育隨筆寫作的意義

1.寫作教育隨筆是第一線教師及時反映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思想火花的最快捷方式

教師們每天接觸新的教學內容,每天與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少年兒童打交道,沸騰的生活必將燃起心靈之火,把那耀眼的一瞬記下來,就是隨筆。只要我們每位教師真心實意熱愛我們的教育事業,做教育工作的有心人,隨時都會發現值得寫、值得反映的東西。我們知道,其他教育應用文體的選材較嚴格,組織結構也較嚴密,比較而言,教育隨筆則更加方便快捷。

2.教育隨筆的寫作是教師進行教育藝術、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教學方法總結的良好形式

傳統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學方法能否適應現代教學,一個勇於創新的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就會主動去發現問題,並以積極的態度去思考問題,創造條件去解決問題。教師把這些東西用隨筆的'形式反映出來,對推動教育事業的進步,對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都有一定作用。

3.教育隨筆的寫作是提高教師寫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

寫作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在於勤奮練筆,教師把教育實踐中的見聞感受記下來,是一種很好的提高自己書面表達能力的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説,教育隨筆的寫作是教育科研的初步,可以為教育科研準備素材,可以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教育隨筆是教學反思的理性提煉

古人強調:"吾日三省吾身",新課程改革則提出反思是教師自我成長的重要手段之一。為師者把記寫教育隨筆作為日常教育反思的主要形式,將一天所見、所想、所讀載入日記,這些行動本身就是教育的總結,有助於自身的提高。

教育變革的寶藏隱藏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通過對教學經驗、新問題的分析與研究,從而發現新理念、新見解,可以促進教師對實踐的反思和智慧的提升。教育反思可以避免教學中重複的失誤,如果讓教育隨筆中的反思成為教師的一種職業習慣,那將是教師教育教學發展新的境界。

撰寫教育隨筆,記錄個人成長的所感所想,隨着時間的推移和經驗的積累,重温舊事,回想教育成效,教師常常會品嚐理性的感受,對自己有更全面的認識,這有利於教師提高修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5、教育隨筆是撰寫科研論文的基石

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大多教師感到無處入筆,無從下手。筆者認為,教育科研論文來源於生活,來源於實際教學。每一篇教學日記都是顆明亮的珍珠,把一串明亮的珍珠連起來就是一個漂亮的項鍊。把許多日記歸納起來,就成了一篇有價值的科研論文。沒有實際經驗感悟,教育科研論文就會成為無源之水,誇誇其談,無實際意義。

教育隨筆隨處都可以寫,可以是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也可以是德育方面的;可以是課堂教學畫龍點睛的精彩一筆,也可以是教育教學沉痛的反悔;可以是班主任組織工作的領悟,也可以是任課教師某一方面敗筆的思考;可以寫家庭教育,也可以寫學校的見聞;或表述,或議論,或吶喊,或助威,所喜、所惡、所思、所見皆可入文。哪怕是點滴小事,都要善於捕捉,記入日記。尤其是在新課改的形勢下,如何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如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如何將情感、態度、價值觀融入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感到困惑,均可以以教育隨筆的形式表現出來。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學校、家庭迫切需要高素質教師,教育隨筆對教師素質提高顯得尤為重要。願撰寫教育隨筆能夠成為每一位教師的一種職業習慣。

一位教育家曾説過:"只要對教育決策產生影響的行為就是教育科研;只要對教育實踐產生影響的行為就是教育科研。"教育隨筆來源於課堂教學和學生生活,每一次對學生的成功談話、每一次對教育的失敗與教訓、每一堂課程設計與探索都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學不可缺少的方面,許多中小學教師對教育科研感到迷惘,其實對於教育教學一線的教師而言,通過思考並改進每一天的教學工作就是搞教育科研。

教育隨筆記錄着教師的生命價值。教育科研並不深奧,它就在教師身邊。鍾情於教育隨筆的教師,對一次創新、一次感悟、一次反悔經過思索,都會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有幫助,因此教育隨筆是一線教師特有而實用的教育科研。

