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學隨筆15篇

來源:尚雅範 3.03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最重要的是是表達出作者的意圖,傳達心情、感悟、觀點...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鬆。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教學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教學隨筆15篇

高中教學隨筆1

生物學科特點是知識點散亂,不容易形成知識網絡,因此,許多高三同學下了很多功夫,成績卻提高不明顯,這主要是複習思路不對,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對學生進行復習方法指導。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主要是做好以下幾點:

一、按照課程標準,指導學生看書

許多同學進入高三總複習後,總是把許多時間用在了做題上,而忽略了看書,這種複習思路是不對的。考試考什麼?是考教材,考試內容絕不會脱離書本,脱離課程標準,所以,我們在高三第一輪複習中一定要緊抓住教材,把沒弄清楚的基礎知識弄清楚,在這個基礎上,通過作習題進行檢測和查缺補漏。另外,看書容易形成知識的系統性,這是無論做多少題都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對於高三學生,我的要求就是:迴歸課本。以書為主!做題為輔!

二、指導學生打牢基礎,進行全面複習

高考既重視基礎知識的考查,也注重對能力的考查。而能力離不開知識的載體作用,即能力的形成需要紮實、牢固的基礎知識。只有系統化、結構化的知識,才有助於能力的提高,才能使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從而在解答綜合能力試題時遊刃有餘。所以我們在作題時不要好高騖遠,簡單題,基礎題要保證得分率,這當然需要基礎知識相當地牢固,而牢固的基礎則來源於第一輪複習的看書情況。

三、把握主幹知識,指導學生形成知識結構

主幹就是書上的重點內容,打個比方,就好比一本小説的中心內容,如果讓你把一本小説縮寫一下,這些中心內容當然不能放棄。那麼對於書上每一節的主幹內容在哪呢,比如書上的.黑體字,書上本節聚焦,就是主幹,在我們閲讀的時候不能簡單地畫一下就了事,應該先把它記下來,進而理解,與前後聯繫,並要學會應用。不但針對每一節,對於全書來説,也有它的主幹,也就是考試説明中對知識點要求較高的章節。

四、讓學生重視記憶,理解,思考

對於生物學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認為生物是文科,背一背就可以了,也有的人認為生物是純理科的東西,應該以理解為主,這實際上就導致了不同的學習方法,有的人先記憶後理解,理解不了就算了。有的人是先理解後記憶,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記不住就記它個大概,我基本上屬於後者。但我不能説前一種是錯的,因為各人有各人的學習方法,只能改善,不能強行改變。那麼對於生物學科來説,記憶和理解同樣重要,也就是説,既要理解也要記憶,因為,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是在大量的研究基礎上總結和概括出來的,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只有深入理解、融會貫通,抓住各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繫,學懂學透,記憶起來才容易,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原理才能容易區分。但有的概念太長,光理解了記不住也不行,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有時記熟練了,也能幫助理解。另外,在理解和記憶的同時,要勤于思考,做到尋根問底,從而加深了理解和記憶。因此,在帶領學生進行生物總複習時,對於每個概念我不但學生記住,而且要教會學生怎樣對記憶,對就是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

高中教學隨筆2

江蘇省高三英語口語考試是3月21日和22日兩天,我們學校是3月22日下午,今天上課時就讓學生練了一下,發現很多學生讀的不準,有的甚至不會讀。沒辦發,我大概的把音標又教了一下。我感覺音標教學在英語學習中應該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的,從學生一開始學英語就應該加強音標教學。

下課後我翻看了一下《英語課程標準》,《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程的目標是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的整合發展基礎之上的。語言知識部分的學習項目主要包括:語音項目表、語法項目表、功能意念表、話題項目表和詞彙表。其中語音、詞彙、語法的掌握是基礎,屬於基本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語音學習是《新課標》所要求的教學內容之一。學好音標是英語入門的關鍵,也是練好聽説讀寫的基本功和基礎。想想也是,由於英漢語言之間存在着巨大的差異和英語本身的複雜拗口,再加上有些學生在學習英語啟蒙階段缺乏有效的語音訓練,他們的口語語言很成問題。他們聽不懂也讀不出導致對英語的學習無興趣,學習效果底下。而一些能夠懂得音標、掌握髮音要領的學生,他們發音比較準確能結合音形規則,基本做到見詞能讀,聽音能寫。他們學習起來輕鬆自如信心大增,當然也就提高了學習效率。加強音標教學能夠提高英語學習興趣。

單詞是英語學習的基礎,英國一位語言學家曾説過:“沒有語法就只能傳遞有限的信息,然而如果沒有詞彙則什麼也傳達不了。音標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單詞的'讀音和單詞的拼寫。”新課標下的英語教材最明顯的特點是加大了交際功能,淡化了語法。看看我們江蘇的歷年的英語高考試卷不難發現閲讀量有多大,學生的詞彙量少那結果就可想而知了。學生如果聽不懂,説不出,不會寫,就會放棄對英語的學習。加強音標教學有助於提高英語詞彙的記憶,學生掌握了紮實的音標知識,掌握了英語拼讀規律,就能輕鬆記住和拼寫出單詞。加強音標教學有助於提高英語交際能力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音標學習是英語學習中一個重要而且必要的一個內容。通過音標的教學,學生可以為以後的英語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音標是語音學習的基礎,所以音標教學是英語學習任務中的一個重要的方面。這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老師首先要語音規範,還要高度重視對音標的教學、並要持之以恆,長期系統地做好音標教學這項工作,才能解決學生的語音問題,實現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自信心,只要學生正確地掌握了語音,他們就能開口説出規範流利的英語。

高中教學隨筆3

本人擔任高中英語教學工作,針對高中學生的自身特點:他們大多數同學來自縣城外農村地區,由於農村地區教育相對落後,對英語學習不夠重視,還由於自身有自卑心理,不敢張口説英語,加之沒有掌握適當的學習英語的方法,導致上課調動不起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只是消極被動地去接受知識,達不到預期的理想效果。然而,該年齡段學生的優點是上課積極活躍,動手動腦能力強,同學之間有相互競爭的意識。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利用這些優點呢?在實踐中我深切感到在課堂上設置遊戲,能夠激活課堂,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變成課堂的主體。現在談一下我對課堂遊戲教學的一些淺顯的認識和不成熟的看法。

一、適量的課堂遊戲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從獲得知識的角度講,學生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的主動學習者。有學者認為,應該儘可能使學生成為自主而自動的思考者。從發展能力的角度講,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永遠源於主體的積極過程,如果離開主體去不斷地積極活動,那就沒有什麼智力的動力可言。這就充分説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挖掘學生最大潛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實施素質教育,關鍵在於喚醒教育的主體自覺,啟動學生學習的內動力。因為沒有教育的主體自覺,學生只能是一羣被人驅趕的綿羊。課堂遊戲正是以學生自己的活動為中心,學生能普遍動腦、動手、動口廣泛地進行交流信息,處於自覺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發展能力提供了廣泛的空間和深度。

二、課堂遊戲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創新是現代社會對人的素質提出的又一基本要求。如何把創新精神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使課堂煥發出生機和活力?關鍵一點就是教師在教學時應給學生營造一個創新的環境。課堂遊戲恰巧從根本上改變了封閉教學的沉悶局面,讓學生參與到了教學過程中來。遊戲走進課堂,把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變成了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主動參與積極探索的過程;把重視傳授知識變成了激發學生求知慾、好奇心、創造精神和開發學生潛能的學習過程;把教師從真理的代言人、至高無上的權威、傳道授業解惑者,改變成學生民主、平等、自由地進行自我展現過程的操作者。一個寬鬆、廣闊的創新環境悄然形成,它不斷地啟發、誘導學生在學到書本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創造能力。學生的個性在遊戲中得到尊重,尊重個性就是尊重創造。面對學生,我們應永遠充滿信任和期待,以愛的春風綻放每一朵春蕾,用信任的目光開啟每一個心靈的寶庫,使創新教育在英語課堂上得到真正的體現。

三、課堂遊戲有利於培養樹立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意識

現代教育主張不僅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創造,還要學會合作。社會發展越來越傾向於強調集體意識,善於合作被作為人的一種基本素質提了出來。一個人若想生存,就必須審時度勢,學會在合作的基礎上競爭,在競爭的過程中合作。因此,大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引導他們消除自我封閉的心理,妥善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一項刻不容緩的艱鉅任務。幸運的是,課堂遊戲恰好幫助我們改變了老師的一言堂,開闢了師生間、學生間平等交流的好場所。知識、能力、性格等方面各有差異的學生集合在一起,去發現別人的閃光點來啟迪自己的思維。在遊戲中,知識、能力、性格得到了相互碰撞和昇華。在遊戲中,學生不僅學會了傾聽,學會了讚美,學會了批評,學會了接受,而且還展現自我、認識了自我、完善了自我,使個性得到了和諧健康地發展,同時也養成了他們的合作精神。

四、課堂遊戲可以讓學生走進生活,開拓英語學習的新天地

遊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會英語,而且還會讓學生懂得如何準確地運用英語。這一過程也正體現了語言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道理。課堂遊戲幫助學生衝破課堂範例的同時,還使他們的英語學習走進了生活。把窗户打開,讓清風進來,使英語教學在不斷改革中進行創新。

