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隨筆(合集15篇)

來源:尚雅範 1.97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聽説過隨筆吧?有的可能還經常寫隨筆?隨筆,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合集15篇)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1

小學班主任教育敍事

玉門市管莊學校李秀蘭

時光荏苒,轉眼間,我已經在班主任這個崗位上工作了十幾年了。回顧這麼多年的工作,想説的真是太多太多。人民教師這一職業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班主任,不僅擔負着教學工作,更擔負着管理全班同學的重擔。班主任是學生班集體的教育者、組織者和領導者,也是學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主力軍,可以説,班主任工作的優劣直接關係到整個學校的發展。而我認為班主任工作的祕訣就是"愛"。師愛是偉大的、神聖的;師愛是人類複雜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結着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師愛是"超凡脱俗"的愛,這種愛沒有血緣和親情,沒有私利與目的,然而這種愛卻有一股巨大的力量。

1、愛就是了解。

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包括對學生的身體狀況、家庭情況、知識基礎、學習成績、興趣愛好、性格氣質、交友情況、喜怒哀樂的深刻了解。這是做好班級管工作、避免教育盲點、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

2、愛就是關懷。

師愛是教育的“潤滑劑”,是進行教育的必要條件。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師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為有了師愛,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學生才樂於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師愛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愛是指教師要熱愛每一個學生。學習好的要愛,學習一般的要愛,學習差的也要愛;活潑的要愛,文靜踏實的要愛,內向拘謹的更要愛;“金鳳凰”要愛,“醜小鴨”同樣也要愛。

3、愛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學生是消除教育盲點的基礎。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與學生在地位和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這就是要求教師不能盛氣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師的地位和權力污辱學生;理解學生要從青少年的心理髮展特點出發,理解他們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們幼稚和天真;信任學生要信任他們的潛在能力,放手讓學生在實踐中鍛鍊,在磨練中成長。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與教師縮小心理距離,學生才會對教師產生依賴感。

4、愛就是責任。

愛學生要深入地愛,愛學生要理智地愛。就是要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不嬌慣、不溺愛。對其缺點錯誤,不縱容、不姑息、不放任。師愛既藴含着強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現出深刻的理智,不僅着眼於學生目前的得失和苦樂,更注重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前途。

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着不斷的變化。作為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們肩負的神聖歷史使命。一份春華,一份秋實,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淚水,然而我收穫的卻是那一份份充實,那沉甸甸的情感。

  20xx.10.26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2

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形式多樣,錯綜複雜,例如,聽説讀寫、觀察、想象、思維……都屬於教學活動,但是,課堂教學主要看師生的互動過程是怎麼樣的,教師是否保障了學習者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佔有活動過程。活動方式主要有:

教學式學習活動。這是教師主導的學習過程。如教師導語染渲情境,調動學生的情趣,身臨其境地學習。這種學習活動方式的要點是教師採用的主導手段均要服務於激活、維持或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狀態。

自學式學習活動。學生獨立進行的學習活動。如以自讀方式整體感知課文,學生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描寫了一件什麼事;或學生以圈圈、畫畫、評評(打批註)的操作方式自讀自悟某一部分文章內容。這種學習活動方式的要點應是學習者的操作活動(如圈圈畫畫,有感情朗讀,配樂誦讀等等)要與他的內部思維活動緊緊相連,相得益彰,使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始終處於主動進取的`狀態。

互助式學習活動。生生之間進行的學習活動。這種學習活動的要點應注意對生生互助方法的指導。如教師佈置小組學習的任務1)共同學習某個自然段(劃定學習範圍);(2)講一講你讀懂的內容,再把讀懂的部分有感情地讀出來徵求組員的意見(授予交流的方法);(3)把不懂的內容提出來,小組內討論解決等。佈置學習任務的導語要明確,易於學生操作,以調學生互助學習的方向,保證活動的效率。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3

老師日誌今天第一節是語文課,我們進行了單元測試,下課鈴剛響,小組長就快速地收着卷子,交上卷子的同學都忙着自己的事情,有的做着課前準備,有的上廁所。課代表在發下一節課要用的數學練習冊,我站在講台前觀察着同學們的舉動。

這時,我發現最後一排小風的數學練習冊,不知道什麼時候掉在了地上。正好,我班的小濤同學要上講台前交測試卷,我親眼看見他邁過數學練習冊,走到講台前,把卷子遞到了我的手裏,另一個同學發現了,主動把冊子揀了起來。

小濤交完了卷子,轉身就要回座,我問:“小濤,你看到掉在地上的練習冊了嗎?”他很誠實。説:“我看見了。”我問:“你為什麼沒有替小風把冊子揀起來呢?”他無言地低下了頭。這時上課鈴響起來了,我讓他回到了座位上。我想何不利用課前幾分鐘,抓住有利時機對學生進行教育呢!

