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語文教案範文8篇

來源:尚雅範 1.6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語文教案範文8篇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 品位詩歌跳躍的語言和節奏,感受其豐富的想象和詩意

2. 能夠品位並找出本詩所藴含的古詩詞

3. 感受詩歌所表現的西部歷史、文化、自然之美

4. 感受作者所傳達的西部必將崛起的堅定信心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詩歌所表現的西部之美

2.教學難點:詩歌中意象分別所代表的西部歷史、文化、自然之美

三、教學關鍵或突破口:

找出詩歌中具有西部特徵的意象,作者藉此分別讚美了什麼?

四、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的理念或意圖

1.準備

2.導入

3.朗讀熟悉內容

4.提出突破口

5.朗讀感悟品位

6.拓展

7.作業

教師網上搜索文中所提到的景象照片

出示照片,教師或學生介紹照片內容

1.教師組織朗讀

2.教師範讀

1.找出詩歌中具有西部特徵的意象,他們分別象徵了什麼?

2.詩歌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敍述了什麼

第一部分:

借用古詩交待了西部的自然美景,特有的民間樂器。以及它是祖國的西北邊防重地,突出了西部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原始般的純自然美,是我們的夢中家園。

第二部分:

敍述了西部古老的藝術,特有的地理風貌以及美麗的西北風光和它的靈物,由衷地讚歎這半壁江山。

第三部分:

通過西部名山、名河的吶喊期盼,告訴人們開發西部的號角已經吹響,西部將帶着它的原始與古老文化不如現代文明,成為新世紀最亮麗的風景線。

1.指導朗讀

2.多種形式朗讀詩歌

3.你認為本文最後一節表達了什麼?

詩歌中提到的古詩你能夠把它完整的背默下來嗎?

1.仿照本詩歌的形式,寫一篇“江南暢想”的詩歌

2.指導本詩寫作

3.背誦詩歌中涉及到的詩歌以及關於江南的詩歌分別兩首

1.學生自由朗讀

2.集體朗讀

學生跟老師輕聲朗讀

學生尋找詩歌中的意象

(一幅畫、一杯酒、一卷書;絲綢古道、敦煌飛天、黃土高坡、長江黃河、駝鈴、風鈴、黃河、長江、崑崙山、喜馬拉雅山等)

(分別象徵了西部的燦爛的自然、藝術、文化、山川)

1.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2.思考回答問題:

(表達了對開發西部以及西部必將重新崛起的堅定信心

學生交流並記錄

學生交流描寫江南的詩歌,江南的代表文化、景觀、山川等。、學生做適當記錄

佈置作業中,進行關於“江南暢想”而不是“東部暢想”是因為學生的生活閲歷不夠寬,即使教師指導後,學生也無法體會感悟。

王維《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

王維《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卧故村不自哀,

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卧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附以前學生習作:

1.謝莉:

兩岸青山

孤帆一片

一片天留在東部水鄉

一支長簫

幾面大鼓

一杯酒送你走出城門

干戈寥落

山河破碎

一幅畫任你回憶昨天

啊!東部

中國的東部

我們夢中的'天堂

北京故宮

蘇州園林

天安門述説着過去的

繁榮昌盛

龍門石窟

桂林山水

老古董新風貌化為

名勝古蹟

水米之鄉

夢中家鄉

歷史上演在

這片土地

啊!東部

中國的東部

我們地圖上的江南水鄉

2.王佳燕:

日出江花

春來江水

一幅畫留在東部鄉間

杏花雨濕

柳風不寒

一場雨讓你沾衣欲濕

泥融燕子

沙暖鴛鴦

兩隻鳥幫你品讀春天

啊!東部

中國的東部

我們心中的dreamland

3.徐陳佳:

荷花映日

水光瀲灩

一首詩讚美西湖光風

一曲新詞

幾雙歸燕

一個景勾起記憶惆悵

酒旗風香

足給雞豚

一桌餐讓人起舞歡唱

啊,東部

中國的東部

我們夢中的家園

天際流江

銀河飛天

奇鬆纏繞的雲挺立在

黃山顛峯

東海大橋

鑽井平台

魚兒伴着巨輪行駛在

東海之邊

啊, 東部

中國的東部

我看到

騰飛的翅膀已經展開

我聽到

世界正在招喚

你將永遠行在世界首端

4.秦怡雯:

小溪目鈎

陰雨細柳

一幅畫留在東部平原

一把紙傘

幾滴細雨

一份情陪你度過寒冬

歌舞笙平

幾段樂章

一卷書任你翻閲從前

啊!東部

中國的東部

我們夢中的家園

黃河,長江

還有鴨綠江

每一條都流淌着你

更振雄威的吶喊

武夷山,長白山

還有太行山

每一座都凝聚你

更現輝煌的期盼

啊!東部

中國的東部

我聽見

前進的號角已吹響

我看見

春風正舞動翅膀

啊!東部

中國的東部

不要説喧鬧

使你變得疲憊

不要説煩惱

讓你更加蒼老

你將是新世紀

最美麗的風景線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認識“荔、棠、疤”3個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筋脈、剝開、妥帖、慰藉、報償、遺憾、彌補、饞嘴、一輩子。

2.初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喜歡吃哪些水果

2.隨生説板書《荔枝》

3.本文作者以此為題,是否真的在寫荔枝?

4.如果寫水果,應該寫哪些內容?

二、預習課文

1.學習生字新詞。

2.從預習和課後思考題中提問題。

三、全班交流

1.從10個生字的音、形、義三方面交流要注意的問題。

2.質疑。

四、細讀課文

1.聽錄音範讀,讓學生注意聽,再模仿反覆朗讀。

2.琢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聯繫。把前面問題去粗取精,找出能夠概括文章大意的線索性問題。

①本課主要寫的是什麼?分幾個層次寫的?

