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師隨筆(通用15篇)

來源:尚雅範 1.39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是一種很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你見過的隨筆都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師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通用15篇)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1

因為這一段時間來,不少小朋友的抽屜裏跳出螞蚱來,今天中午上學了,看到他們一個個説個不停,就叫他們出去捉螞蚱了。他們開始不信,幾個小傢伙看看我,似乎想看看我説的是不是真的。看我點頭,立刻蜂踴而出,喧鬧的教室一下子就安靜下來了。

一會兒,鈴聲響起,他們陸續走進教室,幾個首先進來的大聲説:“老師,我一個也沒捉到。”

“我沒有看到螞蚱”還有幾個一進來就向我炫耀他們的戰果。“我捉了一個大的'”“我捉了好幾個”……

上課了,我讓他們自由説説。竹兒説:“螞蚱在草叢裏跳來跳去,我捉不到。”淼説:“螞蚱跳來跳去,讓我們很難捉,我捉了很多蝸牛。”怡説:“大螞蚱捉不到,小螞蚱跳到牆上去了。”鵬説:“我看見一個大孩子捉到一個大螞蚱,我也想靠自己的努力捉。”明説:“我看見的一隻螞蚱被別人捉走了。傑大聲説:“我在外面捉到一隻老螞蚱!”

我把那隻大螞蚱放在實物展示台上,讓大家看那隻大螞蚱。小朋友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老師,這隻螞蚱死了。”“嗯,看看它是什麼顏色?”“它身上有很多顏色”“有黃的”“有綠的”“有褐色的”……“咦,它身上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顏色的?”我接着問道。淼大聲説:“我知道,隨着時光的流失,它變老了。”“它還不太老,你看,它身上還有綠色的。它是不老,又不小的。”鵬站起來説。

“呵呵,你們是這麼理解的。我們要好好想想,現在是什麼季節啊?”我接着問。“春天”“啊,春天啊?”我問道,看到孩子們竟説不出現在的季節,我只得自己説:“現在是秋季了,你們看看周圍有什麼不一樣的?”“草黃了,”“我看到有些草還是綠的。”“草是人踩黃的。”……孩子們的想法真的是與眾不同,“有時候草是因為人踩了而變黃。不過現在草變黃了是因為秋天到了。老師還要告訴小朋友們,螞蚱身體變成現在的顏色是因為它會變色,要變成與草一樣的顏色……”“我知道,這叫保護……”“色,不錯,説得好。”我接上來説道,“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的動物也有這樣的保護色,小朋友們用眼睛多觀察,看看你能不能發現這樣的小動物。這個作業,現在不用回答我,等以後你發現了,再告訴同學們,好嗎?”

反思:從上面的內容來看,小朋友們似乎很不錯,其實並不然,我在上課時還是不時地停下來組織教學,這是個問題,不能讓所有的小朋友都跟着我走。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2

縱觀國家民族發展的歷史,誰創新,誰就進步,就發展,誰不創新誰就倒退,就落後,最終不打自誇,可見創新教育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學中注重教育創新,培養學生學習意識,發現,挖掘學生潛能,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根椐本人數十年的教育經驗,數十年的工作心得,我認為這是對神聖教育事業的負責,對個人教育工作的負責,對學生一生的負責,我曾經就有過一次深刻的親身經歷,感受到了實行新課程標準教學對學生的改變。讓我看到一個學生從討厭學習到熱愛、主動學習的奇蹟轉變。

我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記得,一次在接手另一個同事的班級時,同事在對班上學生作介紹時,特別提出了一位男同學的名字對我説:“這位同學情況特殊,很調皮,學習成績不好,上課愛講話,還影響別人學習,我曾嘗試過找家長、罰作業,晚上家訪等方法督促他,期望能提高他的學習成績,但都無效果,希望你接手這個班級的時候,能有更好的良策”,得到這個消息後,我就特別關注這個學生,經仔細瞭解,得知該學生父母在外打工,現在本人由外公照顧,個性倔強,但心腸很熱,有較強的影響力,喜歡得到別人的關注,針對這個情況,我特意為他設計了一套學習方案,按照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對他進行引導。首先,我讓他擔任班級小組長一職,激起他的學習興趣,發揮他的領導才能,並針對該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我就在平常的教學中設疑,在課堂上巧設疑,於無疑處設疑,喚起他的好奇心,增加學習趣味性,撞擊學生思維的火花,在每次課堂上,我都有意識提出疑問讓他回答,讓他在課本里自行找答案,並激發他的想像力,同時讓班上所有學生討論,徹底改變原來硬性向學生灌輸的傳統模式,成為與學生共同討論,相互交流的新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覺掌握全文知識要點,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過:“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問”,一池死水,風平浪靜,投去一石,碧波漣漪,可謂一石可擊千層浪,在實行創新教育模式後,課堂內就不像以前那樣呆板,純粹的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甚至有時可能看到學生在睡覺的不協調現像,而現在課堂氣氛熱烈,學習氛圍濃重。學生都願意學習,都願意共同探討趣味十足的課本知識,記得在上《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時,課文中有段文字是這樣描述的,“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來了,發出亮光來了。亮光落在牆上,那兒忽然變得像薄紗那麼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裏。桌上鋪着雪白的枱布,擺着精緻的.盤子和碗,肚子裏填滿了蘋果和梅子的烤鵝正冒着香氣。更妙的是這隻鵝從盤子裏跳下來,背上插着刀和叉,搖搖擺擺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這個窮苦的小女孩走來”於是我就向學生提問“為什麼她一點燃火柴能看到這種景象呢?”同學甲説:“是她太餓了,產生了幻想”,同學乙卻説:“因為那天是聖誕節,而她卻又冷又餓,又不能回家,所以產生了幻想”,當時,該學生也參與到同學中一起討論這個問題,神情專注、態度認真,整個課堂氣氛非常理想。

因為改變了教學模式激起了他的學習興趣,促進了他學生意識,變硬性強迫接受為自己主動學習,到了期未考試,該同學的成績從最後幾位一下升到了前幾位,並在後來的小學升初中的考試中,跟許多同學一樣獲得了優秀的成績,據學生本人介紹:目前已在重點高中就讀,這就印證了楊振寧博士在總結科學家成功之道時説:成功的祕訣在於興趣。可見興趣才是創造的原動力,是成功的先導。一個人的創造型成果無一不是在對研究的問題產生濃厚興趣的情況下取得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先得注意激發學生興趣,用興趣的磁鐵吸引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創造。因此,在現實情況中,一個調皮好動的學生,在傳統教育中也許是個後進者,但在新課程標準教學中可能就可以改變成優秀的學生。

在小學語文教育崗位上磨礪了十來年了,深深體會到語文教學的獨有特點和深刻意義:是小學生個體自小展現和表達自我的必要途徑,又是青少年思品教育的基石,而且是一切人文學科的基礎.如何使語文教學的作用和效果發揮的最大,並且達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是探討教學方法改革創新的終極目標。當今時代的發展急切呼喚教育的方式。本人通過調查總結,認為教學創新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嘗試探究式教學,摒棄"填鴨式"教學。 我們都知道語文是學習母語漢語的學科,我們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偉大祖國,積澱深厚的傳統歷史文化都凝聚在語文中,因此學好語文並非朝夕之事,更不是僅僅通過四十五分鐘式灌輸就可以掌握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只會讓學生產生惰性,而沒有熟練使用母語的積極性,也因此會有那麼多的小學生討厭寫作文。

