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麻煩別人是什麼心理

來源:尚雅範 1.54W

不好意思麻煩別人是什麼心理,其一是發自內心的不想讓別人因為自己的請求而添麻煩;其二則是不想被他人的請求攪亂了自己的生活。一起來詳細瞭解不好意思麻煩別人是什麼心理。

不好意思麻煩別人是什麼心理1

第一:與“低自尊”有關

心理學上將人們的自尊心,分為“高自尊”和“低自尊”之分。

對於高自尊的人而言,他們有着更強烈的自信心,無論是在社交還是在工作生活中,都會憑藉着自己的自信心,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他們內心的力量強大,自己完全有能力滿足自己的需求;所以,在他的準則裏,毫不在意他人的看法。

而對於“低自尊”的人來説呢?

他們抗拒社交,在社交中表現得“畏畏縮縮”,總是擔心別人議論他,瞧不起他。

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們擔心被對方拒絕,無法接受被人拒絕的事實。

所以,從一開始他們就特別不願意麻煩別人。

低自尊對應的是“自卑感”,也可以理解為“自尊心過於強烈”,導致情緒敏感。

第二:不喜歡互相麻煩

有些人,正在以“生性涼薄”的姿態面對生活與社交。

在他們的社交觀念裏,往往是這樣的想法:“我不會主動去麻煩別人,所以也不希望被人來麻煩我。”

本質上來説,這樣的人“生性涼薄”,不想與他人產生過於密切的接觸,對待社交保持“拎得清”的態度。

其實,我反倒是很欣賞這樣的人,因為他們勇敢,有勇氣。

不好意思麻煩別人是什麼心理
  

可現實卻是:人畢竟是羣居動物,尤其是在當今社會裏,如果你主動不跟外界產生接觸,那就意味着你要獨自一人面對人生。

最現實的例子莫過於:

遇到某些棘手的事情你解決不了,孩子要上學讀書等問題,你想要麻煩別人,卻發現沒人可以麻煩。

第三:有些人認為,麻煩別人這件事更浪費時間

比如:

你打算搬家,明明找個搬家公司幾百塊錢就能解決的問題,但你最終卻選擇招呼身邊的親戚朋友來幫你搬家。

然後,你打包好的東西,被朋友們堆放在新家的各個角落,最後你費了很多功夫才找出來。

那麼多朋友來幫忙,你得去酒店請人家吃飯,又是買酒,又是飯菜。

請人家吃完飯,人家心裏還時刻記得:“你欠我一個人情”。

你看,到底哪種選擇更省心省力,哪種選擇更能降低你的成本?

因此,很多人之所以不去麻煩別人,就是因為他們知道麻煩別人,更浪費時間、精力、金錢。

這是社交關係中的真理。

“能用錢解決的事情,千萬不要輕易動用你的人情關係。”

第四:為了不被拒絕,所以他們不會麻煩別人

這種感覺,就像喜歡一個人的樣子。

為了不被喜歡的.人拒絕,所以他放棄了表白和主動的機會。

總有一些人,他們潛意識裏對人際關係是“悲觀”的心態。

他習慣認為自己會失敗,自己不被別人喜歡。

可他們卻沒有想過,這樣的心態一旦產生,那就在社交中處於被動的姿態了。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社交焦慮”。

焦慮的人在社交中,往往是這種狀態:

不麻煩別人的初衷,就是不希望看到自己被拒絕後的尷尬場面。

不好意思麻煩別人是什麼心理2

1、害怕麻煩別人,可能來自過去類似場景的創傷

曾經有一個初中生,秋天的時候天氣轉涼,平時住校的他,週末在回校的過程中忘帶了加暖的衣服。北方的天氣實在太冷了,周圍的同學開始穿起了大衣,而他卻依舊穿着一件單薄的襯衣,在秋風蕭索的校園裏瑟瑟發抖。

迫於無奈的他只得給家裏人打電話,希望能夠給他送來幾件衣服。然而,電話另一頭的父親卻在那邊破口大罵,指責他是個沒良心、不懂事的白眼狼,整天給他惹麻煩,他就站在食堂邊冷冰冰的電話亭裏聽完父親的辱罵,眼淚止不住地流了下來。

即便之後他的父親很不情願地送來了衣服,但辱罵的話語他卻一直記得。從那以後,每當他想要麻煩別人的時候,心中便會回想起這段經歷,然後不由地開始害怕向他人尋求幫助。

在一個人的早年時,可能因為依賴他人而遭受了某些心理創傷,形成了類似經驗的人,因此害怕再次經歷這種創傷,因此不敢再麻煩別人。

如果你有類似的經歷,此時的你需要識別,什麼是過去帶給你的想象,什麼是現在真實的人際關係,認真地識別當下的朋友是否是一羣耐心、親和善良的人。當你再次需要他人幫助的時候,克服自己的害怕,鼓起勇氣嘗試着麻煩別人一下。

當你發現現在的這羣同伴,不再是過去那個糟糕的撫養者,現在的同伴能夠欣然接受你的求助,你便能漸漸地成長,克服害怕麻煩別人的心態。

2、害怕麻煩別人,是因為被拒絕後產生了低價值感

一個低自尊的人,也會在各個方面體現出害怕麻煩別人。低自尊的人覺得自己是沒有價值的,不值得他人幫助的,在過去的成長中,他們往往被撫養者忽視或者長期得不到迴應。

不好意思麻煩別人是什麼心理 第2張
  

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的人,認為自己就算向他人尋求幫助,也不會得到真心的迴應,這種害怕麻煩他人的心態,事實上來自於對自己的不接納。

低自尊的人,有一種對脆弱的莫名恐懼,當早年被給予了太多的打壓和辱罵之後,他們的內心裏是不允許暴露自己脆弱一面的。對他們來説,尋求幫助,意味着自己會成為一個不被喜歡的人。

這樣的例子其實有很多很多。曾經有一個小女孩,每當她哭泣的時候,她的媽媽就會訓斥她:再這樣哭喪着臉,沒人會喜歡你!

