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隨筆

來源:尚雅範 2.71W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是過去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語言靈動,婉而多諷。想看看大家都在寫什麼樣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的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節的隨筆

端午節的隨筆 篇1

一如往日

只是沒有往日的疲憊

擁有的只是等待的無奈

默默的我問着自己

究竟是我用錯了心

還是我愛錯了你

沒有人知道

就如沒有人知道天空何時會流淚

鳥兒為何會悲鳴

涼如水的夜晚

糾纏而又煩亂的思緒

如果你知道

那麼請告訴我究竟是我用錯了心還是愛錯了你?

是誰曾經説過,不會放棄,而如今只留下我一個人。現在的你依舊歡言,我卻站在長長的寂寞的海岸線,從什麼時候,寂寞,眼淚成了我的朋友。我也不知道我到底錯在什麼地方,是命運的不公,還是我們原本就不該彼此相識。今年的端午節到了,一如認識她之前那樣,在相同的地方,什麼都不曾改變什麼。而面目全飛!

過去的依舊會過去,我還是原來的我。如過我還剩下些什麼。剩下的只有那顆疲憊不堪的心靈,還有那孤獨的靈魂!每當清晨起來,眼角還有殘存的淚痕!原來好多的夢是真的,只是我們都清楚,不願觸碰內心的那顆線,許多這樣的`日子,重複了又重複。回首當年,展望未來。你覺得我還有未來嗎?未來是什麼樣子的,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端午節的今天,我的手裏緊握的只是那根回憶的線!是啊,一段感情的結束,是否就意味着一段新的感情的開始呢?誰會告訴我!我明白不是每段感情的開始,就意味着美麗的結局!在乎的人,會傷的比較深,不在乎的會選擇一笑而過,這就是人與人的不同之處。

回首了一段感情,或許本不該繼續的感情,我一如繼往,無法釋懷。

端午節的隨筆 篇2

一如往日

只是沒有往日的疲憊

擁有的只是等待的無奈

默默的我問着自己

究竟是我用錯了心

還是我愛錯了你

沒有人知道

就如沒有人知道天空何時會流淚

鳥兒為何會悲鳴

涼如水的夜晚

糾纏而又煩亂的思緒

如果你知道

那麼請告訴我究竟是我用錯了心還是愛錯了你?

是誰曾經説過,不會放棄,而如今只留下我一個人.現在的你依舊歡言,我卻站在長長的寂寞的海岸線,從什麼時候,寂寞,眼淚成了我的朋友.我也不知道我到底錯在什麼地方,是命運的不公,還是我們原本就不該彼此相識.今年的端午節到了,一如認識她之前那樣,在相同的地方,什麼都不曾改變什麼.而面目全飛!

過去的'依舊會過去,我還是原來的我.如過我還剩下些什麼.剩下的只有那顆疲憊不堪的心靈,還有那孤獨的靈魂!每當清晨起來,眼角還有殘存的淚痕!原來好多的夢是真的,只是我們都清楚,不願觸碰內心的那顆線,許多這樣的日子,重複了又重複.回首當年,展望未來.你覺得我還有未來嗎?未來是什麼樣子的,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端午節的今天,我的手裏緊握的只是那根回憶的線!是啊,一段感情的結束,是否就意味着一段新的感情的開始呢?誰會告訴我!我明白不是每段感情的開始,就意味着美麗的結局!在乎的人,會傷的比較深,不在乎的會選擇一笑而過,這就是人與人的不同之處.

回首了一段感情,或許本不該繼續的感情,我一如繼往,無法釋懷。

端午節的隨筆 篇3

今天我早早起牀,便看見外婆在門上掛好了菖蒲和艾葉,爸爸並且噼裏啪啦放起了鞭炮,接着我們開始吃早點。呀!今天的早餐花樣多多,和以往不同,餐桌上擺放着粽子、蛋糕、茶葉蛋、包子、麻圓、甜大蒜……聽説中午還有一餐豐盛的美味佳餚呢!早餐吃完後,我才想起今天是我國的傳統端午節。

相傳端午佳節,是為了紀念我國戰國時期楚國的一位愛國詩人屈原。那時秦、楚、齊、燕、韓、趙、魏七國爭霸的時候,秦國為了統一中國,發動戰爭,滅亡了六國,楚國也在其中。因為楚王沒聽取屈原聯齊抗秦的`主張,經果秦國滅亡了楚國,無奈之下,屈原投汨羅江自盡。這天正是五月初五,人們用投粽子到江中和賽龍舟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

呀!我要向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學習,我也要努力學好本領,將來把自己的畢生精力獻給人民。

端午節的隨筆 篇4

大家好,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端午節。端午節的日期是農曆的五月初五,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的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午節、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粽子節等等。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等民族地區。

