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早期閲讀是終身學習的基礎

來源:尚雅範 1.9W

兒童早期閲讀的重要性

兒童早期閲讀是終身學習的基礎

0~6歲的嬰幼兒時期,是人的智慧潛能開發的關鍵期。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盧姆在《人類特性的穩定與變化》中,通過對千名兒童的追蹤分析,提出了著名的假設:若以17歲時人的智力發展水平為100,則4歲時就已具備50%,8歲時達到80%,剩下的20%,是從8-17歲的9年中獲得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的研究標明,兒童早期閲讀、計算能力對日後的智力發展影響最大。這兩項構成了一些兒童的主要學習障礙,早慧的孩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喜歡閲讀。美國心理學家經過多年關於天才發生學的研究成果表明:有44%左右的天才男童和46%的天才女童,在5歲之前就開始閲讀了。在歐美髮達國家孩子們的早期閲讀得到了早期教育專家的首肯。從國際上看,美國五十年代開始早期閲讀研究,一些發達國家在80年代把兒童智能教育的重點放在提高閲讀能力方面,綜合而言,

早期閲讀的重要性主要包括:

一、能夠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和閲讀興趣

二、是孩子語言能力學習的重要途徑

三、可以開闊孩子的視野

四、發展今後學習所需要的閲讀預備技巧

五、陶冶孩子的情操

人們也會有疑問,什麼是早期閲讀呢?其實對於年幼的兒童來説,只要是與閲讀活動有關的任何行為,都可以算作閲讀。如用拇指和食指一頁一頁地翻書;會看畫面,能從中發現事物的變化,將之串聯起來理解故事情節,讀懂圖書;認識漢字,可以閲讀純文字的讀物,從中獲取知識;或者聽老師和家長念圖書文字等等。對於幼兒早期閲讀的教育,應該是終生養成性的教育,閲讀是將要伴隨孩子一生成長的活動,早期閲讀並不在於單純發展孩子的閲讀能力,還要讓孩子通過各種途徑,接受各種信息,為兒童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可以説,兒童早期閲讀是終身學習的基礎。

快速閲讀技巧的培養

一、明確快速閲讀的重要性

閲讀永遠是獲取信息、意義的主要途徑和手段。但是閲讀不是“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的苦讀,更非“魯叟讀五經,白髮死章句,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的死讀。《禮記·學記》中説:“善學者師逸而功倍,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荀子《勸學》中也説:“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意義的獲得和理解,方法是重要的,所以要借他山之石以攻玉。現代社會的不斷髮展,對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識的迅猛增長,語言負擔加大,詞語範圍展寬,使用語文的數量和頻率不斷增殖,因此,培養學生的快速閲讀理解能力已成為當今語文教學的關鍵。傳統的閲讀方式在新的形勢下又面臨着嚴峻的挑戰。有人説,今天的大部分人的閲讀速度還是一百年前的水平,每分鐘只能看150到200個單詞。我通過觀察,發現這種説法絕非危言聳聽。我們的同學絕大多數也是一個字一個字地讀。每日的早讀30分鐘,雖書聲琅琅,但所讀的內容卻十分有限。一方面要多讀書,另一方面閲讀速度又是這樣慢,現狀令人憂慮。面對現實,我在教學過程中把提高學生快速閲讀的技巧,提高閲讀速度列入了語文教學的範圍加以全面指導。一則使他們認識到提高閲讀速度的重要性;二則加強方法、技能的訓練;再則使學生在快速閲讀訓練中提高理解、分析、評價問題的能力。在具體的閲讀教學實踐中,既要進行一般方法的指導,又要加強快速閲讀能力,以便學生在平時的閲讀中能迅速而準確地檢索文章中的有用信息,花比較少的時間,閲讀儘可能多的內容。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結合閲讀的具體情況,儘可能提高學生的閲讀速度。現代社會,各種類型的信息有了急劇的增加,為了能夠迅速從大量文字中攝取足以構成新知識的信息,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大腦水龍軟管,許多國家都在積極研究如何提高閲讀水平的問題。近年來我國的許多專家、學者及戰鬥在語文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也探索提高學生快速閲讀能力的實踐。語文教學也從而增添了提高閲讀速度和理解力的訓練。因為現代閲讀觀念着眼於快速而準確地從書面資料中獲取信息。