關於教學的隨筆14

從教至今,我覺得要想勝任班主任這一角色,心中就必須時刻有一個“愛”字。因為只有“愛”才能使班級更具有凝聚力。

班主任的愛在於關心學生。作為“一家之長”的班主任應該真正地從內心關心這一集體中的每一位成員,使他們感受到老師真心的愛護,體會到集體大家庭的温暖,從而使得班集體真正成為團結向上,充滿温暖,充滿愛意的集體。如有學生生病,我會上去輕輕地關心幾句,併為之送去藥片和開水;有的學生視力,我會主動地給他換位置,並建議家長注意孩子的視力;有的學生寫字時筆沒墨水了,我會馬上遞上自己的鋼筆而不是訓斥為什麼不早作準備;有學生情緒不好,我會主動詢問其原因,及時疏導。

班主任的愛在於尊重學生。尊重學生要以信任和理解學生為前提,要將學生看作是一個平等的對象來看待。古人韓愈就有“弟子不必不好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的説法。班主任要象關心自己的眼睛一樣關心學生的自尊心。對學生要始終表現出關注和熱情,巧妙地對學生進行獎勵。這樣學生班委幹部時,有一位平時很調皮的男同學毛遂自薦當班長,同學們也基本上通過,可他卻不是我的意中候選人,但為了尊重那位自薦的同學我欣然同意了。沒想到,這新的班委在那位自薦班長的帶領下,工作還很出色。無論是學校的運動會,還是文娛表演,我們班連拿了好幾個第一。

班主任的愛在於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世界上的愛各種各樣,而班主任對學生的愛是一種複雜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教育心理學家認為,這種愛是由班主任老師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種高尚的教育情操。不同於父母對子女的天然之愛,它藴含更多的社會內容,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班主任的愛不僅是個人之間的一種態度,一種積極的肯定情感,它還是一種評價。班主任對學生的`態度常常反映出學生所在集體,甚至是社會對他的某種評價。因此,學生往往把班主任對自己的關懷、愛護、信任等與班主任對自己的評價聯繫在一起,同自己在集體中的地位和人格價值聯繫在一起。班主任一句話有時能改變一個學生的一生。於是班主任的這種情感實際上就轉化為一種社會環境在每個學生心目中具有不同尋常的心理份量。班主任唯有心理時刻裝着學生,學生心裏才能有你這樣的老師。尤其是對後進生,愛之深切,才能喚起他們奮發向上的勇氣、信心和激情。

總之,愛是一種巨大的促進力量,她使優秀學生更加奮發向上;愛是一種巨大的改造力量,她能使堅冰化水,頑石變玉;愛是一種巨大的團結力量,她能使萬眾一心,共同進步。只要班主任愛字當頭,誠心對待學生,愛的種子就會在學生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班集體就會更具凝聚力,就會結出彼此尊重、相互溝通、共同進步的學業和思想雙贏的碩果。

關於教學的隨筆15

1、問自己能為學生做什麼?

或許是因為年輕,或許是因為不懂世事,我總喜歡和自己的學生走在一起。和他們聊天,和他們瘋,和他們耍。在很多人的眼中,或許我根本就沒有一個老師的範!但是,老師和學生有很大的區別嗎?孔子曾經説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難道老師永遠是教的,學生永遠是學的嗎?我們老師不能從學生那裏學習一些什麼嗎?

在和學生一起的時候,我可以和他們聊天,可以和他們交換彼此的故事,可以和他們共同策劃美好的未來。在和他們的聊天中,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我知道了他們對老師的喜好,我知道他們這班人的想法。

作為一名老師,不去了解學生的心,或許永遠難成為優秀的教師。這個只是我的一種感覺。我和他們聊天,經常問他們,我能做些什麼?我哪些做得不足?我應該做些什麼?我不否認,我比他們大,應該比他們懂得多。但是,懂得多並不代表,他們懂的,我都懂,並不代表他們經歷過的生活,我經歷過。所以我選擇傾聽,聽他們的故事,聽他們的埋怨,聽他們講一些似乎無聊透頂的話題,瞭解他們的內心,完善自己。

我能為學生做什麼?我做了他們的'傾聽者,我做了他們的守護者,我做了他們徒弟……。或許我就沒做好他們的老師,他們的班主任。

2、問自己能為任課老師做什麼?