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有吃粽子、賽龍舟,往江裏撒白糖。還要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活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顏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節,人們把屋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孽生。這麼多的習俗,其中,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關於端午節,還有一個動聽的傳説呢!傳説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後來,楚國徹底被秦國毀滅了,屈原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汨羅江。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詩人。

關於端午節還有一個小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今天我們要重視端午節,因為它是我們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隨筆 篇5

從甜甜的睡夢中醒來,我伸了伸懶腰,一想到今天是端午節。我興奮得從牀上蹦了起來,衝到廚房裏找媽媽

“媽媽,今天是端午節,我可是要吃粽子的呀!”一進廚房,我就嚷到。只見媽媽好像變魔術似的,從袋子裏“變”出了一串又肥又大的粽子。那粽子散發出陣陣濃香,把我饞得“口水直流三千尺”,巴不得馬上就拿一個來解解饞。

媽媽就好像我肚子裏的小蛔蟲,指着我的小鼻子説:“小饞貓,我現在就弄點給你吃。”媽媽用剪刀剪開扎着粽子的繩子,剝開包着的兩層竹葉片。粽子好像跳水運動員翻了個身,落在媽媽早已準備好的碗裏。一塊色香味俱全的粽子呈現在我眼前,只見那粽子是黑紅黑紅的,上面點綴着黑色的蘑菇,又白又紅的.肉,白色的雞蛋,粒粒糯米,就好像顆顆小小的珍珠。這些糯米你粘着我,我粘着你,就好像七兄弟。

我秋風掃落葉般,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不一會兒,粽子就被我掃了個精光。

我還覺得不過癮,還想再吃一個,就對媽媽説:“媽媽,再來一個粽子。”媽媽看了看我,突然哈哈大笑起來,笑得連眼淚都流了出來,我看媽媽笑成了一團,摸不着頭腦,跑到鏡子前一看,呀,我就好像馬戲團裏的小丑,成了個大花臉。甚至連眉毛也不能“倖免於難”。我連忙用毛巾把臉洗了一乾二淨。

我又重新回到桌子上,津津有味地吃起第二個粽子。

這個端午節真有趣!

端午節的隨筆 篇6

每年的端午節前一天,老婆都要親手包制一鍋粽子給家人吃。儘管超市裏出售的粽子種類齊全,花樣繁多。

老婆始終認為,只有自己親手包制的粽子才最可口,最有端午節的味道。

農曆四月底,五月初。老婆就把包粽子所需的各種材料都給買了來。有粒大色白的糯米;濃綠新鮮的棕葉;有又寬又長的馬蓮;也有紅紅的大棗;顏色不一,酸甜不等的葡萄乾兒及上好的五花肉。

老婆包制的粽子,最大的特點是個兒大,三角形狀周正,捆得結實,味道存正。如果是涼着吃口感更好,糯米qq的,大棗葡萄乾兒的酸酸甜甜,紅燒肉的滿口留香,稱得上是我家的第一美食。

我家包粽子時,老婆絕不會讓我動手。人家嫌我包的粽子個兒小,捆得鬆散,還包不嚴實。所以,她會一個人蹲在廚房包上 個把小時,一大鍋粽子才能包好。然後就用炆火把剛剛包好的粽子煮上。不一會兒滿屋就瀰漫着濃郁的棕香,讓人急不可耐。

當然我也不閒着。老婆包粽子時,我就找出早就備好的五色亮光紙,自己疊紙葫蘆。還是小時候跟奶奶學的。雖然手工疊制的沒有市場上賣的丫丫葫蘆那樣精緻,可我覺得更有端午節的味道。

端午節這天,我必須起個大早,騎上自行車,到離家有一公里遠處的機場上,把頂着露水的艾蒿才回來,傳説只有此時的'艾蒿才能起到除災去病的作用。

有時正趕上陰天,能見度差,真假艾蒿辨認不清,採回“山寨”艾蒿來也是常有的事。不過我從來都不會擔心。因採艾蒿的人很多,總有熱心人把自己採到的真艾蒿分給我一些。

艾蒿採回來了,便掐一些艾葉兒泡在洗臉盆裏用來洗臉,掐一枝艾尖夾在耳朵縫裏,或者信手將其插在發間,剩餘的艾蒿就用一根繩子綁好後懸掛在門框上。在配上疊好的紙葫蘆,端午節的氣氛便營造好了。

吃早飯時,一家人圍坐在飯桌前吃粽子,吃茶葉蛋。 在濃濃的艾香中送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隨筆 篇7

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走過別人家的廚窗,飄來粽葉的清香把我又帶回到久遠的那年那月那個地方,粽葉的香味帶給遊子們想家的甜美,也是粽子的淳樸味道讓我更想家。

