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育隨筆集錦15篇

來源:尚雅範 4.3K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經典的隨筆都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教育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教育隨筆集錦15篇

教師教育隨筆1

笑笑是個很帥氣的小男孩,剛走進我們班時,情緒非常不穩定,愛哭愛鬧,經常在地上打滾。活動中發現雲霄與同齡的孩子在行為語言等方面有明顯差別,於是我走進了他的家,和家長進行了溝通,孩子家長非常重視,並主動帶孩子到醫院檢查,孩子的語言發育遲緩,孩子需要定期做康復訓練。為了減輕家長的'負擔,幫助減免了劉雲霄入園費用,和申請了貧困補助。每次入園時我會主動打招呼,會和孩子簡單交流他感興趣的話題,拉着她的小手和其他夥伴玩耍。

記得在一次户外活動,幼兒自由組合進行運球比賽。可能每組都想得冠軍,哪一組都不想讓笑笑成為他們的組員,笑笑被冷落到了一邊。於是我告訴孩子們,拿不拿冠軍並不重要,朋友之間互相幫助能共同完成任務才是最開心的事,並且笑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這次任務。笑笑聽後沒能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但他使勁點點頭告訴同伴我能行。孩子們接納了笑笑並主動邀請笑笑到他們隊裏來。活動中孩子們都為笑笑加油助威,能力強的孩子也會主動告訴笑笑怎樣把球又快又穩地運到終點。在孩子們的幫助下笑笑順利完成任務,雖然沒有拿冠軍,但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

經常得到同伴幫助的笑笑,現在能聽懂簡單的日常會話,也能和同伴分享有趣的事情,特別願意參加集體活動,享受活動中帶來的快樂,看到雲霄的進步老師特別的高興。教育定位應立足孩子本身,教師應該注重每個孩子的發展規律,注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讓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的基礎上得到進步。

教師教育隨筆2

為了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每個學期,我們幼兒園裏都要組織教師進行講課比賽,講課內容由教師自選,今天講課的老師需要用到我們大班的孩子,由於對孩子不熟悉,就詢問了一下孩子們的情況,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正當我們交談時,克凡小朋友擠了過來:“老師,我也想跟他們一起去做遊戲。”説實話,遇到這樣一些公開的活動,我們老師也都喜歡找一些平時表現比較不錯的孩子,一來上課效果比較好,二來避免出現一些狀況。克凡小朋友屬於平時上課坐不住,揪揪這個,踢踢那個,回答問題有時答非所問,因此,象今天這樣的活動,自然也不想讓他去參加,於是,我有些敷衍地對他説:“克凡,今天王老師只能帶這12個小朋友去,等下午呂老師做遊戲時一定帶你,好嗎?”“我就想跟他們一起去。”克凡很不情願。這時,快嘴的大弘從站好的隊伍裏走了出來,用手指着克凡大聲説,“就不要你去,你就是個大笨瓜。”我趕忙上前制止,“大弘,不可以這樣説小朋友,這樣不禮貌。”“本來就是嘛,他上課老是亂動,也不會回答問題,還老是惹事,他老是惹老師生氣。”一席話,讓我陷入了兩難。“沒事的,呂老師,我今天就帶上克凡小朋友,我覺得克凡小朋友很可愛,他一定會認真聽明白老師的'要求,跟小朋友一起做遊戲的,是吧,克凡。”“嗯,我會的。”一臉期待的克凡,肯定地點着頭。

克凡高興地跟着王老師走了,大弘的話卻一直在耳邊迴響,為什麼孩子們會有這樣的想法,我反思着自己平時的行為,我雖然沒有歧視克凡,但平時的言談、語氣中肯定流露出了一些信息,讓這些敏感的孩子們覺察到了老師的態度。這讓我想起了頭一天的繪畫活動――我的理想,多數孩子都畫出了自己想象的畫面,當克凡拿着塗得亂七八糟的畫讓我看時,我只掃了一眼就隨口説,“還不錯,放那吧。”(因為對克凡來講,能坐下來畫就已經很不錯了。)現在想來,類似的言行,顯然影響到了孩子們,今後我還真得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從老師這個源頭開始清理。

教師教育隨筆3

眨眼間寒假結束,新的學期就開始了,孩子們的表現真的非常棒,簡直是出乎我的意料,本以為孩子們會像以前新學期開學時一樣,哭哭啼啼的,沒想到,我面前的孩子都是那麼的淡定,還會有禮貌的和我説早上好,孩子們真的長大了。在自主遊戲的時候,我看着孩子們,他們會和自己的夥伴一起討論自己過年的`時候去哪裏玩了,自己過年的時候收到的紅包和自己的新年禮物。看着孩子們在那暢聊,我真的不忍心打擾他們……