我並沒有提到小濤的名字。而是就事論事。講到:“如果你發現了同學的物品掉到了地上應怎麼做?”很多同學回答,我們應該幫助揀起來。我接着問:“如果發現班級物品擺放不整齊,或地面有廢紙應怎麼做?”同學們響亮地回答,我們應該把物品擺放整齊,把廢紙揀起來。我再看小濤同學,把頭低下了,我想他也知道了,今後應怎麼做了。

小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各種習慣的'培養需要長期的潛移默化的教育。我知道以後再出現類似的事情,大部分學生知道該怎麼做了,可能還有的學生懶得彎腰替別人揀起掉在地物品,那就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教育。老師的以身示範也是很重要的,學生的橡皮、本子掉在了地上,我們也彎腰幫學生揀起來。讓學生感受到這不僅僅是替別人揀起一個掉在地上的本子,而是同學之間的關愛,師生之間的關愛的體現。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4

真的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嗎?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似乎成了個性化閲讀的一個標籤。於是,很多老師奉這句話為聖旨,把它理解為想怎樣解讀就怎樣解讀。當然,這一舶來名言與我國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的確不謀而和,它打破了傳統思維定勢,把學生從“標準化”、“一元化”的文本解讀中解放出來,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這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要了解這句話的含義,我們首先必須知道哈姆雷特這個人物。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筆下的一個悲劇人物。他是一個極其軟弱的人,也是一個英雄的復仇者。莎士比亞有意造成一種“清醒與瘋狂、偽裝與真實的合金”,以便更充分地顯示人物的複雜性格。對於這樣一個人物,讀者自然會讀出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受。歌德認為哈姆雷特之所以身負復仇重擔而又躊躇,是由於他本身軟弱的關係;魏爾德爾認為哈姆雷特的躊躇原因根本不在丹麥王子的軟弱性上,而是客觀情勢妨礙了實現復仇的計劃;弗洛伊德則認為戀母情結是哈姆雷特久而未決的原因……但是,所有的文本真的都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嗎?

比如《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是一個詭計多端、殘害百姓的妖精形象;《狐狸和烏鴉》中的狐狸就是一個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想方設法吹捧別人的狡猾形象。這些人物形象,並不會引起讀者的獨特體驗。即使是一萬個讀者,他們心中仍然只會有一個“哈姆雷特”。如果我們一定要讓學生去產生獨特的體驗,其結果只會是把學生引入歧途。

還是以上述這兩篇課文為例,還真有老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讀出了新的“哈姆雷特”。

在教學《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課時,老師讓學生説説對課文中的角色的感受。有學生説:“白骨精雖然它詭計多端,殘害百姓,但是挺有孝心的,吃唐僧肉時還不忘記把老母親接來。”對於這樣的理解,老師不是加以否定,還稱讚地説道:“我們從來都説白骨精怎麼怎麼壞,可是經過大家的討論,我們發現,它的身上也有閃光點值得學習呢!”

同樣的故事也在《狐狸和烏鴉》一課上演。在課堂上,正當教師帶領學生對狐狸的卑鄙行為進行批判時,一個學生突然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我倒覺得狐狸很聰明,理由是狐狸善於察言觀色,不斷改變説話的內容,直到烏鴉開口。”對於這樣脱離文本實際的解讀,老師的評價是:“你很聰明,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這樣的理解真是讓人不寒而慄。如果説學生的理解可以原諒,那麼老師的附和卻讓人感到可笑。白骨精的“孝心”是為了和母親一起分享唐僧肉,這種“孝”是我們生活中所倡導的嗎?狐狸的“聰明”則是用欺騙的手段獲取不正當的利益,這種“聰明”是為人們所不恥的。他們的這些行為都是極不道德的。殘害無辜的白骨精,狡猾的狐狸都是反面教材,他們永遠也成不了英雄。如果老師一定要這樣去引導,學生可能會認為不管採用什麼方法得到的東西與父母一起分享就是“孝”;“聰明”就是不擇手段,只要能達到目的。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好像走入一個誤區,解讀得越新奇似乎就越接近《課程標準》的理念。“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固然不錯,但是大家都不可能迴避這樣一個基本問題:哈姆雷特到底是誰?不管我們讀出多少個千姿百態的哈姆雷特,但是哈姆雷特始終只有一個。他就是那個為父復仇的王子,他就是那個優柔寡斷的王子,這個誰也無法改變。而我們所讀出的“一千個”也都是從這“一個”中發散出來的。這就告訴我們,哈姆雷特的本質是無法改變的。

新課程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但是學生的個性化解讀必須在尊重作者、尊重文本的前提下進行的。能夠多元解讀固然是好,但是不能牽強附會,脱離實際。作為教師,當學生理解出多個“哈姆雷特”的時候,我們在給予表揚的同時也要細加分析,這個“哈姆雷特”與文本的.價值取向是否一致。如果出現偏差時,教師必須進行正確引導。