童年的端午節,媽媽會帶上我去山上找粽葉(蘆竹的葉子)。在找粽葉的時侯,媽媽也會在山上帶我去找些艾葉,菖蒲,桉樹葉,梔子花,獨頭蒜等回來,找回來後媽媽會把葉子洗乾淨放在一口大鍋裏煮軟待用。煮葉子的間隙,媽媽就把採回來的艾葉,菖蒲等用稻草一小扎一小扎地掛在每道門上,據説這樣是可以避邪(我們老家是嘉陵江支流邊上,每年端午節都會發洪水,也是這樣的洪水時不時會破壞我們的.莊稼,還會偶爾讓某家的小娃娃溺水,記得我們家有一片地靠在水渠的邊上,每年端午節漲了大水,長在邊上的南瓜絲瓜白瓜等都被淹在水裏,瓜蔓上都是紅泥,每次漲大水大人們都是特別的心痛,所以端午節家家户户都要避邪,也用粽子去獻給河神,祈求她會保佑我們平安健康)。

粽葉煮好了,媽媽再清洗一遍泡在盆子裏,另一個盆子上面有一個竹做的器皿,可以把糯米里面的水份濾掉,糯米邊上還會放上幾碟紅豆綠豆花生紅棗等,再配上高腳板凳(把綁粽子的繩子系在高腳凳上,繩子也是從山上扯來的燈芯草,呵呵,是不是很環保,完完全全正宗的綠色食品)。一切準備就緒,媽媽就開始包粽子了,一張張綠油油地葉子經過媽媽靈巧的手把白白的糯米紅豆綠豆紅棗花生等象變魔術一樣地包成一個個的金字塔,(包粽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要包至少100個以上,那年那月,眾鄉親間都有着淳厚的友誼,媽媽會多包一些,等粽子熟了,媽媽會叫我送去給曹媽雷媽楊媽宋媽家,這送的過程中媽媽是想讓我們多給大家交流,多學些待人處事的道理,多去關愛身邊的長輩,因為是眾鄉親看護我們長大的,要懂感恩,哎,媽媽真是用心良苦)。

煮粽也是一個等待的過程,媽媽會在灶里加上很多大塊的木柴,讓柴火自己慢慢燃燒。這期間媽媽會找來針線幫我們串項圈了,看到這你肯定不知道是啥,那就是把最早採回的艾葉尖兒,菖蒲根(用刀切成一個個小圈兒,梔子花,獨頭蒜串成一個圓,然後掛在我們的脖子上。若剛巧那年家裏有一個年滿12週歲的娃娃,還得用紅布包些棉花做成一隻俏皮的猴子一起掛在脖子上。記得那年小妹12歲時,媽媽親手做的一個乖巧好看的紅猴子,妹妹戴出去,滿村的嬸子大娘們都誇媽媽手巧呢)。然後媽媽會把從街上買回的雄黃放在白酒裏面磨成雄黃酒,聽媽媽説雄黃酒是百蟲的剋星,媽媽就用雄黃酒塗在我們的額頭正中(很象一個美人點),下巴,胸口,背上,腿上等,等這些做完鍋裏的粽子熟了。

鍋裏不時飄出來的粽香早都把我們這幫娃娃們饞得不行了,媽媽把頭天晚上特製的紅糖漿端出來倒在青花瓷碟裏,然後從鍋裏為我們撈上一串飽滿的粽子,剝開綠色的粽葉兒,跳入眼瞼的是如水晶一樣晶瑩剔透的金字塔,綠豆紅豆就那麼害羞地暈染開來,把一個個水晶透瑩的糯米點綴得極有食慾,極不可奈地用筷子串上一個在糖漿裏打個滾兒,使勁兒地咬上一口,糯滑,香甜,美極了。只三口就把一好好的金字塔給吞了。粽子的香味兒也招來了小夥伴們,每個小夥伴們都饞涎欲滴地望着鍋裏的粽子,媽媽總是樂呵呵地為每個小朋友們剝上一粒,用筷子串上遞給他們。一羣小傢伙吃飽後,媽媽也會把磨好的雄黃酒替沒有抹上的小夥伴們抹上,一邊抹一邊也會念叨:“請河神保佑娃兒們健健康康地長大,不生瘡不害病。”

吃飽了,媽媽就用竹筐裝上包得的粽子去拜河神,河面上是各村備好的龍舟。每家每户都把上供河神的供品放在龍舟上,然後由最權威的那個首領帶去河最深的地方投下河。等一切上供結束,就是那天的龍舟賽了,一個個身強體壯的小夥兒用盡全身力氣劃呀劃呀,首先到達岸邊的勇士們一個個笑開了花,奪冠都那麼神彩飛揚。

兒時的粽香還在腦海裏回味無窮,現在屬於我的端午節在哪裏?!我期待那淳厚濃郁的粽香,也感恩生我養我的母親,更想在每個端午節我都能回到那年那月那個地方!