在上課的時候,突然發現沃浩挺這個小朋友隔5分鐘就去上廁所,我覺得很好奇孩子怎麼可能會隔5分鐘就會有小便呢?後來我跟隨着孩子來到了廁所,還是是尿了,可是尿的並不是很多。後來和家長進行了交談,家長説孩子在家根本沒有這回事啊,孩子在家小便很正常。第二天又關注到了這個孩子,這孩子一樣不管是在是在遊戲的時候還是在上課的時候,還是在吃飯的時候都很會小便,時不時的就會去小便。起初我只是認為孩子在家呆的時間長了還沒有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但是一天中午我在管孩子午餐的時候孩子突然和我説老師我眼睛裏有眼淚,起初我以為是那個孩子在欺負他,我問了他們桌的孩子都沒有人欺負他,我問了孩子孩子不肯説,我就叫孩子擦掉眼淚告訴孩子不要哭。孩子回到了座位繼續吃飯。我就去看了旁邊的孩子,突然孩子又叫了我:“老師我有眼淚水”,我覺得很奇怪,我就把孩子叫道了旁邊,我問孩子,你是怎麼了為什麼會流眼淚水,是哪個小朋友欺負你了嗎?孩子搖搖頭説:“小朋友沒有欺負我。”我接着問孩子那是不是想回家了。孩子繼續搖搖頭。那你是怎麼了呢?孩子含着眼淚告訴我:“媽媽説我在幼兒園不聽話,媽媽不喜歡我。”我聽着,我又問孩子:“媽媽經常在家這樣説你的嗎?”孩子點點頭説:“媽媽經常説我在幼兒園裏面不乖。”後來我安慰孩子叫孩子去吃飯,告訴孩子只要你在幼兒園裏乖乖的媽媽肯定會表揚你的。孩子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不管我怎麼勸孩子孩子還是在那默默地流淚,只要孩子一靜下來孩子就會想起媽媽説得話,孩子就會流淚。

我想孩子是不是的上廁所,是不是的流淚都和媽媽經常説孩子在幼兒園不乖有關,孩子心理有太多的壓力。這個孩子身上承受着一些這個年齡段孩子不乖承受的壓力。我把這件事也告訴了孩子的家長,告訴孩子的家長不能在家一味的批評孩子,孩子更多時候需要我們家長去表揚孩子,有的時候孩子做錯了是該批評,但是每天都對孩子説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不乖,像這個孩子內心存在着太多的壓力,家長又是不是的給他壓力,孩子在靜下來得時候就會經常想着想着,多想了孩子內心就會有陰影了。所以,作為老師的我們,我會對孩子多加的鼓勵,和家長配合一起讓孩子健康快樂的生活下去。

教師教育隨筆4

在剛剛開學的幾個星期,我們在美工區投放了橡皮泥,剛開始的時候幼兒還不知道應該怎麼玩橡皮泥,但是他們對玩橡皮泥的興趣卻很高。這一天周帥含來到了美工區,他拿起了橡皮泥只是胡亂的拿起來在手裏擺弄,又過了一會他開始沒有興趣了,看看人家玩的,又捏捏自己的橡皮泥,他捏了一點點的橡皮泥就往人家那裏一扔,又捏了一點點的橡皮泥往地上一扔,而他好像也從中找到了樂趣一般,很有勁的亂扔着。見到這般情景,我馬上走了過去,對着他旁邊的一個小朋友説:“韓心怡,我聽到好像有人在哭哎,你聽到了嗎?好多的橡皮泥寶寶都在哭呢,我們聽聽他們在哭什麼呀?”聽了我的話,周帥含好像也被我吸引了,也在聽着我們倆的對話。於是我繼續説“橡皮泥寶寶説他們找不到家了,所以傷心的哭了!”“那橡皮泥寶寶的家在哪裏呀?”“盒子裏”旁邊的一個小朋友説到。聽了我們的.話,周帥含一個人默默的把剛才亂扔的橡皮泥放進了盒子裏。看到這樣,我説:“聽,現在橡皮泥寶寶都找到了家了,他們開心的笑了呢!”周帥含的臉上也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案例分析:

1、根據遊戲的進展過程,選擇適宜的介入時機,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遊戲的開始階段,周帥含是第一次接觸到橡皮泥,所以他並不會玩,只是自己在那裏胡亂的擺弄。而此時,我採用的方法是繼續觀察,因為在遊戲開始階段幼兒需要一個自我探索的過程和空間。而後,當他出現亂扔的不文明的生活習慣時,我則選擇了介入遊戲的方式,因為這從遊戲的發展水平,及幼兒的生活習慣培養來説,當幼兒出現了不良的習慣的時候,老師都有必要進行介入,而根據周帥含的個人特點,我採用了平行遊戲的方法進行遊戲的介入。