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能力以及尋找新知識的求知慾,是探究式教學的目的。比如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地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初步掌握自學的探究能力(如廣泛閲讀);培養探索未知世界的積極態度,同時就激發了學習語文的興趣,也就形成了良性循環。

把握文化精髓,讓學生誦讀"古書"。熟讀唐詩三百首,未能作詞也能吟。可見誦讀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意義。語文教學不能僅僅侷限於一課一練幾個生詞,應該放廣視野,注重培養學生語言語感和靈感.不需要他們全部理解,只要做到流利背誦,就是語文學習的寶貴積澱和利器.雖然不是立竿見影,但潛移默化中大有好處。

建議廣泛閲讀,而非選讀"作文精編" 。小學生語文基礎的優劣,主要體現在閲讀理解和作文上。而非侷限於兒童讀物。拓寬知識和視野,早一點了解社會和生活,培養小主人精神,同時也達到思品教育的效果.閲讀刊物可以是全國及當地新聞報刊,優秀讀物等等.比如寒暑兩個假期,學生如果有效利用的話,在語文能力上會有很大的提高,包括知識寬度,理解能力,寫作能力等等。

在語文課寫字教學中,除指導寫字外,我認為利用好學生自身的資源也非常重要。因此,我利用寫字比較好的同學為有利資源,樹立他們為榜樣,讓同學們都來學習他們的長處,經常地組織他們進行欣賞。這樣,學生們既明確了榜樣的特點,又找到了差距。

班級中,有一位叫蘇然的的同學,他的字寫得非常漂亮。因此我在同學們的心目中樹立了他為榜樣,這樣,在寫字課上我把他的作業拿給大家看,讓同學們進一步地瞭解他,瞭解他寫字的方法以及寫字的水平,讓同學們把自己的字和他的比一比,讓大家找到自己和她之間的差距。在將他平時寫字的辛苦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些,最後作出這樣一個結論——經過自己不懈地努力,最終能夠取得好成績。而後,引導大家向蘇然同學學習,激勵同學們努力去做,每天都把自己的字和的比一比,看一看自己進步了多少。在這一榜樣的引導下,我們班許多同學的寫字水平得到了提高。

另外,還要多樹立一些有着不同特點的榜樣,讓孩子們有所比較,看到他們的優點。在我們班上,不止蘇然一個同學是榜樣,還有楊宏月同學、郭韻傑等等。楊宏月的特點是:書寫整潔,結構勻稱,基本筆畫寫得比較好。郭韻傑同學字的特點是:字體方正,落落大方。而張靜同學字的特點是:結構嚴謹,筆畫優美。在課餘間,我會組織孩子們翻看他們的作業本,互相學習。讓他們明白自己的缺點,並從榜樣那裏找到補救的辦法。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3

語文課堂是學生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的,敢於打破常規、發揮自己想象力的課堂。老師在這課堂上扮演的是指導和鼓勵學生表達、學習的角色。然而在很多時候,我們雖然深知這一點,但在實際情況中,卻並不能完全做到。特別是作為剛入職的新老師,把這種現象往往歸咎為課堂突發事件。

我記得我剛接手六年級的時候,在一次課堂上,那節課講的是《少年閏土》,我在課堂上提了一個問題讓學生討論—為什麼魯迅先生説他周圍的玩伴都只能看見圍牆四角的天空?我給了學生5分鐘的討論時間,學生聽了都很很認真、而且討論得也很熱烈。我看着這一情況很高興,以為他們都是按照了文本去討論。5分鐘後,我提問一個比較差的學生,他的`理解是因為作者的玩伴是近視眼。我當時聽了有點生氣,但我沒有説什麼,後來又叫了一位成績更好的,他的理解有2種:一是近視二是被束縛,視野太窄聽了他們兩位同學的回答後,我心裏雖然有點小小失望,當課堂畢竟回到正軌了,還是很欣慰的。

課後,我仔細想了一下,認識到不是學生沒有把握好課文,而是思維的定勢,使他們習慣於從生活中看見的常見事物去分析,去思考!所以作為老師,我們不是去禁錮他們的思維,而是要去引導,挖掘他們的思維!促使他們敢於思考、想象和表達!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4

學年工作已經結束,我的四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也告一段落。在本學年中,我不斷研討教學方式方法,並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嘗試,有所收穫,當然也有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現在將這一學年的四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教研,提高業務素質。

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此,我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我積極向同年級組的教師學習,努力實施創新教學,積極發揮每一名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他們真正嘗試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學中,我努力鼓勵學生敢説敢為,引導學生能説會做,不斷促進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

為了更好地促進教學,我認真備課、上課、輔導和批改作業。每一環節我都精心設計,力求做到學生願學。在集體備課中,我認真記錄,積極發言,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同時闡述自己的見解。

二、課堂教學中,注重朗讀、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與培養能力的主要陣地。這一學年,我在這一方面狠下功夫。為了上好每一節課,我課前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並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特點,採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努力貫徹當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創設輕鬆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踴

躍發言,形成羣言堂。以學生為主體,構建探究式課堂模式,挖掘教材與學生的嘗試因素,引導主動探究,自主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勵後進生,提供更多的機會給他們,使他們也能取得進步,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現在本班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學習興趣比較濃厚。

另外,我還注重朗讀。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之處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在閲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從而達到情感的昇華。

三、注重課內外結合。

為了讓學生學以致用,我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閲讀各種有益的課外書;通過這些收集與閲讀,既為深

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也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四、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小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慣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等。從讚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我一直要求學生堅持寫閲讀筆記,並且鼓勵學生大膽展示自己的閲讀成果,通過手抄報等形式進行展示。

五、不足之處。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教學工作中難免有缺陷,例如:授課時重點突出不夠明確,平時對於學生整體照顧不夠等。現在,我也正在不斷改正中。

總之,在本學年的各科教學工作中,我都力爭嚴格要求自己,無任何有悖教學大綱和新課改要求的做法,並能做到為人師表,語言健康得體,舉止文明禮貌,以身作則,注重身教。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仍將一如既往的嚴格要求自

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不斷開拓前進!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5

