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技巧助你解乏 - 長期疲勞對健康不利

來源:尚雅範 2.51W

長期疲勞帶來災難性打擊

長期疲勞對健康不利 四個技巧助你解乏

中國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許頂立解釋説,疲憊是身體與外界環境的本能互動,也是人體適應當前生活的一種反饋。當外部環境引起的腦力和體力消耗大於人體的承受範圍時,主觀上就會感到疲勞。當人體逐漸適應後,疲憊感會消失。但許頂立也指出,適度疲勞有益健康,這是身體和大腦經歷了一次“鍛鍊”,對調動身體機能、增強代謝有好處。特別是運動後的輕度疲乏,是身體對運動的良好反饋。堅持下去,這種疲勞感就會消退,而且身體更有活力。

然而,長期疲勞會給健康帶來災難性打擊。美國研究發現,長期疲憊給身心帶來巨大壓力,導致機體免疫機能減弱,患癌風險上升。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主任醫師、心血管病科學術帶頭人周迎春教授説,長期疲勞會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休息後也很難恢復。這就好比信用卡,我們可以透支一部分錢,但必須在規定期限內還款;不斷透支又不及時還款就會破產。

周迎春説,慢性疲勞綜合徵是以不明原因持續或反覆發作的嚴重疲勞(超過6個月)為主要特徵的症候羣,同時伴有記憶力減退、頭痛、關節痛、睡眠紊亂、抑鬱等多種症狀。它不只是身體感覺“累”那麼簡單,還包括一些身心症狀,比如做事力不從心、注意力難集中、暴躁、易怒等。慢性疲勞是亞健康的一種表現,會伴隨口腔潰瘍、牙周炎、便祕、肩頸疾病加重等問題。如果還不及時調理,會導致免疫力減弱,身體自我修復能力下降,輕則出現關節痛、偏頭痛等,重則患上腎小球腎炎、糖尿病、心腦血管病、腫瘤等。此外,女性更容易因缺鐵而引發疲勞。

引起疲勞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生理疲勞,超重或體重過輕都會引起疲勞感。前者會引發代謝綜合徵,消耗能量過多、過快,引發疲勞;後者肌肉強度差,也會產生疲勞感。許頂立説,心力衰竭的早期患者、糖尿病和甲狀腺疾病患者也容易疲勞。其次是心理疲勞。特別是焦慮,可引起失眠,導致持續性疲勞。最後,酗酒、暴飲暴食、過度減肥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也會引發疲勞。其中,酗酒還會導致沮喪感增強,影響睡眠質量,進而誘發疲勞感。

四方面調理可解乏

兩位專家建議,緩解疲勞可以從運動、睡眠、飲食、心理等4個方面進行綜合調理。

運動趕跑疲乏感。運動雖然會帶來短時間的疲憊感,但長期堅持反而會讓人精神抖擻。運動可以促進體內一種快速供能物質的合成,迅速注入能量;還可以促進多巴胺的合成,讓人感到快樂。美國喬治亞大學研究發現,每週堅持鍛鍊3天,每天有氧運動20分鐘,能讓心靈放鬆,身體也變得輕鬆。不常運動的人可以循序漸進,從每次10分鐘的低強度運動開始,如快走、拉伸運動等。

按時睡覺保精力。許頂立表示,抗疲勞的關鍵在於規律作息,儘量不熬夜,每天按時起牀,保證充足的睡眠,週末也最好能堅持。睡眠是消除疲勞感的最佳方法,如果前一天熬夜了,第二天可以早點睡覺,但隔天最好還在同一時間起牀。建議養成午休的習慣,但別超過半小時。

飲食補鐵有活力。美國營養師艾米?古德森指出,缺鐵會降低血液輸送氧氣和營養物質的能力,進而讓人感覺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女性更容易缺鐵,建議多吃牛肉、豆腐、雞蛋、綠葉蔬菜、堅果等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也能緩解疲憊感。早餐最好包括全穀物、瘦肉蛋白、不飽和脂肪、膳食纖維等多種營養,一天都會活力滿滿。遠離飽和脂肪、精米、白麪、酒精等“垃圾食品”,可以讓身體更輕鬆。多喝水能避免血液變得黏稠,增加氧氣和營養物質的輸送能力。

內心豁達不焦慮。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精神病學教授艾瑞尼?萊文博士指出,力求完美的人往往活得很累。我們要認識到,不是所有事情都必須做到完美,更不要設置不切實際的目標,才能減少焦慮。萊文博士還提醒大家,出現負面想法時,可以先做一個深呼吸,然後思考其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們往往會發現,多數事情都是自己嚇唬自己。避免“庸人自擾”也能讓心靈更輕鬆。

許頂立最後提醒,如果長期感覺疲勞,最好先去醫院檢查,以排除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可能。

長期疲勞帶給人的不僅僅是身體災難,同時也是心理負擔,如果長期如此,自己不懂調節,那麼對人來説可是十分不利的。以上相關分析希望可以為你提個醒,如果你正處於這種糟糕的狀態下,記得停下來,先休息一下再工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