2、根據幼兒的情況,選擇適合的遊戲指導方式,促使幼兒自覺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周帥含是我們班比較調皮的一個孩子,平時他的注意力比一般的孩子就要短很多,在遊戲中他持續的時間不是很久。有的時候對老師的直接教育,他也只會笑笑,成效不是不大。所以在遊戲中當週帥含出現將玩具亂扔的情況時,我沒有采用直接介入的方式進行指導,而採用的方法是共同遊戲的方法,通過在他旁邊與其他同伴的遊戲和對話引起她的興趣,用擬人化的語言暗示他,將橡皮泥亂扔出來是不好的,它會找不到家的,這樣的處理方式便於小班孩子的體驗和接受,所以從遊戲的結果可以看出,這樣的指導方式是有效、可行的。

教師教育隨筆5

“安全”是一切教育的前提,老師們都生怕孩子們出意外,所以跟孩子寸步不離,但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是領導者,一切的計劃都由老師們安排、策劃,所以,孩子一回到幼兒園就被關在籠子裏的小鳥,沒有自由的空間。

一天,午飯後。我因喉嚨痛,就沒有組織活動,讓孩子利用消化飯粒時間給 孩子自由活動的,並在電教室開了電視,讓孩子們看他們最愛的動畫片——貓和老鼠,他們看了一節又一節貓和老鼠的智勇相鬥,電教室裏一陣笑聲,一陣掌聲,一陣喝彩聲。孩子看得多麼開心,多麼的投入啊!連老師也迷住了。

過了一會兒,我回到課室裏喝水,當我走進教室時,我驚呆了,譁,我發現了一個祕密。就是我們班的文君小朋友和冼培紅小朋友在課室的後面辦起了“娃娃家”,扮演“理髮店”。我沒有出聲,就悄悄的在旁邊觀察。文君小朋友先從材料角里拿了一個空瓶子往冼培鴻的頭上倒東西(這大概在表示倒水吧)然後換了一個空瓶子在自己的掌心倒了幾下子(這大概是在表洗髮水),再用雙手在冼培鴻的頭上捉了幾下子,模仿着洗頭的動作,一邊問:“痛嗎?”冼培鴻説:“剛好!”他們一邊交談一邊做着洗頭的動作,模仿得多麼的生動,多麼的逼真。然後又看到文君小朋友説:“沖洗啦!請到這邊來。”培紅小朋友又換了椅子坐了下來。在這過程中,孩子用了一個很禮貌的字“請”多麼的細節的.地方模仿得多麼生動。然而,又開始給培鴻按摩起來。培鴻一邊合起雙目享受。一邊説:好舒服:再幫我按一下這裏吧!不一會兒文君小朋友又拿起了梳子對着他的頭梳理了一下子,做起了理髮師傅。用自己的手指“剪刀”開始幫他修理頭髮。那些細節的地方模仿得惟妙惟肖。動作多麼的靈巧。一會兒,他們調換了角色。,幾天下來,他們在班上的“理髮店”做得紅紅火火的,很多小朋友知道後,都去參與一份,班裏的理髮突然成了一種熱潮。

從這小小的觀察中,有着深深的感促,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強。所以成人在孩子面前要有良好的言行始。同時告我們的老師,不要生怕孩子出事,就扼殺了他們的自由空間,讓他們困在你的身邊。應給孩子充份發揮的機會,既能讓他們發展語言的表達能力、想象力、模仿能力,和表演能力,而孩子又能真正得到開心、快樂。何而不為呢!

教師教育隨筆6

在進行大班主題《了不起的中國人》時,孩子們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知道了自己是中國人,中國地大物博,有許多了不起的地方。在欣賞建築的過程中,孩子們對天安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我在建構區裏有意識地投放了一些操作材料——報紙、紙盒、雪花片、一次性筷子、木頭積木、牙籤、顏色筆、膠帶等,滿足孩子們搭建的願望。對天安門這樣特徵顯著的建築,孩子們會用何種材料,何種方式進行表現,我心中也沒有明確的方向,只是提供多種選擇,讓孩子們自己去作出判斷。

第一天:來自同伴的質疑

文靜的Ethan,一早來園就進入了建構區,他首先發現了大小不同的紙盒,便拿在手裏左右擺弄,一會兒鋪在地上,一會兒拿在手上。最後,他把大小不同的紙盒粘在一起,圍成了一個正方形的圍牆站立起來,並用大大的鞋盒蓋在了正方形的圍牆上當屋頂。

Ethan似乎很滿意自己的作品,對一旁的翔翔説:“我的天安門搭好了。”翔翔轉過身,仔細地觀察着紙盒天安門,還用手碰了碰。正當Ethan滿心歡喜地等着翔翔稱讚時,翔翔卻説:“一點也不像天安門,只是像座正方形的房子。”Ethan非常不服氣:“你覺得哪裏不像天安門?”翔翔不假思索地説:“天安門的屋頂是扁扁的、長三角形,兩邊的屋檐是往外往上翹的,像廟宇一樣的屋頂,你搭的屋檐是平的,沒有往外翹的感覺,城牆是大於屋頂的長長的長方形。”隨後,翔翔也拿起積木擺弄起來。

紙盒常常是孩子搭建建築物時首選的材料,Ethan用紙盒搭了天安門,但這一造型卻受到了同伴的質疑。翔翔鮮明地指出了天安門的典型特徵,恰當的質疑是幼兒自主學習和探究的催化劑,從而引出了新的問題:怎麼搭建天安門的翹屋檐?

