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服裝業與消費市場

來源:尚雅範 1.7W

導讀:日本服裝業與消費市場

日本服裝業與消費市場
     日本是是世界上第二經濟大國,儘管上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經濟持續低迷,但由於其技術和經濟基礎雄厚,消費市場龐大,對亞洲乃至世界經濟仍具有重要影響力。日本的紡織服裝業產生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服裝企業和知名品牌,東京也是公認的世界時裝中心之一,擁有三宅一生等許多國際著名的時裝設計師。  目前,日本在纖維和麪料開發技術,紡織服裝機械製造,紡織品染色後整理,服裝設計和產品開發及市場營銷等諸多方面仍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因此,日本服裝業的現狀、成功的經驗和麪臨的問題及今後的戰略目標和政策導向,對我國服裝業和企業發展戰略有很好的借鑑作用。  ———編者  服裝製造業日本的服裝業作為傳統產業,其地位和作用雖今非昔比,但在國民經濟,特別是地域經濟和就業方面仍起着相當重要的作用。據日本纖維時裝信息中心發佈的數據,1999年日本衣服及其他纖維製品製造業事業所數量為25,820家,從業人數439,651人,產值3,900,874百萬日元,其中衣着類製造業事業所數為201 21家,從業人數369280人,產值2936343百萬日元。日本的大型服裝企業以綜合性企業為主,具有很強的產品設計企劃和市場營銷能力,這些企業大多有幾十甚至上百年的歷史,據2000年統計數據,276家企業全年銷售額為4,394,931百萬日元,其中排名前10位企業的銷售額為1,364,178百萬日元,大約佔31%。由於 歷史的原因,眾多小企業並不具備產品設計企劃能力,只是承接大企業的委託加工。隨着日本國內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大企業紛紛在東南亞、中國等投資設廠,造成日本國內服裝製造業的衰退,在日本稱為製造業“空洞化”。表1為2000年日本排名前10位的服裝企業銷售收入統計。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日本在改革傳統的流通體制方面取得明顯成效,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國Gap公司以生產、銷售一體化方式登陸日本,對日本服裝流通方式產生了巨大沖擊。90年代在日本服裝業掀起了一股SPA熱潮,即所謂獨立品牌服裝專賣店銷售商,在日本也稱為製造零售商。其中,成長最迅速的是Fast Retailing (店鋪名稱為UNIQLO) 公司,該公司採用產品企劃、生產(在中國設立加工基地)、銷售一體化方式,大量提供價格低廉、品質良好的基本型衣着,在低迷的市場上取得了令人驚奇的成長,2001年度公司銷售額突破4000億日元,達4185 億61百萬日元,與2000年度比,增長高達82.8%。該公司已確立國際化戰略,2001年9月首先進入英國,同時開設出4家專賣店。並於2002年9 月進入上海市場。表3為日本不同類別服裝的零售市場規模。  服裝消費市場日本有1.26億人口,4700萬個家庭,國民收入居世界前列,有着龐大的消費市場。據日本矢野經濟研究所《2002纖維白書》的統計數據,2000年日本全國衣着類商品零售額約為13兆7千億日元,摺合成1000億美元以上。而同年我國國內衣着類用品零售總額不到4500 億元人民幣,大約合500億美元。即我國的人口大約是日本的10倍,而衣着類消費總額僅為日本的一半。從家庭消費看,2000年日本每一家庭平均年消費支出約為380萬日元,其中衣着類支出約為17萬日元,衣着類支出佔全部支出的4.48%,是過去10年的最低水平。表 4為2000年日本服裝零售市場的規模及不同零售渠道的銷售額統計。  服裝流通體制歷史上日本服裝流通體系的形成非常複雜,多階段的服裝生產,流通結構。這一體制從纖維生產開始到最終制品,其間經過多道批發交易,這也是日本服裝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儘管日本服裝業內要求變革流通體制的呼聲不斷,但傳統的交易習慣仍起着重要作用。據日本商業統計資料,1999年日本纖維品、衣着及衣着配飾批發企 業(商店)有36593家,從業人數約40萬人,其中,衣着及衣着配飾企業(商店)28500家,從業人數約33 萬人。與紡織品、服裝及服飾配件相關的零售商店約20萬家,從業人數近75萬人。表2是日本紡織品服裝生產、流通體制與美國的比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