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接受的真相知乎

來源:尚雅範 1.84W

無法接受的真相知乎,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因為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堆積在我們的身上,從而導致我們的內心出現了一些變化,很多時候我們都不太願意去面對真相,一起來看看無法接受的真相知乎

無法接受的真相知乎1

1、無知自信。無知自信是指沒有任何具體的原因和理性思考,但還非常堅信自己所説所做是正確的。比如孩子不打不成器,孩子做作業必須得盯着。很多家長都深信不疑,但是又沒有具體的原因。

2、感知差異。感知差異是指同一個事件在不同的人看來結果會完全不同。感知差異發生的原因是選擇性感知。我們過去所受過的教育等經歷、經驗讓我們經常選擇性地接受。

3、心理牴觸。什麼叫心理牴觸?心理牴觸來源於認知失調,就是人不能夠在腦海當中存在兩種完全矛盾的想法。它們不能夠調和,這是非常痛苦的。比如説狐狸看到葡萄很想吃,它想要吃這個葡萄但它吃不到,

無法接受的真相知乎

你看矛盾產生了。想要吃,但是吃不到,很矛盾。這時候狐狸不能夠忍受這種矛盾,認知失調了,它的辦法就是要調整它。怎麼調整?狐狸説,葡萄肯定是酸的。這句話一説出來,狐狸淡定了,因為終於不會出現認知失調了。而認知失調導致的直接結果不願意接受真想,心理牴觸真相。就是有一個媽媽,她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非常好的媽媽,你告訴她的`很多做法做得非常糟糕。她就會產生認知失調,她會非常痛苦。她寧肯找到一個理由,證明她之前説得沒錯。這是人們牴觸真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接受真相意味着痛苦。

4、利益牴觸。人們往往為了避免利益受到影響,而避免接受對自己不利的真相。

無法接受的真相知乎2

如何解決人們不願意接受真相的問題?

1、聚焦事實。什麼是事實?事實具備具體、公正、客觀、不帶感情色彩,還有及時的特徵。

(1)我們可以嘗試使用結構化思維,通過FIRE模型把語言拆分成事實、解讀、反應和結果四部分,從而聚焦到事實。有這樣一段話:“昨天我給你打電話你沒接,我覺得你根本就不重視我。所以我覺得咱們倆的合作現在出現了問題。我決定,我要退出咱們的合作關係。”這段話就包含事實——我給你打電話你沒接;也包含解讀——我認為這是你不重視我;也包含反應——我真的覺得非常生氣,我覺得受傷了。最後的結果——咱倆乾脆別合作了吧。當我們説話的時候,往往是綜合了這四種要素在一起。我們分不清事實,裹在一起跟對方説,就會引起對方很多情緒上的反彈,導致的結果是誰也説不清這個話。

在對事實重新解讀時,我們要首先做好界定,把對事實的判斷標準達成一致。什麼叫作重視、什麼叫不重視、什麼叫非常重視。你的表現是什麼。當你把事實和你們達成一致的界定標準放在一起的時候,對方就能夠理解,目前的事實是重視,還是不重視。

(2)我們還可以使用自我抽離的方法。當我們回憶自己經歷的讓自己情緒起伏比較大或者無法客觀思考的事件時,嘗試把自己當成攝像頭觀察自己。身在其中的時候,你每回憶一次,你的情緒就會更加強烈一次。當你把自我抽離出來時,你每回憶一次,情感就會減弱一次,會讓你更加理性。

2、換位思考。換位思考並不是情緒上的換位,而是情感共鳴的認知活動和理解他人感覺的心理活動。

你能夠理解對方的感覺,你不需要認為,他這個感覺對還是錯,你也不需要説我支持你還是反對你。你只需要理解他,他就立刻感覺好很多,這就是換位思考的重要性。所以在你跟一個人談事實,要向他揭示真相,他可能會受到傷害的時候,你一定要準備好換位思考的能力,就把這句話學會就好了:我能看出來結果使你感到很意外,但我想這也不是你所期望的。如此,他就能夠接受。換位思考不意味着原諒不好的行為,換位思考不意味着原諒,不意味着沒有邊界,不意味着不可以談判。比如馬龍·白蘭度演的那個教父充滿了換位思考。但是出手照樣很狠。換位思考可以幫你降低談判難度,但不意味着目標的改變。