記得在一次課題為《我最渴望的一件事》的課堂口頭作文訓練中,同學們都很積極,他們一個接一個地向我傳遞着自己內心最渴望的事情。輪到坐在最後排平時最不愛發言的王丙泰彙報了,他還沒有站起來,臉倒先紅了。站起來後,我們都等着他發言,好半天他才吞吞吐吐地説:“老師,我説不好。”其他的同學一下子都笑了起來,我有些尷尬地穩穩神,和顏悦色地問:“怎麼了?王丙泰,剛才留時間讓大家做準備,你沒有準備嗎?”聽我問他話,這個平時比較內向的小男孩的臉更紅了。我真的不想為難這孩子,想讓他坐下,但看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生怕傷害了他的自尊心。我接着問:“有什麼不能公開説的嗎?要不你單獨和老師説説也行呀!”他依舊沒有説話。我想讓他坐下調整一下情緒,然後再彙報,但這孩子仍舊倔強地立在那裏。教室裏的氣氛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一些學生開始埋怨起來:“説不好就算了,還耽誤別人的時間。真是的!”“乾脆利落地説幾句不就成了,猶猶豫豫的,快下課了!”我用手勢制止了那些學生,繼續問王丙泰:“你寫提綱了嗎?要不,你把提綱讀一下吧!”只見王丙泰雙手按在桌面上,生怕有什麼寶貝被搶走似的。“你寫了嗎,王丙泰同學?”“老師,他寫了,要不我替他念吧!”一向快嘴的李婕喊道。“還是讓王丙泰同學自己讀吧,因為我們這節課是口頭作文,就是要鍛鍊大家的口頭表達能力的!”我説。不知是誰帶頭鼓起了掌。我趕緊示意同學們停了下來,因為王丙泰還沒有發言,害怕他誤解了同學們的鼓勵。不知道是同學們的掌聲起了作用,還是王丙泰調整好了自己的情緒,當教室裏安靜下來時,他終於鼓起勇氣,慢慢地説:“我最大的渴望就是希望老師也能向我微笑,微笑着解釋問題、微笑着提問我、微笑着範讀課文……”

天哪,幸虧我多次提醒自己要有耐心,不然,就聽不到發自王丙泰同學內心深處的話語了。課堂上,微笑教學是我自認為自己最擅長的了,因為我覺得和諧的課堂氣氛會讓孩子們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識。平時教學中我比較注意全體同學的感受,但沒想到還是落下了王丙泰,難道他真的沒有接收到我的微笑?我有些迷惑不解。請王丙泰坐下後,我連忙説:“王丙泰同學説出了自己內心的話,能聽到他渴望的事,老師真的好高興。謝謝王丙泰同學!”王丙泰不好意思地坐在那兒,但臉上分明寫着快樂。

口語表達結束後,同學們都忙着把自己最渴望的事寫下來,只有王丙泰靜靜地坐在那裏。我悄悄地走到王丙泰同學的座位旁,輕輕地説:“王丙泰,以後我會注意也向你微笑的!努力吧!”我的話剛説完,王丙泰站起來説:“老師,不是您沒有向我微笑過,而是因為我平時功課不好,很少回答問題,所以即使你向我這邊微笑了,我知道那微笑也不是屬於我的,今天我這樣説是向老師和同學們宣誓:以後我會努力,爭取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多好的孩子呀!他向我表達了自己的心聲,也向同學們宣誓。和大家一起努力!我想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好地把微笑灑遍每一個角落,向每一位同學微笑,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我的愛與鼓舞,在我的笑容中健康成長。

還有一次在批改學生日記時,有一篇日記引起了我的特別注意。這是我班王麗寧同學的日記,這位女同學在日記裏埋怨我從來都不注意她,常常忽略她的存在,做事有偏有向。每次,我叫學生幫忙分、發作業本什麼的,名單裏都不會有她,就是她的同桌學習那麼不好也經常被老師叫到。感覺受到老師的冷落,讓她很失望。在此之後,我就特別留意這位女生,平時辦事也常叫到她,就是召集班委成員開會,我都會讓她去通知。漸漸的,我在她的目光裏找到了自信與快樂。可是,我覺得做的還是很不夠的。難道班裏就只有她一人有這樣的情況嗎?她在日記裏訴説了自己的苦悶,可其他學生呢?難道他們就不需要老師的特別關注嗎?再説,僅僅讓學生做點事,就能走進學生的心靈嗎?

我們常説:“親其師,信其道。”我認為與學生面對面單獨的交流也很重要。讓我們像兄長像父母像朋友似的關切他們。儘管我們很忙,但每天擠出幾分鐘,相信我們每位老師都能做到的。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每天讓出幾分鐘與一位學生交流,那麼我們每個學期至少可以與每個學生面對面的交流一次。這樣的.交流與平時的談心教育不一樣,目的主要是增進相互間的瞭解,融洽相互之間的關係,取得學生的信賴。交流時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不要在學生犯錯誤之後找學生交流,不然學生會有思想包袱,難以達到暢所欲言的效果。其次與學生交流要注意偶然性,不要讓學生覺得你是特意找他談話的。要把握偶然時機與學生交流,增強隨意性學生會更自然流露。比如讓學生幫你批作業為藉口,邊批邊聊;或者下課後在班內學生説閒話時隨便聊幾句。最後切忌“哪壺不開提哪壺”,要與學生談他感興趣的話題,對學習成績差的同學我們可以與他談談他最近的開心事;學生將會真誠地信賴你説的每句話,你做的每件事,都是為了他的成長和發展,慢慢的,學生就會朝着我們所希望的方向去努力!

蹲下身子,孩子的眼裏就有你。蹲下身子,我們就會有意外的收穫。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6

我在閲讀了有關當前閲讀教學的問題及原因後,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思考,如何有效的進行小學語文閲讀課教學呢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方法:如早讀制度、圖書交換制度方法一幫一制度方法等。這樣就能有序、有效的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當以上的制度、方法完善並實施一段時間以後,學生在學習上也就構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有些習慣不是一天兩天能夠養成的,這就需要教師動腦筋、想辦法。記得剛接手我此刻任教的這個班時,在閲讀教學中,我就要求學生讀一篇課文必須先標上小節號,必須要了解主要資料。這就要求學生讀書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二、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新課程標準中提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於教材的處理,應由過去的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這就證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在語文教學中,我將教材資料進行歸類。分為寫人記事、寫景狀物、説明文、古詩、哲理性文章等。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類型文章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例如:寫人記事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寫的是什麼人、什麼事;第二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敍述順序、理清課文的.脈絡;第三步,抓住文中描述人物有關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的語句,反覆讀去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再例如:寫景狀物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文章,瞭解寫了什麼資料;第二步,瞭解寫作順序或觀察順序;第三步,讀,瞭解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麼特點寫的;第四步,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段反覆朗讀去體味感情。這樣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閲讀和寫作本事。

三、把主動權給學生。

在語文教學中,我認為教師應當營造一個有利於學生個性化活動的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給學生。首先,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要將讀書時間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讀書,不能讓讀書成為閲讀課上的形式,走過場,草草了事。那樣的讀是起不了效果的。其次,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應當在學生學習方法掌握的情景下,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可是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當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有目的地去學。異常是合作學習,除了明確學習目標外,還應當制定小組長職責。讓小組長真正成為合作的組織者、領導者、發言者。使小組學習有序、有效的開展。小組長輪換制,調動每個學生參與。這樣,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鍛鍊了學生的本事。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是不是教師不聞不問了。教師應在巡視的過程中,主動去發現問題,提醒學生有必要時甚至要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聽取學生的不一樣見解。這樣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才有效果。最終,主動權給學生,在閲讀教學的彙報、交流時,往往一位學生答對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就解決了。一位學生答錯了,就請第二位、第三位,直至有一位答對了,於是,這個也就解決了。一位學生答對了,就能代表全班學生都懂了嗎顯然,這是重

結論、輕過程,面向少數人的表現。同時,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也較普遍,如:一些學生掌握了,另一些學生還沒有掌握,就會受到批評。提出把主動權給學生,面向全體,注重個性,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研究學生的個性差異,為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創造條件。