第二天:什麼材料最合適?

第二天早上,翔翔如約來到建構區。Ethan已經換用木頭積木搭了一所三角形屋頂的房子,三角形屋頂的房子比正方形的房子結實多了,Ethan顯然對自己的創作很是得意。翔翔看到後,也用積木搭起來,接着兩個好朋友蹲在地上一起擺弄着。搭着搭着,翔翔又皺起了眉頭,突然指着牆上天安門的照片説:“積木搭的屋檐是平的三角形,沒有往外翹的感覺,這樣還是不像。”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論起來。Ethan跑過來問我:“金老師,用紙盒搭不像,用積木搭屋檐也沒有往外翹的感覺,這可怎麼辦呢?”我覺得這是一次讓孩子主動探索的好機會,於是就説:“你們看看建構區裏還有什麼其他的材料比較合適搭建天安門的翹屋檐呢?明天你們再試一試,然後比一比就知道了。”他們倆同意了我的觀點,Ethan堅持用積木繼續搭天安門,而翔翔決定嘗試用雪花片搭建天安門屋檐。

孩子們在同伴討論的過程中,更加清楚地把握了天安門翹屋檐的特徵,對自己的作品有了更完美的要求。從常理而言,我更加傾向於雪花片的使用,但我剋制住了自己的想法,希望給孩子們通過自主嘗試獨立問題的機會。

第三天: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完美

Ethan和翔翔搭建天安門用什麼材質更合適吸引了其他孩子的關注,大部分孩子都認為用雪花片來搭更合適,可以將細小的變化表現出來。這時Ethan有點動搖,他停下自己的活,不時地看翔翔那邊的情況。我感覺到Ethan似乎就要放棄,於是就在他的耳邊説:“相信自己,再堅持一下,説不定就會成功呢。”

Ethan在圖片前觀察了許久,最後他看到了形狀不規則的積木,心想:用這些不就可以搭出翹屋檐的屋頂感覺嗎?他連續用了兩個不規則形狀的積木進行疊加,左右兩邊的翹屋檐就此產生,意想不到的成功突然降臨,Ethan也忍不住手舞足蹈起來。接着,他又再次回到原來的紙盒天安門前,把原先平的屋頂拆掉,利用紙盒的90度折角,剪了個有折角的紙板作為三角形屋頂粘在城牆上,完成了翹屋檐的'製作,然後將原來的城牆再粘搭變長,剪出拱形的門洞粘貼在城牆下,用牙籤和紅色紙製作成小紅旗粘在城牆上。他又成功地完成了紙盒天安門!

翔翔用紅色的雪花片圍起了一個長方形的城牆,經過不斷地拆搭嘗試,三角形往外翹的屋檐輪廓出來了,而且城牆下拱形的5個門洞用白色雪花片也拼搭了出來。翔翔得意極了。

困難是幼兒探索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Ethan在嘗試過程中沒有得到大家的支持,幾乎要放棄時,教師及時給與Ethan鼓勵和支持,激發他繼續探索的勇氣。方法總比問題多,Ethan終於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了心目中的天安門,而這一成功體驗又讓他對自己的第一次作品做出了修改。可見,當一個孩子成功應對挑戰後,他學習與創作的熱情就會遷移到其他類似情境中去,再次驗證自己的經驗,並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第四天:成功完成“心中的天安門”

Ethan和翔翔一早來園後,又再次進入了建構區。他們互相幫忙,用紅色手工紙和牙籤製做成了城牆上的五星紅旗,用粘土將紅旗粘在了雪花片搭的城牆上,最後兩人一起完成了“雄偉的天安門”搭建時,兩個男孩相視一笑,然後歡呼:“終於完成了。”旁邊的孩子們不由分説拍起了小手,並紛紛舉手表示:“這才是真正雄偉的天安門,Ethan和翔翔真了不起。”

經過4天的努力,孩子們通過嘗試,瞭解了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可以完成同一個作品。孩子們的生活、學習離不開同伴的交往,他們在與同伴交往互動中輕鬆地獲得信息,並在交流互動中加工信息,反饋信息,將知識相互遷移,相互影響。尤其是大班孩子,同伴的影響力大大增強,在活動中,老師藉助同伴間互動所發生的積極影響,可以在教室中營造出濃厚的探索氛圍,同時促進了孩子思維的發展。

教師教育隨筆7

我們常把孩子比做初生的太陽,那麼後進生就是遲升的朝陽,比起其他學生他們更需要老師的耐心、細心的呵護、理解與尊重、循循善誘。“要小心的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這句話或許有些誇張了一點,卻實實在在的告訴我們對待後進生不可疏忽大意。