②母親臨終前為什麼捨不得吃一顆荔枝?

③課文中描寫細緻的地方,討論一下,體會到了什麼?

④文章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

3.精讀自學,小組討論。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母親對兒孫的`深厚的愛,喚起自己關愛父母的心。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過程:

一、回顧全文

1.指名朗讀。

2.回顧重要問題及重點句子。

二、重點閲讀

1.學生根據問題,找出段落,讀後評議。

2.從重點句中體會思想

作文最後説“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先體會作者飽滿的感情。(引指學生體會而今,荔枝雖然年年紅,可是母親卻再也看不見了,體會作者思母之情。)

三、歸納中心

讚揚母子之間深厚情誼。

四、佈置作業

按照你的理解,寫幾句課文後作者沒有説出的話。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分析第一單元試卷,四年級語文試卷講評教案第一學期。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講評試卷,檢查出學生不理解或沒掌握的知識點,做好查漏補缺工作。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培養學生答題規範和答題技巧的原則。

3、德育目標:教育學生在答卷時要認真審題,養成良好的習慣。

教學重點:關聯詞語的運用;修改病句;閲讀。

教學難點:修改病句;改寫句子。

教學方法:講解法、練習法、討論法。

教具:投影

課型:試卷分析課

教學過程:

一、試卷分析:

本份試卷共有十道題,其中字詞佔23分,句子佔30分,段的訓練佔5分,閲讀佔16分,作文佔25分。總體來看,題量適中,但題目難度較大,不少同學考得不夠好,九十分以上的同學較少。

二、題型存在問題及試題分析:

1、字詞:

(1)第一題看拼音寫字詞大部分學生能較好地完成,全對的佔三分之二。其中錯得比較多的是"書塾"的"塾"(下面寫成"灬"),"毽子"的"毽"(寫成"毯"),"瘦小"的"瘦"(寫成"廣"字旁)。

(2)第二題組詞學生完成不夠理想,主要是"詞語接龍"出現很多錯誤,有不少寫錯別字。

(3)第三題詞語邊線,絕大部分學生能做對,個別學生"清澈的泉水"和"清晰的字跡"連錯。

2、句子:

(1)第四題給句子填上適當的'關聯詞語,學生做錯的比較多,主要是沒有弄清題意,按要求寫關聯詞語,不少同學把這道題當作一般的補充句子來做,填上去的不是關聯詞語。

(2)第五題補充完整句子,大部分學生能正確完成,但比較粗心,有不少寫錯別字,還有一些同學沒有加上標點符號。

(3)第六題改寫句子,學生能較好地完成前兩題("把"字句和"被"字句),後兩題改反問句為陳述句較多學生答錯。可以看出不少學生還沒有掌握好改寫反問句的方法。這題應作為重點講解。

(4)第七題修改病句,學生做錯的比較多,主要是第3小題做錯。答案有兩種:①周總理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②周總理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3、段的練習:

第八題排列文段,大部分學生能做對,個別學生由於邏輯思維較差,幾乎全部排列錯誤。

4、閲讀:

第九題閲讀文段,學生做得不夠理想,扣分較多。原因有①不認真審題,沒有按要求做,或者漏做;②沒有掌握分段的方法,還有些學生分段分在句子中間;③閲讀能力較差,未能理解短文內容,正確回答問題。

5、作文:

作文由於是單元練習寫過的作文題目,大部分學生能按要求寫,但總體來看,內容較平淡,篇幅也較短,有些學生書寫潦草。

三、總結以後複習和答題中應注意的問題:

1、繼續加強對基礎知識的鞏固,特別是生字詞語的掌握。

2、要加強句子的訓練,特別是關聯詞語的運用和修改病句的訓練。

3、加強閲讀訓練。

4、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細心檢查的習慣。

四、作業:

改正試卷中的錯處,重做第4、6、7題。

教學後記:

1:通過講評試卷,學生能改正並正確掌握相關知識,並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但反問句的改寫還有些同學做得不夠好,還要多加練習。

2:通過講評試卷,學生能改正並正確掌握相關知識,並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懂得做得不夠好,要在今後加強練習。

3:通過試卷分析,學生髮現了自己考試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並能進行改正,不過閲讀方面學生還存在較大困難,主要是分段和概括段意不夠準確。有些學生對待考試不認真。

4:通過試卷講評,大部分學生能把自己答錯的習題改正過來,並積累到了不少的答題方法,但有一部分學生由於閲讀面不廣,詞彙積累少,所以做閲讀題時障礙多。

語文教案 篇4

知識目標:朗讀全詩,感悟詩中的詩句的深刻含義。理解“山”和“海”所藴含的意思,聯繫生活,進一步理解思想感情,感悟人生。

能力目標:反覆朗讀,品味語言,提高欣賞詩歌的能力。

情感目標:相信理想可以實現,要為之不懈奮鬥。

教學重點:順暢地朗讀這首詩,感悟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主旨。

教學難點:理解詩中“海”和“山”所藴含的深刻意義。

教學方式:朗讀,討論分析,合作學習。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重點是朗讀全詩,整體感知課文,初步學會如何朗讀、齊讀,討論第1節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學情分析:人教版新課程改革教材,各個單元以專題形式出現,第一單元專題:怎樣面對人生的困難與不幸。對剛入中學的初一學生來説,這首詩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在詩的第一節,詩人以孩子的口吻敍述,容易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

2、導語設計1:同學們,如果我們不是生活在古老悠久,充滿魅力的首都北京,而是生活在大山裏,每天抬頭可見的只有高聳入雲的大山,蒼蒼茫茫,連綿不斷,你會想到什麼呢?(課件播放大山的畫面),由同學的回答,導入新課:同學們的想法和詩人王家新小時候的想法是不謀而合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位從大山裏走出來的詩人根據自己成長的歷程寫的一首詩《在山的那邊》。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二頁第一課《在山的那邊》。