我並不是經驗豐富的老師,我也沒有我們很多教師的睿智。但是,我還是想為我們的任課老師做點什麼!我能為任課老師做點什麼呢?

或許做得最多的就是溝通任課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了吧!誰都喜歡被人褒揚,被人尊重。我們辛辛苦苦給學生上課的老師,當然也想得到學生的褒揚和尊重!可是,不是每一個學生都懂得褒揚和尊重的,我希望能為我們的任課老師爭取更多的褒揚和尊重。這也是我這個班主任做得不足的地方,因為我的學生和我走得比較近,所以很多學生把和我相處的方式推及到了其他的任課老師。這個是我的過錯。

積極做好任課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是為了讓我們的課堂更加的活躍,更加充滿學習氛圍。師生之間是可能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果不及時處理這些問題,那麼有些情況會變得很嚴重。可惜,本人天生比較笨拙,在很多方面還做得不足。

我覺得有些對不住我們班的任課老師,我想為各位老師的教學提供更多的幫助。可惜,我連最基本的兩點如何解決都沒想清楚。我會繼續思考的……

3、問自己能為辦公室老師做什麼?

辦公室是學校的有一個小集體,每個辦公室都有自己辦公室的特點。我們辦公室的特點應該是—勤奮。有級長的領導,有優秀班主任的模範,有高級教師的思想,還有各位美女教師的積極到位,似乎感覺自己是多餘的?

我能為辦公室老師做些什麼呢?或許更多的是沉默,是思考,是陪伴。白話,在我來了三年之後,終於可以聽懂一大半了。可惜還是有那麼的字詞是那麼的難理解,在各位本地老師聊天的時候,換來了我的“沉默是金”。在大家無聊的時候,大家可以討論各種各樣的話題,我的參入換來了我的思考——對白話的思考,對話題的思考。陪伴是因為辦公室的老師都是積極到位的,特別是每個班的班主任,在自己不值日的週末都來到辦公室——加班、找學生談話、激勵學生……我是看在眼裏,學在心中。

或許我不能為辦公室老師帶來更多,因為我暫時還不會説白話。我會繼續沉默,繼續思考,繼續陪伴。也希望有一天為辦公室老師帶來更多的話題。

4、問自己能為其他班做什麼?

先説一個故事,

從前,有個富商引進了一批良種水果植株。第一年,他家的水果比別人家的水果銷量好幾十倍。別人都來他家討要良種。可是,富商只想獨吞這個良好的賺錢機會,不願和其他人分享。接下來幾年,富商的水果銷售水平卻越來越差,因為他家的水果,慢慢地和其他人家的水果差不多了。

學生物的很好解釋這一現象,因為鄰居家的水果和他們家的水果都是同一羣蜜蜂傳粉。在傳粉的過程中,劣種水果的花粉被帶入了富商家的水果樹上授粉,所以解出來了劣種水果。

這就是我為什麼要想自己能為其他班做些什麼的原因。我就不多做解釋了。

5、問自己能為自己做什麼?

人是自私的。這句話,我挺贊成的。其實,我做了那麼多。最終為了誰?還不是為了自己!

當你覺得累的時候,氣憤的時候,或者覺得自己沒動力做下去的時候,在腦海裏面想想這段話吧!

我能為自己做什麼?其實,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自己做事。不斷地跟學生學習,不斷地向其他老師請教,不斷地向老班主任請教,我真的學了不少。例如,我從我們辦公室其他三位優秀的班主任那裏學習的有:5班:雖然自己覺得入錯行,但是在自己的行裏要做對得住良心的事,所以一直堅持着。7班:學生並不是罵出來的,罵,或許還會氣到自己。8班:事情多,但不忘鼓舞學生。事情煩,但不失處事原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