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音部位靠後

來源:尚雅範 2.01W

發音部位靠後,原因就是口腔“後緊前鬆”,口腔後部太用力,而口腔前部出字無力,這樣容易使字音悶在嘴裏送不出去。因此,改善發聲靠後的思路很明確,一起來解決發音部位靠後。

發音部位靠後1

一般會感覺自己的發聲靠後、是因為説話時覺得自己的「口腔後段」或「喉嚨前端」在震動,這個叫做「喉腔共鳴」;「喉腔共鳴」的音質聽起來沉穩深沉、温柔,缺點就是沉悶、沒有精神,不利於帶動氣氛,聽眾長時間聽下來容易疲勞。

「共鳴」就是一起發出聲音:聲音到達一定頻率、就會引起音頻相同的物體一起震動發出而發出聲音,而讓聲音更厚實;像是吉他的琴身和音孔、就是這個原理,音響喇叭也是。

「腔」就是人體有很多的位置是有很多空間的,像是「胸口」、「口腔」、還有頭部眼鼻周圍有很多「竇室」。

我們的聲音、達到一定頻率後,就會引起這些腔體的共鳴,改變我們音質;

所以你要改變「發聲位置」,其實是要改變「共鳴位置」;而要改變共鳴位置,要調整的其實是聲音的頻率、也就是聲音的高低。

解決方法,其實就是説話的時候、聲音要提高一些,達到「口腔共鳴」的位置。

發音部位靠後
  

一、挺軟齶

挺軟齶的一個好處就在於可以更好的形成口腔共鳴,從而可以給口腔內部提供更大的容積用來發聲,聲音就會顯得清亮,從而減少因為後置產生的低沉感。

二、舌根的控制

聲音靠後一般是因為在發聲的`時候處於低喉位的情況,發聲區域都在口腔的後端,可以讓自己的舌根保持平直的狀態,如果是處於拱起的狀態,就會造成聲音在後方產生共鳴,自然就會使聲音後置。

三、頭腔共鳴

減少胸腔共鳴的使用,多使用頭腔共鳴的方式來讓自己的聲音往前和往上走,而不是往後和往下,從而可以讓聲音變得更加清晰,不會顯得很暗淡。

四、脣齒力度

脣齒的控制力度也很關鍵,如果自己的脣部沒有力量,就會讓聲音處於被吃進去的狀態,只有積極打開口腔脣部多進行發聲的配合,才會使聲音前置,脣部可以和口腔進行配合,往前來進行發聲,通過發“i”然後帶着“a”來發聲,聲音就會被帶到前面了。

發音部位靠後2

“半”打哈欠

吐字發聲時,口腔後部是一種“半打哈欠”的狀態,這種狀態下後口腔既能打開,又能鬆弛。“半”的意思就是,後口腔打開不要“過度”。後口腔如果過度的打開,甚至有一種用“嘔吐”的狀態説話的感覺,發聲就容易靠後,這是要避免的。

後鬆

後口腔太使勁,會降低氣息向前的流動感,使聲音在後口腔不停地轉圈、混響,似乎後口腔的共鳴增加了,實則影響了字音的清晰。後口腔的緊張主要表現在舌根的緊張(比如舌根後縮、下壓、抬高等)、軟齶過度的挺起,以及牙關的緊張。

軟齶,是聲音從喉部送到硬齶前部的一個“中轉站”,軟齶適度的挺起就可以比較好的把聲音反射到到硬齶前部,有點類似於鏡子對光線的反射。如果軟齶過度挺起,則可能使聲音被垂直反射回喉部,就造成了發聲的靠後。

牙關和舌根的緊張一方面會使口咽腔變得不夠通暢,另一方面還會反過來使口腔前部無力,這就使聲音很難往外送出來。當感覺後口腔比較緊的時候,可以用歎氣的方法讓後口腔放鬆下來,再繼續練習。

不要急於求成,儘量少做無效的、錯誤的練習。注意口腔打開時是一種“半打哈欠”的感覺,牙關、下巴、軟齶、舌根都是比較鬆弛的,這是一種輕鬆舒服的狀態,這個動作不是刻意的、較勁的、吃力的。

前緊

加強口腔前部的力量,使“出字”有力,口腔前、後的力量平衡,有利於把聲音很好的送出去。口部操的練習基本上都是在增加口腔前部的肌肉力量,比如“伸舌、頂舌、繞舌”等都會要求力量集中在“舌尖”,不然就難達到練習的目的。

脣部無力也是很容易導致發聲靠後的,雙脣音如果滿嘴用力,就會使後口腔變緊、發聲靠後,要讓力量集中在上脣中部很小的一個點。

力度和敏捷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關係,輕鬆敏捷才能更有力。加強口腔前部的力量,可以多練習“力”、“量”這兩個音,讓字音有力的彈出,儘量的往遠處送。