在課堂遊戲教學中,同樣的教學內容,教師的教法不同,學生的學習效果就不同。教學得當,學生則學得輕鬆有趣、學的靈活,掌握的就好。反之,教師教法不當,學生就學的吃力、枯燥,甚至厭學。對學生的遊戲效果應進行多方面的強化或者鼓勵。在遊戲過程中,應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並給予肯定和表揚,幫助他們在遊戲中學習,學會總結、創新,從而進一步強化遊戲效果。只有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地發展,才會使他們具備創新人才所需要的品質。我們在課堂上設立遊戲,不僅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享受到快樂,而且還可以發展學生的各項素質。因此,讓遊戲走進課堂,不但可以使我們的英語教學煥發出新的生命,而且還能夠拓寬學生學習英語的新天地。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應不斷進行探索與創新,讓遊戲走進課堂,讓我們的英語課流光溢彩,活力四射。

總之,遊戲是教學的一種輔助性手段,課堂中運用遊戲是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恰當地確定課堂遊戲內容的原則就是為教學服務,為學生髮展服務,決不能為遊戲而遊戲。就教學環節而言,恰當地確定課堂遊戲應該做到三點:

第一,在課堂教學的準備部分,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就應該選用趣味性強,便於集中注意力,而且又能有效達到最佳狀態的遊戲。第二,在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我們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選擇與教學相適應的遊戲,把基本語言知識編排在生動活潑又能達到技能要求的遊戲中。這一環節的遊戲應把握時機而進行,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遊戲的最佳效果。第三,在課堂教學後期,可以採用一些輕鬆快樂且富有總結性的遊戲,讓學生在享受遊戲快樂的同時,使自己掌握的英語知識再一次得到鞏固和昇華。

高中教學隨筆4

英語作為學生學習的第二語言,有着與其他學科不同的特殊性。從學科本身來講,課堂上出現各種意外事件的頻率比較高,再加上高中生處於強烈追求個性,突顯自我的特殊時期,所以能否較為妥善地處理好課堂突發事件就顯的尤為重要。俗話説的好"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只有"沉着",才能"應戰",才能將被動局面扭轉。下面我談談在英語教學中一次處理突發事件的案例。

每當期末到來的時候,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有所減退。特別是在教師講解練習題時,學生有時就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這學期期末複習階段,我在班級正講解翻譯練習題。當我叫一名學生回答翻譯題時,他居然站起身,想都沒有想就大聲地説:"我認為這道題正確答案是D。"這引來了全班同學的鬨堂大笑。然後,所有同學的目光都集中到我這裏來,那個答錯問題的學生也不好意思地看着我。我想他們都在想老師怎麼處理此事。於是,我等大家全都安靜下來後,不緊不慢地説:"雖然你剛才是所答非所問,但是老師還是能感受到你對我和英語這門功課還有一分熱情,我希望你能再多投入一點熱情給英語。同時,受到感動的我也願意給你更多的關注和幫助。請坐。"然後,我又繼續講解練習。在這節課剩下的半小時裏,我欣喜地看到不僅剛才那位上課溜號的同學格外認真地聽我講課,其他同學的注意力也變得高度集中。

從那次事情後,我在上課時就格外注意起注意力不容易長時間集中的同學來,不斷給他們鼓勵,信心和希望,結果發現他們在上課時的表現比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而且我上課也更有效率了。卡爾·羅傑斯有句名言:一旦真誠、對個人的尊重、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等態度出現了,振奮人心的事情就發生了。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理解學生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們的幼稚和天真;用充滿愛的眼睛欣賞學生即使是成績最差,行為最隨便的孩子,他們也有自尊,也要我們所説的"面子"。很多課堂上的突發事情其實並不需要教師和學生對立起來,如果教師給予學生更多的愛心和肯定,那麼我想教與學就將不再是心血來潮和靈感突發的過程了。

我上面提到的例子,是很平常、很普通的事情。我們做教師的幾乎每個人都能夠遇到,但要真能夠做到恰如其分,得心應手,卻也不是那麼容易,就我本人來講,在平時很多的教學過程中就犯過不少錯誤。解決一系列的問題除了自身的素質之外,仍然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通過自身的努力,加上對於教育事業的熱愛,加上對自己所教學生的深厚的愛,我想我會把這種應對此類"突發事件"的能力提升為一門教育藝術的。

高中教學隨筆5

本學期我擔任高三76和80班及高一106和107班地理課的教學工作任務。 首先,在高一,在本學期初,我主要抓高一地理的基礎知識部分,規範學生上課紀律及完成作業,糾正學生學習地理沿用初中的方法。高二由於有全市統考,所以,在趕教學進度的同時,滲透高一兩冊必修的內容,進而做到温故而知新。 由於學生在本學期只有一次期末考試成績,沒有平時成績,我馬上做了補救措施:要求學生用3周時間完成練習冊,改好、講評月考試卷。在接手高一地理教學任務以後,我發現學生普遍有上課紀律散漫、作業完成質量不高、應付測驗、月考不認真等情況,導致了這次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因此,針對這些普遍現象,我制定了下學期的工作方向為糾正地理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學習地理興趣,提高課堂效果這三大方面。對做得好的班級、個人及時表揚和鼓勵;每次測驗、月考之後進行全級排名,務求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習成績。 其次,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徵是大量運用各種地圖、圖表、照片、圖片來表達空間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間結構聯繫及其發展變化過程。總複習過程中特別強調熟練解讀各種比例尺的.地圖及地形剖面圖,並能在圖上填繪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佈區;熟練使用和説明各種等值線圖、示意圖、景觀圖像,各種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的統計資料及圖表等,並能根據要求繪製簡單的地理圖表。運用圖導法建立各章節之間的知識結構,運用圖解法將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選擇題進行換向突破,化難為易;運用圖圖互變、文圖互變、圖表互變法轉換思考問題的角度,推導地理規律和原理;通過各種讀圖、填圖、繪圖、分析示意圖題型訓練提高應變能力和地理綜合思維能力。 最後,在高三的教學工作中,本學校是一所新興的學校,學生的生源較差,其理解能力往往不能滿足教師的要求。針對這個特點,在高考複習期間,應注意對學生已學的基礎知識加以鞏固和落實。以避免出現教師講過多次,但學生仍然無法理解;或者是部分同學理解,而其他同學仍然不能理解的現象。而且對於本學校的學生應該實事求是,尤其是中等及差生,不要對他們做出太高的要求,只要求其掌握能夠掌握的內容;對於難於掌握或者是理解的,有時可以放棄。只有做到真正的落實,才能使學生打好紮實的基礎,從而謀求更進一步的發展。高中地理教學隨筆與反思4

信息技術課程由計算機課程發展而來,但發生了質的飛躍,已經由單純的技能訓練上升為全面的信息素養的培養,需要信息技術教師在認真研究課程特點的基礎上,加強理論學習,結合教學實際,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具體心得有以下兩點 :

一、營造有利於學生主動創新的信息技術學習氛圍

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氛圍是有效教學的前提。要營造好學生課堂學習的環境,教師應在引導學生把握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適當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技術工具的操作方法與應用技巧,在過程中認識和理解相關概念和原理 , 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教師要做好指導和調控,有計劃地讓每個學生親歷與體驗需求分析、方案設計以及方案實施等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鼓勵學生在過程中積極思維、大膽想象、勇於創新。

二、合理選用並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

首先,可以學習、借鑑其他科目的成功經驗,根據教學需要恰當地採用講解、觀察、討論、參觀、實驗等方法,做到兼容幷蓄、取長補短。其次,可以吸收國內外信息技術教學的成功經驗,在繼承的基礎上大膽改革,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

要從教學實際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對象和條件等,靈活、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並善於將各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任何一種方法和模式的選擇和使用,都應該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內涵的基礎上。譬如“任務驅動 ”教學強調讓學生在密切聯繫學習、生活和社會實際的有意義的 “任務”情境中,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獲得技能、形成能力、內化倫理。因此 , 要正確認識任務驅動中“任務” 的特定含義,使用中要堅持科學、適度、適當的原則,避免濫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務的情境性、有 意義性、可操作性;任務大小要適當、要求應具體,各任務之間還要相互聯繫,形成 循序漸進的梯度,組成一個任務鏈,以便學生踏着任務的階梯去建構知識。

高中教學隨筆6

傳統的高中政治課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滿四十分鐘,不留給學生充分的主動學習和消化時間,這種教學方式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從而失去學習政治的興趣。其實,這種陳舊的教學方法實質上具有“重教師主導作用,輕學生主體作用;重知識灌輸,輕養成教育;重羣體教育,輕個體教育;重課堂教育,輕社會實踐;重學校教育,輕社會教育”等諸多特徵。因此,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必須改革高中政治課教學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就必須徹底打破封閉、單項、機械、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所以,我認為,高中政治教師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第一,要結合政治教材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分析現實社會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種政治、經濟、哲學、文化現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於將當今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時政熱點與書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政治課產生濃厚的興趣,真實地感受到政治理論離自己的生活並不遙遠,從而接受所學的政治理論觀點,加深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

第二,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特別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設法讓他們動起來。比如,在高一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堂談自己在經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並從課本中尋找解決的辦法。例如,在經濟生活中我們的學生會遇到人民幣與外匯的兑換問題,甚至會涉及到外匯的兑換比率的問題,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幫助學生找到答案。

第三,政治教師還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除常規的講授方法外,我們還可以運用圖畫圖表演示、幻燈、錄音、錄像等直觀感知的教學法,把多媒體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學中去。此外,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比如辯論、討論、社會調查等。

從事教學工作已經兩年多了,一直以來擔任我校試驗部的地理課。由於我本人不是地理專業的,再加上地理在有些人眼裏被冠以“副科”這一不太好聽的名字,因此學生不重視,學習上不肯下大功夫,怎樣讓學生喜歡地理課,愛上地理課。我也在工作中苦苦的思索着。