作為一名老師,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教育好這些後進生,是他們和其他學生一樣健康快樂的成長,展現自己獨特的風采。在我擔任一年級班主任的'第一學期裏,我的班級裏有兩個後進生,他們兩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愛做家庭作業,導致他們兩個的學習成績很差。幾次找家長談話,效果也不是很好,課堂上,我仔細的觀察他們兩個,課下,我找他們兩個談話,發現,他們並不是那種學習成績較差、無可救藥的學生。看來是思想問題,我開始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沒過幾天,病又犯了,我很生氣,同時也有些失望,不想再管他們了,但是我又想如果我放棄了他們,那麼他們也許就會越來越放鬆自己,所以我又不能不管他倆。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真是動腦筋了,一有空就把他兩個叫到辦公室一邊陪他們做作業,一邊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幾天之後,我發現已經能夠自己按時完成作業了。

於是,我及時對進行表揚,沒過幾天另一個也開始自己完成作業了。當時我雖然很高興,但是真的很害怕他們堅持不了幾天又不能堅持下去了,但是令我很興奮的是,他倆不但能按時完成作業,而且作業的質量也很高,批改他們的家庭作業,不忘加上一句批語,有時是:你能按時完成作業,老師真高興;有時是:你可要堅持哦!並且一直堅持到現在,的單元自測每次都是考“優”。我心裏有一種説不出的喜悦!因為,我沒有放棄他們。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對於後進生,要想讓他們有所提高,老師一定要抓住他們的弱點,從各個方面去關心他們,去愛護他們,使他們感受到老師給予他們的温暖,給予他們的信心,給予他們的關懷,這樣讓學生從內心發現自己的錯誤所在,找到提高的辦法,從而努力學習,這樣的辦法的確是很好的,我想這些寶貴的經驗都會為我以後的班主任工作起到良好的作用!

教師教育隨筆8

每天午睡起牀後,我都要給梳辮子的小女孩梳頭髮,也會給短頭髮的小女孩梳一梳,讓每個女孩都整整齊齊,漂漂亮亮的。可我很少給男孩梳頭髮,因為我覺的男孩頭髮短,梳不梳一個樣,就省事了。

可是,一次經歷改變了我的想法。一天中午起牀,我按照往常一樣挨個給每個女孩梳頭髮,梳完以後剛想把梳子收起來,就聽浩浩説:“老師,你怎麼總給小女孩梳頭髮,不給我梳呢?”我一驚,是呀,我從沒想過要給男孩也梳頭髮,看到浩浩渴望的眼神,我當下走過去,用梳子慢慢的`為他梳理頭髮,雖然他的頭髮很短,梳不梳一個樣,但我看到了他表情的變化,原來梳個頭發能讓他如此開心。給浩浩梳完,我挨個給每個小男孩梳了梳頭髮,他們有的很享受,有的害羞的護着頭説“不要”,但我看到的是梳過頭髮後他們開心的笑容。

我明白,孩子們並不是真的很想梳頭髮,他們只是想和老師親近一點,讓老師也去接觸一下他,近距離的感受一下老師的愛。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不管帶哪個班,只要午睡起牀我就給每個孩子都梳一梳頭髮,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來自於我的關注、我的愛。

教師教育隨筆9

午餐時間,小朋友都津津有味地吃着飯,只有林林小朋友眼睛盯着手裏的小勺轉來轉去地看。我立刻阻止他,讓他抓緊時間吃飯,而他卻仍然用手裏的小勺,在菜上面不斷地轉動。

我剛要批評他,林峯卻興奮地説:“老師,小勺裏有個我,用正面照,我變大了;用反面照,我變小了。照照菜,也能變大變小,真有意思。”聽他這麼一説,旁邊的孩子也都停止了吃飯擺弄起了小勺……正常的吃飯秩序被打亂,我很惱火,可轉念一想,這不正是對幼兒教育的好時機嗎?於是我答應孩子們,可以帶幾把小勺回去研究一下。孩子們才停止了轉動小勺,認真吃完了午飯。

在睡前漱口環節,孩子們又發現了喝水的不鏽鋼杯子外面也能照出自己縮小的身影。

起牀後,孩子們沒有了立刻進入區角活動的那種積極,而是又開始擺弄從廚房帶回來的小勺。藉此機會,我給孩子們講了有關凸鏡和凹鏡的知識:向外凸的可以叫凸鏡,往裏凹的可以叫凹鏡,凸鏡和凹鏡可以使物體變小和變大。由於有了“小勺中的.自己”的經驗,很快,他們就記住了凸鏡可以使物體變小,凹鏡可以使物體變大的道理。所以當我拿出摩托車的反光鏡,還沒等問幼兒,他們就立刻回答出了“反光鏡是凸鏡,可以使後面的物體變小,在反光鏡裏就能看見後面的車”的正確答案。