端午節的隨筆 篇8

端午節到了。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為什麼要吃粽子呢?傳説是為了紀念屈原, 屈原投江自盡後,人們為了使江魚不要吃了屈原的身體,特包了粽子投入江中餵魚。後演變為吃粽子了。

這天早上,媽媽要煮美味的粽子。只見媽媽往鍋裏放了水,把鍋放到煤氣灶上,把粽子放到了鍋裏,點上了火。過了不久,一股香味從鍋裏飄了出來,美味的粽子出鍋了。粽子有點像三角形,難怪它們有“角黍”之稱呢。我小心翼翼地解開了綁着粽子的線,把粽葉一層一層地拆開,終於可以吃了。粽子有一層糯米,吃到裏面就是餡了。粽子餡也多種多樣,有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豐富多彩。我吃到的`是肉餡。肉配合糯米,真是又香又美味。我吃了一個,還是回味無窮,於是我又吃了一個。雖然我沒體驗到包粽子的樂趣,但是我嚐到了粽子的美味。

端午節還要賽龍舟,傳説在兩千多年前,屈原不得而自溺於汨羅江。傳説鄉民怕屈原的遺體被魚啄食,就在水上不斷敲鑼擊鼓嚇走魚羣。我曾經看過賽龍舟,那場面很壯觀。有一些人負責敲鑼打鼓,有一些人負責划龍舟,其中有一個人在船尾劃。所有龍舟都拼命向終點衝去。

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的隨筆 篇9

當街市上的菖蒲艾葉映入眼簾的時候,我竟然有一種突兀的感覺。自問:該是端午節了?

農曆五月初三,父親就不停地來電話,詢問上初一的女兒方語的放假日期,又説些鴨子與粽子的事情。此刻,我心事重重。

妻子卻顯得忙碌,她在為端午節作準備,説是難得這一天休息,千載難逢。她的心思是,在家裏做些好吃的,好為一家三口營造出一份節日的氛圍。我看着她無比得興奮,竟然無言。

端午節的頭一天晚上,父親又來電話了,言語失落,“不能來的話,就明天早上來向塘接一下粽子和鴨子——你還沒下班?都聽到汽車嗚嗚的.聲響了。”

我急忙回道:“不,明天一大早建珍帶小方語回去吃中午飯。”

而妻子知道我的安排之後像個孩子一般撅着老高的嘴脣,“我的行程要你安排呀?!”

我習慣性無言,沉默。

五月初五的一大早,我依舊心事重重地踏上了上班的路途。可喜的是,在半途中接到了妻的一個電話,她囑咐我剩菜得在鍋裏熱透了再吃。於是,我笑了!

早餐是在班與班的間隙中吃過的,想不到街市上還能買到拌粉。我在車隊裏領了兩個粽子和一瓶純牛奶,琢磨着中午吃。可中午下班時卻被同事羅宏叫進了“紅星餐館”。他正一頭冒着大汗大口大口地吃着豬血粉,然後轉身朝廚房內叫了一句:“老闆,來兩碗炒粉,兩碗。”

“一碗就夠了。”我放下粽子與牛奶,“用菜葉子炒。”

“不,兩碗。”

“我吃不了兩碗。”

“我要吃。”

我張大了嘴巴,“你也真能吃,大過節的吃一碗豬血粉一碗炒粉。”

羅宏只是嘿嘿地笑,“大過節……咱倆過……”

我也跟着笑了。

“也是,你們公交車司機沒有年節,夠辛苦的!”不想老闆娘喟歎了一句。

整個下午,我都是趴在牀上玩弄着手機。晚上八點多鐘妻子與女兒回來了,也帶來了母親包的粽子煮的鹹蛋。妻子將東西往餐桌上一擱,“你媽嘴巴上生了一個肉丁,不知道是什麼?”

我緊張了起來,“那帶媽去看看呀。”

“你弟會帶去的。”

於是,我又急忙打電話給小弟迎春。這時,小方語看見地板上有一條小小的毛毛蟲在爬行,尖叫道:“爸爸,有蟲子。”

“你自己處理啊。”我不屑道。

“不,不敢。”小方語兩手一撒。

看着小方語緊張的有些搞怪的表情,我忽然意識到什麼。這個端午節,我與妻子是不是沒有像母親一樣縫製香囊送給她,用於驅蟲避邪。小時候,母親除了包粽子,還發紅色的鴨蛋與五顏六色的香囊給我的。蛋,是用來找對手碰碰樂的。香囊裏包着菖蒲艾葉之類的粉沫,還撒上些雄黃,馥郁純香。