1.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地理學科由於涉及面廣,所須記憶的地點、現象、事件紛繁複雜,所以給人的感覺是教起來枯燥,學起來無味,考起來難。為避免陷入此局面,我在教學中儘量運用知識性、趣味性、現實性相結合的原則。

知識性是要求學生掌握教科書上地理知識,這也是教學的主要目的。為此我每次力爭自己吃透教材,凡要求學生讀背的知識自己事先全部掌握(包括圖)。甚至在有意無意中讓他們發現我們的老師竟然能把我們的課本背下來,讓他們在心裏敬佩老師的同時,自己也就下功夫學習了。

趣味性則是為避免課堂教學的單調枯燥,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進行的。活動作為現今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運用得體,便可激發學生思考地理問題的興趣,積極去探索,去學習。在地理課中,我始終把地理知識的學習和地理技能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活動帶動知識學習和技能培養,讓學生動起來。比如,在八年級“水資源”一節中,課文提到我國水資源嚴重匱乏,上課時,我又引導學生回顧“我國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一節中的圖文材料3.3“水資源危機”,結果學生觸動很大。因為,在學生的意識中,水龍頭一開,自來水就來。土地龜裂、河道斷流,人們飲水成為困難。對他們而言,都沒有親身經歷過這樣的生存環境。我及時利用這組圖片給學生帶來的觸動,讓學生分別表演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水片段,要求真實地反映自己的行為。同學們都很積極,在短時間的議論之後,有的表演用水龍頭衝腳的,有的表演用一盆水洗了一下手就倒掉的,還有兩位同學表演用水打鬧的,也有表演用水後不關水龍頭的,當然也有表演節約用水的。我沒有對學生表演出自己日常生活中不好的行為而批評他們。相反,表演浪費水資源的同學,他們大膽地展示出自己的真實行為,説明了他們已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作為教師,要及時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對其肯定、表揚和鼓勵。表演之後,請學生分組討論今後我們應如何合理使用水資源,然後各組推選代表發言。活動結束後,我注意觀察學生日常生活用水情況,通過觀察發現,學生在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變,能夠做到節約用水。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提出的問題和現象,並自行設計或補充一些學生較熟悉和感興趣的地理問題和現象,以展示地理課內容的豐富多彩和智力價值,初步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比如在講述《陸地和海洋》一課時,正好是我國的“神州六號”宇宙飛船上天,結合時事,既有利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又有利於學生對現實的認識,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的思考能力。俗話説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足夠的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探索慾望和飽滿的情緒狀態,才會自發地調動全部感觀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中去。就如孔子所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興趣才會使他們產生無窮地渴望和勇往直前的熱情。,因而在教學中要學會適時地進行興趣的激發和積極情緒的調動,促使每位學生都被你深深吸引,促使他們自始至終處於和諧融洽、興趣盎然地探究氛圍。

2.溝通師生感情,鼓勵學生髮言

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還來源於師生思想感情的溝通,師生關係的融洽。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看到成績優秀的學生,還應特別關心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他們常有自卑感和對教師的戒備心理。為此,我常以一些較簡單問題讓他們回答,即使回答錯了,也肯定他們敢於回答的精神,並儘可能找到他們回答中的合理部分加以肯定,作為教師,及時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對其肯定、表揚和鼓勵,消除他們的心理壓力,讓他們相信只要我舉手回答問題,就是一種勇氣、一份自信;漸漸地他們就變被動回答為主動舉手參與討論了。

3.發揮課代表優勢,學生管理學生

課代表作為老師的助手,不僅僅只是收發作業如此簡單了事。讓學生參與管理學生,一方面鍛鍊學生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讓他們有一種緊迫感、壓力感。意識到如果自己不嚴格要求自己,讓就無法去要求別人。八(3)班的趙瑞傑,是一個讓老師家長都頗為頭疼的學生,但是自從擔任地理課代表一職以來,協助老師嚴格要求班內學生,認真及時收發作業,自習課佈置作業、讀背聽寫,着實成了老師的好幫手。

4.親身體驗教師角色,激發聽課興趣

上課老師講,學生聽,天長日久,相當單調、枯燥。在七年級上冊第五章《發展與合作》時,我嘗試讓學生講,我來聽,結果反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①. 學生自己或身邊同學上去講課,無論好壞,對於他們都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因此講的用心,聽的專心。②.“我”是老師,站在講台上,面對同學,他的學習使命感、責任感無形之中就會增強。感覺要教好別人,首先要自己學好。③讓他們相信:地理的知識點,只要學生肯學,真的就能自己學會。通過當老師講課,體會老師講課的辛苦,增強學習信心,感覺地理知識不難學。④.扮演老師,站在講台之上,當然更激發了興趣,即使個別知識點沒有處理好,沒講清楚,也覺得沒什麼。甚至有的同學自己覺得講的不滿意,要求在講一次。⑤體驗課堂,讓他們親身體驗一下上課時學生如果不認真聽講故意搗亂該怎麼辦。七(3)班的高仁在講課中,就提出“孔燕同學上課太調皮,不專心聽講”。這樣在以後的課堂上他就知道要自我約束了。

5.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由於地理不是本人專業,對於所有地理知識不能很好地融會貫通,再加上不能專心致志地鑽研教材,因此在教學時不能做到一氣呵成,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藝術。同時對於怎麼學好地理,本人也沒有一定的方法,在教學中只好要求學生多背死記,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負擔,不能很好地落實素質教育精神。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教育教學的園地裏,我還僅僅是一名新兵,我以我滿腔熱情,關心和愛護每一位學生,使自己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在自己的崗位,永遠不滿足現狀,要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勇於實踐,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教學水平和科學素質,為我所熱愛的教育事業、為我所選擇的職業獻出我畢生的精力!

本學期,我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本班大部分學生都聰明靈活,想象力豐富,上課思維活躍、發言積極,學習成績比較理想。但也有少數幾個基礎比較薄弱,作業髒亂,思考速度慢、書寫速度慢、對新知的理解也比較慢。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課標的具體要求,現將本人對這學期教學工作的一點思考小結如下:

一、夯實基礎,努力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只有讓學生不把全部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而留下許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才能夠順利地學習。”這句話看似矛盾,其實藴藏真理:一個學生如果大部分時間都被作業塞滿,就沒有了思考的時間,沒有了智力活動的時間,而缺少了智力生活,學生負擔過重、學業落後的可能性就越大,過重的學業負擔是對孩子的智力和體力的摧殘。正因為如此“減負”的警鐘一直長鳴!但在小學低段教學中,計算、操作等基本技能對孩子的後期學習非常重要,如何讓孩子既能熟練掌握相關技能又不會負擔過重呢?本學期,我作了一下幾點嘗試:

第一、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每節新授課都做到“有備而來”,認真閲讀教材、教參,瞭解教材的編排體系,編者意圖,每個知識點在全套教材的地位及其與前後相關知識聯繫和銜接,做到高屋建瓴,胸中有溝壑。觀看優秀課例,積極徵求同組老師意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起點,確定每節課的重難點,思考應該選擇什麼樣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設計完備的教學預案。其次是努力增強教學技能,做到每堂課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加強師生交流,充分考慮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需求,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最後,每節新授課都當作公開課來上,事先準備好小黑板、作業紙等,注重營造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擴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爭取每節課都留有一定的時間供學生練習鞏固,驗證教學效果,發現問題當堂解決。

第二、及時鞏固與定期複習相結合。每節課新授知識都會在當時當天及時鞏固,第二天進行適當複習,一段時間後進行第二次複習,提高複習效率。為了幫助孩子提高計算速度,每節課課前花1分鐘時間讓學生誦讀乘法口訣和20以內進位加與退位減口算題,通過一學年的堅持,效果顯著。

第三、作業佈置與批改。本學期我準備了多套教輔資料,精選練習,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地佈置作業,力求使每一次練習起到最大的效果。對學生的每一次作業都認真及時地批改,並做好錯題記錄和分析,針對不同的錯誤分別採取個別輔導和集體評講的.方式及時補救,根據錯題記錄和分析,制定階段複習計劃和期末複習計劃,做到有的放矢。

二、關注全體,儘可能兼顧學優生的培優和差生的輔導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在我們這樣的大班教學中,最難兼顧的是學優生的培優和差生的輔導。因此,我努力在課堂教學和課後輔導中關注他們的成長:

(一)在課堂教學中,注意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為差生創造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為學優生提供思考空間;在課堂練習中,對學優生提出有挑戰性的要求的同時,加強個別輔導,不讓差生掉隊。

(二)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加大對後進生的輔導,不僅是知識上補缺補差,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提高差生的成績,首先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意義;其次是要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讓他們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增強學習自信心,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有句話説的好:“教是為了不教。”不能讓補習伴隨孩子成長!