導語設計2:同學們回憶以下,你的童年有過怎樣的幻想?導入新課。

3、作者簡介和題解:王家新,1957年出生在湖北省山區---武當山下,一直到1978年讀大學才走出大山。1982年畢業,到師專任教。後來為更高的追求,又在1992年到英國,1994年回國到北京教育學院任教。本詩是作者“小時候”的'真實寫照。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

2、學生齊讀課文,讀準字音,利用工具書,、詞典解決字詞(投影)

提出齊讀課文的要求。

痴想chī 隱祕yǐn 鐵青tiě 凝成níng 誘惑yu 喧騰xuān 紮下zhā 漫濕màn 一瞬shùn間

3、學生自己讀課文,讀出語氣,思考: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

提出朗讀課文的要求。(如何讀出語氣和感情)

同學回答,互相補充。

第1節詩,寫了我童年時候的想望和困惑,現實中“山”和“海”;

第2節詩,寫了我長大後的拼搏和奮鬥,山”和 “海”是理想中的境界。

三、朗讀、分析第1節

1、 自己大聲讀(要求讀出語氣來,體會作者感受)

2、 投影出示下列問題,分組討論,合作學習。

(1)這一節寫作者什麼時候的事?

(2)“我”想了些什麼?怎麼做的?結果怎樣?

(3)為什麼説“山那邊的山啊,鐵青着臉”?(同學們通過想象思考)

(4)這裏“山”與“海”分別指什麼?

討論明確:(1)童年時。 (2)山外世界,爬到山頂看海,沒看見海,看到“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我”哭着回來了。 (3)“我”沒看見大海,看見的依然是山,非常沮喪、失望,看到山也好像“鐵青着臉”嘲笑“我”。擬人手法。 (4)現實中的山,也是一種阻礙他們想實現的實際生活的世界。大海,一個想象中世界。

四、作業:讀一讀寫一寫 每個詞一行,每行5遍。

第2課時:重點是討論第2節詩,感知全詩內容,感悟人生。

教學過程:

一、字詞擂台賽,檢查字詞的掌握情況。略

二、朗讀第2節,思考、分析:

1、 自己大聲讀(要求讀出語氣來,體會作者感受。)

2、 投影下列問題,分組討論:

(1)這一節中的“山”與“海”又指什麼?

(2)指名朗讀“因為我聽到還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一次次漫濕了我枯乾的心靈……”你怎樣理解這些詩句?

(3)指名朗讀“在山的那邊,是海嗎?……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你對這些詩句如何理解?

討論明確:(1)“山”重重艱難險阻,“海”理想境界(“用信念凝成的海”要到達理想境界,必須歷盡千辛萬苦,有堅定信念,百折不撓。 (2)作者相信理想是可以實現的,渴望理想的實現。理想日日夜夜在心中激盪,鼓舞“我”不懈地奮鬥,滋潤着心靈;充實而有活力,給“我”鼓舞,令“我”激動。枯乾:對理想的渴望。(3)相信人生存在着一種更高的境界,相信在翻過無數座山後,終會攀上這樣一個頂峯,相信在歷盡磨難後,那最終的“海”終會照亮我們的眼睛。

三、聯繫生活,感悟人生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圍繞: 要不怕困難,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2、詩人的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的呢?

引導學生理解:詩的語言是非常凝練而又有豐富內涵的。

3、 小組合作學習:請找出你喜歡的並認為含義深刻的詩句細細品味,或者你最喜歡的一句,説明理由。你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也畫下來一起討論,互相交流。看誰的眼睛最敏鋭,能發現美,能發現問題。

引導、點撥:

(1)、“鐵青着臉”這句詩非常形象,“我”本希望看見大海,結果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頂望見的依然是山,“我”真是大失所望,沮喪極了。

(2)、怎麼看出“我”是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頂? “終於”這個詞可見爬上山頂費了很大力氣,花了不少時間。這正是詩的語言特點:用形象的語言來表達詩人主觀的感受。正如杜甫的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感傷的時候,看見美麗的花也像在流淚一樣。

(3)你能讀出這種感情麼?

媽媽,那個海呢?”(師故意帶着怨恨的口吻朗讀) 主要是疑惑不解,因為媽媽一般不會欺騙自己的孩子,“我”沒看到海就很疑惑又很失望的問媽媽。在這裏主要是失敗之後仍不灰心,繼續尋找、追求。你用這種心情把這句詩讀一下。

(4)難點: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紮下了深根”飄來的東西是很輕的,怎麼會下深根?

點撥:“種子”比喻媽媽給“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認識畢竟是膚淺的,所以説是飄來的。後來“我”不懈努力,這種信念就在“我”心中紮下深根。可見,理想的樹立也需要日積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樣才能讓他紮下深根。那麼,在朗讀時,應該怎麼讀?

那麼,在朗讀時,應該怎麼讀? 全班齊讀,體會讀法。“飄”和“扎”都作重音處理。

“一次又一次”,強調了“我”失望次數多;“又一次次”,強調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説明“我”遇到的困難非常多。

(5)如果對這些困難估計不足會怎麼樣? 從這句詩你得到什麼啟示?

在生活中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舉成功,一旦失敗就灰心喪氣,不要企圖一舉成功,要能承受住失敗和挫折,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6)為什麼説“枯乾的心靈”?