由於生活中關於凸鏡的應用比凹鏡的應用廣泛,所以我把“尋找身邊的凸鏡和凹鏡”這個活動通過QQ羣告訴了家長,讓他們一起和孩子們尋找凸鏡和凹鏡在生活中的運用。第二天,放大鏡、汽車後視鏡、醫生檢查耳道用的鏡子、各種反光鏡都被孩子帶來放在了科學區,供幼兒實驗操作。而且很多家長都通過班級QQ羣反饋説:孩子們對尋找凸鏡和凹鏡很感興趣,身邊吃飯用的不鏽鋼碗,喝水用的不鏽鋼杯子、燒水用的不鏽鋼水壺等等,孩子們都能很快説出那個是凸鏡哪個是凹鏡。

現在,我班的孩子只要是遇到能照射出自己影像的物體,都會根據自己身體是否變大變小來説一説,這是個凸鏡還是凹鏡。一把小勺,除了能吃飯,還能引出一節有趣的活動,可見:生活處處有科學,只要善於去發現。

教師教育隨筆10

“老師……我今天又尿牀了!”安安用顫抖的聲音告訴我,“啊?你真是的,趕快把褲子換吧!”哎!“我剛才問你有無尿拉,你又説沒有!”今天已是他連續第三天尿牀了。

下午,安安的爺爺來接他,於是我就跟他爺爺訴説了他的情況。安安爺爺聽後也告訴了我他在家的情況。原來這段時間天氣不太好,安安生病了,多尿是他吃藥的副作用。哦!原來如此,第二天我特別留意了安安的午睡,讓他一定要尿完才上牀,一點半左右又叫他尿一次。結果那天他沒尿牀。就這樣安仔連續幾天都沒尿牀。

過了幾天安安爺爺説:昨天安安的`內褲濕了,不敢告訴老師和媽媽,因為怕被老師批評和媽媽打罵。聽完這話後,我頓時愣住了,原來他的尿牀是我們事後批評對他的陰影,為了不讓我們知道他只能沉默與忍受。

作為老師和家長我們無疑是做錯了,過分了,我們沒有用心去傾聽幼兒的內心而是用自己認為正確、快速的方法去處理幼兒的問題。這是我們的自私,也是對幼兒的不公平啊!

看來我們應用耐心去換幼兒的心聲。這樣才能知道他們是在想什麼。很多人説幼兒是一張白紙,其實他們並不是這樣,只是不懂得很好的去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意見。作為老師和家長只有耐心地去傾聽與引導,才能使幼兒更放心更舒坦地接近我們,以及述説他的心事與想法。

教師教育隨筆11

在上一週的教學中,我突然發現,小孩子們對當老師這個事情,格外的興奮,而且非常感興趣。或許是已經跟我混熟了,在我這個真正的老師面前,敢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了。在一次午餐盛飯的'時候,大家吃着吃着,有幾個小朋友突然把碗端到我平時做的位置上,小手一揮:“快吃飯!”

頓時,旁邊的小朋友就鬧起來了。“下來下來,你又不是老師。”

“現在我是老師了,我在這裏坐着。”

一個小孩子這麼一説,其他小孩子紛紛把自己的板凳搬到了我旁邊,“我才是老師!你們好好吃飯,不準挑食!”

“我才是老師!來我來打飯!”

“哼!我是校長!”

“校長才不進我們幼兒園呢!”

……

在爭吵聲中,我笑着對其中一個説:“來,小老師,接下來就你給其他小朋友盛飯啦,注意不要掉了喲。”

他頓時高興的接過勺子,小心翼翼的給其他小朋友盛飯。而一邊,小朋友們羨慕的眼神看着他。

頓時,我有了一個想法,我要設置一個小老師制度,每次讓一部分小朋友當老師,這樣,其他小朋友既有新鮮感,這個小老師也能學到更多。

具體的結構我還要仔細想想才行,不過,越想越覺得這是一個好辦法呢。

教師教育隨筆12

星期二早晨,佳佳的媽媽送孩子入園時對我説:"佳佳的帽子昨天不見了,請您幫她找一找。"當時,我滿口應了下來。可由於一上午忙這忙那,我把這事給忘了。直到中午孩子離園時,佳佳的媽媽來接孩子問及此事,我才想起來。

這件事使我反思:諸如此類的事情以前是否也發生過?每天早晨,接待孩子入園時,有的家長會向老師交待些孩子的事情,老師有時工作一忙常給忘了。久而久之,家長會對老師失去信任。

怎樣才能辦好家長交待的'事情,讓家長放心呢?我想到了做"家長放心卡"。

我用厚紙印製了一些小卡片發給幼兒,家長如果有什麼事情需要老師做,就寫在卡片上,送孩子入園時,將卡片交給老師。這樣,老師抽空翻閲一下,就是再忙也不會忘記家長對老師説的話。看到卡片上寫着"今天中午我有事,可能晚一會來接孩子",放學後,我就晚走一會,等家長把孩子接走;看到卡片上寫着"孩子感冒了,您讓他多喝點水",我就多注意觀察孩子,並提醒他多飲水。