(三)加強家校聯繫,搭建良好的溝通平台,讓家長成為個性化教育的有力支持。

三、邊教邊研,取得較明顯的教學效果

(一)本學期,我們班每天的數學作業,中等學生一般能在10到15分鐘完成(期末複習時略有增加),基本都能輕鬆地獨立完成。在作業批改中,很少有集體性錯誤,每天的31份作業中,全對作業一般都在20份到25份之間。

(二)在課後輔導時發現,幾個差生學習成績進步很大,如一個插班生,進來時測試成績總在60分邊上,現在每次測試都在80分左右。他們的學習能力也在不斷增長,學習越來越輕鬆,上學期遇到他們學習上出現問題進行輔導時,總是費盡脣舌,啟而不發,本學期基本上都是一點就通,差生輔導一般都在課間幾分鐘內完成,很少留到放學後。

(三)班上近一半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強,思維活躍,善於思考,學習成績優異,學習狀態穩定。

四、自我反思,努力實現專業成長

(一)繼續堅持並優化本學期一些有成效的做法,爭取讓學生在課堂上解決所有的學習問題,課後只做適當的鞏固,控制好課後作業分量;

(二)加大家校之間的聯繫,抽出更多的時間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爭取家長更多的支持,致力於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給自己設定一個新的研究課題:在新知學完後,間隔多長時間安排二次複習鞏固,以什麼方式進行復習鞏固效果最好?針對不同的內容,努力尋求比較好的二次複習時間和複習方式。

高中教學隨筆7

初為人師僅三年的我,帶領着一羣朝氣蓬勃、充滿希望的高三孩子,上下求索,不斷進取,圓滿完成了學校交給的教學任務,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回首一年來的高三教學和迎考,我覺得在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上收穫頗豐,現總結如下:

重視基礎。縱觀三次診斷性考試,我發現,我們學校的學生,與本市其他中學包括重點中學在內的學生相比,第II卷的差距並不是很大。因此,可以説,誰在I捲上取得了優勢,就在語文科上獲得了先機。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對I卷的重視,同時對學生進行反覆敲打、試探,發現學生在這些方面存在的和潛在的問題,並通過各種方式來進行基礎的複習和強化,儘可能地紮實學生的基礎。

強化能力。這主要針對II卷,特別是在詩歌、現代文的閲讀上,要教給學生操之可行行之有效的閲讀方法,重視整體閲讀,重視文本基礎;同時,又要教給學生審題方法和規範答題的技巧,形成能力,形成定勢思維,使學生在進行閲讀時能儘快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比如在詩歌鑑賞方面,就要求學生在鑑賞時養成這樣的步驟:一看標題、作者和註釋,因為,標題是詩眼,點明寫什麼。作者和註釋,卻可以給你解讀提供必要的背景等東西。二看有無選擇題。如有,可帶入詩歌,幫助理解,這樣,會給你降低閲讀的難度。三要逐字逐句解讀詩歌,抓住動詞、形容詞等,抓住意象,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而且在此過程中,還要回憶所學過的詩詞,形成聯繫,體會詩歌的情感。同時,分析作者表現這種情感所運用的'藝術手法及其效果。四要認真審題,把握題幹所含的信息,明確答題的要點並規範答題。語言表達及運用亦然。

形成框架。教師必須研讀高考考綱、教綱和近五年來高考語文試題,仔細研究教材,把握高考試題的特點和發展動態,同時,在專題複習階段,在進行每一專題的複習中,不僅要廣泛涉獵、研讀並篩選各種高考資料,同時對每一專題進行了從考綱分析--高考試題特點及典型例題分類集錦--審題、分析及答題規範指導的研究,而且還要備學生,並根據高考考點和學生存在的實際問題,每一專題還配備了專門的練習來鞏固。在本專題複習之後,學生腦海中應具備本考點的框架。我的目標是,在專題複習後,在學生的腦海中,建立起一個關於語文高考知識點及題型特點及例題的總體框架。在第二輪複習中,還要根據補鍋原理,通過練習和個別調查的方式,針對工作面學生的弱點和前一輪複習的遺漏以及高考新要求,進行了有重點地針對性極強的複習,儘量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完善專題複習時形成的框架,同時提高其解題能力和應試技巧,方能取得了良好效果。

複習有序。無論是基礎還是能力,無論是字詞句,還是段篇每一個高考知識點的複習,教師必須統籌安排,合理進行。否則,不知本階段複習目標複習複習任務,則必然導致複習教學無序,教學效益低下。

調整得當。知識學得好,還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高中教學隨筆8

課程標準指出:“應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認識這個問題。

第一,具備探究問題的能力,是現代社會的需求。社會競爭和發展都需要思想敏鋭、有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從學生接受教育的階段來看,高中學段注重培養探究能力具有必要和可能。

第二,從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需求來看,積極思考問題和探究問題,能有效地保持學生學習語文興趣,實踐證明,思考、探索以及伴隨着這一過程而不斷產生的思維成果是維持學習興趣的最佳途徑。“多想出智慧”,“我思故我在”,思考和探究對學生智力發展,逐漸形成獨立的判斷能力,達到健康而有個性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從語文教學的角度説,讓探究的方式進入高中語文學習過程,可以從根本上克服高中語文教學長期存在的膚淺平庸之弊,促使語文教學追求卓越和優秀,追求高品位。

但是,語文工作者,特別是一線教師都清楚,高中語文教學傳統,尤其是以應試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學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與要培養高中生探究能力的.新要求就有着很大的反差。要貫徹語文新課程關於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理念,在新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至少有兩個問題至關重要。

第一,要有真正的問題意識。探究總是從問題開始的。傳統的課堂不是沒有“問題”,而是問題的質量要反思。什麼是“真正”的問題意識?首先,提問的出發點是為“學”設疑,有引起學生思考探究的功能,而不是推動“教”的程序步驟;提問的最終目的不是或者主要不是追求問題答案,更不是唯一答案,而是逐漸養成學生思考的興趣和探究能力。其次,提出的問題應該成其為問題,是一個問題,有思考的空間,有探討的價值。

進一步地説,如果把提問的立足點定位在學生探究能力的養成,那麼教學中的問題應該是內在的,而不是外在的,是學生自己的問題,或師生一起探索的問題,而不是為驗證而學習的假問題。問題的內容應該是語文的,即人文性工具性兼備的問題。既是人文性,那麼在設計的內容上應該很寬泛,舉凡自然、社會、人生的內容都在探討之列。既然有工具性,那就要提供語文知識的支撐,有“工具”可用,或有助於掌握終生學習有用的知識。這種知識很寬泛。有學科層面的基本知識,有能力層面的知識,還有方法論方面的知識,過程或方法論方面的知識等等。沒有這些知識顯性或隱性的支持,思考探究會偏離科學軌道,事倍功半。作為語文課,許多知識的動態性更明顯。不少領域的知識還得師生一起建構,建構的過程也是探究的過程,是理論聯繫實際的過程。以新課程的觀念來認識語文教學,這裏頭有大量的文章要做。還有提問的角度、難度,提問的方式都要有周到的思考。總之,問題意識和提問方式是培養探究能力的首要問題,而且衡量學生探究能力的高低,最重要的指標是學生對提問有沒有興趣,是否能夠提出有一定分量的問題。

第二,探究能力的培養拒絕教學的功利傾向。功利性傾向是基礎教育的痼疾。據上海學生學習價值觀調查顯示,54.5%的被調查學生認為,是為了升學或“謀求理想的職業和社會地位”,15.4%的學生認為是“期望在自己喜歡的專業上有所成就”,學生功利性學習觀佔主導(20xx年2月1日《中國青年報》)。只要略作反思,我們不能不承認,這種功利性的價值取向與我們從事的基礎教育密切相關。

新課程提倡的探究能力只能在探究性學習中得到有效培養,探究性學習重在學習和思考過程,過程即目標,過程即成果,而不能把追求問題的答案作為最重要的目標,更不能作為唯一目標。探討問題中,不僅允許而且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思考問題,鼓勵發表不同意見,愛護學生髮表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個人見解。教學中的急功近利行為主要表現在流行的學習價值觀上:對考試有直接作用的稱之為“有用”,否則被斥之為無用。可是真正要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還得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一些與“有用”無關的東西。眾所周知的道理,任何一項科學研究的“作用”,在研究之初是很難看出來的,幾十年甚至幾個世紀才見出其改造世界功效的例子並不少見。教育是科學,也是藝術,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使受教育者受到傷害。

高中教學隨筆9

摘要:作文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難點,也是高考語文的重中之重。然而,高中作文教學長期囿於舊教材的體系,依附於閲讀教學,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而且大部分學生懼怕作文,覺得作文太難寫,沒有靈感,找不到素材,絞盡腦汁也不知道該寫什麼,對作文逐漸失去了信心。那麼,高中語文教師如何才能改變“作文難”這一現狀,切實提高高中生的作文寫作水平呢?本文將對此進行探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作文教學

作文教學不只是簡單的方法指導和技巧點撥,還是一種長期積累下的語感的再現,是一種很難複製的複雜的語言表達方式,是一種綜合了各種生活體驗的情感和思想的.載體,因而它是一種極具個人化的,或者説是一種比較自我的表達,需要學生的主體努力。因此很多人都認為,作文不是教出來的,要靠學生的天分和後天大量的閲讀與思考。我不完全認同這一觀點,難道語文教師就真的在作文教學上無所作為、袖手旁觀嗎?近幾年教學中斷斷續續的嘗試和反思,讓我有了一些體會,現與大家共享。

(一)審題不清,立意欠準

很多高中生在寫作之前缺乏認真審題的習慣,拿到題目之後,簡單瀏覽一下,立刻就按照簡單的理解開始構思。這樣的審題習慣會導致學生出現偏題的情況,而且還會導致學生在立意上缺乏創新性,容易千篇一律。

(二)想到什麼就寫什麼,缺乏邏輯性

面對作文題目,學生可能一下子腦子裏湧出各種影象、聲音,可能剛想到一個自認為很符合題意的典型例子,或者是一句名人名言,但馬上又想到了其他的素材,便一股腦地寫了上去,忽視了文章的邏輯性,導致文章看上去十分混亂。