無法接受的真相知乎 第2張

3、設定有效目標。先説什麼叫無效目標?有三類最典型的無效目標。

第一個無效目標,説我需要一個道歉,很多人跟別人談話的目的是需要一個道歉。第二個是我要你承認你錯,談話的.目的是為了證明對方錯,所以最後變成爭論。第三個,我要讓你為你所做的事感到不爽,報復。這些都是情緒上的宣泄,都是無效目標。真正有效的目標是問題的解決。

如何設定一個有效的目標呢?這裏有一個原則叫六個月之後原則。就是當你在設定一個目標的時候,你要啟動時間距離,壓力感和負面情緒都會大幅下降。

4、對話而非對抗

怎麼樣用邀請對方進入到對話的氛圍當中?有一個工具叫作IDEAS模型。

第一步的I是邀請invite,邀請對方參與談話。你願意跟我就什麼什麼事進行一次對話嗎?你願意跟我就什麼事談一談嗎?這是第一句話。

第二句,解除。解除什麼?解除對方的防備,我不是想要指責你任何事,我是想跟你討論一下我們對這件事的看法。你看我不是想幹嗎,我想要幹嗎,這個在關鍵對話裏邊叫作對比説明,用這個方法來解除對方的戒備心。不要讓對方覺得,你是不是要找我的事,你是不是要罵我,不是。

第三個叫消除,消除責備。如果我們倆對這件事的看法不同,我們可以討論。

第四個叫承認對方的權利。你認為可以嗎?給對方一個選擇的權利,承認對方的權利,最後設定一個時間。你想現在談還是我們中午吃完飯以後再談?這五句話是30秒鐘之內説出來的,我們需要在30秒鐘之內把這一段話講出來。講出來以後,給對方營造一個邀請對方加入談話當中的氛圍。

無法接受的真相知乎3

脆弱的人,無法接受真相

人只會選擇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而不是選擇真相。

為什麼?因為他的認知體系本身就無法分辨真偽,

而當一個人不能夠分辨是非真偽的時候,你又怎麼知道,別人教你的是真知,還是假知呢?

於是這就會分出兩種人,並且由此產生了兩個極端:

這第一種人,他越能分辨是非真偽,那麼他的提升就越快,他可以最大化的節約自己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有效學習中。

而第二種人,他們越不能分辨是非真假,就越無法篩選有效信息,然後就會陷入到惡性循環中,即便是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最終也是什麼都沒學到。

這是世界上,有的人的眼睛是被矇住的,有的人的耳朵是被遮住的,其實這都不是最悲哀的。

最悲哀的是,有些人的智慧是被蓋住的,心靈是被包裹住的,他們是接受不了真相的,所以註定只能淪為第二種人。

就像有些人,你本想給他講些覺悟之類的東西,給他開闊一下眼界,雖然出於好心,但是他卻認為你在宣揚迷信,你在胡言亂語。

無法接受的真相知乎 第3張

人不只有身體上的殘疾,還有思想上的殘疾

當肩吾把接輿的言論以及自己的看法跟連叔講了之後,連叔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説:

“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乎?夫知亦有之。”

人的視覺有問題,就會看不見色彩,人的聽覺有問題,就會聽不見聲音,於是就會有兩種人,一種是盲人,一種是聾人。

“豈唯形骸有聾盲乎?夫知亦有之。”這句話很有殺傷力,難道人只有身體上的殘疾嗎?其實並不是。

這個世界上,身體上有殘疾的人只佔少部分,而思想和認知上有殘疾的人卻佔絕大部分。

所以,不要標榜自己是個獨立健全的人,也許在明眼人那裏,你就和殘疾人沒什麼兩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