在教學《凡卡》一文時,當我講到凡卡的爺爺也過着很苦的生活時,有一位學生卻説:“老師,你講錯了,凡卡的爺爺過的生活很好。”我沒有馬上指責他,而是讓他説出理由。他説:“書中寫到爺爺穿着寬大的羊皮襖,説明爺爺穿得很好;爺爺白天在大廚房地睡覺,而凡卡卻睡在過道里,説明爺爺過得很好。”他的這一番言論,令我始料不及。細細分析似乎有道理。但是我們又不能忽視文本的價值取向。作者契訶夫是要通過凡卡的悲慘遭遇表現沙皇統治下,城鄉人民過着痛苦的生活。如果我們分析出爺爺過得很好,豈不是違背了作者的本意。但是為了尊重學生,我們有馬上反駁,而是對全班學生講了當時的社會背景,然後組織學生再讀課文,展開討論,從而讓學生認識到當時社會的黑暗,老百姓是不可能有好日子過的。那位學生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自己理解的片面性。

我們從任何文本中讀出的“哈姆雷特”都離不開文本的主旨,如果我們偏離了這個主旨,一味地標新立異,其結果只會是得不償失。一篇文章即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他歸根到底還是“哈姆雷特”,永遠是作者心中的“哈姆雷特”。他成不了曹雪芹筆下的賈寶玉,也成不了羅琳筆下的哈里波特。“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我們只有循着文章的思路去解讀文本,方能準確地把握作品的主旨,找準文章的突破口;也只有找準了文章的突破口,才可能引領學生在語文的天堂裏尋求真知,找到真正的“哈姆雷特”。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5

我們如果細心不難發現,新課改的每一篇課文在學習目標中都有一點,那就是讓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所以、在閲讀教學中我們就要強化朗讀能力的基礎訓練,逐步提高小學生的朗讀水平。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朗讀能力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我們可以採取以下措施。1. 讓學生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要求學生達到愛讀、善讀、自己照着讀的境界。2、教師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讀打動學生的心,喚起學生朗讀的慾望。3、 採取激勵機制,抓住學生在朗讀時表現出來的成功之處進行表揚,使學生得到成功的喜悦。4、 經常進行各種朗讀比賽

二、經常進行朗讀基本功訓練

要讀好課文,首先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打好朗讀基本功。不丟字,不添字,不錯字,不重複,不唱讀,不讀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學生讀書時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學生能達到正確朗讀,也就初步形成了讀書能力,那麼把課文讀流利也就水道渠成了。

三、範讀領略,模仿入境

學生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並不難,但要達到有感情,決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老師範讀,當然,範讀是隨機的,要選擇好時機,我一般不再初讀課文前範讀,而是當學生讀得不盡人意時,我才範讀。

四、採取多種朗讀形式,使學生願讀,樂讀

朗讀的形式有:齊讀與知名讀;輪讀;男女輪讀、小組輪讀等。配樂讀;分角色朗讀對話 較多,故事性較強,語言生動的活潑的課本可以分角色朗讀。比如:《松鼠和松果》的教學中,我讓同學們自己挑選自己喜歡的角色,我讀旁白,這樣反覆讀了兩遍,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而且起到了示範作用。接着我又讓學生換角色讀課文,這樣學生的興趣更濃,讀的投入,對課文的理解也很有幫助。

五、注重朗讀評價

我們要善於聆聽,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優點,多給恰當的表揚,少一些批評,多一些微笑和鼓勵,少一些單一的評價。學生們樹立了能讀好的自信心,會讀的更精彩。在我們的教學中,我們經常愛説的是:“你讀得非常好。”“你讀的真不錯”之類的話。其實,我們應用心聆聽學生的朗讀,切實發現他們朗讀中的優點,哪怕是一個詞,一句話都給與肯定。學生們在我們的鼓勵中會樹立自信心,讀的興趣就會高。

六、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初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品讀

在教學中要充分給予學生讀書時間,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把課文讀熟。邊讀邊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帶着對文章的情感讀文,讓自己的情感在讀書中流淌。

總之,學生朗讀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正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只要我們有耐心,有恆心,採取科學的訓練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那麼,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6

吃完晚飯,跟同事在校園裏散步,聊起了各自班裏的故事,她説有個靦腆的孩子問了她一道題,她耐心的解答之後,孩子特別開心,自己也有一種從未有過的滿足感。

是的,作為教師的我們就是這麼容易滿足,僅僅因為孩子偶爾關切的話語,解決一道難題的喜悦,保持一節課的認真。面對孩子的點滴進步,我們會覺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新學期,我們班新轉來一位女同學,許是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孩子對周遭的一切都是排斥的,休息的時候,她總是一個人坐在自己座位上,從不見她主動與人交流。這一切我都看在眼裏。在調座位的時候,我特地把她跟班長安排在一起,並私下囑咐班長帶着她熟悉校園,下課做遊戲的時候也叫上她。小姑娘感受到周圍的善意,便慢慢變得合羣了。