(三)內容乾癟

學生缺乏豐富的生活經驗,也缺乏多方面的知識積累,因此作文內容經常看上去十分乾癟。學生作文內容乾癟大致有兩種情況:一是空洞的多、實際的少,半僵化的多、富有靈氣的少,隨大流的多、暢述個人觀點的少,動輒編故事、説假話,這類作文約佔一半以上;另一種是,能説真話、抒真情,但往往是苦悶、孤寂、失落、迷惘情感的宣泄,表現出一種青少年不應有的空虛、消極的心態。這類作文約佔六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左右。

高中教學隨筆10

我們可以經常看到有關高三學生心理健康和調適的文章,也有不少高一學生如何適應高中生活的説法,甚至初中的也不少,但是我們卻很少看到有關高二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當然,可能也有不少學者、專家在研究這些。筆者在學校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發現了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高二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高二學生是高中階段的“斷層”時期,為什麼這樣説呢?因為高一新生剛進入高中,對學校、老師、同學以及學習都有新鮮的感覺,同時,其興奮心情也使其具有積極的學習和生活態度。而他們所面臨的是如何適應新的生活和新的學習,在這個時期,無論是學校還是老師都對這些學生給予高度的關注;高三的學生因為就要參加一年一度的高考,學校和老師對他們給予更高度的關注。相反,學校、老師和家長對高二的學生的關注就相對較少,但是,高二這個階段的學生卻存在着嚴重的心理問題。

問題原因分析及對策:

1.強迫症

表現:筆者在學校高二級11個班上心理健康導向課和對個別高二學生心理諮詢時發現,高二學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強迫意念和強迫行為(強迫症),其具體表現在:有些學生一上課就想到考試;每次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就想到考大學會受阻,他們明知道不應該這樣想,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有些人每當接觸到某些概念和詞句,就會聯想到和它相近或相反的概念,如聽到別人説“安全”、“友好”則腦子裏立即閃現出“危險”、“敵對”等概念;有的患者反覆深究自然現象或日常生活事件發生的原因,如“世界為什麼存在”、“樹木為什麼向上生長”等。患有強迫症的患者內心都有焦慮不安的情緒反應。一方面,他們明知這些觀念和動作是毫無意義的、不必要的,想努力加以控制,另一方面,自己又無法消除這些行為,甚至引起更為嚴重的緊張和不安。許多患者同時伴有頭痛、頭昏、失眠等神經衰弱症狀,以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表現。

原因:學習壓力過大。可能是因為學習壓力過大,而自己無法用適當的方法進行有效的調節而導致,在平時的學習和考試中因為怕做錯題,而形成了一種過於擔心的行為方式,太過於關注自己的學業成績和日後能否考上大學;同時,由於學習的競爭導致人際關係緊張也會出現強迫現象。還有就是自卑感特別強和敏感的學生也容易出現強迫症狀,一般是家庭經濟不好和學習較差的學生中出現較多。

對策:青少年由於學習或其它事情的壓力和緊張等原因而產生一些強迫意向和行為,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也是很正常的.心理反應,但是,如果他們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就可能發展得越來越重,以致無法正常學習和生活。處理方法:(1)自由聯想。教師引導學生找出現這種強迫意向和行為的原因。(2)心理諮詢。班主任介紹學生到專業心理諮詢老師或門診進行心理諮詢,這樣效果可能更好。對患者運用認知療法和森田療法比較有效,有時也可以用行為療法。(3)主題班會。“如何面對壓力”、“如何認識自己”“戰勝自卑,超越自我”、“戰勝挫折”、“合作就是力量”等主題都會對學生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4)科學排名。學校注意排名的科學性,排名次,它有好的方面,它可以形成一種你爭我趕的競爭局面,對學生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它也可能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導致進入名次的同學壓力加大,不能進入名次的同學產生消極情緒。因此,學校在進行排名時一定要注意其科學性。

2.對高考的期待與恐懼

表現:高二,要説離高考很遠嗎!也不是,高三的一畢業就到自己了,要説很近嗎!也不是,還有高三的沒畢業呢!這時很多學生就出一種期待和恐懼的心理現象。他們具體表現在上課和學習的時候容易走神和分心、不能集中精力學習、易受干擾、經常幻想將來等。有很多學生訴説自己在看書時只看到書是黑色的,沒看到內容是什麼。

原因:每次考試,都會使一些學生感到非常緊張,他們時常想如果我這次考試考得好就可以順利學習,到時就會進入理想大學;如果考得不好可能就會影響自己日後學習,都不知道自己會如何?是否可以堅持下去!自己給自己一種消極而又錯誤暗示,有這種想法的學生在上課和諮詢時發現為數不少。他們感到很緊張,有的學生恨不得現在就高考,不用再這樣擔驚受怕,這種期待容易出現焦慮心理;但是,他們一想到要真正高考又感到莫名的恐懼,怕自己考不上好的、理想的大學,所以他們的潛意識有時寧願在幻想中滿足。從而在上課和學習時容易走神和分心,在他們回過神之後又感到很內疚和後悔當初為什麼會這樣,他們恐怕這次走神和分心會影響自己的學習,而同學不這樣,他們在下次考試就會比自己好。他就想,“如果考不上大學感到自己很沒面子和愧對家裏人”,特別是一些自責心較強的學生。這樣他們顯得過分緊張,又影響下面的學習,就是這樣惡性循環下去,導致各種心理行為的出現。

對策:走神和分心可能每個人都曾經出現過,但是一個人總是在幻想中度過就會影響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出現各種的心理問題。處理方法:(1)認知療法。班主任在日常交流中讓學生明白高考的意義,正確認識高考,對平時考試的認識,一次兩次的考試不能決定和體現一個人的能力,如果學習成績不好還有很多時間可以補習。(2)教會學生正確的歸因方式。如:考試成績不好歸因為與智力沒有多大聯繫,而通常都是學習策略不當造成,或者是由於不夠勤奮等可控原因造成。如果能掌握正確和科學的學習策略或是再勤奮些就可以取得一定進步,這樣有利於學生的後繼學習行為。(3)支持療法。對走神和分心的學生,首先是採用支持療法,讓學生明白它是每個人都會出現的正常的心理反應現象,減輕他們對這些的恐懼心理。(4)森田療法。森田療治療法是一種比較有效和方法。在治療過程中讓學生明白“順其自然”的含義,對其這些能做到順其自然,不要強迫自己不要走神和分心,如果了出現了也不要自責、內疚和後悔,回來神後就繼續學習,不要想為什麼走神和分心和探究太多的原因。

高中教學隨筆11

擔任班主任工作的這段時間,我明白了良好的心態對於班主任工作的開展有着很重要的影響。我們要用積極地心態,耐心地教導每一位學生。那如何使班主任有一個長期良好的心態呢?

1、既然我們擔任了班主任工作,處理班級存在的問題,想辦法管理好班級,這是我們自己的本質工作,是我們自己的事情。

2、平常為了管理好班級,想辦法處理班級存在的問題,我們班主任的確花了很多時間,在這過程中我們體會到了班主任的辛苦,也感覺到了管理好班級後的喜愉。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看到這也是自我提高的一個過程。如果班裏存在問題,沒有想辦法去解決,對我們自身來説也失去了很多提高自己管理班級能力的機會。

3、好心態來自個人修養,個人修養包括思想意識、文化層次、心理素質等各方面。這就需要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斷學習、學無止境,用心感悟,汲取營養。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競爭上崗,生存壓力增大,要想保持良好的心態,需要我們自己適時調整情緒,遇事要能想得開,看得開,不要鑽牛角尖,做人做事要胸懷坦蕩,學會縱向比較。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喜歡這句話,要學會寬容,天寬容了雲霧,於是擁有了神采。心態好吃什麼都有滋有味,每天日子過得很愜意,惡劣的心態比疾病可怕,吃山珍海味也味同嚼蠟。 人是要有精神支柱的,有精神才會有情趣,才會熱愛生活。情緒低落,沒有了精神,人就會萎靡不振,沒有精神的生命是空虛的,是脆弱的。 有良好的精神狀態,保持良好的`心態,人就會永遠奮發向上,信心百倍,精神抖擻,生命就不會衰老,也就能夠以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一切酸甜苦辣,克服遇到的困難。所以,希望人人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態,活得輕鬆,活得愉快,活得精。

“心態決定一切”,這是一句千古不變的人生哲理。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也許我們將會面臨很多的問題,遇到很多的困難,這些都是我們所不能左右的,而我們能夠左右的,唯有我們自己的心態。問題和困難其實並不可怕,而真正可怕的卻是我們內心的黯淡和淒涼。因此,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它會使你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多采;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它會使你戰勝心靈中那個貌似強大的敵人;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它會使你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高中教學隨筆12

當前,隨着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關於作文教學的研究在語文教學中變得格外重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立性、獨特性,關注環境和精神生態對學生寫作的影響,是有效落實語文新課程理念,促進素質教育深入順利進行的必然要求。生態化語文教學,目前多理論式的闡述,少學生寫作實際問題的解決;多寫作環境的構建研究,少精神生態的培養及學習主體內外平衡的思考探索;多理性地分析與思考,少具體做法的點撥。那麼,怎樣改變學生寫作中出現的生態失調、靈性缺失的現狀呢?