看我,這個端午節過的……

端午節的隨筆 篇10

每年到端午節來臨,網上和微信中一片“粽情”飄香的味道,南方有水的地方,更是早早地就預備下划龍舟比賽的物件,緊鑼密鼓地加強訓練划龍舟比賽的“戰鬥”隊伍。而在我們北方大部分地區,端午節則是以包粽子、結花繩、做荷包、圖吉利的民間活動為主。由於缺水,村民們不敢奢望在大江大河中祭奠、舉辦划龍舟活動,因此也就不知道紀念屈原和伍子胥的故事。我知道端午節紀念屈原,那還是在上了小學以後的事。

過去,我們那裏鄉下根本買不到糯米,所以每到過端午只能吃幹榆樹錢做的粑粑,最有錢的人家也只能是從集市上買回二斤幹棗,過端午用水泡醒了蒸棗山吃。常記得我們家門前那棵老榆樹,春天,當那上面結滿一串串鵝黃色香味甜綿厚實的榆錢時,就是我們最喜歡的時候。這榆錢自古就有被食用的習慣,農村的小孩根本就不懂講衞生這一説辭,只要是看見榆錢,就爬上樹去先美美地捋着生嚼着吃上幾口,解解饞。然後再揀粗大肉厚的折幾支帶回家晾乾存起來,等到過端午節時讓媽媽和着粗麪蒸粑粑吃。

記得那時侯還有個順口溜:“東家女 ,西家娃,採回榆錢過家家,一串串,一把把,交給媽媽做粑粑。”。假如那一年的雨水多,村頭那棵老榆樹和着春風、映着綠色,金黃的榆錢綴滿枝頭。每到這個季節,母親都會帶領我們一羣小孩子採摘很多的榆錢來,做着各種榆錢飯,還把剩餘的榆樹錢晾乾存起來,以備過端午給我們蒸榆錢粑粑吃。也許是我們嘴饞、也許是童年記憶深刻的緣故,現在想起來那種榆錢粑粑的味道,那種嚼在口裏那麼香甜,那麼可口,百吃不厭的情景時,比現在吃肉的味道還香。現在母親已經不在人世,每每想起這些事來,心裏總是酸楚楚的……

過端午還有一件事,那就是盼着媽媽給我們戴花線繩繩,女孩子則盼着媽媽給她們“包指甲”。10歲以下的小孩子最希望戴花繩繩和包指甲。媽媽拿來五色線,挽起褲腿,用兩隻手靈巧地在她自己的光腿上將兩股五色線合二為一,搓成一條條花線繩,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分別給我們系在脖子裏和兩隻手腕及兩隻腳腕上,並囑咐我們在洗臉時不要粘上水。直到農曆六月六才能解除,這一個月不能下河戲水,否則花線繩遇水掉色就不靈驗了。小孩家不懂啥叫不靈驗於是問媽媽,媽媽説,子孫娘娘不保佑你平安了唄!我們一聽這話,嚇得一吐舌頭説:“還有這事?”媽媽一臉嚴肅説:“不信你就試試看!”説是那樣説,畢竟是小孩嘛,大人一唬就乖乖聽話了,連晚上睡覺做夢都不敢馬虎。

女孩子包指甲那更是受罪啦。前一天晚上媽媽將和了白礬的鳳仙花在碗裏搗碎,放在妹妹的指甲蓋上,用南瓜葉包一層,再用白布條包一層,最後用白線扎住,並囑咐晚上睡覺要小心,不可蹭掉。還説不可以放屁,説一放屁包的指甲就不紅了。嚇得妹妹哭鼻子,媽説誰怕誰就不要包了。兩個妹妹搖搖頭,立馬止住哭,乖乖地讓媽媽給她們把十個手指頭都包上。眼瞅着媽媽的`耐心細緻,我們幾個男孩子眼睛裏都並射出羨慕的光亮。五天後,當媽媽一個一個地打開妹妹的手指時,我們驚呆了:妹妹們的手指甲就像變魔術似的,紅紅地染上了一層顏色,拿水洗都洗不掉。

倆妹妹高興地一跳多高跨出門檻,在院子裏大聲嚷嚷:“我的指甲變紅了!”我們幾個男孩子羨慕地直咽口水,纏着媽媽也要包指甲。媽媽説,男孩子不能包,包了紅指甲以後説娶不上媳婦!

如今媽媽離我們而去十年了,媽媽不給妹妹們包指甲也已經幾十年了,曾經的場景僅能定格在童年的記憶裏。作為我們仍然相守的這些古老節日往事和温馨回憶,伴隨着包粽子,插艾草這些古老傳統習俗,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一種美好的回望和駐足,維繫着人間的親情。

盼望着,盼望着時光靜淌,歲月温暖!