説明要實現理想必須經歷失敗,“我”對理想的非常渴望。只有理想能滋潤“我”的心靈,使“我”的心靈不再枯乾,而變得充實而有活力。

“是的!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的翻過無數座山後,在一次次的戰勝失望之後,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這句詩很有人生哲理,當理想實現的時候,人們是多麼興奮、驚喜啊! 可見,遇到困難時,理想能激勵我們戰勝困難。

4、寫作特點:1、運用象徵手法,意象壯闊,意藴豐富。2、詩歌語言凝練,含義深刻。

四、在深入理解了詩的內涵的基礎上,全班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五、延伸與拓展:

詩人成長中的艱難探索一定早已打動了成長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學習中,一定也有無數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説説這首詩給你的啟示。

同學自由暢談。

六、結束語:

沒有遠大的理想就沒有不懈的追求,正是在艱難曲折的求索過程中,我們的人生才充實而有意義。正如歌中所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失敗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對剛跨進中學大門的同學們來説,有很多困難正等着你,其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沒有信心?好,那就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克服重重困難,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

七、佈置作業:請你把自己的生活經歷用文字表達出來,以“我終於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

八、板書設計:

在山的那邊

王家新

“海”——理想境界

象徵

“山”——重重艱難險阻

教學反思:在進行內容學習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1、如何拿書,2、齊讀的要求即如何讀出語氣和感情,3、齊讀的要求,4、學生分組討論的要求。

“導”、“引”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參與,使學生合作、自主、探究學習,在寬鬆、愉悦的氛圍中達成學習目標。通過朗讀指導,引導學生充分注重朗讀的外化要求以及朗讀的內化要求,並將兩者有機的結合,引導學生反覆地朗讀,認真地品味語言,不斷地揣摩,學生從中感悟,得到薰陶,形成語感。現代教學媒體進一步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力圖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

語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借生日》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説了家庭生活中的一個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媽媽送她一隻布熊,因為媽媽總是忘記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給媽媽,並將布熊送給媽媽。全文語言淺顯,體現了母女真情。

學生分析:

班內的大多數學生活潑、可愛、愛説愛笑,在家裏是聽話的好孩子,同時又都上過學前班,受到良好的學校教育,對父母充滿着依賴和感激。經過將近一個學期的培養和訓練,他們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絕大多數的學生識字速度快,又喜歡朗讀,特別是分角色朗讀更受他們的歡迎。但他們有意注意的時間還比較短,好動、好玩。

設計理念: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性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要一年級小學生達到這個理想目標還有一定困難,因此,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更為重要。

2、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繫的橋樑,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主動關心身邊親人的思想感情。

3、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索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説;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索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從中瞭解母女間的情感。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認識2個偏旁“飠、牜”。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給媽媽的原因。

教學過程:

1、激情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過生日嗎?在過生日的時候,你們最希望的是什麼?

學生各抒己見,預測學生心理,最希望能得到生日禮物。

平日裏,你們會向別人借東西,也會把東西借給別人,可你聽説過借生日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關於《借生日》的故事。(板書課題)學了之後,你們就會明白,為什麼要借生日。(齊讀課題《借生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學知識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就越感興趣。學生愛過生日,而借生日學生沒有聽説過,這就引導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

2、閲讀、識字、探究、感悟。

(1)提出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學生根據要求獨立讀課本。)

[明確讀的要求,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説十分必要,這樣可以提高讀書的效率,有利於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2)認讀帶有拼音的字:布、放、快、怎、禮、今、熊、飯、物、正、拿。

(反饋時,學生會讀哪個就讀哪個,讀對了的,其他學生跟着將這個字讀3遍。)

[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習,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創設寬鬆、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努力使學生獲得成就感。]

(3)交流識字方法。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識字方法,然後指名説一説自己想説的字,並組詞。)

[同桌交流,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擴大信息源]

(4)教師指導,強化識字。

(教師指導認識偏旁“飠、牜”並重點指導認記“飯、物”,小組“開火車”認讀生字,讀得全對的小組能得到5顆星。)

飠、牜兩個偏旁,是新學的,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指導學生重點來記。比賽是學生特別喜歡的方式,而小組比賽更有助於培養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5)這篇課文共有多少個自然段。(讓學生用手勢表示。)

(6)你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就給大家讀哪個自然段。(先自由練習讀,然後指名自由選自然段讀。)

[打破傳統的“串講”形式,以學生的自主閲讀為主,學生自己能讀懂的教師就不再去講,充分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7)感悟媽媽和小云説的.話:媽媽笑着説:“我忘了”。媽媽真的忘了嗎?小云把生日借給媽媽前,心理會想些什麼。(先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組內交流和討論,再以小組的形式發表討論和交流的結果。)

(8)讀了課文,你們覺得小云是個怎樣的孩子?

(學生各抒己見,從中知道小云在媽媽的影響下,懂得關心媽媽了,使學生受到感染。)

(9)小結:我們的媽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物,她總是隻想着別人,而唯獨沒有自己,所以我們也應該向小云一樣,來關心自己的媽媽。

(10)練習分角色讀課文。

(以3人小組的形式練習,還可播放樂曲,活躍氣氛。如開始放《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課文讀完後放歌曲《生日歌》)

3、拓展與鞏固。

(1)你們能説出媽媽是怎樣關心你的嗎?

(學生根據自己的親身感受,各抒己見,師生共同評議)。

(2)總結談話:我們的媽媽愛我們並且關心我們,那麼,我們也應該像媽媽一樣去愛身邊的人,去關心他們。

4、作業設計

(1)親手做一份小禮物(一幅畫、一件紙工等,送給父親或母親,並説一句祝福的話。)

(2)想象故事的結尾,把課文中的故事説給別人聽。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頃刻、面頰、噴嚏、激盪、嘈雜、過濾”等詞的讀音、字形、詞義,掌握“嘮嘮叨叨、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的詞義並學會運用。

2.瞭解我們生活的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用心感受其豐富多彩;認識聲音對我們成長的意義,學會傾聽聲音。

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文意,把握內容要點,學習篩選和概括主要信息。

2.欣賞本文別具一格的寫作風格,初步培養對美文的解讀和鑑賞能力。

3.通過課堂遊戲,聽想結合,聽寫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德育目標

通過對聲音和生活關係的探討,激發學生關注聲音世界,用心傾聽,從而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感官靈敏、感受豐富的人,讓自己生活得更健康、更快樂、更充實。