(一)

原生態”就是最初的、最原始的動態。作文是一種生活,是顯現生命價值的一種需要。有情不抒不暢,有感不發不快。這種生活,需要的真情實感還是人性中最本真的“原生態”,寫作就是把這種“本真”的東西展示出來,大凡充溢真情實感的作品就能打動讀者。筆者認為,我們的寫作在內容上,需要素材的“原生態”——即真實、真切、真誠、真摯。然而,現實生活中的寫作,往往“譁眾取寵”的多了,“無病呻吟”的多了,“投機取巧”的多了。生活的快節奏,日漸浮躁的現代,有的人認為,寫作是文字遊戲,是用技巧將名詞、動詞、形容詞等整合的大拼盤。於是,“技法”、“絕招”隨處見,“套術”“祕訣”滿天飛。加之目前尚需完善的考試製度的“左右”,為了相對的公平仍需一把尺子去衡量的“影響”,這些使得作文教學陷入困境,寫作指導走進死衚衕,越來越多的學生迷失於寫作的門檻之外,不知道為文之道就是“抒寫性情”,他們為“假”不好發愁,為“大”不了歎息,為“空”不成傷心。

其實,我們寫作上也需來一次“原生態”的革命,首先也來個“真內容”的“大采風”:或感受“親情”;或回放“童年”;或公開“祕密”;或傾訴“苦水”……總之,來個“寫真集”,打破條條框框,讓學生們從真處落筆,自然為文,重新拾取被丟掉了的本真。這樣,調動語言、修辭、句式、文法之功用,挖掘其真實生命中的大感動:讓花兒豔麗,讓水兒柔美,讓風兒傳情,讓火兒剛烈,使心靈迴歸,使生命燃燒,使品質砥礪,使靈魂昇華。這種返樸歸真後的提升,這種言之有物的“綠色”寫作,定會展示其蓬勃的生命力,定會影響一代人為文甚至做人的態度,從而開闢寫作的新天地。

改變假、大、空的寫作弊端,古人有過許多真知灼見,公安派的“性靈説”,就是現代最具借鑑意義的一種方法,就是素材要從學生的生活中來,挖掘他們生活中最本源的東西,把“原生態”的生活真切地再現出來,許多專家學者把這定義為“生態化寫作”。

“生態化寫作”是對非人類的生命情有獨鍾,作者以切身的體驗與感情的表述見長,並以人文的生態思考與感悟穿插其間。就是不僅把非人類的生物作為寫作的對象,而且以人類的體悟與文化反思作為其寫作的魂魄。

新課標在寫作方面強調:“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要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但是,在現實的語文教學中,最讓學生頭疼的便是寫作文,而最讓教師吃重的,也正是作文教學。有的學生視作文課為猛獸洪水,縱使絞盡腦汁,咬斷筆桿,也只是寫出一些索然無味、面目可憎的東西敷衍交差;有的學生寫作文只依葫蘆畫瓢,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空喊口號,沒有新意;也有的學生作文陰柔有餘,陽剛不足,獨守心靈,孤芳自賞,多一己之悲少關注大局之感。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校園生活單調乏味,這是造成學生作文假、大、空的客觀原因。另一方面,作文教學沒有重視引導學生體驗生活,這是造成作文脱離生活的主觀原因。在某種意義上講,與其説學生每天缺乏生活的閲歷,莫如説學生缺乏生活的體驗。學生作文缺乏生活氣息,與學生缺乏對生活的敏感不無關係,作文教學應提倡生態化的寫作。貼近生活寫作成了改變現狀的當務之急。只有貼近生活寫作,寫出來的作文才會有充實的內容,充溢着鮮活的靈性。

其次,縱觀近幾年高考語文試題中的作文題目,我們可以看出,隨着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化,作文在保持考題的嚴肅性和選拔性的前提下,越來越貼近中學生的生活與寫作實際,越來越明確了作文應盡的職責,那就是關注社會、積澱文化、書寫思考。“文章合為時而著”,只有關注社會,將目光投向現實生活,才不會導致作文教學和作文測試脱離社會,脱離生活,而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才不會讓學生的思想成為假、空、死的垃圾站而毫無生氣,毫無正氣。從近幾年的高考題來看,高考作文試題不是對社會簡單的直射,而是有選擇地在浩如煙海的眾多熱點中選取能夠引起學生對社會宏觀的思考,尤其是對歷史文化的積澱作深深思索的問題。如果學生沒有較高的感悟能力,不去關注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思維科學乃至心理科學;不關注人類自身,不關注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不用有情之眼看無情人生,是沒有辦法“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白居易説“人之感於事,則必動於情”,劉勰説“情動而辭足”,都説的是一個“情”字,而“情”和“意”,正是作文的重要元素。面對生活只有用心去體悟,反覆琢磨,慧眼獨具,擁有良好的觀察品質,才能從一些平凡的小事中去發掘深意、新意。拓展學生視野,培養其閲讀的習慣,在文學作品中體會形象美、哲理美、意境美、音樂美、色彩美,陶冶學生的性情,使學生更好的做人,且做“善人”、“美人”,在鑑賞文學作品中,提高思想修養和文學修養以及寫作能力。這樣,學生才能透徹的剖析社會,也才可能在模仿的基礎上創造。

筆者認為,要改變現狀,就要從生態學的角度出發,研究學生在對自然的表述中傳達出的對自然的讚美、反思及啟示,在對離我們更近的環境——師生、生生關係的營造中表現出的關於生活的價值和意義。只有引導學生關注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提高認識水平,使其具有深厚的生活積澱,才能厚積薄發,寫出自己體會最深刻、最急於告訴別人的道理,抒發自己最真切最真摯的情感,即能張揚個性、展現自我、富於創新精神的文章。

(二)

一、迴歸作文本源,構建作文與生活聯繫的通道。

教育家葉聖陶先生就曾説過:寫作的根源在於生活,脱離生活,寫作就無從談起。

新課改有兩個理念:即主體教育觀和生態倫理觀。主體教育觀的基本內涵之一是教育要回歸生活世界,生態倫理觀主張整體主義的視野,重新建構人與自然的關係,教我們與自然和諧相處——和諧地生活、和諧地交往。可以説,親近自然是中學作文教學的手段,更是中學作文教學的'目標,當學生為一草一木而感懷的時候,當學生為一山一水而動情的時候,他們的作文更有了需要表達的思想,而他們的人格、他們的情趣同樣會得到一次難能可貴的提升。

作文要和生活融合,和生活結合,這就是要感悟自然、社會、人生。所謂“感”就是觀察、感受;所謂“悟”就是體悟、思考。觀察、感受是基礎,體悟、思考是昇華,

感悟自然。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峯,廣袤的原野,歡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會引起我們的深思,朝暉夕陽,寒來暑往,花開花落,鳥語蟲鳴,都會引起我們的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應該會有所感悟。我們應該積極地啟迪學生,不要認為生活枯燥沒有寫作素材,試想人為萬物之靈長,有什麼不可以攝入筆端,賦予靈性呢?只要我們用心去和大自然溝通,就會擁抱大自然的給予,筆下涓涓,尺幅天地!可能有些學生會説,我們整天學習,身處教室,不可能去遊山玩水,何來靈感?其實“感悟自然”的話題是相當寬泛的,給我們提供了神馳遐想的廣闊空間。我們要善於從虛到實,化概念為萬象。在自己身邊尋找美,發現美,感悟美,表達美。例如:夜望星空,慨歎宇宙之廣闊深邃,感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哪怕只寫流星,也會想到“不要追求短暫的閃光,而要追求永恆的光輝”;靜聽蟲鳴,驚歎世界奇妙多彩,感悟生命力量的無窮;哪怕是身邊的蟬鳴,也會感悟“四年的黑暗勞作,才有短短一個月的歡唱”;哪怕寫小草,也會感悟“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雨中行,感受一份灑脱和生活的情趣,感情生活不能總是死死板板,還有另外一種活法;山中游,感受未曾有過的坦蕩和奔放,感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魄;感悟“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總之,啟迪學生“處處留心皆學問”,要努力把“學問”在自己的作文中展現給人看。

感悟社會。感悟社會是開拓學生的生活視野的重要途徑。作文教學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社會,瞭解自己所處的生存環境,增強社會責任感,以天下為己任。譬如人口問題、能源問題、環境問題、科技發展問題、就業問題等。這些都是作文的現實題材,可是長期以來,並沒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作文教學要聯繫生活實際不僅包括家庭生活、校園生活,也包括社會生活,否則,作文教學的視野就狹窄了。“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不僅是做人的原則,也應該是我們作文的原則。如今的社會是一個高度信息化的社會,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媒體,善於向信息要靈感,尋思路,努力拓寬寫作路子。多留心社會熱點,尤其是涉及人性材料的新聞報道,比如“東方時空”、“焦點訪談”、“今日説法”、“冷暖人間”等,重視寫作的現實意識,文章要“為時而著,為事而作”,有現實針對性,方有生命力。社會熱點一般都能反映時代精神,代表時代潮流,如抗震救災、構建和諧社會、企業自主創新、北京奧運會、殘奧會、菜籃子問題、房價問題、人民幣增值問題等等。讓學生用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代替孤芳自賞的無病呻吟;用對社會深沉、真情的關注代替空洞無聊的口號,用積極參與社會,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陽剛代替淺吟低唱、柔婉纏綿的淺薄、陰柔。總之,我們要啟迪學生“事事在意皆文章”,要把自己的“文章”表達出來。

感悟人生。感悟人生就是認識別人,認識自己。要引導學生有意識的關注生活,從生活小事中挖掘素材,關注日常生活中迸發出來的微妙的人情火花,用自己的眼睛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引人深思之處。交際和閲歷是人生的財富。只有對人生有較深的體驗,才能寫出感人的文章。人生是一部百科全書,它為作文提供了豐富的材料,是作文的豐富礦藏。問題在於學生每天都在生活,卻很少留心去觀察,從豐富的人生礦藏中去感受。要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呼喚學生的人生信念和理想。