一次作文課,我要求同學們給自己所愛的人寫信,可以是身邊的任何人,讓人意外的是:她竟然給我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這樣説:老師,謝謝您,是您的關心使我儘快的融入班級,您是我最好的老師,我喜歡您!我的眼睛濕潤了,沒想到自己一個小小的舉動,竟換來孩子這麼大的善意。我承認,我的'心絃被她觸動了。

也許有的人只聽到老師的反覆叮嚀,只看到老師的嚴肅面容,只感受到老師的輕鬆自在。其實不然,“醉後方知酒味濃,為師方知為師難”,站上了三尺講台,我才真正理解了“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句話的含義,因為,老師們是最容易感動的一羣人,一個精緻的手工,一句簡單的問候,一抹暖心的微笑,都能令我們動容。在與學生的相處中,老師無時不用心,無時不用情,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一個眼神,都是自己產自內心的一種表露。我們時刻牢記着:

孩子的微笑,我們的努力。

孩子的微笑,我們的感動。

孩子的微笑,我們的回報。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7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六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我針對上學期本班學生所表現出來的特徵,本人在本學期對語文教學工作做了些調整,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現作出總結:

一、認真備好每一節課,課後及時反思。

課前,我認真備課,明確重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把握教材的關鍵,並根據瞭解到的情況認真選擇教法。課後,我及時對每一節課進行反思,反思教學方法,反思教學環節,反思學生課堂學習過程等等,並在備課本上記錄下來。

二、重視學生的課外閲讀積累

要想學好語文,只憑課本是不夠的,必須擴大學生的閲讀面。我引導學生大量閲讀課外書籍,培養學生課外知識量。要求學生必須根據自己課外閲讀的內容做摘抄,可以是作文,可以是名言,可以是精彩片段……時間久了,學生積累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我相信這樣的活動對於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是大有好處的。

三、做好學生的輔導工作。

本班學生語文基礎比較差,學生愛動、貪玩,缺乏自控能力,學習積極性不高,有一部分學生總是不能按時完成作業。以優生來帶動差生,對學困生的學習進行輔導和幫助。又利用每一個學習小組組內成員進行競爭來帶動全班同學共同進步。

四、狠抓學生閲讀理解這個薄弱環節

本班學生閲讀理解能力差、貪玩、注意力不夠集中,針對這些,本期重點放在讀上,從讀中理解詞義、句子的含義,從讀中體會思想感情,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概括、創新。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8

新課程中的語文講授,高興使門生具有養成一個精良的風俗黑白常緊張的。風俗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講授,必需器重精良的語文學習風俗的養成教誨。無論是品德上的,學習及要領上的,都要十分器重,高興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酷要求,嚴酷訓練,去造就門生精良的風俗。尤其要指出的是,形容心情不好的句子造就風俗,正面引導雖然緊張,但教誨生理學報告我們:風俗養成教誨,偶然還必需帶有逼迫性。需要時,還必要有西席意志的左右。由於,小門生對西席的某些風俗的造就還不克不及明白到一定的高度,但對他們的生長黑白常無益的。小學語文教學隨筆

我以為,像如許去教語文,要是用辨證法來看,是不大概有好的結果的'。竊以為,我們萬萬不克不及輕忽門生學習語文的紀律,萬萬不克不及輕忽教誨講授紀律,萬萬不克不及輕忽課程目的的三個維度。要是脱離了實事求是,脱離了片面地看題目,脱離了變革生長地看題目,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一定是不可的。教誨要片面地遵照它們所展現的教誨講授紀律。

對付小門生來説,以下八個方面的風俗首當其衝:一、自動學習,受苦學習的風俗;二、仔細仔細、一絲不苟的風俗。三、勤於入手、動筆、動腦的風俗;四、大膽、小氣、高聲言語,説平凡話風俗; 五、敬服書籍文具的風俗;六、好問的風俗;七、在互助學習中積極到場的風俗;八、範例、整齊寫字的風俗。小學語文教學隨筆

造就風俗,要悉心引導,嚴酷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説,造就門生的寫字風俗,要讓門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需要求有一定速率,必需範例、整齊地寫字。照舊以寫字風俗造就為例來説,精良的寫字風俗就具有極強的遷徙性。門生把範例整齊地、有一定速率地寫字的精良風俗養成了,其他風俗:如敬服書籍文具,學習仔細仔細,一絲不苟,學習講服從,講質量、求速率等等也隨着下去了。

因而,新課程中的語文講授,高興使門生具有以下根本本質黑白常緊張的:

一 、風俗好。 即具有種種精良的語文學習風俗。風俗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講授,必需器重精良的語文學習風俗的養成教誨。