四、提高閲讀興趣,拓展學生的閲讀面。

課外閲讀是課內閲讀的擴展和延伸,是學生獲取精神食糧的重要途徑,小學生除了學好教材以外,再閲讀一些其他書籍,既能夠豐富詞語,又能夠廣泛的學習語言表達方法,提高讀寫本事,養成自學的習慣。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閲讀興趣呢首先,在平時的閲讀教學中,我將一些淺顯易懂的課文當作故事課來上。經過講故事的形式,調動學生的興趣。其次,組織讀書活動,檢查閲讀效果。組織生動活潑的讀書活動,有利於促進課外閲讀深入持久地開展。如:開展讀書競賽活動,看誰讀的書多;舉行故事會,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鞏固加深對課外讀物的理解;舉行讀書心得交流會,談體會,談收穫,相互啟發;還能夠舉行詩歌朗誦會等活動。經過這些檢查讀書效果。檢查後,認真總結,表揚認真閲讀的學生,鼓勵學生的課外閲讀興趣。

總之,要想有效地進行語文閲讀教學,必須做到:熱愛學生,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精心設計教法,大膽創新。閲讀過程中既要集中注意力,更要動腦子,還要勤於動筆,這樣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閲讀效果。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7

一、做作業的習慣。

培養孩子良好的做作業習慣,首先要培養做作業時的良好心態,切忌動作慌亂、思維無序。那樣肯定導致作業做得髒、亂、錯,不堪入目。我們得要求學生緊張有序地,輕輕地拿出作業本、筆、文具盒。文具盒打開後先不要合上,以備隨時取尺子和橡皮。

作業開始不要先動筆,先讀懂題目叫你解決什麼問題,在沒有弄懂題目要求之前,一定不要動筆,反覆閲讀題目,讀懂之後再動筆。寫算式,答句前一定要把格式和佈局先安排好,使作業看上去幹淨,整齊,正確。關於格式和佈局這些都在低年級輔導寫作業時就要講清。

其次,各種題型基本見到後就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作業。不抄襲他人的.作業,不一邊做作業,一邊做其他事情,培養學生認真做事,獨立思考的學習品質。

二、書寫作業的習慣。

我們要培養孩子掌握常規的作業格式要求。作業書寫時要求字跡工整、格式規範、卷面整潔、獨立完成、及時訂正。低年級孩子由於年齡小,書寫時好隨心所欲,對於我行我素的學生,堅決要求他按要求做,屢教不改適當處罰。這樣堅持下來孩子自然會養成我們期望的好習慣。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8

我們不是常説要做科研型的教師嗎?那麼,就從研究自己的教學開始吧!堅持寫課後記,能促使我們自覺地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及時地解決教學實踐中的問題,為總結教學經驗積累素材。如果我們堅持幾年、幾十年,在積累中探索,在探索中積累,必將獲得累累碩果。

課後記寫些什麼呢?當我們教完一節課以後,常常在頭腦裏“過電影”,重視教學過程。有時我們會為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課上出現的生動活潑的場面感到欣慰;有時也會為不諧調的教學活動感到苦惱。這時若能及時分析教學上的得失,可以逐步摸索出教學規律。具體説,課後記可以記載教學目標完成的情況。如,教給了學生哪些學習方法,進行了哪些語文讀寫實踐活動,在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創造思維方面做了哪幾點工作等等;還可以記載在教學過程中是怎樣解決重點、難點的,選擇了什麼樣的教學方法,使用了哪些教具,設計了什麼樣的板書和練習,從中摸索出哪些規律等。至於學生的質疑和獨到見解,凡能反映學生思想認識水平和學習深度、廣度的,更有必要選記下來。此外,課堂上的偶發事件,學生練習中的錯例,或教師偶發的感受,也可以寫上三言兩語,作為以後教學研究的'參考。

寫課後記的方法多種多樣,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一)加批註。這是寫課後記最常用的、簡便可行的方法。教師可在備課筆記的空白處,對應某個教學環節,不拘形式地加以批註。以便日後翻閲批註引起回憶,繼續深入研究某些問題。

首先可以從教師教的方面加批註。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後學生興趣盎然、主動積極、思維活躍、討論熱烈;而另一次提問,學生卻困惑不解。我們可在問題旁邊分別加上這樣的批註:“巧設疑難,造成了懸念,學生思維很活躍。”“茫然困惑的眼神,傳來一個信息:問題難度過大,學生無法理解。”等等。這些“批註”對我們今後如何設計提問,無疑是一種啟示。

從學生學的方面也可以加批註。如,學習《我的戰友邱少雲》一課時,有個學生講:“我發現課文裏兩句話中的兩個‘才’字意思相反、一是‘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鐘頭才漸漸地熄滅’,這句中的‘才’講事情發生後結束得晚,表示時間很長,説明邱少雲經過了長時間烈火燒身的考驗。還有一句寫‘從發起衝鋒到戰鬥結束,才二十分鐘’這句話中的‘才’表示時間短,説明志願軍懷着滿腔仇恨,很快拿下了‘三九一’高地。”這個學生通過細讀推敲,懂得了一個詞在不同語言環境中會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思。我們可以記下學生的見解,加上批註:“領會多深啊!結合語境品評詞句,準確地理解了詞的含義。”這樣的深刻見解,可以彌補教學的不足。

(二)記實錄。課堂上有些精彩的“鏡頭”,如,師生對話、學生爭論、評議探究等令人回味的情況,選擇教例片斷及時記下來,確實能為研究問題、總結經驗教訓提供具體的材料、如,我教《手術枱就是陣地》一課,記錄了這樣一個教例。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從白求恩説的“我是一名八路軍戰士,不是你們的客人”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白求恩當時想到的是誰,不是誰;想到的是什麼,不是什麼。請用一句話,按“是……不是……”的句式講出來。

生:白求恩想到的是別人,而不是自己。

生:白求恩想到的是戰士,而不是他自己。

生:白求恩想到的是傷員的痛苦,而不是自己的安危。……

記下教學片斷後,還可寫點感受:“緊扣教材進行語言訓練,使學生學之有序、練有思路,在訓練中進一步感受白求恩的忘我精神。”

(三)寫體會。在平日加批註的基礎上,經過一個階段(如教完一單元),將自己的日常記載加以整理、分析、歸納,寫出體會最深的一點,這對以後的教學有着重要的指導作用。

如,我教《小馬過河》一課時,使用了能活動的直觀教具,教學時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流動的小河、會飛的小鳥上,而對畫面的主要部分及老師的設問卻不大感興趣。課後,我認真分析《小馬過河》教具運用之所以失敗,在於畫面背景圖上,鮮明具體的感性細節過多,分散了學生對主要對象的注意。通過學習《教育心理學》,我補充了教學體會:“……如果學生缺乏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感性認識,難以開展抽象的思維活動,而影響理解課文內容時,可以利用畫面或其它直觀手段,幫助學生實現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從而理解課文內容。但並不是任何直觀性,也並不是任何條件下的直觀性,都為學生抽象思維的形成創造有利的前提。”

教師通過寫體會,尤其是分析認識自己教學中的失誤,會使自己更加聰明起來,考慮問題更周到一些,從而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在克服失誤中得到提高。

