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肛欲期的心理髮展特點及意義

來源:尚雅範 3.26W

大概在2歲左右兒童開始在身體和意識上注意到自己的大小便這回事兒,並且在成人的協助下進行秩序層面的大小便訓練。也就是孩子意識到拉便便這回事不再像以前一樣隨時隨地了,而是需要去到一定的地方,為此有的時候還需要等待一下。之所以可以進行到這個階段,基礎是兒童的肛門括約肌神經發育逐漸成熟,可以受到意識的支配。力比多能量也就逐漸的從嘴巴轉移到了肛門區域。

兒童肛欲期的心理髮展特點及意義

由於孩子可以順利的到達洗手間,而且乾淨的排便,也就不再需要媽媽把他抱在懷裏或者夾在腿間,給他脱褲子,擦洗屁股等等一系列身體上的親密行為。因此,肛欲期標誌着身體照顧和餵養關係的進一步發展,孩子此時可以完全的脱離母親邁向自主性。

他有能力成為媽媽眼中的乖孩子,有能力完全靠自己做成這件對他來説非常重大的事情,從精神分析的角度講他此時創造了一個全能感的體驗高峯,在這個背景下,孩子會有更多的發展和創造。

這個不到兩歲的孩子在兒童馬桶裏拉過粑粑之後要自己去倒,而且尖叫着反對媽媽的幫忙,稚嫩的兩手抱着裝有大便的容器晃晃悠悠的跑到洗手間,然後對着自己的大便抱着很特殊的、好奇的表情,看來又看。

這裏,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孩子誇張的自信,還有她的主動性、好奇等心理特點。孩子可以隱約感覺得到這是他身體的一部分,然後被“拉”了出來,這是“我的”,所以她不允許別人去碰。這是“所有權”或者“物權意識”的來源。這個“物”隨着孩子世界的開闊,也可能會遷移到禮物,金錢,及所有一個人認為本該是他的某些東西上去。

在精神分析的背景下對一個過於嚴厲,斤斤計較,對一些東西過份執着,緊抓不放的人,我們可能會説“這個人有肛門性格的特點”,這個特點很類似於排便困難。中國有句老話叫“視金錢為糞土”,金錢本身沒有價值,他是通過流通而為自身帶來利益,而糞土更是通過放棄來滋養其他的生命。從這點來説兩者都處於自己和身外之物之間,擁有它的人有絕對的掌控感。因此大多數人卻捨不得丟棄。可以從更深的層面覺察一下,除了金錢,潛意識裏面我們不能放棄的到底是什麼?是金錢所帶來的名譽、權利、還是虛榮心的滿足等等,在這些東西的背後,我們堅持要的又是什麼?

一個絕對的控制感。恰是在肛欲期的兒童需要去獲得的心理品質。

從糞便的擁有和放棄開始,孩子逐漸的開始區分自己的和他人,在這之前,他認為自己所看到的東西都是自己的。孩子在排便訓練中得到足夠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他開始會尊重別人,並且涉及到個體化和界限的問題,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舉個常見的例子:一個孩子拿着他的玩具在草坪上玩兒,另外一個比他小點的孩子過來伸手就奪他的玩具,這個孩子不願意,而媽媽卻以大讓小為由讓他把玩具給了弟弟。那這個小孩子學會了什麼呢?下次他可能也會去搶別人的玩具,或者他在媽媽的無私下總是讓着別人。如果這個媽媽一直這樣引導孩子和他人的交往,這個孩子就無法建立一個所有權和界線,同時在人際關係中會缺乏一個健康的競爭意識。也許他在意識層面知道你我之分,但在內心深處,他沒有一個人際間的界限,他不是想要爭奪別人的東西,就是對他人過於忍讓。因為沒有體驗過被尊重的孩子也不知道何為尊重。

教育界稱3歲左右的這個時期為規則期。這個時候孩子進一步的脱離父母,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開始和別的小孩玩,會遇到許多在身體和交往層面的衝突,這時父母也開始給孩子一些指導,這些指導實際上是幫助孩子去適應外界社會的,但對孩子來説這就是規則。

我們回到剛才那個抱着大便去廁所的女孩兒説説如何實施指導。那位媽媽的處理是跟着孩子讓他一人到洗手間,然後幫孩子掀開馬桶蓋,和她一起把大便倒掉,沖水,刷大便器然後放回去。這過程父母給與了協助,但對孩子來説又像是自主的完成,過程中兒童既有控制感,同時也和家長建立一個尊重又獨立的關係。在今後這個關係的模式也會遷移到孩子和老師,孩子和領導,以及所有象徵規則和權威的關係當中。這是在肛欲期所形成的超我道德感和權威的概念。

但我們也會看到另外的情況:有的孩子很叛逆,完全不聽老師的話;而有的孩子又很乖巧順從,完全按照老師的命令去做。第一個孩子實際上是完全的反抗權威的,他可能之前總是被嚴厲的批評,很壓抑,所以待他有力量的時候就會揭竿而起;而後一種孩子呢,他害怕權威及錯事情以後受的懲罰,所以就變成了非常順從......

肛欲期大概會涉及到以上所提到的自主性、自信、尊重、規則、界線、超我和權威關係等概念,篇幅有限在此只是簡要説明。

接下來我們談一下矛盾情感。

孩子的大小便還遠遠離不開母親的照料,如果她對孩子感到滿意,排便就會處於一種令人愉快的氛圍中,如果孩子弄髒了褲子的話,他可能會被責罵。這是孩子在接受大小便訓練時遇到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和由此產生的情感。

髒亂的排泄行為使得母親不得不去幫助孩子,但由於觸摸和摩擦帶來身體本能的滿足和快樂,拉褲子的孩子可能會一邊遭受着媽媽的指責,另一邊在身體上體驗着快感,這種直接深刻的身體本能的享樂是我們無法迴避的,它並不會被我們理智上“我錯了,不應該感到快樂”的意識所壓抑下去。反倒這個享樂的感受會和受挫敗的、羞愧的情感體驗混淆在一起,組成了“施虐和受虐的關係”,或者“痛並快樂着”的矛盾體驗,這種場景構成了孩子的矛盾情感。

或許我們成人也常會體驗到一種即想要,又害怕要會馬上又把念頭壓抑下去的感受。

這個時期的孩子前所未有的想爭得一種控制感,他開始不像從前那樣聽話,他甚至可能用一些權謀和父母對抗。

剛才我們説到,孩子不隨地大小便,做的好,父母就會誇獎他,他沒做好父母就會批評他。那麼反過來説,如果孩子對父母滿意,他就會聽父母的話,服從父母的意願去廁所大小便;如果孩子常被父母批評受委屈,那麼他可能通過故意拉褲子上反過來懲罰父母。因為這樣一來父母不得不給孩子換褲子,洗褲子,而且孩子可以重新體驗到被照顧的快樂。

這種關係也有可能會發展到學習關係上,許多厭學的孩子就是父母的期望過高,孩子學習壓力大而造成的,包括和老師的關係也是這樣,喜歡哪個老師就會努力的去學習哪門功課,也會因為不喜歡某個老師而不惜放棄自己所愛。所以我們常説,孩子和學習的關係,其實就是孩子和父母關係的翻版,如果想要孩子端正學習態度,那麼首先需要調整的就是親子關係。學習和大小便一樣,都是孩子送給父母的禮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