二 、熱情高。 即具有酷愛故國言語筆墨的情感,學習言語筆墨的豪情。

因而,新課程中的語文講授,高興使門生具有以下根本本質黑白常緊張的:小學語文教學隨筆

尤其是要在念書中,漸漸使門生構成較敏鋭的語感。即根本的感悟言語的本領。門生只要具有了一定的語感,才大概學好語文,語感的造就,雖然起首靠讀,但西席的引導,舉行一些故意思的訓練也是需要的。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9

時光如水般嘩嘩流過,閲讀不知不覺也已經紮根在學生的心中,閲讀鍛鍊了學生的能力,也成長了一批學生,使他們從一個個不懂事的孩子變成一個個令人感動的少先隊員。事情還得從頭説起。

這一班學生是從四年級接的,當我剛接觸這一班學生時,可以説我的心情一度非常槽糕,因為他們給我的印象不聽話,無組織、無紀律,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外面有一點風吹草動都能引起他們強列的好奇心,假如佈置作業也得講三四遍,就那還有些同學不知到你説的是什麼,更可氣的是有一些同學根本無視你這個老師的存在,根本不寫家庭作業,鼓勵懲罰對他們來説根本不起任何作用,有些孩子的家長也被我請到學校共同管理孩子,但作用還是不太大。我也灰心過、失望過,也曾想到過放棄。但心中另一個聲音卻嘲笑我:連小孩子都管理不好,羞不羞。我不能被孩子打敗,我一定要找一種好的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可是直到我把四年級的一學年教完,孩子們各方面雖然都有一些不錯的變化,但總的來説收效甚微。

不知不覺,假期過去了,孩子們也已經升入到了五年級,閲讀也隨之而來,它貫穿與同學們的整個一學年,在這一學年中,學生的各個方面都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

快到期末考試的時候,我班的不少同學就問什麼時候舉辦畢業晚會,我就説你們才上五年級,六年級才算畢業,你們還有一年的時間哪!於是同學們反駁我説,我們上六年級就到中學去上,到那還要分班,大多數同學可能都要分開,和老師也要分開了,小學的一段美好的時光就結束了。想想也是,這班學生是我從四年級接班帶到現在,整整兩年,我們之間的感情也很深厚,如果不答應他們吧也太不盡人情了,於是我就説:“舉辦晚會可以,但由於這段時間老師比較忙,所以你們自己籌備吧,時間也自己定吧!”學生高興的歡呼起來。

不知不覺,晚會的.時間到了,學生把我請到了教室,教室被學生布置的煥然一新,桌子也被學生拉開,桌子上擺滿了綠茶、紅茶和果凍等一些食品。學生們請我和數學老師坐下,給我們每人一瓶綠茶。接着我看到我班的三位女生換上了美麗的裙子,化了淡淡的裝。並且令我沒想到的是他們還寫了發言稿。他們像主持人一樣宣佈了班級畢業晚會現在開始。精彩的節目正有條不紊的進行着,沒想到學生竟會讓我和數學老師也要準備一個節目,一會就會喊到我們。雖然我們沒準備,但也不能掃學生的興,於是我就唱了一首歌,數學老師則給學生講了一則笑話,接下了節目依然繼續。

眨眼間,兩個小時即將過去了。學生再次把我和數學老師請上台,我以為他們又是讓我表演節目呢,我們就推脱不去,沒想到其中的一個學生説:“老師放心吧,不是讓你給我們表演節目,是我們學生有話對你説。”這時學生已經把一個板凳放在舞台的中央,讓我和數學老師坐在凳子上。他們則排好隊集體站到我們的面前,用整齊而又鏗鏘有力的聲音説;“時光荏苒,不知不覺,兩位老師像慈母一樣伴我們度過了兩年的時光,在這兩年中,我們從一個天真、幼稚,任性、頑皮的孩子慢慢的成長起來,這裏面浸透了老師的多少心血和汗水。當初的我們是那麼的不理解,我們曾經還埋怨老師把我們管的太嚴,對我們的要求太多。

有一次,語文老師還抱着一摞子書走進教室,並告訴我們從今天起,他就是我們的朋友,以後我們每週我們都要和它見上一次。我們聽了都高興的歡呼雀躍起來,但老師接着讓我們買兩本本子,並要做一些與之相對應的筆記,我們聽後,都有怨言,並且還有幾個同學説:“讀就讀,還要做筆記,哎!還不如不讀呢。”但畢竟胳膊拗不過大腿,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感到讀課外書已經根植到我們的內心。如果由於某天有一些特殊的原因不讀了,我們感覺好像少了什麼似的,他已成為了我們的良師益友,他在潛移默化中讓我們長大了、成熟了、懂的了一些做人的道理,我們的膽量也變得越來越大,組織能力也越來越強。這一切的一切都要感謝老師,是老師讓我們愛上了閲讀,並由課內轉移到了課外。今生也許我們還會接受許多老師的教導,但我們不會忘記我們相處的點點滴滴,老師。我們愛你,永遠,永遠,永遠。”