要寫好課後記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應該重視點點滴滴的記載。因為教學經驗的積累、教學規律的掌握、教學水平的提高都有個過程,需要經過長期的反覆的實踐。只有點點滴滴積累,才能積少成多,由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

第二,要不惜花費時間,堅持記載。雖然平時記載需花時間,卻能積累資料和經驗,提高教學水平。從長遠角度看,能使自己更熟練地進行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這個時間的花費是值得的。

第三,重視教育理論學習。只有通過學習,逐步提高認識水平,才能把我們在實踐中取得的點滴經驗教訓,加以系統化,並上升到理論高度。否則,即使有好的經驗,也會視而不見,任其流逝。

總之,通過寫課後記,將促使我們積極進取,成為不畏勞苦的探索教學規律的有心人。這確實是件極有意義的工作。我們都可以試一試。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9

由於實習生的到來,學校安排了許多的活動,異常是我校朱利清教師的課更是上升為鎮級的活動,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學習。我也有幸目睹了名師的風采。

朱教師的課很精彩,精彩的課堂需要教師的引導,所以最讓我受益的還是朱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了。

首先,因為上的是二年級的課,應對的是低年段的小朋友,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朱教師異常注重對學生的激勵表揚語言的運用。這樣做不但保護了學生的學習進取性,並且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説的在教學《一株紫丁香》的時候,有一個環節,就是讓個別學生朗讀詞語,朱教師就説:“等他讀完了,我們小朋友就給他鼓鼓掌。”“還有誰想贏得大家的掌聲。”這一系列的話比那些“你讀得真好”,“你真行”有用多了,這些話更能激起學生的競爭念頭,所以課堂氣氛就濃郁起來了,活動起來了。

在這次的上課過程中也有許多,如在齊讀課文這一環節時,有一部分同學的課本是放在桌上的,所以朱教師親切地説了一句:“把課本拿起來會讀的更好。”許多小朋友都樂於理解,很聽話的拿起來讀了。這麼和藹、親切的一個教師比一個大吼大叫的教師更易於被人理解。

其次,直觀形象的教學設計。在感悟詞語的時候,朱教師充分研究到學生的知識起點,有重點的、有選擇性的挑了幾個學生自我難以解決的詞語(雪中送炭助人為樂、索取、奉獻、熱忱、真誠等),甚至在幫忙學生理解的時候也是用不一樣的方式的。直觀感受:運用多媒體播放動畫,讓學生看,看完了在説,加深他們的印象;形象代言:分別用蠶和老鼠,讓學生來“對號入座”,並且要説説為什麼。此外還有用兩個句子來比較“熱情”和“熱忱”;用辨析法來理解“真誠”等等。這些都是讓學生更好理解詞語的方法,從中可見朱教師對學生的瞭解有多深了,真正的名師風采。

第三,從生活實際出發。朱教師在幫忙學生理解詞語以後,都進行了適當的拓展活動,如:學習了“雪中送炭”之後,教師就問如果一個人很餓,我們要送什麼在家中,誰代表“奉獻”,誰又代表“索取”並且蠶和老鼠是生活中的物體,學生容易理解。異常是最終的活動體驗,播放了《西遊記》的音樂,然後給四個朋友送卡片,用這個形式鞏固詞語,學生更有興趣。

總體來説低年級的學生,學習的持久時間不是很長,朱教師就運用了多種多樣的形式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有學習的動力。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朱教師都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進取性,讓他們參與到活動中去,在遊戲中掌握知識,在自主學習中,在相互學習中鞏固知識,讓學生在樂中學習,在樂中掌握。

之後我們又聽了朱教師的講話,真是有很大的收穫。在備課過程中,我們不僅僅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因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如果自我的教學方法不適應自我的學生,就是你有再淵博的知識學生也是理解不了的;如果你沒有研究到學生的實際,那麼要上好課也是一句空話。學生重要,教材也是重要的,因為有了自我的理解就能更好地運用它,不必須要用本本條條去限定它,這樣的教學才是新課程下的語文課堂教學,這樣的教師才是新的教師。所以我們也要學會與書本對話;學會與學生對話。

而我在備課的時候,自我的思維總會受到教參的影響,所以沒有很好的瞭解教材資料,沒有自我的理解,而對於學生,我只研究到能否激起他們的興趣,忽略了他們的年齡特徵,和他們的知識起點。所以這些方面我還要多多學習,讓自我歡樂上課,學生歡樂學習,真正的寓教與樂。

這樣的課我們應當要多聽,這樣的教師我們應當要去多問。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10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對語文教師的主角定位和教學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

首先,教師主角由傳授型向研究型轉變。以往由於實行單一的課程政策,即僅有國家課程,所以在學科領域長期以來實行的是一綱一本。教師習慣於按統一的教材、統一的進度、用有限的教學方法實施教學,強調齊步走、一刀切。這種教學對教師的主角定位很明確,只需要傳授型,教師的基本職能是照本宣科。而事實上,學生的.個性是有差異的。這樣的教學,不利於因材施教,至少對一部分學生是削足適履,更談不上發展學生的多種興趣、愛好和特長,以及旨在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此刻,實行了一綱多本和多綱多本,教師能夠根據本地區本學校本班級學生的實際,參與開發校本課程,編寫學校教材,所以教師光傳授就不行了,必須進行研究,教師要從原先的只是教材使用者的主角,轉變為不僅僅是教材使用者,還是教材評價者和教材開發者與編寫者的主角。

其次,新課標的提出,也促進了教學方式的轉變由講授型向師生互動型轉變。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我講你聽,口耳相傳,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已難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這種課堂上缺乏創設生動活潑的交際情境讓學生參與言語實踐,缺少讓學生承擔有意義的言語交際任務,缺少供給在具體的言語環境中開展言語實踐的機會,也所以造成了語文教學質量的低下。新課標讓我們明確了一個觀點,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真正主體,學習是學生這一主體的活動過程。我們的教學必須圍繞學生而開展,課堂上必須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進取性,讓學生既動口又動手,既動腦又動情,身體力行,親歷體驗。本案例中,教師在讓學生讀了凡卡的信後,先説説自我的感受,從自身的感受出發再進一步理解文中凡卡的感受;之後又問如果你是凡卡,你最想做什麼等等,每一環節的學習,都先引導學生搜索自我的生活體驗、情感體驗,再帶着這種體驗走入文本。整個過程,教師旨在進取的引導,擔任的是合作者引導者的新主角,而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體,他們説感受,談體驗,參與了學習的每一個過程,這樣的學習,效率必會提高。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11

開放性閲讀教學是針對傳統閲讀教學中的封閉性特點提出的,它充分顧及學生在閲讀態度上的主動性,閲讀需求的多樣性,閲讀心理的獨特性和閲讀方式的探究性。在開放性的閲讀教學中應營造開放性的氛圍,注重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開放性,倡導質疑、感悟學習,探索個性化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近年來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關注越來越多,其中對閲讀教學的關注尤其多。因為閲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培養閲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閲讀教學的效率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

閲讀是人類獲取知識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徑,加強閲讀教學是培養未來人才的需要。同時閲讀教學是培養聽説讀寫能力的重要環節。閲讀教學有豐富知識,鍛鍊思維,發展智力,陶冶情操,培養品德的.作用。