端午節的隨筆 篇11

從今年開始,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為法定節假日。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我國著名的歷史人物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同時,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衞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清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

端午節雖然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但是在長期的文化交流中已經逐漸地融入鄰近國家的文化中,已經具有了獨特的生命力和特點———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早就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還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

韓國、日本、越南等許多國家都有過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而我們卻正在漸漸淡忘,陶醉在“聖誕節”“情人節”等一個又一個“洋節”中;或者被形形色色的“文化搭台、經濟唱戲”所異化,節日的意義日漸淪為經濟學上的統計數字;漸漸丟失了我國傳統的節日中所藴涵的人文精神:親情、團聚,以及文化的傳承與智慧。

突然聽到我們的鄰國要將端午節向聯合國申報為文化遺產時,我們會是什麼表情呢?表情之餘,就是反思。

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是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糰子,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而如今,滿足了温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得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似乎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傳統文化怎麼會一天天地遠離我們?是誰拋棄了中國傳統節日呢?

是否可以這樣説,今天我們確實有了吃了,但吃得實在是沒文化。

文化是不可以量化的,是一種精神的外顯形式;更不可以用金錢的多少來衡量的。就象我們的.愛心是不可以用捐錢的多少來衡量的,一億大洋是愛心,一分小錢也是愛心;他們的愛心是等價的,因為愛心無價。文化不僅是形式,重要的是內涵。

今年開始,端午節終於有了法定假日的外衣,開始了我們傳統節日保衞戰。

今年我們只問:你放假過端午節了嗎?

明年我們會問:你的端午有文化嗎?

端午節的隨筆 篇12

還是孩子的時候,那時國家實行計劃經濟。但在端午這天,父母等長輩也會盡力把紀念屈原的粽香與愛,集中施放在米香之中,當糯糯之口沾着紅豆與白糖,那滿口的幸福總能見到母親眼角魚尾的微笑。母親包的小腳粽有模有樣,碧綠的粽葉在她的手中更疊,浸胖的米粒乖乖聽話,三繞捆紮,一雙雙活潑可愛米粽腳就擠成一團,疊成羅漢。

當煮粽的鍋冒出沸騰的汽,粽香特有的味清清飄散,屋裏屋外,城中村的村道上,運河邊就會聚集孩子們追逐的影子,而手中嘴邊和議論,都是端午粽子香,味好甜,屈原先,是詩仙,吃了粽子學詩填。孩子們比劃着粽子的形狀,誇着各自母親長輩們的手藝。胸前搖晃的蛋袋舞步起彩,她們時不時停下,小心翼翼拿着小耳扒,掏一口墜在胸口蛋袋裏的蛋,眯上雙眼等得那油香入化神仙生翅膀。那個年代,那個童年,母親包的粽子要比屈原的詩美,更關健是有“粽”幸福温飽的難得。

歲月如歌,日子慢慢變遷。當我工作上了鐵路,那有名的浙江嘉興肉棕,第一次吃過以後,就直呼世上還有這頓美味。幾十年後,每到端午,各地的粽香,端午文化也就興方未艾。

年復一年端午粽香,情繫母親的心靈手巧。説真的,母親文化只有經過解放後的掃盲班,但母親記憶挺好,知理識事。和沉默的父親把我們兄妹四人養大。其生活的艱辛是我們這代人值感恩和欽佩的。年復一年的端午,年復一年的母愛,把粽香情繫兒女。

今天,雨多情,風傳遞,母親的粽子在繼承中傳遞,她來至一個敬老愛幼的家庭系族,來至一個國家民族的傳統。

端午,屈原詩歌。我則請安母親,點燃一支香,“粽”情到永遠!

每年的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都團聚在一起吃粽子、包粽子,看賽龍舟。

今年的五月初五,我們一家也團聚在一起。奶奶和我在廚房裏包粽子。爸爸和姨夫們在一起打麻將、鬥地主。而媽媽和姨媽們則在一起聊天,而只有奶奶和我在廚房裏心得不亦樂乎。

不過,我們在廚房裏也心得挺開心。我和奶奶在比賽包粽子,比誰包的粽子又好又快,又精緻,只有做到這三好,才算是真的'好,才能算是真正的贏者。我們先一起將粽葉清洗乾淨,洗過了粽葉,然後再將糯米清洗,洗乾淨了以後,再往糯米中倒入一些醬油,和少許的糖和黃酒,這樣要等上二小時。

等醬油、糖和黃酒完全融入糯米里時,再拿來粽葉,先折成一個小船似的樣子,一頭有邊,一頭無邊。用糯米在“小船”有邊的地方鋪上一層糯米,接着就是放肉了,我將一塊五花肉放在糯米上,然後再把糯米輔在肉上,最後再把“小船”無邊的地方蓋在上面,然後將多餘的地方彎折一下用線紮緊。我和奶奶就這樣一個接着一個地包着愛心粽。