二、快速閲讀方法訓練的可行性

快速閲讀要求閲讀者在閲讀過程中能使精力高度集中起來,保證有活躍的思維,以便從大量的語言文字中篩選出最有價值的東西。我們要求學生學會快速閲讀的方法,原因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凡是沒有學會流利地、有理解地閲讀的人,他是不可能順利地掌握知識的。所謂流利地、有理解地閲讀,這就是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想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個的較強的句子,然後使眼光離開書本,念出所記住的東西,並在同時進行思考--不僅思考眼前所讀的東西,而且思考到與所讀材料有聯繫的某些畫面、形象、表象、事實和現象。”他所説的流利地閲讀與快速閲讀都注重閲讀的速度和效率,這也與現代社會對閲讀者提出的要求相符。提高快速閲讀技巧的訓練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1、計時閲讀法這是一種用計時或限時的閲讀,以增強時間觀念、效率觀念,從而達到不到之處閲讀速度的訓練方法。在閲讀現代文時,教師精心地設計好訓練內容,交代閲讀目的,要求學生在所限制的時間內閲讀,注意速度,爭取不回視,並要力求記憶和理解最多的內容。讀完後,不再看原文筆答已經預先設計的速讀測試題,最後按參考答案和評分標準評定答題成績。一般來説,只要目標明確,選用的檢測材料較合理,學生通過計時法閲讀訓練,速度和能力是會有明顯提高的。從一九九二年起全國統一考試試題增加了科技類説明文的閲讀題,而科技類説明文的閲讀主要考查的就是快速檢索有用信息的速度和準確性。但是由於平時的閲讀訓練沒有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快速檢索文章信息的能力,造成答題失誤,或者雖是做對了,卻由於檢索方法不對頭,花費了大量時間。造成失誤的原因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缺乏時間觀念,在答題過程中,不斷地回視、或者拘泥於其中的一個問題不能跳出來而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

2、固定程序閲讀程序即閲讀的程序,即按:標題--作者--文章的出處和發表時間--基本內容--文章中的具體事實--寫作特點--文章中體現出來的新思想。每次閲讀均按這個程序,專心致志地去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這樣,不僅能避開個別的枝節問題,而且能迅速抓住反映文章主旨的內容,從而達到提高閲讀速度和效率的目的。訓練時應該注意的加外兩個問題是:1進行固定程序閲讀時不應有程序要點的遺漏;2程序要點要有側重。1991年高考(全國卷)現代文閲讀總分選用的閲讀材料是奧地利作家斯·茨威格的《世間最美的墳墓》一語文其中有一個小題“作者為什麼説‘特殊的日子’?”有的考生只盲目地從正文中去尋找答案,而未注意文章的副標題和文後的註解,忽視了這兩個地方,答案當然就不準確了。這個問題的出現就證明進行固定程序閲讀時遺漏了要點。文章是信息的載體,閲讀文章,往往不需要百分之百地吸收它負載的信息,而需要根據閲讀目的,迅速而準確地篩選出有關信息。在訓練快速閲讀過程中,就有必要提醒學生在閲讀時要全神貫注,把注意力集中在文章的有關內容上,篩選出所需要的信息。假如閲讀過程中容易被“意外”的發現吸引而忽略甚至忘記了閲讀目的,例如被某段精彩的描寫吸引,被某個新奇的故事吸引,由某個內容引起了聯想等待,這樣,快速閲讀的質量肯定會受影響。有明確的閲讀目的,有固定程序的閲讀方法,都能逐漸養成強烈的篩選意識,形成較強的篩選能力。

3、默讀“養成默讀的習慣,提高默讀的速度”是語文教學大綱的明確規定,但是,許多中學生到高中畢業時均未養成良好的默讀習慣。教師對默讀的作用也缺乏認識,故缺乏認真地指導。學生只會眼看、口讀,閲讀速度自然上不去。要養成默讀的習慣,必須注意:1提高視覺接受文字符號的速度,培養準確、協調、熟練、默讀技巧。2提高默讀的理解率。3提高想象、聯想、思維、記憶的速度。只有從上述各方面注意訓練,才能循序漸進的提高默讀速度。

三、快速閲讀訓練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環節。

快速閲讀訓練重要性是眾人皆知的,但是,要實施有序的訓練卻有相當的難度;學生要養成速讀的習慣絕非一日之功所能達到的。但我認為,習慣要靠培養和訓練,才能知其要領,明其方法。教師必須注意科學地把握訓練的環節,解決如何把零散的內容實行有的組合,使之成為一個嚴密的整體,形成比較完善的知識網絡的問題。在實驗過程中,我注意了下面幾個環節的問題:1整體思路是採取“各個擊破”的方式,按單項訓練,然後再集中訓練。閲讀基礎比較差的班級可以從閲讀長句開始,目的是改變學生一字一詞的閲讀習慣,學會迅速捕捉句子的主幹。然後指導閲讀段落,傳授抓關鍵語句的方法,把握段落的中心。最後進行篇章閲讀指導。2着重進行科學的分項訓練。這一方面我採用了程漢傑先生在《快速精讀的科學途徑》一文中所分解的十六種能力訓練。3選取合理的訓練材料。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的閲讀水平往往參差不齊,就一個學生而言,不同的文體的閲讀能力也存在差異。因此,選取的訓練材料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並且兼顧各種文體。這樣做使學生能逐步地解決問題,提高水平,也能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增強信心。4不斷吸收反饋信息。教學過程的實質是信息傳遞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把信息傳遞給學生,而學生要對信息作出反饋,教師正是根據學生的反饋作出及時強化或是調整教學過程,這是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訓練材料必須體現出某一類文體的重點、難點,對上一項訓練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下一次訓練應再一次強化,直到學生熟練掌握為止。不僅要求教師能發現學生訓練中存在的問題,也要培養學生自己找出自己足的能力,使他們積極地、主動地與教師合作,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師生共同發現問題,總結規律,才能不斷地掃除閲讀訓練中的障礙,使學生對快速閲讀訓練形成清晰的思路和科學的知識能力結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