傳統的閲讀教學,課堂氣氛嚴肅,師生互動缺乏,初中語文教師只是對課文做一些純理性的,甚至是機械的分析,追求的是標準、結論、答案的統一,忽視了學生在閲讀中的情感體驗,壓抑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違背了閲讀的規律,把“分段”、“概括段意”、這個手段變成了必不可少的訓練程式,這極大地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回想我們當時所受的中小學教育,不難發現,我們的教師始終給我們以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在課堂上教師的思維方式主宰了我們,師生互動的概率極低,唯一的互動方式就是簡單的一問一答式的,而且始終侷限於課文本身,學生只是知識的單向接收者。在這樣的課堂環境中信息的流動方式基本上是單向性的,既師→生,這種封閉的信息系統,導致了信息的淤積,學生的想法得不到表達與交流,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12

1、小聲讀課文,把你感覺有趣的句子和段落標出,多讀幾遍。這樣一步步有層次、有目的的閲讀,使學生不知不覺地在閲讀實踐中掌握讀書的方法,形成了閲讀的能力。課堂中還重視學生語言的積累,如讓學生説説:“這封信最打動你的是哪些地方?從中你對巴金爺爺有了哪些瞭解。”他們在朗讀句子“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比維持我們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要為別人花費了它們,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時,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談感受等,體會巴金爺爺對生命的理解和對我們的殷切期望。

2、三個維度教學目標有機結合,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如讀書建議:選擇你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你最想讀哪一句話?這樣的話語不僅使學生明白了讀書的要求,還使學生想參與、想表達他最喜歡的內容,調動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再如:在交流讀書體驗時,根據學生的讀書感受,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去讀、去想;再讀、再體驗,使學生在閲讀過程中體驗到樂趣,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錢學森》教學反思

《錢學森》一課生動地記敍了我過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在美國時,一刻也沒有忘記祖國,以及回國後為我國運載火箭和導彈的研製及發射作出了卓越貢獻,讚揚了他時刻不忘祖國的高尚情懷。教材有兩個突出特點:

1、通過語言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強烈的愛國情懷,是本篇的重要寫作特色;同時,文中還有多處側面描寫,也能夠烘托人物的特點。

2、本文的寫作思路較為清晰“留學、回國、貢獻”,但是作者採取的是倒敍的寫作順序,設置懸念引人入勝,有別於一般文章。在教學中還有一條主線就是寫作方法的指導教學,“語言描繪表達人物特點”“側面描寫烘托人物特點”“倒敍”等,順着這條主線,文章“坎坷回國路”的處理就可以換個方法,這也是側面描寫,這也是烘托人物的愛國品質的,如果抓住了這點,那就完整許多。

這篇課文感情真摯,動人心絃。課堂上,我緊緊抓住錢學森所説的話,結合補充資料,引導學生進行品讀、感悟錢學森的愛國情懷。在教學中,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在最後一個環節,讓學生展開想象,寫一寫:當錢學森雙腳踏上祖國土地的那一刻,他會説些什麼,做寫什麼呢?在寫後交流時,學生們各抒己見,最讓我意想不到的是,竟有一個同學以詩歌的形式呈現,並且在朗讀時,是那麼地

有感情,真可謂是聲情並茂。看到學生那麼的動情,我知道學生們真正的走進了文本,與主人公的愛國之情產生了共鳴,達到了學習這篇文章的目的。

《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中刻畫了“在惡劣的環境中,成為一個成功者,一個英雄”的魯濱遜的形象:“身着羊皮短衣短褲,腰間別一把小鋸、一把斧子,肩上掛着**袋子,背上揹着一個筐子,掛一支鳥槍,頭頂撐一把又醜又笨的羊皮傘??”儘管這是小作者的想象,但卻是"具有大無畏冒險進取精神的人"的形象代表。他的想象來源於魯濱遜在艱難困境中的種種表現,來源於對魯濱遜不屈靈魂的深深敬意,來源於對探索、創造精神的追求。

《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通過魯濱遜的故事,告訴我們:在突如其來的不幸遭遇前,不能慌了手腳,要努力樹立起戰勝困難的信心,要善於觀察和思考,尋找一切有利生存和發展的因素,進行創造性勞動,同時還要努力排除孤單情緒,要看到希望,要樂觀向上。儘管我們現在不太可能會碰到魯濱遜的境遇,但是他積極的人生觀同樣值得我們學習和繼承。這也就是《魯濱遜漂流記》能代代相傳的原因。

在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去關注主人公遭遇到了哪些艱難和挫折,這對他們的人生起了什麼影響,以此來體會主人公在逆境中奮起的崇高品質。

我以為這篇課文最重要的一個功能是,課文不僅是一篇日記,而且是一篇非常優秀的讀書筆記,學習了課文我們不能不引導孩子説説,這篇讀書筆記主要是圍繞哪些方面來展開的?我們也可以嘗試讓孩子選擇一本書,認真閲讀,圍繞這三個方面嘗試寫一篇讀書筆記。

《小草和大樹》這篇課文,從課題表面來看,寫的是自然界中常見的兩種事物。初讀課文後,便了解到課文寫的是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的成材故事!小草和大樹在文中有着深刻的含義,學生只有對文中的小草和大樹的含義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後,才能輕鬆的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題。那麼,如何引導學生理解詞義以及學習課文呢?本次教學設計,我在教學時作了如下嘗試:

一﹑整體感知課文

本課以自然界中常見的兩種事物作為課題,比較接近學生生活,所以,我先讓學生就課題暢談自然界中這兩種事物的特徵。學生根據自身的理解從形象方面

不難概括:小草很不起眼,而大樹則很高大。隨後,我質疑:如果小草和大樹分別表示兩種不同地位、身份的人,那麼你們認為,它們分別代表什麼樣的人?對於這樣的問題,學生很容易就概括出:小草象徵着低微不起眼的人,大樹則象徵着高貴顯赫的人。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是相通的,這樣設計,便於學生產生興趣,並且為下文學習鋪墊。

二、聚焦“文學”,思索小草和大樹的含義

在學生對小草和大樹在身份上有了整體認識後,我引導學生再次認真讀課文,並概括全文內容,隨後聚焦“文學”一詞,隨後我總結質疑:從課題上我們知道,“小草”可以代指身份低微不起眼的人而大樹則可以代指身份高貴顯赫的人。如果從“文學”這個角度上來看,“小草”和“大樹”分別可以代指什麼樣的人呢?這樣的設計教學,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就能夠通過教師的引導,對文中的小草和大樹有了一個整體的理解,這樣的教學避免了在課堂上對小草和大樹的內在含義的枯燥講解。並且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總結結論,也易於調動學生的的思考。就內容而言,也為下文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質疑:是小草還是大樹?

理解含義後,再提出“她們是小草還是大樹”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這樣做能養成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的好習慣。並且由這個問題,讓學生對本文內容也有更深印象的理解,為下文學習奠定基礎!