多少年過去之後,母親那嫌棄的語氣和表情依舊曆歷在目,每當她要暴露自己脆弱的時候,她都會一個人硬撐下來,因為她覺得哭泣沒有用,沒有人喜歡脆弱。

因此,這樣的人外表上看給人一種無比強大的感覺,但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其實潛藏着一個相當無助的小孩。這個小孩越是有一種無能感,他們的`外在越是要表現得偉岸、強大,以此來遮蓋自己的脆弱。

3、害怕邊界感被他人打破,因此拼命與他人隔離

如果父母在早年頻繁地入侵孩子的個人領地,導致孩子自己領域的邊界被模糊掉,也會導致孩子迴避向他人尋求幫助。

在夫婦侵入孩子領域的過程當中,孩子會潛意識地感受到父母焦慮和煩躁的情緒,他們會下意識地犧牲自己的本能願望,而去滿足父母的需求。

在這種長時間被控制、被過度關照的過程當中,孩子體驗到的不是深愛,而是無盡的痛苦。這樣的父母往往在孩子不需要的時候,還要拼命保護孩子,或者將孩子作為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拼命指使、控制孩子。

但事實上,並不是孩子有這些需求,而是父母本身有很多焦慮。

就好像一個小孩此時並不餓,母愛氾濫的媽媽害怕孩子餓了,於是拼命給孩子餵奶,最終導致孩子肚子太撐一樣。這使得孩子在長大之後,會覺得與他人建立鏈接,就是自己的領地被入侵的徵兆。

為了防止早年被入侵的感覺再次被激活,他們於是採取了與他人保持距離的方式來回避痛苦,麻煩別人對他們來説,同樣是一種被入侵的感覺。

不好意思麻煩別人是什麼心理3

找不到自我價值

所謂自我價值,在心理學當中指的是一種關於個體對於生活的滿足感以及幸福程度的一種衡量指標。

假如在尋求自我價值的過程當中找不到一種平衡,那麼很容易陷入一種迷茫,失去幸福感和滿足程度,對生活充滿消極情緒。

他們會十分在乎自己生活當中的他人,就是所謂的“討好型人格”,幾乎是在察言觀色,靠別人的臉色在活着。

所以在這種前提之下,反反覆覆以這種狀態去生活,會讓自己經常處於焦慮、迷茫之中,過着一種渾渾噩噩的生活。

因為他們十分在乎別人的想法,所以在與他們進行交往時,他們展現出的態度勢必是一種十分友好、十分友善的態度,似乎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內心就不再迷茫。

這種人格最為明顯的一個缺陷就是在生活當中,即使自己追求的幸福就在身邊,甚至自己已經“身在福中”,也依然無法感知得到。

有時很多人的友好行為反而會被他們當成是歹意,從而拒絕。

但是外界的人卻並不知道這一點,反而會以為他們只是內向,不願意同外界交往罷了。

並且很多人在認為自己是推心置腹的對其作出了真實評價時,他們內心會因為這種來自外界的消極評價而變得難過。

所以對於外界,無論是人和事,他們都會保持一種長時間的防備心理,甚至會“先下手為強”,在很多時候優先爭取自己的利益,不顧身邊的人,因為他們害怕受到傷害。

不好意思麻煩別人是什麼心理 第3張
  

無論身邊的人都多麼掏心掏肺的與他們相處,他們也總是不能將自己的真心付出,做一個相等的交往。而且為了自我安慰,他們甚至會編造一些理由來讓自己寬心。

比如説他會對於自己社會交往當中的各種人進行一種“分門別類”的“歸納”:此人是此種性格,另一人是那種性格,從而固化地看待身邊的人。

所以很多事情其實他們根本就不會去深入的瞭解和思考,只是表面上進行一種應付,或者是根據自己的“人設標籤”去主觀臆斷。

他們不會知道,身邊的人為了真心的與他們交往,付出了多少;更不會知道,身邊的人為了讓他們變得更加陽光、更加積極,會花費多麼大的.精力去與他們進行交流。

他們的眼中,只有來自生活和他人的威脅。

可以説他們是自己建構了一種虛假的生活,只是自己生活在其中,外人卻只能在外邊觀察他們的生活,無法進入內心世界。

與此同時,這種壓力會讓他們的生活也變得十分艱難,因為表面上待人和善的他們,做事之前想的都是自己的利益,這種矛盾需要讓他們一直進行偽裝。

更是有很多犯罪分子都是這種人格,長期壓抑的負面情緒最終成為“最後一根稻草”。東窗事發後,身邊相熟的人根本不相信平時性格隨和的他們居然會犯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