聽完孩子們的這一番真情表白,我已淚眼朦朧,此時此刻我知道這是一種感動的淚,是一種滿足的淚,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淚。我是我教書將近十年所不曾經歷的,相信這件事會伴我一生。

回家以後,我的思緒還久久不能平靜。我思考着,是什麼讓學生有這麼大的改變,猛然間我就就想到了,是“新課標指定書目走進農村小學語文課堂實踐與探索”。當他進入我們班以後,學生的知識面拓寬了,思維發散了,膽量提高了,組織能力增強了等。這所有的一切都與我們班就開展了與之相對應的豐富多彩的活動所分不開的,如講故事比賽、詩文誦讀大賽、評價人物、名篇推薦詞等、沒有這一系列的課內閲讀,就不會有上述這讓人感動的一幕。相信經歷了課改班的這些孩子,他們的人生一定會更加精彩,因為這些事我相信會根植於他們的內心,會伴隨他們的一生,給他們的人生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10

這次培訓來的很及時,培訓資料也很深刻,培訓的效果將影響深遠。作為一名教師,我深知自我在教學上還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教學工作中還有不足,但經過這些日子的學習,我堅信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必須能取得更大的提高。下頭是我經過培訓獲得的點滴體會:

一、教學理念的提升

應對當今的形式,時代要求我們不斷提高,吸取營養,為祖國的教育事業能夠有突飛猛進的發展貢獻我們的力量。在這次學習中我在教學理念上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經過培訓學習,我進一步瞭解了“為什麼教作文,拿什麼教作文,怎樣教作文,作文教到什麼程度”、“一線小學教師,有必要成為研究者”、“提升小學語文教師人文素養”。這些新的理念,給學生更加自由的學習空間,為課堂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自覺地把新的教學理念引入課堂,改變課堂的面貌,使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民主;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師生關係融洽。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

二、教學行為的轉變

課堂是教師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今後我會本着“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理念,將自我的愛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實踐新理念。”力求讓我的教學更具特色,構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經過這次的培訓,使我深刻意識到:自我的知識、本事還有必須差距,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立足於自我的本職工作,繼續運用網絡資源,加強理論學習,轉變教育教學觀念,進取實踐新課改,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價值,為教育事業發揮自我的作用。

三、反思教學工作,不斷進取

在教學中不斷思量着自我在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努力提高自我的業務水平,繼續向優秀的教師學習,來更好地適應此刻的英語教學。

經過這些天的培訓,我認識到每一位教師都應積極參與到理論學習中去,不做旁觀者,做一個課改的進取實施者。經過學也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僅有不斷的學習,才能有不斷的提升。我想僅有經過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教學之花才會開得更加燦爛,中華民族才會永立世界民族之林。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11

課堂上靜悄悄地,只有三兩隻小手孤獨地舉在那兒,這樣的課堂讓我疑惑不解:同學們都在聽講,可為什麼這課堂會如此冷清?

這一天的第一節課,教學時我提出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冷寂的課堂氛圍繼續上演着,還是我在唱“獨角戲”,強壓着心中的怒火,環視了一下教室,不管那位學生是否舉手,我任意地叫了一個回答這個問題。不出所料他回答得很好,看來,他們不是不會。我心中一陣竊喜。課繼續上着,我又叫了一個學生答題,可他答錯了,雖然答得並不可笑,但卻引起了不少同學的偷笑。那笑聲不大,但聽起來讓人感到不舒服。那一刻,那個同學低下了頭,漲紅了臉,站在那裏手足無措。也在那一刻我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我示意那位同學坐下,停止了上課,笑聲沒有了,教室裏一片安靜。

我嚴肅地問學生:“當你答錯問題時,其他同學都笑話你,你的心情會怎麼樣?”學生們都説:“心裏很難過,不好意思,不如不要舉手發言。”我點點頭説:“反過來,將心比心,當別人聽到這種寓着諷刺之意的笑聲,心裏難道就會好受嗎?”學生們不出聲,雙雙眼睛注視着我,在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談後,我又告訴他們,那種自己不回答問題又一味譏笑別人的表現是一種無能之舉,這樣的人永遠得不到別人的尊重。這番交談多多少少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一定的觸動。

當然這種風氣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改變這一風氣也不是一日之功。我覺得我有必要給他們調整狀態,讓他們重拾往日的信心。於是,我想了一個辦法,就是讓每個學生在每天上完課後,認為自己表現不錯的,或者比以前進步了,就給自己加一個紅色的五角星,在班會課上評比。一時間,學生都很努力,很積極。