四、“小草”到“大樹”所受挫折

以問題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走近人物內心。這一部分內容,學生只有真正理解夏洛蒂的內心的期待,他們才能真正理解詩人羅伯特騷塞的回信對她的打擊的程度是非常深的。

在學生對文章內容分佈有了瞭解之後,師質疑引導:一個人的成功,背後總要經歷很多挫折與磨難,三姐妹從文學界的`“小草”變成“大樹”,她們經歷了那些挫折與磨難?邊讀課文邊化出相應的句子,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對於騷塞的回信這部分內容,首先我通過創設情境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騷塞這封信的真正含義。理解信中騷塞所説話時的那種傲慢與訓誡。在理解的基礎之上,指導學生讀出信中的那種傲慢而又冷冰冰的口吻。

最後,在學生能夠有感情的讀出這段文字之後,我再創設情境:夏洛蒂滿懷信心的將信寄了出去,沒有想到卻收到這樣一封回信。此時,夏洛蒂的內心會想些什麼呢?她會怎樣對待這封信呢?讓學生就此問題暢談,在此基礎上學習下文,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描寫夏洛蒂姐妹做法的詞語、句子,體會她們三姐妹的堅定的決心。

《姥姥的剪紙》這篇課文采用第一人稱,敍寫了姥姥心靈手巧,剪紙技藝精湛,圍繞“喜鵲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紙展開了“我”和姥姥之間動情有趣的故事,表現了“我”對姥姥的深切懷念之情。

教學過程中,我緊緊抓住“姥姥的剪紙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姥姥心靈手巧、勤勞善良”這條線索,帶領學生走進姥姥與作者的內心情感世界.通過引導學生理解“熟能生巧,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從中感悟姥姥的話是經驗

之談,做什麼事都要有恆心,有毅力,勤練不止!姥姥為什麼如此熟練,下面的“總剪”二字透露端倪,因為老是不斷地剪,豈能不熟練?手都有準頭了,因為總剪,再熟練不過了,日久天長,剪起來就心中有數,從哪兒開始,到哪兒結束,要注意什麼,剪起來才能得心應手,豈不是有了準頭了。這樣循序漸進的教學,學生很容易明白。

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學生的説話練習還需老師進一步引導,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像姥姥剪紙那樣,因為不斷地練習,反覆地實踐,達到了熟能生巧、出神入化的地步,從而進一步體會姥姥的話中寓意!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13

任教三年後的1985年暑假,我被校長派到北京學習了一趟。我們住在三義裏小學的教室裏。在北京,每天聽專家做報告。王有生、王企賢、張光瑛……這是我人生第一次接觸到小學語文教學的大師。如飢似渴地學習了一週,給我作文教學理念中影響最大的事是“如何讓學生有所寫之後再寫”。其中,張光瑛老師談到了單項訓練的問題。我聯想到了我擔任的三屆小學畢業班的學生作文狀況,他們有相當數量的學生缺少必要的觀察認識能力,而這能力絕不是我們強調了要觀察,學生就會觀察了,這是需要從低中年級就開始訓練的,需要有一個訓練序列,按照序列去訓練培養,他們才能養成觀察認識事物的習慣和能力。於是,我萌生了一個想法:我從中年級開始去教語文,探索這個訓練序列。

我還沒來得及跟校長彙報我的想法,校長先找到了我,非常關切地對我説:“上面給了兩個電大免試就讀指標,三年時間,能夠獲得專科學歷。學校準備把指標給你一個,你去嗎?”在當時,去進修一個專科學歷,對於只有中師學歷的人無疑應該是很有誘惑力的──中專畢業的人,工資比專科學歷都差一級的。但是,我猶豫了,因為,我有一個要從中年級開始搞一項實驗的念頭。我想過這項實驗需要我投入很多精力才行,這樣,去進修必然會影響我的實驗,我的實驗也必然會影響到進修──我不是聰明絕頂的人,我做事情需要我付出全部的精力才行。

我跟校長表達了我內心的矛盾。校長説:“你想搞實驗,是很好的事情,我支持你。但是,進修名額不多,我就是看中你的好學上進,才決定把這個名額給你。這是個機會,你好好考慮考慮。”

為這事情,我思考了好幾天。進修,是有誘惑力的,除了工資,我還想到了另外的事情,就是談戀愛的問題。任教三年了。對象一個都沒談成,有一個談崩了的理由竟然是“我的父親給我介紹了一個大學畢業的”。如果我是大學畢業,或許這個理由就不存在了。但是,我又想:進修的目的是什麼啊?不就是為了多掌握點知識嗎?這幾年,我沒去進修,大學中文的《寫作通論》、《文學概論》、《大學語文》,我不是每天都在讀嗎?用到什麼就學什麼,把我要做的事情做好了,難道不可以嗎?我又想到了我想做的實驗,想到了我初步思考的那個訓練序列的設想,怎麼想怎麼難以捨棄。

最終,我做出了一個別人看上去好像很傻的決定。我找到了校長:“我還是要搞這個實驗,進修的事情,讓別人去吧。”校長的臉上充滿了愛憐,也充滿了惋惜:“行,你搞實驗的事情,我支持你。只是,你不能從三年級開始,而是要從四年級開始。你要接任的是馬老師的班級。這個班級,幹部子弟多,影響大,你得把這個班級帶好。”

那個時候我的確很傻,不知道幹部子弟多是啥概念,在我的心目中,所有學生都是學生,沒有貴賤之分的。不管你家長是幹部還是普通工人、農民,在我眼中都是一樣。所以,這個非要從四年級開始的`決定,令我內心充滿了惋惜。四年級就四年級吧。

就這樣,我放棄了進修,用了三年時間,全部投入到了這項實驗當中。

三、四年級正是學生觀察能力的形成和發展的時期。我認真地閲讀了朱作仁的《語文教學心理學》,將其中談到的學生觀察認識心理髮展規律作為序列的主要理論依據,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心理品質為突破口,設計出了學期學年的單項訓練項目序列,開始了我的序列化作文教學訓練實驗。

實驗一做就是三年。在這三年中,辛苦是自然的。每天晚上,我都要埋頭在台燈下,分析學生的習作,記錄大量的數據,並對數據進行分析,寫出實驗的心得和體會。愛人才結婚,就沒有了工作,快生孩子了,我把她送回老家,我自己堅守在學校……

當然,這三年,我應該算是收穫頗豐的。我閲讀了大量的理論和經驗書籍:吳立剛的素描作文、丁有寬的微格作文、劉勰的《文心雕龍》,再次反覆閲讀了《文學概論》、《寫作通論》,還閲讀了陳昌毅《創造心理學》,學校訂閲的各類雜誌,我首先翻閲,遇到我需要的文章,第一個借閲,光讀書筆記,就超過了一百萬字。

我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建構起了小學生觀察認識能力發展的一個目標序列,這個序列的建立,使我的每一次作文教學的目標都有明確的針對性:不重複,螺旋上升,每次要升到什麼程度,我心中有數。

我積累了上千個實驗數據和十幾萬字的數據分析,通過這些分析,形成了“中年級的觀察作文”“高年級的日記作文”“單項訓練全程指導”等作文教學思路;積累了幾十種指導學生觀察積累的有效方法,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方面,對我現在的作文教學觀的形成,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實驗中,學生的習作水平有了明顯提升。班級中,46名學生,有十幾個在刊物上發表了習作,三十多名學生在全國或升級作文比賽中獲獎。其中,在1986年,我們班在全國小學生“童年趣事”作文比賽中獲得優勝團體獎,獎品是一百本精美兒童讀物。校長專門召開全校大會,為我們班學生頒獎!