終於,我們包完了,我數了數我的,又數了數奶奶的,發現奶奶比我少一個,我頓時高興的一蹦三尺高。這時奶奶走了過來,對我説:“孩子,比賽的輸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參加了,如果你贏了也不能驕傲,只有沉着冷靜的人,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奶奶的這番話語,深深地藏在了我的心底裏,令我受益匪淺。

端午節的隨筆 篇13

又近五月端午,聞着大街上粽子散發出的香甜味道,我不由地想起了奶奶,想起了有奶奶陪伴的端午節。對於一直生活在北方的奶奶來説,端午節有三件事必不可少:第一是給孩子們搓五色線,第二是抹雄黃酒,第三才是包我們愛吃的粽子。

奶奶説,五色線又叫“長命縷”,在端午當日給孩子們戴上能辟邪、防止五毒近身。不過,我們哪懂這些,只是看五色線花花綠綠,很漂亮。絲線一般由五種顏色組成,不過大部分時候受條件限制,能找到幾種顏色的絲線就用幾種。把不同顏色的絲線整理好後,奶奶用牙齒咬住絲線的一頭,另一頭用雙手拉緊開始向同一個方向擰。等奶奶把絲線擰成一股時,我們早已伸出自己的手臂,迫不及待地等奶奶給我們戴上。頸間、手腕和腳腕,一戴上五色線,我們立刻感受到了節日的`氣氛,也感覺比平日漂亮了不少。  接下來就開始抹雄黃酒了。雄黃酒是奶奶提前泡好的,在自釀的黃酒中加入一些雄黃,泡一段時間後,黃酒裏就有一種濃濃的雄黃味了。其實,我們是不太樂意抹雄黃酒的。一是因為味道太重,有時刺激得眼睛都睜不開;二是因為抹在身上會留下黃色的印記,不太美觀。但奶奶説了,雄黃酒必須抹,“抹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於是,我們只好乖乖地排成一排,任奶奶用棉球蘸着雄黃酒,在我們的額頭、耳孔、鼻孔、腋下和手心、腳心都塗抹一遍。雖然味道不太好聞,但塗抹過後,頓覺一陣涼爽,我們便也開心起來。  包粽子是奶奶最擅長的手藝,也是我們最期盼的事情。用來包粽子的粽葉是春筍生長時脱落的葉子,這種葉子寬大柔軟,而且有一種特別的清香。奶奶先把粽葉的一端捲成一個圓錐形,然後把泡好的糯米填進去,卷好後用棉線捆成菱形。在煮粽子的時候,奶奶會給我們講端午節的來歷,講屈原的故事,常常讓我們聽得入了神。直到聞到粽子濃濃的香甜味兒,我們才回過神來,急切地想要一飽口福。  如今,已經為人妻為人母的我早已不再戴五色線,不再抹雄黃酒,對粽子也沒有了幼時的期盼。但每到五月端午,看到這些東西,我就會不可抑制地想起奶奶,奶奶的一顰一笑似乎仍在我眼前。原來,在每一種物品背後,都有一份思念,一份牽掛,一份濃得化不開的情感。

端午節的隨筆 篇14

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如:元旦節、清明節、母親節、勞動節、端午節、兒童節等其他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因為我端午節過得最快樂。

這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聽爸爸説:“戰國時期有個愛國人士,他叫屈原。”屈原是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曾多次勸國君楚懷王聯齊抗秦,但昏庸無能楚懷王聽信小人,以致國破家。屈原聽到自己國家將要滅亡,便抱着石頭自投舊羅自盡。當地百姓聞訊立刻劃船撈救,直行洞庭湖,終不見屈原屍體,老百姓為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家家户户包粽子,然後把粽子投入舊羅,讓魚兒吃飽,這樣就不能吃到屈原的屍體。端午節就這樣慢慢的傳下來。端午節還要賽龍舟、帶綵帶線和掛香包等形式來紀念屈原。”爸爸説完,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快過來吖,包粽子咯!”媽媽喊道。我們連忙跑出去,我拿了兩片粽葉,學着媽媽那樣包,可包來包去一點都不像媽媽包的.那樣,反而把糯米灑了一地。我氣地把粽葉丟在地上。媽媽説道:“做事不能做一半就跑了,要慢慢來,首先要把粽葉繞成一個三角行的樣貌,然後把糯米放進去。”我按照媽媽説是那樣做,包成第一個粽子我很高興的説我會包粽子了阿,之後連續包了好幾個。這時,媽媽邊説邊包地説:“在我們老家過端午節要插艾葉草、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等習俗。”包好了粽子,我們就煮起來了。過了半個多鍾粽子也煮熟了,媽媽就拿給我吃,哇!真香,好好吃哦,這是我們包的粽子,不由也不膩。”幾分鐘過去了,一吊粽子被我們吃完了。