或許,我認為掌聲更是治療這個癥結的良藥,而學生缺乏的'正是這真誠的掌聲。所以,現在的課堂上,我更加關注每一個學生,當有學生回答得特別精彩時,當學生勇敢地舉起手時,當學生讀書比以前進步時,我讓大家給他真誠的掌聲,以示鼓勵。課堂的氣氛活躍了,學生的臉上洋溢着歡笑了,更喜歡可以暢所欲言的語文課了,我凍結的心也慢慢融化了。

課堂,不應該有任何的歧視,不應該有任何的嘲諷,有的是平等與真誠。所以,我經常對學生説:“請你們勇敢地舉手發言,老師一定會真誠地接受你們的見解和想法。”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12

校本課程的開設,是國家課程的補充,很好地發揮了教師的特長,還讓學生獲得收益。

根據六一小學的辦學理念和文化,在這一個學期,全校六個年級分別開設了禮、樂、體、御、書、數,這六門課程相互獨立又彼此聯繫。我們五年級開設的是“書”課程,本週五,我第一次給學生上校本課。

我講的內容是“如何寫好記事作文”。大概流程是先教方法,出示範例,最後仿寫。記事作文的寫法,要注意四個問題:首先要把事情的六要素交代清楚。其次要圍繞中心,精心選擇材料。接着,注意事與事之間的過渡、照應等,使文章自然流暢。最後要寫好開頭和結尾。在教學中,有六要素的寫法展示,有怎樣選材的範例,有開頭與結尾寫法的介紹。最後,佈置讓學生寫一篇發生在學校裏的一件(高興、傷心、有趣、難忘)事。

下課的時候,我和別的老師交流,她説讓我把過程的寫法講詳細一點。第二節上課,我又重新補充了過程的“曲折”寫法。然後讓學生列提綱開始寫。很多孩子能在規定的時間完成習作,並且內容充實,故事有曲折,開頭結尾也很別緻。

通過這兩節課的`教學,我總結以下的收穫:成功之處在於,學生學會了選材,學會了列提綱,並且在寫作中注意去創造麴折的故事情節,讓故事更引人入勝。還有不足的地方是,在寫事情的六要素時,可以把“時間、地點、人物”省去,不必刻意去強調,只要能寫清事情的起因,這些內容就不攻自破了。強調的太多,學生容易按公式一一對照,容易把開頭寫得很長。還有,事情的過程部分是重點,應該詳細講明,怎樣把故事曲出去,又怎樣折回來不偏題。對於沒有講過的班級,這一部分要作為重點。

校本課程的開設,讓我有了鍛鍊自己的機會,同時,相信孩子們經過學習和練習,一定會大有收穫的!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13

自上個學期,由於學校的需要,我從任教以來一直擔任數學教學,轉身成為一名語文老師。雖然是剛教語文,但是我還是能聽出來學生的讀書真的是很糟糕,嚴重的唱讀,沒有停頓、沒有感情……而且讀書的姿勢等,都沒有養成好的習慣。當時我就產生一個念頭,就先從改變學生的讀書開始教起。

由於數學老師不上早讀,所以每天的早讀,都有我來安排。每天,來到教室,我先用錄音機放課文中的錄音給學生聽,然後讓他們跟着錄音一句一句地讀,有時我也會讓學生跟我讀或讓班級裏讀的好的同學領讀。慢慢的,孩子的讀書改變了很多,有幾個同學已經讀得非常好。到了學期的後半部分,早讀課我嘗試着放手,讓學生來組織,我在班級挑選了一位組織能力強,書讀得好的同學擔任讀書小班長,並在頭一天下午安排好第二天早讀要讀的內容,如先讀頭一天學的課文,然後讀一篇《弟子規》,並背誦,或讀這個學期的必備古詩。

這個學期一開學,令我沒想到的是,學生好像已經形成一種習慣,來到學校,先打掃衞生,然後由小班長組織大家讀書,或跟錄音讀,或領讀……每天早上,我驅車進校園的第一眼就能看到孩子們端正的坐在座位上,整齊的`讀書聲在校園裏迴盪。當我走進教室後,看到,地上撒了水,值日生早已打掃完畢。孩子們在小班長的組織下,有序地讀着。原來,我會在離早讀課下課前15分鐘左右,帶着孩子們一起理解所背的《弟子規》中每一句的意思,每一句古詩的意思。現在,連這一招,也被小班長學會了,我們班的早讀課,我是徹底“下崗”嘍。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14

最常見的一種現象就是,沒有把握住語文課的特點,把語文課上得不倫不類。比如,把《偉大的友誼》上成了政治課;把《把七顆鑽石》上成了思品課;把《蝙蝠和雷達》上成了科學課。這樣的老師很多,有的還是全國著名的教師。他們在全國各地上示範課,一些教育類學術報刊上還發表他們的教學設計、課堂實錄。一些出版社還為這些教師出集子。其實,這些人根本沒弄明白,語文的本質,不知道語文課要完成的任務是什麼。