當然,就我個人而言,還有意外的收穫:我在1987年被評為河北省優秀園丁(這個證書可真起作用的,後來評高職包括特級教師,那是必備硬件的),縣政府為我晉升了一級工資。之所以説是意外,是因為我在想做實驗的時候,絕對沒想到這些,即使有了一些成就,也不曾想過要獲得什麼政府獎勵。那一級工資,據校長説是局長主動跟我們校長溝通要獎勵給我的,而我一點都不知情。所以當校長告訴我的時候,真是意外的驚喜。

我想説:什麼是幸福?幸福是你去做你感興趣,你想做的事情;幸福是你做想做的事情的到時候,有人在背後支持你,鼓勵你,幫助你;幸福是你把想做的事情,經過艱辛的努力做成功了,有了成就感;幸福是你並沒去想到名利的問題,而名利在你付出和有所成就之後,悄悄地降臨到你的頭上,讓你驚喜;一線教師的幸福是你通過教育學生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學生還有學生家長的認可。

我還想説,你想有所得,必然會有所失。在得與失之間,你需要做出價值抉擇,抉擇的標準是你的追求。

寫到這裏,我想起了我跟唐山市教委主任(我的高中語文老師)的一次通信。我因為婚後無房,而人家其他單位是有福利分房的,我很苦惱,想跳槽,但是,又捨不得自己喜歡的教育。老師在給我回信中的寫了孟子的話: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然,二者不能兼得。你在作出抉擇的時候,需要思考的是得到的與失去的,哪個能夠讓你快樂和幸福。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14

當上班主任才一年的時間,所以當上輔導員的時間也不是很長。不過説起我們班的那幫孩子還是很可愛的,他們會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在你的講台上放上幾顆糖,要不就你下課的時候幫你把講台理乾淨;可是他們也有不聽話的時候,在上課時有一些小朋友不專心,玩一些不是上課時能玩的遊戲,有時講過好幾次的作業題目還是錯的……這一切都讓作為班主任的我很生氣,不過想想他們的年齡,還有他們那一些可愛的地方,真是讓我又想氣,又想笑,所以就想讓他們也擔心一下,和他們約法三章,只要他們一個星期乖乖的,不出現什麼大的問題,我就讓他們好好的玩一節課。當然這裏的玩不是去室外玩,而是在教室裏玩有意義的事。沒想到他們都同意的。

這個星期他們還是很聽話的,沒有出現什麼很大的問題,所以他們來要求是不是可以上班隊課。我同意了,可是想不出什麼可以上的東西。讓他們自己去準備,真得不放心,不知道他們能不能弄好,可是讓我來定吧,他們也不一定會喜歡,所以班幹部要開個小會,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他們想進行一次背詩比賽。想想也不錯,和我們現在進行的活動有很大的關係,所以主題就這樣確定下來了,接下來的事情就是讓他們去準備去了。我們接觸到的詩,李白和杜甫的比較多,所以讓全班分為兩大組,一組是背李白的詩,一組當然是背杜甫的詩咯,讓他們自己去看書吧。

時間過得還是很快的,一下子就到了上班隊課的時候了。看到黑板上那些不是很好看的字,就知道他們很重視這次活動。當我正式宣佈活動開始的時候,兩組小朋友已經沉不住氣了,想要把對方壓倒,你一句,我一句,根本就聽不到,現場可以用一個亂字來形容。

“這樣是不行的,你們這樣讓評委怎麼評呢?”我的一聲大喝讓他們安靜下來了,於是我只好讓他們派出代表,讓代表説出題目,組員進行集體背誦。這個法子果然有效,活動就這樣下去了。

兩邊都不服輸,一邊的聲音響了一點,那邊的`聲音就更高。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熱鬧,我都不知道原來我們班的小朋友的聲音還是那麼響的哦,真是人不可貌相哦!平時上課回答問題的聲音就沒有這麼響了,哎,還真是要靠興趣的。

時間在他們熱鬧的背誦聲中逃走了,很快時間就到了,要評比結果,因為比賽不能沒有結果啊,可是發現兩邊背的一樣多,所以兩邊都是冠軍。小朋友們還是意猶未盡,我們約定下次在玩這個遊戲。

我想他們應該知道要上這樣的課需要他們什麼樣的表現,果然在以後的幾個星期,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很聽話,讓我以為他們都一下子轉性了呢,不過想想也對,對於他們想要的東西他們一定會做得很好的,對於他們還不是很感興趣的事,想得到他們的青睞,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哦。

這個就好像我們的學習一樣,只要讓讓學生對讀書有興趣了,那再多的事情他也會做,如果他們還沒有興趣,那麼不管你説什麼、做什麼,他們也不會來理你的。所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還是很有必要的,畢竟他們的天性還是很可貴的。

從那次班隊課以後,我就在找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每找到一種,就讓他們去試,現在我和他們是走得越來越近了。慢慢的,我想總有一天他們會對學習感興趣的,到那時就不用我操心了,希望這一天快快來臨!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15

從學生學情來看,《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雖然離我們已經有2500年的歷史,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遙遠,但是學生對歷史故事還是比較有興趣的。文章中的思辯之美,仍給我們留下了親切自然的感覺。

但本課的學習光是興趣是不夠的,學生感興趣的僅是精彩的故事情節,卻忽略了對句子、詞語的深刻解讀。對10歲的孩子來説,故事深遠的歷史背景、人物性格的特徵卻不好把握和理解。

因此,我在課前精心設計了資料交流的環節,讓學生對晏子所處的歷史背景,關於晏子其人的各種情況作一些瞭解。學生的交流也是一個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提高的過程。從課堂上學生交流的情況看,學生收集的資料還是比較全面的,這為後面深入學習課文打下了基礎。

我認為,整個教學環節還是不錯的,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給了學生比較多的學習討論時間。第斯多惠説過:“知識是不應灌輸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本課教學能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較多交流討論,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時間。“朗讀表演”等形式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通過讀書,感受到晏子的智慧。 經過引導及發興趣,多數學生讀得較好,而且讀得入情入境,特別是“楚王侮辱晏子”的話讀得比較傳神。

在本課堂中對學生的評價及時、有針對性,也較大程度地激發了學生探究語言文字的興趣,比較成功。這其實是我在語文課上一直追求的狀態: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儘可能地激勵學生,引導學生,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我會堅持做下去。

在這節課中,我還設計了一個片斷想象的環節,請學生想象齊王給晏子設下慶功宴的`情景。使學生受到啟發。思維得到發展。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就需要教師能創設富有情趣教學活動,枯燥的讀背,學生肯定要喪失興趣,他們喜歡新奇事物,喜歡展示自我。所以我讓他們都參與到課文裏,擔任齊國小記者的身份。表演是孩子喜歡的節目,為了演好角色,學生就必須主動去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這是一個需要多種才能的綜合活動,需要學生髮揮創造能力。師生的關係完全是平等的,我只是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

在此基礎上,通過表演又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對其中藴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體會,在動態的思維與活動中,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