二、傾訴自我真情,架設情動與辭發的橋樑。

作文是一種“傾吐”,包括“情緒傾吐”和“理性傾吐”。情緒傾吐是指寫作者受到某一種外來事件的突然刺激,或因接受間接知識而在內心深處激起的悲傷抑鬱,或興奮喜悦等種種情緒意念時,從而產生通過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心理意識,這類文章大都有感而發,內容充實,感情真摯。理性傾吐是指作者面對某一論題或某一社會生活現象作理性思考,從而產生通過文字表達生活認識及思想感情的一種心理意識。在這種心理意識支配下寫的文章,往往能對生活作概括性的提煉和總結,並由此及彼,由表及裏,層層深入地剖析事理,進而表現出創造性的發現能力。無論是哪種傾吐,前提是有東西來吐。作文就是該寫心聲,寫真情實感,寫那些感人的東西。

冰心曾經説過:“人的心靈世界是個性化、自然的,是未經人道的,是充滿了特別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靈的笑語和眼淚。” 真實是作文的生命。寫作應該寫“我”之心,“我”的內心感受和人生體驗,表達出自己對生活的觀察、感悟。用自己的筆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沒有人比你更瞭解自己,自我的心路歷程、成長經驗、人生體悟是一個豐富而且獨一無二的寶藏。那麼就應該真誠地掏出你的心,敞開你的靈魂,以一顆真誠的心,抒寫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我手寫我心”,這顆心,應該是一顆真實的心靈,不矯揉,不做作,更不能虛偽。不拘一格,隨心而寫,尚真忌偽。無論是敍述描寫還是抒情議論,都要真實地反映自我的觀察、自我的認識、自我的評價,真實再現,真切流露,真情表達,獨抒性靈。所謂“性靈”就是作者的個性表現和真情流露。因此,在文章中要勇於袒露真我,彰顯個性,以真實的自我、真摯的情感打動讀者,應當“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如2006年高考優秀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作者調動自己從小學習音樂的經歷,渴望握住音樂的手,逐漸深入地體悟音樂的魅力。在我們的校園裏,自稱為音樂發燒友,收集一大堆CD,隨時掛着耳塞的同學比比皆是,但在需要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在考場上寫出與眾不同的文章的時候,又有多少人會想起“音樂”呢。

日記是一種生態的長征、道德的長跑。我們教師要鼓勵、提倡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抓住自己生活中的一段經歷、一絲感觸、一星冥想、一次奇遇、一次邂逅、一點糾葛、一段插曲、一場夢幻,甚至是偶爾聽到的幾句對話以及從生活平面飛躍的一點浮想,都可能心有所動,即“乘興走筆,倚馬可待”,都可以原汁原味地記錄下來。“綴文者情動而辭發”(《文心雕龍·知音》),也就是説作者要有真情投入,擁抱真情,用作者的“情動”喚起讀者類似的生活體驗,從而產生共鳴。作文中沒有“我”,就沒有真生活,沒有真感情,沒有真靈魂,作文要張揚個性,要理直氣壯地表現“自我”。

三、培養審美情趣,加強作文與做人的有機聯繫。

我們都在感歎,現在的中學生作文空洞膚淺,充斥虛情假意。筆者認為,這是我們在作文教學時忽視了學生的內在修養所致。這裏,有必要提到中國古代文論中的“養氣説”。孟子在《公孫丑》裏談到“知言養氣”,説“我善養吾浩然之氣”。蘇轍則明確提出了著名的“文氣説”。他認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至。”他進而列舉孟子和司馬遷的例子加以闡述,説孟子善養其浩然之氣,“今觀其文章,寬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間,稱其氣之小大。” 而“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遊,故其文疏蕩,頗有奇氣。”

文氣”之“氣”,我們可以理解為作者之氣質、胸懷、思想、性格以及審美情趣。新課標倡導寫作要表達的“獨特感知真切體驗”就是作為寫作主體的學生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可以説,古文家的“骨氣説”以及現代的教學理念都十分強調作者思想修養對寫作的重要影響。而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卻常常把思想給忽視了。作文教學應該強調以人為本,以人格建構為指歸,重視養氣,努力實現從單純的作文訓練到作文與做人相結合的教學觀念的轉變。

那麼,怎樣才能加強作文寫作與做人的有機聯繫,促進作文教學與人格建構的互相結合呢?

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於漪曾説過:“作文不只是一種寫作技巧,而是一種表情達意的手段。要做好文章,道德要在做人上狠下功夫——人生必定要充實,人生必定要有所追求。”

首先,要教育學生熱愛生活。只有熱愛生活,才會有積極的人生觀,才能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併為之感動;也只有熱愛生活,才會熱愛並且敬畏生命,才會懷有對整個人類(包括自然界)的同情和悲憫心。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生的人格意識被淡化,他們中一些人不能成為“新時代”的“仁義之人”,即不會關心他人,不會與別人合作共事,不會正確處理各種矛盾,不會正確辨別各種是非,不能明確歷史使命、堅定理想信念。這樣作起文來要不思想蒼白無力,要不出現觀點錯誤、認識偏差。所以,學生要立足於平凡生活,着眼於人物思想品質和精神世界,朝着高尚的方向挖掘,提煉觸動心靈的人和事。再平坦的人生也曾有一些艱辛與不幸,艱辛與不幸往往可以激起人們情感的波瀾,再平凡的事情也有一點時代痕跡,時代痕跡中常常有較厚重的內涵。這些就是寫作的動力,也是作文具有深刻思想性的重要條件。例如2003年高考北京滿分作文《轉折》,記一個比學生大不了多少、教學還沒有多少經驗的女物理老師,在某個星期一帶着不輕的病——嗓子全啞,走進照例鬧哄哄的課堂,通過讓學生看幻燈片、自己打手勢來上完一節課,結果感覺得一班“妖魔鬼怪”算子發酸。該文立足於自己的生活圈子,寫出了令讀者心難免一陣顫慄的效果。

其次,要引導、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通過閲讀,加深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平時要注意廣泛閲讀,豐富積累,人事物態,儘可能廣獵,興趣固然重要,博聞也必不可少。博聞可開闊視野,不流於偏頗孤陋;博聞可提煉見識,不致流於淺見狹隘;博聞可豐富文采,不致流於枯燥、單一。如2006年高考福建滿分作文《月圓是畫·月缺是詩》,作者從餘秋雨的文章,到海德格爾的精神;從魯迅悼《楊銓》的詩歌,到莊子的名言;從《牡丹亭》中杜麗娘的吟詠,到五柳先生的理想展望,到東坡先生的赤壁放歌;從守着瓦爾登湖的梭羅,到遙望乞力馬紮羅之雪的海明威……展示了讀者廣泛閲讀、豐富積累的優勢。

第三,要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活動(包括遊歷),讓學生多去體驗,開闊視野,並進而形成其思想,體味和解讀出生活所折射出的豐富內涵和深邃哲理,顯現出高遠的志趣。

第四,關注歷史文化對自己的啟發、對現實的啟示,從歷史的風煙中透視人類前行的軌跡,品味歷史的厚重和滄桑,從而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多一份理智的人文關懷,提高我們的人文品味。

第五,要重視藝術教育。以理想和美的原則建立起來的藝術具有移化個體心靈、健全人格以及培養健康審美情趣的作用。同時,藝術教育(尤其是文學欣賞)又可以夯實學生的文學功底和精神底藴。

總之,我們要想方設法讓學生獲得“精神”和“筆墨”上的自由,為學生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進行創新與創造提供空間。

我國七所著名大學教授曾在一次“新概念作文大賽”評選會上共同指出:優秀的作文應該是“有個性的”,“自由真實地表達內心世界”,“文采優美”的與眾不同的精神的獨創。要寫出閃爍着個性色彩、具有創新精神的行為,內容上不要受限制,文章形式不受拘束,不要被一些機械化的作文模式牽着鼻子走,也不要生搬硬套地模仿別人。應該大膽地用自由之筆寫自得之見,抒自然之情,顯自在之趣。

高中教學隨筆13

國家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標誌着英語教學改革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這個領域為教師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作為課程改革的實踐者,如何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為,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基礎教育課程綱要》提出了本次改革的六項具體目標。在關於評價改革中,尤其強調教師對自己的分析與反思。本文對教學反思進行了探討。

一、教學反思的主要特徵

教學反思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為目的。教學反思可以發現新問題,進一步激發教師的責任心。教學反思並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學情況,而是在教學中不斷髮現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調整教學方案,使教學方案更合理。教學反思追求更多更好的方法,提高課堂實效性。教學反思對教學理論和實踐持有一種健康的懷疑,並及時地把思想變為行動。一個教師如果能不斷進行教學反思,經常研究總結,那麼其教學水平將不斷提升。教學反思具有探索性。任何教師都有理論上的迷茫、實踐中的困惑,反思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可以使我們在探索中奮進。存在問題就整改,發現問題則深思,反思的真諦就在於教師要敢於懷疑自己,敢於和善於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教學實踐的過程,既是教師探索的過程,也是教師反思的過程。教學反思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它既有對教學內容的反思,有對教學方法的反思,也有對學生試卷評卷方法的反思。例如,筆者總結了自己的教學經驗和體會,對老一套的“官僚主義”評卷方法進行了反思和改進,摸索出了一種模式“自查——互查——師評——反饋”的試卷講評模式,試卷講評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也激發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筆者知道了學生才是學習的真正主人。教學內容的反思令課堂再現了生機,以人為本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也有對教學方法的反思,如:探究性教學和任務型教學如何在英語課堂上得到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如何為課堂教學服務?既有常規課的反思,也有專題活動的反思。比如,如何高效分析試卷?怎樣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和寫作水平等。教師既有通過自己實踐感受而進行的教學反思,也有借學生的眼睛作為“鏡頭”來質疑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反思。