有些家長還在卡片上寫些"最近,我發現孩子常説髒話,請幫忙改正""望老師教育孩子在家裏講好個人衞生,做到飯前洗手,早、玩刷牙"之類的話,讓老師及時配合家長改掉孩子的不良習慣。

"家長放心卡"的運用,使家長能放心的把孩子交給我們,對我們更好的照顧孩子、教育孩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使我們真正成為了一個讓家長放心的好老師。

教師教育隨筆13

面對“混齡”,我們“混”的是年齡段,“不混”的是教育目的。本學期,我們為了讓孩子在幼兒園接觸到更多的朋友,創設了“大區域活動”——打破班級,讓幼兒園所有的小朋友都可以同時參與。但是由於每個年齡段幼兒的發展水平都不同,教師的準備不充分,第一次活動時幼兒之間頻發衝突,較大影響了遊戲質量。

小班的幼兒在遊戲初期往往無意識、無目的,以獨自遊戲或者平行遊戲為主,只對搭的動作感興趣,而不在乎搭出什麼,建構作品的結構比較簡單;而大班的`幼兒已經具有一定的獨立建構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搭建技巧,會使用輔助材料,並能通過分工、合作完成一件有場景、有情節、較為複雜的高質量作品。

因此,我們在第一次活動後嘗試調整,先小範圍地混齡——一個小班、一箇中班、一個大班混合,讓孩子們事先熟悉另外兩個班級的孩子。活動前,三個班的老師各自在本班向幼兒交代今天活動的內容,讓幼兒有心理準備。小班的老師告訴幼兒,和哥哥姐姐玩,要徵求哥哥姐姐的建議。中班的老師告訴幼兒,多愛護自己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可以和哥哥姐姐一起玩,但要學會愛惜別人的作品。大班的老師告訴幼兒,自己是幼兒園裏的大哥哥和大姐姐了,要主動和弟弟妹妹玩,多包容他們。

教師教育隨筆14

幼兒園組織教師開展了“自制晨間活動玩具比賽”活動,由此,我們班新增了不少自制的晨間活動玩具,如紙球、小手爬、小飛盤、毛毛蟲、竹馬、小推車等。開始,孩子們用這些玩具開展晨間活動,玩得挺開心。可沒過多久,我發現很多孩子寧可結伴閒聊,也沒有興趣玩了。

在活動室,我讓孩子們説説自己最喜歡玩的玩具。結果大多數孩子説喜歡玩大型玩具,還有部分孩子説喜歡玩攀爬牆,幾乎沒有孩子説喜歡玩我們精心製作的那些玩具。我細細地觀察並深深地思考着,就這樣,自制晨間活動玩具大“變身”開始了。

在一週時間裏,我們每天只投放一種自制玩具並要求孩子們比一比誰的玩法多。一聽説比賽,孩子們都來勁了,大家使出渾身解數,努力想出與別人不一樣的玩法。最終大家總結出了自制玩具的.多種玩法。如“小手爬”可以擺在地上當“小跳花”,讓大家一個一個輪流跳過去,還可以當“過河跳板”,即取兩個“小手爬”交替着從另一個上面跳過去,輪番跳上“跳板”過“河”,也可作為拋接材料,讓兩組孩子面對面拋接着玩。對“毛毛蟲”,孩子們原本只會拉着跑或抱在懷中玩,現在大家想出了很多玩法,如將“毛毛蟲”擺成一條彎彎曲曲的“長龍”,孩子們輪流從“長龍”的彎曲處跳過去。“小飛盤”是用布、線和稻草盤繞而成的,以往孩子們通常的玩法就是拋接着玩,現在孩子想到可以放在地上滾或頂在頭上跑,甚至可以放在背上或身體的其他部位跑。“小推車”可以變成“小拖車”,也可以變成“小橋”或“小溝溝”。“小竹馬”則從騎着玩變成了可當作枴棍拄着走路,可當作木槍扛在肩上,甚至還被擺放在地上拼成了多種圖形。孩子們在“竹馬”拼成的三角形、正方形、梯形裏跳來跳去,開心極了。

在“一物多玩”的基礎上,孩子們還將多種自制玩具組合起來玩,想出了“揹物過河”“撐杆跳高”“推車過橋”等玩法。我們看到,孩子們背馱“小飛盤”,腳踩“小手爬”,小心翼翼地在“過河”;騎着“竹馬”在高度為30釐米的竹梯上跳躍;推着“小推車”在“平衡橋”上快跑……那種新鮮感讓孩子們興奮不已,孩子們充分享受到了挑戰成功的喜悦。