聲掛前齶

口腔共鳴非常重要的一個內感點是“硬齶前部”。要讓聲音更明亮,減少悶暗靠後,“聲掛前齶”很關鍵。後口腔的'作用就是一個“通道”,要讓聲音通暢的經過口咽腔,貼着軟齶、硬齶的中縱線自然的流動到硬齶前部。

發音部位靠後 第2張
  

在後口腔不要有捏、擠、卡、壓的力量,這些力量都會影響“通暢”。可以發“a”音延長來練習“聲掛前齶”,練習時時刻注意後口腔是否鬆弛、通暢,讓聲音像拋物線一樣,沿上齶送到硬齶前部,有一種“穿透”硬齶前部送出去的感覺。

避免a音靠後

a音如果舌位靠後,就會摻雜“o、e、u”的音色。發聲靠後,可能很多韻母的舌位都會偏後。通過練習,使“a”的舌位、音色相對穩定。“a”的舌位準確了,其他韻母的舌位都可以“a”的舌位為基準,就可以改善發聲靠後的問題。

“a”音的舌位是“央低”,舌頭自然放平,脣齒相依,上下齒微露。“a”音要發好,很關鍵的一點是,口腔前後肌肉是均衡的緊張狀態。如果口腔用力不平衡,比如“後緊、前鬆”,“a”就可能靠後。

後音前發,以前帶後

靠後的聲母、韻母,在不影響音色的前提下,發音部位可以適當的往前移。可以通過“以前帶後”來練習,就是用舌位偏前的音來帶發舌位靠後的音。

比如“你好”,“你”的發音位置是偏前的,“好”發音偏後,練習時要以第一個音節的發音感覺去帶動第二個音節的發音,從而使第二個音節的發音位置適當前移。

發音部位靠後3

一、科學發聲是什麼,科學發聲怎麼練第一步,肌肉訓練,磨刀不誤砍柴工,如果一個人的參與發聲相關的肌肉羣沒有相應的力量去發聲,那麼他的肌肉很容易受到損傷,因此,對脣舌咽喉腰腹等等肌肉羣的訓練非常重要。初學者參考海氏發聲中的訓練入門。

二、科學發聲是什麼,科學發聲怎麼練第二步,呼吸訓練。聲音的動力源自氣息,氣息不足,聲音就傳不遠,氣息充足,聲音才能夠有穿透力。學會氣沉丹田,可以養成胸腹式呼吸的好習慣!

三、科學發聲是什麼,科學發聲怎麼練第三步,共鳴訓練,受過專業發聲訓練的人,比如舞台演員、專業的播音員,他們的聲音圓潤飽滿,而普通人講話的時候,由於口腔和心理狀態是懶散的,所以聲音就幹扁,不具備美感。通過丹田發聲當中的,腹腔,胸腔,咽喉腔,以及頭腔共鳴的訓練,可以讓聲音變得立體有磁性。

靠前就是要胸腔共鳴

1、胸腔共鳴就是使咽喉部作半打哈欠狀,發聲時,下齶自然下垂,喉咽部適當開大一些,把在硬齶上聲波振動的反射點移向下齒背上,

使聲波在喉頭和氣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動,再由氣管附近傳送到胸腔引起共鳴,這時,似乎感覺到是把聲音唱到胸部去一樣。

2、鼻腔共鳴就是試着把嘴合着,用鼻子發音,發“嗯”,如果聲音很亮就對了,千萬不要把聲音只停留在口腔裏出不來,找着流鼻水後醒鼻子的感覺。

發音部位靠後 第3張
  

3、顱腔共鳴就是要把聲音聲點都儘量往高處走,上鄂要適當抬起來。把聲點聚集在眉心,在鼻子和眉心形成一條線,是共鳴線。

靠前唱法提倡發聲位置靠前,強調把每個字、每個音投射到硬齶、鼻腔、前額,唱出面罩的頭腔共鳴,要求喉位下移打開的同時母音前置,高位安放。演唱時感覺在鼻樑、眉心,畫部有輕微明顯的振動,聲音音色明亮、堅實、集中,富有光彩。

過分靠後的聲音,會悶在喉嚨裏,音色暗淡,聲音不堅實,發虛,咬字吐字不積極。

過分靠前的聲音,會導致喉嚨緊、氣息浮、聲音吊、音色尖鋭過亮。許多歌者錯誤的理解“面罩唱法”,或者為了獲得明亮的音色,就努力讓聲音靠前,這是錯誤的歌唱觀念。

真正唱對的聲音,一定是前、後、高、低四個位置都有。

歌唱中不能片面的`追求局部,而應該有歌唱的整體意識。“高位置”要有“低位置”“低氣息”做基礎。要使聲音靠前獲得“面罩”共鳴,必須打開後咽壁,得到共鳴後再向前投射。

聲音相對靠前還是相對靠後,還要根據歌曲的風格需要來適當做調整。一位好的歌者,要善於根據歌曲風格來改變音色,唱活潑靈動的歌曲時,聲音如果太靠後,必然唱不出靈動感,而唱渾厚大氣的歌曲或者悲怨深沉的歌曲時,聲音太靠前、太單薄又顯得稚嫩無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