●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課文優美的語言、豐富的內藴。

●教學難點

1.探究為什麼寫聲音從“無聲”寫起。

2.通過仿寫句子和課堂遊戲,學習運用本文的語言技巧,激發學生聯想和想像,用“耳朵”細緻地體味生活。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本文語言活潑風趣、優美形象、巧用辭格、善用整句,很適合十幾歲的少年朗讀。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含義,感受其語言的精美,為全方位的品評鑑賞奠定基礎。

2.美點尋蹤法。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閲讀的主體,結合自己的閲讀體驗,品評文章的美點,並用自己的語言説出其獨特的美,語言表達能力、品評鑑賞能力、思維能力同步提高。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教學磁帶、音樂帶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美點追尋,賞析課文的美;課堂遊戲,引導學生用心傾聽。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多媒體顯示冬雪紛飛的圖景。

同學們,你聽過雪花的聲音嗎?一個寧靜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飄啊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燈的面頰上,微微地一陣暖意,小雪花滿足而温柔地融化了……你一定聽見過,用心聽,你一定會聽見的,今天,我們學習《你一定會聽見的》這篇課文,走進那神奇美妙的聲音世界。

設計(二)

一個三歲的小女孩學拉小提琴,孩子年幼,精力不易集中。老師教育她“用心聽”,孩子滿臉狐疑,稚氣地問道:“老師,人是用耳朵聽聲音的,用心聽怎麼能聽得見呢?”老師意味深長地説:“孩子,用心聽,你一定會聽見的!”今天,就讓我們用心傾聽奇妙萬千的聲音。

設計(三)

眼睛,給了我們色彩,把我們領進絢麗多姿的大千世界;耳朵,給了我們聲音,讓我們聆聽大千世界的奇妙交響和神祕訴説。可是,你善於用你的耳朵嗎?你用心聽了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桂文亞的《你一定會聽見的》。

二、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或教師配樂朗讀課文,讓學生在悠揚動聽的樂聲中感覺課文?的美。?

教師強調一些需要積累的詞語。

2.學生齊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

3.學生自讀課文,劃分段落層次,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4.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要求人人發言,積極參與。

5.各小組選代言人,代表本組發言,全班交流。

明確:課文描述了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對聲音與我們生活的關係作了可貴的探討,強調聲音對我們的意義,促使我們關注聲音世界,用心傾聽。

全文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8段):作者向我們展示了豐富多彩、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

第二部分(9~13段):探討聲音與我們生活的關係,聲音伴隨着我們成長,聲音構成了豐富奇妙的世界(9~10段);然後從正反兩方面論聲音對我們的意義:聲音充實人的生活,使人得到很多樂趣,並增長知識(11~12段)。13段用一連串發問,促使我們關注聲音世界。

第三部分(14~20段):以遊戲的方式引領我們進入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再次印證了文章的主題。

第二課時

三、美點追尋,賞析課文的`美

1.學生齊讀課文

2.提問:結合自己的閲讀體驗,談談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麼?

學生明確:

文章的語言特別美,就像一首詩……

文章的想象豐富、細微,把“聲音”寫得富有詩情畫意……

文章的內容很別緻,聚焦無所不在的聲音世界,引領我們去感受聲音的奇妙無窮,讀文章,彷彿沐浴在作者智慧的光輝中……

文章的結構特別美,開頭和結尾很有特色,開頭列舉6種聲音,結尾又巧設5種遊戲,新穎獨特……

文章的標題很有特點,設置懸念,誘人猜想……

3.教師分類歸納總結,引導學生深入品評課文的美點。

教師總結:這篇課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即語言美、意藴美、結構美。

(1)賞析課文的語言美。

提問:課文的語言美,美在哪裏?

學生明確:美在活潑風趣、優美形象;

美在排比句的運用;

美在多種多樣的問句;

美在人稱的選用;

……

①揣摩文中活潑風趣、優美形象的語句。

選朗讀水平較好的同學讀1、2、3段,其餘同學聽讀,體味文句的詩情畫意。

②品讀文中的排比句,排比段,體味其表達效果。

女同學齊讀1、2、3段,用心品味細微的難以覺察的聲音,並展開聯想和想像,再現畫面。

男同學齊讀5、6、7段,感覺聲音世界的豐富多彩,體味排比句富有節奏和氣勢的表達效果。

教師要求學生模仿5、6、7段,仿寫三個段落,以生活中習以為常,不被留意的聲音為描寫對象,三個段落應呈排比段,每段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構成。

選三位同學交流,其餘同學評價。

③找出文中各具特色的問句,體會其表達效果。

學生明確:文中的問句形式多樣,有提問、設問、反問等多種問句。如“你聽過……的聲音嗎?”“如果你問,這都是想像的聲音吧?我怎麼聽不出來呢?那麼我再説清楚一點……”“你總聽過……的聲音吧?……你總聽到些什麼吧?”“你怎麼會聽不見呢?”“你善於用你的耳朵嗎?你聽見了世界的聲音嗎?你用心聽了嗎?你聽見了什麼?”……

這些問句,不斷引起讀音的注意,激活讀者的生活體驗,引發讀者思考。

④提問:全文用第二人稱“你”來敍述,改為第一人稱“我們”好不好?

學生明確:不好,用第二人稱“你”來敍述讀者容易獲得認同感,讀時,彷彿作者就坐在我們對面和顏悦色、親切隨和地和我們 談心。

(2)賞析課文的意藴美。

提問:文章的內容很別緻,請説出其獨特的意藴。

學生明確:聲音,無時不在,無所不在。

但由於感覺的遲鈍,心的冷漠,如此神妙奇特的世界竟被我們忽略。作者用充滿詩意的筆調為我們展示了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引領我們去傾聽,去感受。聲音可以怡情,可以益智,讓我們伴隨着聲音一同成長,在美妙聲音的陪伴下,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充實、更快樂、更有情趣。

(3)賞析課文的結構美。

①提問:文章的標題很有特點,如把標題“你一定會聽見的”改為“用心傾聽”或“奇妙的聲音世界”好不好?