二、教學反思的一般內容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對教學過程後的反覆研究是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途徑,又是教師積累教學經驗的有效方法。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可以獲得寶貴的經驗、教訓。及時發現新問題,不斷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是成為專家型教師的一種有效方式和途徑。筆者綜合幾年課堂教學實踐反思的經驗,將教學反思的內容界定為兩種:反思教學理念與反思教學方法。反思教學理念。每一位教師的教學行為都是受一定的教學理念支配的。沒有科學的教學理念,就沒有科學的教學行為,而教學理念是隨着時代的發展而變化的,它是與時俱進的。如果我們的教學理念落後了,那必將導致我們教學方法和手段的落後。所以,在新課程背景下,英語教師首先要對自己的教學理念進行反思,找出差距和不足,時時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反思教學方法。教師在一定的教學理論和學科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還要對相應的課堂教學方法來進行反思。如選擇哪些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教學過程是否合理,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如何營造寬鬆、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同時做到“治而不亂,秩序井然”,就成為我們教師值得反思的一個問題。因此,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是否能夠體現自己的教學理念,是否能夠落實教學目標,是我們教師應該認真反思的又一重要內容。

三、教學反思的實踐

教學反思應與教科研相結合。教學實踐是教學案例、教學理論取之不竭的源泉。教學反思來自於教學實踐,又服務於課堂教學,是教科研的重點。教師要把教學反思和教學案例、課題研究結合起來,這樣使課堂教學更具有科學性和藝術性,更好地構建符合時代要求的課堂教學方式。做好教學後記與反思隨筆。教師除了完成教學任務外,應及時回顧和總結每一節課的心得體會,寫好教學後記,以便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 教學後記包括:

1.記錄學生困惑,建立教學備忘錄課堂教學反饋、課後練習、階段性測試等都能暴露教學存在的問題。教師對存在的問題應仔細分析原因,究竟是教師啟發不當,還是教師未講清楚;是超出學生的理解能力範圍,還是學生學習馬虎?教學反思最重要的是尋找問題的癥結,然後採取措施,調整教學方式。教師的教學能力在一次次的反思中不斷總結,不斷提高。

2.記錄課堂教學動態,撰寫反思小結反思隨筆可以寫出教學的不足,記錄教師對教學靈感的思考,還可以寫課堂上遇到棘手問題的處理辦法。寫反思隨筆有助於培養教師的問題意識,提高教學科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使課堂教學更富有實效性,也是經常困擾我們的問題。因此,教師要在課後及時記錄課堂教學情況,從課堂結構、教學方法、語言表達、板書設計、學生情況、教學效果等各方面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的得失。

四、教學反思應注意幾個“是否”

1.是否真正“溝通”和“合作”葉瀾教授曾提出:“人類的教育活動起源於交往”,“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學”。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而是與學生平起平坐的一員;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彼此敞開心扉、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在成功的教學過程中,師生應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

2.是否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材,歷來被作為課程之本。而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為教與學的一種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學活動的權威文本,而是以一種參考提示的性質出現。同時,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設者。因為本次課程改革中的一些理念仍具有實驗性質,有待於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發展和完善。

3.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成功的教育者必須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類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施展才能的機會。因此,無論是情境的創設,還是內容的呈現,無論是問題的設置,還是釋疑解惑,都應該“為了一切學生”,因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4.教學過程是否存在“偽探究”

一些英語教師往往把要討論的問題只放在問題探究的表面上,在小組討論中,教師拋出一個問題,幾個學生立即圍成一團討論,不管問題是否有討論的必要,幾分鐘後,教師一聲擊掌,學生的討論戛然而止,再由小組中的優等生髮言。至於其他學生,尤其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討論時是否真正心到神到,是否真正學會了應該學會的方法、技能、知識,往往並不被關心。這種“神散形未散”的“偽探究”其實掩蓋了個性之間的差異,甚至會剝奪部分學生獨立思考、發言的權利。五、結束語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一個優秀英語教師的成長過程中離

高中教學隨筆14

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主要是針對以下幾方面進行: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對學數學的反思、對教數學的反思。

1、重視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本方法的反思學會數學的思考。

高中數學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數學。對於學生來説,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而對於教師來説,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係的等方面去展開。

下面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以函數為例從邏輯的角度看,函數概念包含定義域、值域、對應法則等以及單調性、奇偶性、週期性、對稱性等性質和一些具體的函數,這些內容是函數教學的基礎,但不是全部。從關係的角度來看,不僅函數的主要內容之間存在着種種實質性的聯繫,函數與其它內容也有聯繫。方程的根可以作為函數的圖象與x軸交點的橫座標;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數的圖象在軸上方的那一部分所對應的橫座標的集合;數列也就是定義在自然數集合上的函數;同樣的幾何內容也與函數有着密切的聯繫。

2、學生學數學的自我反思

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最大的區別是從實際的算到理論的思。當初中學生第一次走進高中數學課堂時,他們的.頭腦並不是一張白紙對數學有着自已的認識和感受。教師不能把他們看成“空的容器”,按着自已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裏“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閲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要想多“製造”一些供課後反思的數學學習素材,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多地把學生頭腦中的問題“擠”出來,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使他們感到數學中的問題所在,思路的矯正,以及對數學更深入的理解。

3、教師對教數學的反思。

課堂上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要圍繞着學生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讓學生唱主角,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習的領路人。教得好本質上是為了促進學得好。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夠合乎我們的意願呢?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我們自以為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啟發,但反思後發現,自已的講解並沒有很好地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地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明白了,但並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

第二篇:高中數學教育教學隨筆

高中教學隨筆15

這學期是我任教高二年級兩個班的英語教學。由於教學對象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因此,我對教學工作從不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同行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學生的英語學習取得了較大的進步,自己也積累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瞭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

最初接觸這兩個班的學生的時候,我還不重視瞭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易接受。但一開始我就碰了釘子。在講授第一課的時候,我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上了一堂自認為明白易懂而又不死板的課,認為教學效果如期理想,怎知小測出來才知道不如人意。

後來聽同學們反應,才知道我講的口語大部分同學聽不懂,而教學的部分內容同學們以前從來未接觸過,更加重要的是,這一屆的學生的英語基礎是我教過的學生中最差的。

一方面,學生英語聽,説的能力相對較弱,授課採用較深的全英教學,同學們還不能適應。另一方面,B班的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中等生佔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因此,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而A班的同學比較死板,學習欠積極性,雖然學生數目大,但下層面而也廣,我備課時也沒有注意到這點,因此教學效果不如理想。

從此可以看出,瞭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英語教學的老前輩對我説:“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但同時又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因此上課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這就很講究方法了。

上課內容豐富,現實。教態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就自然能夠吸引住學生。所以,老師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

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課,我感到有點愧疚,因為有時我並不能很好地做到這點。當學生在課堂上無心向學,違反紀律時,我的情緒就受到影響,並且把這帶到教學中,讓原本正常的講課受到衝擊,發揮不到應有的水平,以致影響教學效果。我以後必須努力克服,研究方法,採取有利方法解決當中困難。

英語是一門外語,對學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英語,就要讓學生喜愛英語,讓他們對英語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願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採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幫助班上的同學起英文名,儘量多講一些關於英美國家的文化,生活故事,引導部分同學上互聯網的英語網站,在網上交上了“penfriendinAmerica”,讓他們更瞭解英語,更喜歡學習英語。因為只有英語水平提高,他們才能達到交異國筆友的目的,同時也可以提高同學們的英語寫作能力,對成績優秀的同學很有好處。

因為英語的特殊情況,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會出現好差分化現象,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因此,絕對不能忽視。為此,我制定了具體的計劃和目標。對這部分同學進行有計劃的輔導。

例如在B班,我把這批同學分為三個組。第一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時懶動腦筋不學的同學,對這些同學,我採取集體輔導,給他們分配固定任務,不讓他們有偷懶的機會,讓他們發揮應有水平;第二組是肯學,但由於能力不強的同學。對這部分同學要適當引導,耐心教導,慢慢提高他們的成績,不能操之過急,且要多鼓勵。

只要他們肯努力,成績有望搞提高;第三組是紀律鬆散,學習不認真,基礎又不好的同學。對這部分人要進行課餘時間個別輔導。因為這部分同學需要一個安靜而又不受干擾的環境,才會立下心來學習。只要堅持輔導,這些同學基礎重新建立起來,以後授課的效果就會更好。

英語是語言。困此,除了課堂效果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多讀,多講,多練。為此,在早讀時,我堅持下班組織學生早讀,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課後發現學生作業問題也及時解決,及時講清楚,讓學生即時消化。另外,對部分不自覺的同學還採取強硬背誦等方式,提高他們的能力。

期中考和期末考是考察每位同學在本學期的學習成果,因此應該予以重視。考試前進行有系統的複習,考試後進行學科總結。從考試可以看出兩個班的平均水平相差很大,A班的差生面相對較大。

所以在考後的時間裏,我把力量主要集中在兩班的差生輔導上,特別是A班,以縮短差距。另外,還發現學生的綜合能力不夠強,所以以後的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讓學生輕鬆學,容易掌握。而學習結果證明,適當輔導差生對班的整體發展有很大幫助。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種考驗。無論成績高低,都體現了我在這學期的教學成果。我明白到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學期後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兩班的英語水平。因此,無論怎樣辛苦,我都會繼續努力,多做,多想,多向同行學習,爭取更大的進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由於經驗頗淺,許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裏,能在各位領導,同行的指導下,取得更好成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