還有一種現象也比較普遍,過於偏重分析課文的內容。這些教師把課文內容挖掘得特別深,分析得非常透。很精采,很到位。到頭來,學生的語文素養沒什麼提高。比如教《第一場雪》把課文沒寫出的內容也分析透了。

近兩年,又出現了一種現象,用多媒體取代了語言文字。多媒體的確是很好的教學輔助手段。但只能是輔助,不能取代,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如果把課文的內容都用多媒體課件代替了,學生還學什麼語文。學生的語文素養又怎麼能培養?語文課就得讓孩子通過語言文字來理解,來感悟,來品味。學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提高語文素養的。

在能力培養方面,也存重理解能力培養,輕其他能力培養的問題。雖然,閲讀能力最主要的能力是理解力,但理解能力不是閲讀能力的全部,還有記憶力,閲讀速度等等。人們普遍忽視提高學生的閲讀速度。隨着社會的.發展,閲讀速度對一個人越來越重要,互聯網的出現,人們得到信息比原來便捷得多,信息量也大得多。這樣,就對人們的閲讀速度要求越來越高。

還有一個問題,語文需要積累。而很多教師只注重理解,而忽視了積累。

各科教學都需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也不例外。這一點,很多教師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這些現象看上去是表面的問題,其實,每一種現象背後都有深層次的教育理論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得知道,語文是什麼。語文課的任務是什麼。當然,對語文本質的認識,有一些爭議,但都只是有不同的側重,都承認語文是最重要的基礎學科,既有工具性,又有很強的思想性,語文教學最主要的任務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當然,還有其他任務。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15

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指出:“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應被看作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要把個體精神生命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這段話啟示我們: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按照預設的教學方案機械、僵化地傳授知識的線性的過程,而應是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不斷調整,動態發展的過程。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應該關注生長、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追求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賦予生命的活力!

動態的課堂,始於“生動”的情境

語文課要有情味,這是語文課的人文性和情感因素決定的。編入語文課本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這些作品都是作者“情動於衷,不吐不快”的產物。事實上,任何一篇傳世之作,無不是作者真摯的情感的凝聚。那麼,如果要想學生在語文課上動態生成,教師必須不斷地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用“心”去思考語言文字的內涵,去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體驗語言文字中藴含着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聯繫課文情境體味、聯繫生活經歷體驗,聯繫時代背景體會,引導學生把思想內容與語言表達聯繫起來,把聽説讀寫聯繫起來,把學習語文與生活實踐聯繫起來,自悟自得,並日漸提高學生的悟性。我覺得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去努力:

1.教師須動情在先。

語文教師在深入鑽研和具體講授這些教材的`過程中,心靈必然會受到深淺程度不同的感染,動情於衷,激起清波,乃至引起情緒姿態、語氣聲調的諸種變化。隨着教材內容的不同,特別是教材中所藴的情感實際,教師相應地做出或憎或愛,或憂或喜,或褒或貶的不同反應和評價。

2.教師要引導學生共創情境。

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文章的語言文字中感悟、生成、表達,善於和部分先悟的學生一同創設情境,帶領全體學生走近課文中所提供的藝術形象或具體畫面,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喚起他們的想象、聯想,令學生的心神沿着作者的潛思暗構的運思路向,進入作品的情境之中,產生出如聞其聲、如見其貌、如歷其境的藝術之感,達到“神與物遊,心與理合”的那種境界,實現讀者與作者情感上的和諧共振。

動態的課堂,樂於“機敏”的傾聽

在“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理念指導下的課程教材改革,學生在課堂上所表現出來的鮮活“學情”,便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課堂教學的現場生成,要求教師必須機敏地去把握學生即時學習情緒和認知需要,去靈活地組織教學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善於傾聽更具有重要意義。

1.善於傾聽要用“心”。

一位低年級的語文教師在執教《春天》一課時,拿出一枝盛開的桃花問學生:“小朋友,請你想一想,桃花為什麼會開?”老師提問的本意是希望達到“因為天氣暖和了,春天到了,所以桃花開了”這一季節轉換的規律的認知目標,但小朋友卻説:

“桃花睜開眼睛想看看春天的景色有多美。”

“桃花睡醒了,一伸懶腰,就把花骨朵給頂開了。”

“桃花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誰穿得漂亮。”

“桃花她也長着耳朵,她想聽聽小朋友們唱歌呢!”

“因為柳樹綠了,桃花想和柳樹説説悄悄話。”

聰明的老師一直微笑着,認真地傾聽這來自心靈的美麗的聲音。最後,老師望着一張張興奮的小臉,激動地説:“桃花覺得小朋友太可愛了,都説得這麼好,她很高興,就仰起她的小臉,朝我們笑了,這樣桃花就開了!”教師的延時評價用自己的心去傾聽孩子們的發言,保護了孩子們的想象力,讓他們充分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