學生明確:不好。原標題“你一定會聽見的”寄予作者對讀者的無限期冀和信賴,有較強的感情色彩。

②提問:文章開頭共寫了六種聲音,前三種聲音極細微,難以聽見。課文為什麼寫聲音從“無聲”寫起?去掉前三個段落行不行?

學生明確:開頭描寫“蒲公英梳頭”“80只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 ”的“聲音”,這些所謂的聲音我們一般是聽不見的。但如果承認“聲音就是物體振動時,與空氣相激盪所發出的聲響”這個定義是正確的,那麼也就應該承認“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都是有聲響的,只不過這聲響太細小,我們的耳朵難以感覺到罷了。從這樣細小的聲音——平常所謂的“無聲”寫起,那麼世界上的一切聲響也就無不在可聽見之列了。

如果去掉前三個段落,文意就略顯單薄。用“耳朵”聽,無人不能,但用“心”傾聽,就不是那麼容易了,而這恰是文章的精彩之筆,傾聽心音,傾聽天籟,從每一種聲音裏,感受喜怒哀樂,領悟其內涵。

③提問:文章的結尾有何特色?

學生明確:結尾部分新穎別緻,作者沒有像慣常行文那樣總結或引申,而是別出心裁地建議你做做“聲音遊戲”,通過遊戲,我們將進入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進而聽見自己的心音,由此“構成了一個豐富奇妙的世界”“得到很多樂趣”,進一步印證了文章的主題。

4.學生齊讀課文,再次品味作品的美。

四、設計聲音遊戲,引導學生用心傾聽

教師播放事先錄製好的磁帶,可以是一首音樂,也可以是冬日的風聲、夏日的蟬鳴、春日的燕語呢喃,也可以是雄雞的報曉聲、深巷中狗的狂吠聲等等,要求學生用心聽,然後把自己的感覺記錄下來。

學生交流。

教師宜以表揚為主,對感覺靈敏、思維敏捷,感受細膩的同學予以肯定,給予他們較高的評價,鼓勵他們用心傾聽。

五、課堂小結

本文為我們呈現了一個神奇美妙、其樂無窮的聲音世界,啟發我們用心聽,用心感受,體會生活中令人醉心的奇妙。讓我們在“聽”的成長過程中,學會選擇,學會思考,學會感受,學會欣賞,學會微笑,成為一個生機蓬勃、活力四射、內涵豐富的生命體,讓世界因我們而更加精彩。

六、佈置作業

1.聽一首喜愛的音樂,把它編成一個故事。

(提示:由樂聲得到啟發,展開聯想和想像,寫成一篇有較強抒情色彩的記敍文)

2.模仿課文前三段的寫法,寫一組排比段,描摹細微的聲音。

第三課時

●活動與探究

一、寫作活動設計

1.課文中寫了多種“聲音”,你用心聽過哪些?説説你的感受。

(提示:不是隨意地用“耳朵”聽,而是有意識地用“心”去聽,從中感受喜怒哀樂,汲取有益的知識。切忌泛泛空談)

2.“從聲音裏,人學會了分辨,感受各種喜怒哀樂,也吸收了知識”“從聲音裏,我們逐漸成長”,請寫出你的成長中最動聽的聲音,好嗎?

3.課文結尾處寫了5種聲音遊戲,請選擇其中兩種,試着把感覺記錄下來。

4.俗話説:“眼觀六方,耳聽八方”用心聽,用心看,用心想,構成一個豐富奇妙的世界。請描繪一下你眼中的豐富奇妙的世界,好嗎?

二、利用圖書館或網絡查詢有關自然界各種聲音的資料,較全面地瞭解這個奇妙萬千的聲音世界。

三、開放探究

閲讀《“筷子”趣談》,談談本文的“趣”表現在哪些方面。

“筷子”趣談

黃麗春

偶爾想起曾經聽人説過,在中國,人人具有三種博士資格:拿筷子博士、吹煤頭紙博士、嗑瓜子博士。至於吹煤頭紙,現在早已銷聲匿跡了。半個多世紀前,豐子愷老先生曾犀利地調侃國人嗑瓜子之劣跡,把光陰嬉耗在“咯嘣”聲中,這不是民族性的衰退嗎?難怪老先生要痛心疾首地感慨自己一見瓜子就害怕。歷史寫到今天,這種悠閒的生活態度已被埋沒在高效率快節奏的時代旋律裏。惟有筷子,風風雨雨了兩千多年,還是經歷不衰。“民以食為天”,對於國人,筷子是進食的工具,少不得。

古時筷子稱“箸”,閩南話至今沿用此音。後來,據説吳人為了避忌“箸”與“住”同音,使行船擱淺,便改“箸”為“筷兒”。也就是船行得快,一帆風順。漢代筷子又稱為“挾提”,意思是挾住再提起,這倒十分形象地道出了筷子的使用功能。

當我們的祖先結束了茹毛飲血的野蠻生活時,筷子便與文明一起誕生了。據一位筷子收藏家的資料得知,迄今筷子已有600多種。有商朝時的銅筷,春秋時的鐵筷、玉製犀頭筷等。到唐朝,筷子還曾被用來象徵人的剛直不阿。唐玄宗有一回就曾賜過宰相宋璟一雙金箸,説:“非賜汝金,蓋賜卿以箸,表卿之直耳。”這也就是“賜箸表直”的典故。其實最為普遍的還是竹製筷子和木製筷子,還有現代的塑料筷子。它們既不像金屬筷子笨重,也不及金屬筷子名貴,做工簡便,易於就地取材。相傳,有一種叫做“箸竹”的竹子,產生於廣西平樂府一帶,“其小如箸,堅結如象牙,作箸甚佳。”可見國人對筷子還有一定的講究。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宴,使用的是江安竹筷。明知尼克松總統慣於使用刀叉,而總理卻安排了筷子,這確令人納悶。其實這正是我們總理的良苦用心。他根據筷子的寓意來招待客人,寓意兩國和平相處,不動干戈。難怪一位加拿大記者連忙把這雙筷子收起珍藏。

