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幼兒園高質量發展交流稿範文

來源:尚雅範 2.48W

推進幼兒園高質量發展交流稿範文1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教育靈魂之所在。如何提高教育教學管理的高效,深化幼兒園內涵建設和發展?在思索與實踐中,幼兒園最終達成一個共識:夯實管理基礎,落實常規細節,抓實養成教育,是提高幼兒園精緻化管理的關鍵措施和重要手段。在此基礎上,幼兒園提出了具體的工作思路:堅持以德育工作為主線,狠抓德育常規,強化養成教育,構建文明尚禮的幼兒園文化;以素質教育為核心,夯實教學常規管理,狠抓教學效益,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

推進幼兒園高質量發展交流稿範文

一、積極開展教研活動,提高師資整體水平。

教研活動是針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熱點問題,制訂教研課題,使教研內容具有針對性和指導性;在教研管理中,我們努力做到:時間保證、內容保證、制度保證,教研安排時不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也不影響教研活動如期開展。公開課時做到説課一一開課一一評課一一反思一條龍。我園把公開課老師的教案、反思及時歸檔,期末彙編成冊。教研工作開展得紮紮實實,使這項活動既姓“教”,也姓“研”。得到了廣大教師的好評。我會繼續認真參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相關活動中,提高自身的師德師風,增強教師的'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參與到這樣的平台中,會讓我有更多展示鍛鍊機會,引導我更快地成長。

二、拓寬閲讀渠道,加強幼兒園文化建設。

我園積極開展讀書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讀書習慣,讓幼兒與好書交朋友,充分發揮閲讀室的作用,以班為單位,開展分室活動,班班建立圖書角,激發幼兒閲讀興趣,開拓了幼兒閲讀面。

我園是閲讀特色,開展了圖書漂流活動,讓家長和幼兒共同閲讀,做好讀書筆記和心得交流,定期開展各種形式的交流會、故事表演秀、家長沙龍、家長講座等。

教師方面,我園積極組織教師開展教育閲讀和名著研讀活動,如開展“教師禮儀”、“教有所思”、“做一個聰明的教師”、“做最好的教師”等名著研讀活動。幼兒園還提有待提高,部分民辦園過度逐利等突出問題。這些問題直接關乎學前教育的育人質量,制約學前教育自身的長遠的可持續發展。

學前教育迫切需要深化調整。學前教育發展必須轉變發展方式,將發展的重心迴歸質量內涵,向內涵式可持續發展轉型。只有轉變發展模式,學前教育才能突破自身發展的瓶頸,真正有效促進學前兒童身心全面健康發展,有效發揮學前教育促進社會公平、提高義務教育效益和促進家庭和諧幸福的功能。

學前教育作為整個教育強國體系的開端,學前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對國家實現人才強國戰略具有奠基性的重要意義。面對我國數量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退,我國不斷強化“人才強國”戰略部署,通過教育深化提高勞動生產率,發揮人口質量紅利。人才強國離不開教育強國,教育是人才培養的重要依託,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大量腦科學及幼兒發展研究表明,幼兒期是高度敏感的,早期經驗對兒童的大腦及身心發展具有塑造作用,高質量的早期教育可以促進個體社會性、情感、語言、認知以及身體動作的發展,培養其學習品質,為其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經濟學相關研究也指出,學前教育投入具有極高的社會回報率,在提高人口素質、減少貧困等方面具有較高的效能。學前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成為學前教育服務新時代國家人才強國戰供閲讀材料,創建好班級富有特色的圖書角,記好讀書筆記,我會努力爭取做到至少讀一本好書,記一本日記,使自己真正成為書香園中的一名書香教師。

三、開展構建和諧幼兒園、和諧班級活動。

營造文明健康的幼兒園園環境,加大環境衞生整治力度,創建環境優佳學校。繼續開展才藝展示活動,活躍我園文化氛圍。加強家園聯繫,召開家長座談會,爭取社會、家長的理解、支持、配合。充分挖掘本園的園本特色和學校的教學資源,積極參與到有特色的教學活動。