不僅如此,孩子們還利用自制玩具開展角色遊戲。有時候,孩子們手握“小飛盤”,變成了“蠟筆小新”,與“媽媽”沿着圓形跑道開展起賽車活動來;有時候,孩子們扛着“竹馬”變成了“小老鼠傑克”,與“表兄”一起在方形的“餐桌”上散起步來;有時候,孩子們把“毛毛蟲”纏繞在頭上,變成了“灰太狼”與“小羊”在“羊村”裏追逐嬉鬧;有時候,孩子們把“竹馬”當成牽引盲人的枴杖,兩人一前一後牽着“竹馬”過小橋、跨小溝……不同的角色身份帶給孩子們不同的情感和運動體驗,孩子們享受到了無窮的樂趣。

自制玩具“變身”的過程讓我深深體會到,教師不能僅僅滿足於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還要主動觀察、分析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掌握幼兒對活動材料的喜好程度,引導幼兒探索新玩法,以充分、有效地發揮活動材料的價值,最終讓孩子們的活動變得豐富多彩、趣味無窮。

教師教育隨筆15

小朋友們非常喜歡活動區的遊戲,尤其是其中的角色遊戲,我認為,角色遊戲,反應的是孩子們最真實、最本真的遊戲狀態,所以,我在小朋友們進行角色遊戲的時候,都會細心地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不僅有趣,而且會很有收穫。

遊戲開始十多分鐘,點心店裏傳來了兩個孩子的爭論聲。“沒有,真的沒有。”“有的,你看這兒就有胡蘿蔔。”“沒有,你看菜單上沒有胡蘿蔔面。”“可是你明明有胡蘿蔔啊,為什麼不肯賣。”“可是菜單上沒有啊。你看看真的沒有。”

原來是兩個孩子為了一碗“胡蘿蔔面”爭論了起來。小顧客想買一碗胡蘿蔔面,收銀員告訴她沒有,小顧客不服氣,指着儲物架上一籃子的胡蘿蔔提示收銀員“這兒有。”而收銀員堅守自己的“原則”,只要是菜單上有的都能買,反之只要是菜單上沒有的就不能買。小顧客非常納悶,雖然菜單上沒有,但確實有胡蘿蔔,為什麼還不肯賣呢?對此我也感到非常的奇怪,於是介入了兩人中間,對小顧客説:“你先不要着急,我們一起問問收銀員為什麼有蘿蔔還不肯賣?”小顧客接受了我的提議,於是問了收銀員,而收銀員的回答非常簡單:“因為菜單上沒有,都不知道多少錢,怎麼賣啊?”原來他不賣是有原因的。

從這樣兩段對話中,我們能夠讀到什麼?

首先,進入中班後,孩子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仍然比較強,爭論源自於各自的堅持,小顧客堅持着自己的需要——“我”要買胡蘿蔔面;而收銀員也堅持着自己的“原則”——菜單上沒有“我”不賣。他們的對話其目的不是解決問題,因為還沒有解決問題的意識;他們的對話是為了不斷重複和強調自己的需要和想法,這也從另一側面説明了他們沒有協商的意識。

其次,材料準備的'細節問題,是導致爭論的間接因素。在《指南》和《綱要》中都強調了環境對幼兒發展的重要作用,它的作用既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潛移默化的。在兩個孩子的爭論中,我們不難發現,問題間接來自“環境”——牆上掛着的價目表和櫥櫃上成列的各種食品之間不對應,有的食品沒有標上價格,使收銀員不知道該如何出售。

價目表的制定明確標出了不同物品的價格,便於遊戲中幼兒間的買賣,同時還滲透了點數和計算,對中班的幼兒來説,既有符合其發展水平的可操作的材料,又有拓展其經驗和能力的材料。但同時也侷限了孩子們的自主選擇和決策,他們沒有機會來隨意組合套餐、沒有機會來標定價格,久而久之,使他們在一種墨守成規的情境中游戲,所以導致當遇到價目表上沒有的食品時,他們會束手無策。

這就提醒我們在給孩子們創設遊戲環境、提供材料的時候,一定要給他們自主選擇和決策的機會、權利,讓他們習慣於自己選擇和做出決定,以解決一些問題。

第三,孩子們缺乏解決問題的意識,以及基本的與人協商的方法。這時需要老師的介入,將他們的注意力從爭論引導到想辦法解決問題,再用自己的經驗去影響幼兒,比如可以由收銀員給胡蘿蔔定一個價格。遊戲中,孩子們在老師的建議下參照其它蔬菜的價格自己給胡蘿蔔定價格。可見,對於這樣一個問題,孩子們是有能力將這個問題解決得很好的。因此,在日常遊戲的組織中,教師不要過早、過多介入遊戲,有意識的讓孩子們自己將問題暴露出來,並將解決問題的機會留給他們,逐漸萌發解決問題的意識,提高與人協商的能力。

在角色遊戲的指導中,給予幼兒的支持策略是多元的,有環境的、材料的、情境的、語言的,有時甚至需要多媒體。因此,我們不能拘泥於貫用的某一種或幾種,而要根據遊戲中的實際問題靈活運用,關鍵是不能剝奪幼兒的自主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