筷子不但有其象徵意義,還有其特殊的作用呢。人們所説的“籌算”,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用筷子來計算的一種方法。漢代數學名著《九章算術》中也曾提到過利用“籌算”來計算體積和容積。總之,“籌”的應用使我國古代的數學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但筷子最大的功用是用來吃飯的。“殷勤問竹箸,甘苦爾先嚐。滋味他人好,爾空來去忙。”

一個民族的傳統習慣,常常體現該民族人民的處世特色。就像中國人慣於使用筷子,而西方人善於使用刀叉,從中體現了中國人和西方人在性格上的差異。正如蔡元培先生答西方人問時所説:“中國人從來是崇尚文明,而不尚武力,從餐桌上就可看出中國人和西方人的區別。”

參考答案:

本文是科學小品。“趣”表現在三個方面:

1.本文使用了一些理趣兼得的掌故;

2.語言調皮詼諧;

3.揭示 了筷子所具有的深廣的文化內涵。

板書設計:

蒲公英梳頭的聲音

你一定會聽見的 螞蟻小跑步的聲音 用心聽你會發現一個豐富奇妙的世界

雪花飄落的聲音

教學後記:學生對認真聽,用心聽感悟很深。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認識3個生字,會寫8個字。

★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瞭解課文內容,初步理解寓意。

★發揮學生的想象,為課文寫續編,加深對寓意的理解。

教學重點:

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教學難點:

瞭解課文內容,初步理解寓意。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3個生字,會寫8個字,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 解題、導入新課。

坐井觀天,坐在井底看天。

二、 識字寫字。

三、 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 板書設計。

13、坐井觀天

井沿、無邊無際、不信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瞭解課文內容,能分角色朗讀課文,初步理解寓意。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自由讀課文。

畫出青蛙和小鳥的.對話,讀一讀。

三、小組合作學習:

分角色讀一讀對話。

四、指名讀一次對話並藉助圖片理解。

五、感悟第三次對話:

青蛙和小鳥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看法?用“因為……所以……”回答。

六、感悟第三次對話。

七、分角色朗讀課文,從寓言故事中你懂得了什麼?

八、板書設計。

青蛙:井底——天井口大

小鳥:天上——天無邊無際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寫的是草莓,實際上是通過它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受。

2、要學生了解: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是一顆秋天的草莓,也就是文章的題目;作者採用的是託物言志的手法,這是散文的常用手法。

3、通過本課教學,應使學生了解時間是寶貴的,生命的演進是大自然的規律,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青春歲月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教導學生要珍惜現在的寶貴時光,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素質水平,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課時安排:1課時

重點

1、掌握課文中的重點字詞。

2、瞭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寫作手法。

難點

1、讓學生通過觀察事物進行豐富的聯想,提高學生的聯想能力。

2、使學生真正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理解作者是怎樣由物及感的。

3、讓學生理解為什麼要珍惜時間和青春,怎樣才能生活得更有意義

教學設想: 本課是之前選取入進入初中的一篇教材,作為自讀課文難度也不大,學生讀後基本上能體會文章的主旨,懂得青春的寶貴。所以重點在於通過品味文章的語句,找出草莓引發聯想的語句,掌握文章託物言志的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的寫作手法,並進行有效的作文訓練,懂得觀察生活,感悟生活。

◆學生準備

1.課前認真通讀全文,找出自己的疑問。

2.找出本文的寫作手法

3 、瞭解作家作品和相關背景

自讀預習要達到對以下知識點的掌握:

(一)、作者簡介

伊瓦什凱維奇:即雅羅斯瓦夫·伊瓦什凱維奇,波蘭作家(詩人、小説家、劇作家)。他的詩集《另外的生活》(1938)、《奧林匹克頌》(1948)揭露了德國法西斯屠殺各國人民的罪行。《秋天的辮子及其他詩歌》(1954)、《陰暗的小道》(1957)、《明天收割節》(1963)、《一整年》(1967)等,表現了詩人對祖國、生活、大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熱愛之情。中篇小説《聖女約安娜》(1943) 描寫17世紀波蘭修道院的生活,1961年被改編成電影。長篇小説《榮譽和讚揚》 (1956~1962)描寫波蘭貴族地主和其他階層人物的命運,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波蘭的生活。他曾三次獲得波蘭國家文學獎一等獎,1969年獲得世界保衞和平委員會授予的約里奧·居里金質獎章,1970年獲列寧獎金。

(二)、相關知識

草莓,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莖,葉子有長柄,花白色。果實為紅色,肉質多汁,味道酸甜,供食用。有的地方也稱其為楊梅。

(三)字詞障礙

1、字音字形

枝柯(kē)   生意盎(àng)然   酣(hān)然    沁(qìn)人心脾

韶(sháo)華  荒誕(dàn)     惴惴(zhuì)不安

2、詞語註釋

[疏落] 稀疏零落。

[妖豔] 課文中指鮮豔,明麗。

[興味] 趣味、興趣。

[察覺] 發覺,看出來。

[色調] 課文中指色彩、景象。原指畫面上表現思想、情感的色彩及濃淡。還用來比喻文藝作品中思想感情的色彩。

[稟賦] 指人先天具有的體魄、智力等方面的素質。

[心性] 課文中指性情、性格。

[再造] 課文中指重新改造。原指重新給予生命,多用於表示對重大恩惠的感激。

[若明若暗] 比喻對問題或情況有所認識卻不很清楚,也指對某事態度不明朗。

[馨香] 課文中指香氣、香味。

3、散文分為抒情散文和敍事散文。本文屬於抒情散文。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在聽完《青春舞曲》雖然歡快,但是唱出對青春一去不復返的無奈,再來感受一下席幕蓉的關於青春太倉促的詩句。