哇!這天過得真快,讓我明白了很多知識,也明白了許多間風俗,讓我感到很開心很快樂地過完這個端午節。

端午節的隨筆 篇15

這天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們當地最隆重,最有特色的節日。

當然,在端午節這一天,媽媽要給孩子戴上五絲線,五絲線飽含着母親對孩子的渴望,期望自己的孩子長命百歲。我的媽媽也給我戴上了五絲線的長命縷。

在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兩千多年以前的五月初五,人們站在汨羅江便往江裏扔食物,是為了不讓魚蝦等海底動物把屈原的`屍體吃掉。

這天午後我們吃飽了飯以後,媽媽帶着我一齊去了超市,媽媽給我買了香包作為端午節的禮物送給了我。

我這天過得十分開心!

端午節的隨筆 篇16

這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在這個古老的節日裏,人們包粽子、賽龍舟,處處洋溢着濃濃的節日氣氛。在我們家的端午節可都是充實又温馨的哦!

記得那次端午節,我們家處處洋溢着端午節的氣氛,但是一般人的家裏總是呆巴巴的包粽子,有時候出去賽龍舟,那多沒意思!我可不想這樣過每一年的'端午節,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時候,腦子裏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來了,何不來個自己創作粽子的比賽呢。説幹就幹,我抓緊時間,把表姐表弟和小夥伴全都都召喚來了,開始了,我們手忙腳亂,亂包,有的嘛,包個飯糰,有的嘛,包個壽司,還有的嘛,東破一個西破一個。我想:這也叫有創意我可不想像這樣的創意,我嘛,想來想去,最後想到了一個好點子,我簡單做了一個愛心,別人看了看我,都很驚訝,“這就是好點子”我不管他們説,自己忙着做。

粽子蒸好了。媽媽來看看我們包的粽子,我連忙衝上去:“媽媽,在這天的端午節上,我想送你個禮物!”我從身後拿出了這個粽子“媽媽,這是給你的,感謝你對我的養育之恩,謝謝你給予了我生命!”媽媽看了臉上流出了晶瑩的淚水。爸爸走過來,對着大家説:這天的粽子大賽,馨予獲勝了,我們要感謝自己的媽媽喲!

在這次端午節中我既是自己包了粽子,也感恩了媽媽!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温馨充實的節日。多麼完美的端午節阿!

端午節的隨筆 篇17

5月26日,平陽縣行知幼兒園借一年一度的“端午”傳統節日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堂“色香味”俱全的傳統盛宴。

老師們用生動的故事、形象的視頻等方式,讓“屈原”、“龍舟”、“粽子”、“艾草菖蒲”等端午關鍵詞“活”了起來。孩子們個個豎起小耳朵聽得認真無比:當聽到屈原投江,他們都不約而同地發出“啊”的驚歎聲和遺憾聲,還不時的思考提出疑問“為什麼端午節人們往江裏扔粽子?”“為什麼每年的端午節都是不同的日子呢?”。老師為孩子們一一解答,將端午節的傳統文化知識滲透給孩子們,感受文化的傳承,各級段還舉行了相應的端午傳統戲習俗活動。

大班的孩子們正迫不及待地洗淨雙手,拿着粽葉,一副蓄勢待發的.樣子:“老師,接下來線怎麼纏呀,我這糯米會不會多呀!”手一抬,些許糯米爬上了臉龐;鼻子聞一聞,還沒蒸熟的粽子原來也這麼香!折粽葉、填糯米、裹葉子、扎棉線……歡聲笑語縈繞,孩子們更有幹勁了。不一會兒,一個個碧綠的小粽子躍然桌上,三角形、長筒形、扁平形……雖然形狀各不相同,但卻是每一個孩子的得意大作。

一繩一結,五顏六色,毛線編織的蛋袋裝進鹹鴨蛋掛在孩子們的脖子上,意味着孩子逢凶化吉,祝福平安無事。為了慶祝此次傳統端午佳節,中班選擇了手工編制傳統蛋袋活動。“我來教你吧,先把毛線對摺,再用打結的辦法扎出一個洞洞……”在互幫互助的氛圍中孩子們完成了自己的五彩蛋袋,並小心翼翼地將鹹鴨蛋裝進蛋袋。

“老師,你看我的蛋,變成了小兔!”“老師,快來給我的花朵雞蛋照一張吧!”“老師,老師……”小班的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創意,天馬行空地為自己的鹹鴨蛋進行了彩繪,彩繪出自己獨一無二的五彩蛋,並明白農曆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吃鹹鴨蛋可以祛毒,利於保持身體健康。

節日帶給孩子們的不僅是知識、歡樂,更是中國傳統文化在每個幼小心靈中的傳承,該園的課程也因為傳統元素的注入而變得更為豐富和生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