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所有的淚水都已起程。/卻忽然忘了是怎麼樣的一個開始/在那個古老的不再回來的夏日/無論我如何去追索/年輕的你只如雲影掠過/而你微笑的面容極淺極淡/逐漸隱沒在日落後的羣嵐/遂翻開那發黃的扉頁/命運將它裝訂得極為拙劣/含着淚,我一讀再讀/卻不得不承認/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這是一首能引發共鳴的席幕蓉的《青春》與本文的情感有所貼進,也能引發學生對青春的思考。為課文的理解作好鋪墊。

初步感知課文

思考文章標題為“草莓”,文章中寫了不同時節的草莓,分別有着怎麼樣的不同含義?

寫到了夏(六月)和秋(九)兩季的.草莓。六月的草莓代表着青春的妙齡,而秋季的草莓代表着生命的成熟。這是一種類比的手法,有利展開文章的主旨昇華。

從標題展開去,由淺入深,體會到文章借草莓這一物象來表達深意的意圖。

深入課文

體會:既然是用不同時節的草莓來類比人生的不同生命狀態,為什麼前面三節都在寫夏季和秋季的景色,是不是與主旨相悖,這樣的環境描寫有什麼作用?

分別找出作者描寫六月和九月的句子,並進行對比。

六月:夏的芬芳

九月:過一天,兩天夏就會消失

景物的比較只是要突出,變化只是人們在不知不覺的。

作用:一方面表現了季節更替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藉此引發下文對生命演變的聯想和感悟。

體物作者由景及物的寫作手法,並從中體會這種寫作手法對中心的表達作用。

品味語言,體會聯想的作用

一顆晚熟的草莓引發了作者哪些聯想,通過聯想作者抒發了怎樣的情懷?

這篇散文由一顆晚熟的草莓引發了對季節更替,生命演變的聯想,表現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寫了對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懷。

通過品味作者引發聯想的語句,懂得作者寄予的思索,來探求文章的主旨。

作者體會到了的對生命的思考,感悟到青春不再的感懷,作者的感情抒發是不是消極的呢?

但作者並不是消極地感傷,而是感到了歲月有所剝奪也有所增添,雖然時間飛逝,“深刻改變了我們的心性和容顏卻再造了我們的思想和感情。表現珍惜年華,積極進取的精神。

有所剝奪也有所增添,剝奪的是什麼,增添的是什麼?從現實中找出例子來説明歲月的剝奪與增添

秋盡時,季節的鬥轉剝奪了楓樹的蒼翠,卻增添了滿眼的楓葉如丹。

時光的列車,凋謝了居里夫人那美麗的容貌,卻增添了那跨越百年的美麗。

一方面是對文章句子的深入理解,一方面學以致用,能夠結合自已的體會而談。

聯想訓練(一)

聯想有關珍惜時間的經典語句

若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拋棄他-莎士比亞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孔子)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青春是美妙的,揮霍青春就是犯罪—— 蕭伯納

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展開聯想,能夠豐富對課文進一步地解讀。更能讓學五明白青春易逝,應好好珍惜的道理。

聯想訓練

(二)

回憶有關託物言志的作品培養從普通生活中發現美,感悟哲理。

《白楊禮讚》

〈牆角的花〉

生活之中處處都有哲理

拓展對生活的感悟:

如鑽石的璀璨是經歷千錘萬打有何生活啟迪?

曇花一現怒放的生命,煙化瞬間的爛漫。

比較閲讀

與《心田上的百合化》

比較寫作方法上的異同

都是託物言志的方法

都用了類比手法

只不過一個是直接抒發情感,一個是通過擬人語氣寓言式揭露作者的感受。

增加閲讀的廣度,更加獲得對託物言志散文的特點感悟。

作業

寫作

請結合自己的體會以《生命的四季》寫一篇隨筆

選擇你喜歡的一種物體,寫出它的特徵和引發你對人生的感悟

鞏固聯想訓練的寫作

比較閲讀:兩篇都是託物言志的散文,在寫作方法上有何異同?

心田上的百合花

作者:林清玄

在一個偏僻遙遠的山谷裏,有一個高達數千尺的斷崖。不知道什麼時候,斷崖邊上長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剛剛誕生的時候,長得和雜草一模一樣。但是,它心裏知道自己並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內心深處,有一個內在的純潔的念頭:“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證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開出美麗的花朵。”有了這個念頭,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終於在一個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頂部結出了第一個花苞。

百合心裏很高興,附近的雜草卻很不屑,它們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這傢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説自己是一株花,還真以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頂上結的不是花苞,而是頭腦長瘤了。”公開場合,它們則譏諷百合:“你不要做夢了,即使你真的會開花,在這荒郊野外,你的價值還不是跟我們一樣?”

百合説:“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關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生命;我要開花,是由於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釋放內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終於開花了。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這時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開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瑩的水珠,野草們以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極深沉的歡喜所結的淚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開花、結籽。它的種子隨着風,落在山谷、草原和懸崖邊上,到處都開滿潔白的野百合。

幾十年後,遠在百里外的人,從城市,從鄉村,千里迢迢趕來欣賞百合開花。許多孩童跪下來,聞嗅百合花的芬芳;許多情侶互相擁抱,許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無數的人看到這從未見過的美,感動得落淚,觸動內心那純淨温柔的一角。

不管別人怎麼欣賞,滿山的百合花都謹記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導:

“我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