推進幼兒園高質量發展交流稿範文2

教師是課程的關鍵,課程建設中抓住教師主線,注重激發教師的專業熱情,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幼兒園教育目標是否落實,不取決於政府,不取決於園長,而是取決於每一位教師的教育行為。教師做得怎麼樣,直接決定孩子的發展,直接決定我們的教育質量。在課程建設中,園長千萬不能讓幾個骨幹教師去完成,讓所有的老師都介入,每一個老師都是課程建設的建設者,每位老師都可以對她班級的課程進行調整,進行改造,進行創新,讓課程更加適合自己班裏的孩子。要把老師們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每位老師都成為實踐者、思考者、創造者。

四、評價導向

注重評價體系構建,有整體的評價框架才會有實踐導向,才能發現問題。

幼兒園課程評價是幼兒教育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中心內容。因此,評價導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必須依據正確的教育觀來確定評價標準。課程評價的範圍應當包括四個部分,一是要對照教育目標,檢查和評估教育教學計劃、內容、實施方法等方面是否合適;二是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及時記錄偶爾在教育過程中的行為反應,並以此定期對照預定目標,檢查和評估該目標本身以及所實施的教育內容、方法、手段等是否合適;三是檢查評估教師行為、態度,教師與幼兒的關係互動方式是否有利於課程教育目標的實現;四是檢查評估幼兒身心諸方面發展的整體性與均衡性。

例如:一次美工活動結束時,把玩具設計得比較複雜的孩子還沒完工。”到點了,沒做好的先放到美工區,下午有空再接着做“。老師急匆匆的收拾完美工材料督促孩子們去喝水。我們用幼兒園課程實施的有關原理予以評價這次美工活動,顯然是孩子在活動時的專注受到了老師的干擾,老師這樣做會影響孩子做事專注良好品質的培養,教師應該不催促他,給他時間讓他完成,並在全班表揚。這樣對孩子專注做事是一個鼓勵,同時,也樹立了正面的榜樣。

五、問題診斷

課程一定有診斷,有審議,課程診斷源自於問題,關注問題才能不斷改善。

由於課程建構過程的多渠道、多層次、多樣化和參與建構課程的人員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價值取向、理論水平、實踐經驗的差異,使得課程建構的實踐過程中,仍存在着諸多問題。例如:課程的目標求高求全,概念求大求深,教師望而生畏。因此,幼兒園課程建設一定要有準確的診斷、審議。

總之,幼兒園課程建設不論是從遊戲化、生活化、經驗化、整體化、過程化哪個角度切入,其精神內核都是一致的。實現園長課程領導力與教師課程實施能力的整體提升,幼兒園課程才能不斷走向高品質有質量。在幼兒園教育這條小船上,我們共同思考,彼此點燃。讓我們以初心為動力,內涵為引領,堅持兒童立場、教師第一、課程核心、環境基礎,讓高品質的學前教育惠及民生、潤澤童年。

推進幼兒園高質量發展交流稿範文3

高質量的幼兒教育應該是要讓每一個人的潛質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幼兒能自主地做事、自信的生活,體驗到在幼兒園學習是一件幸福的事。

一、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觀

在幼兒園教育中,只有對幼兒教育質量觀有正確的認識,才能有效地把握幼兒園教育的內涵,能夠正確地對幼兒進行教育活動,全面提升幼兒教育質量,促進幼兒健康全面發展。

作為教師應該明確究竟什麼樣的教育才是高質量的幼兒教育。高質量的幼兒教育應該是要讓每一個人的潛質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幼兒能自主地做事、自信的生活,體驗到在幼兒園學習是一件幸福的事。一些家長為了使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信奉“提前開始、越早越好”的教育思想,要求幼兒園大量給幼兒教識字、拼音、書寫、計算等等,甚至要求將小學書本內容提前灌輸給幼兒。為了迎合家長的心理,一些幼兒園過多地關注了幼兒知識、技能的學習,而忽視了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習慣、興趣的培養。這種幼兒教育剝奪了幼兒的童真童趣和遊戲玩耍的權利,使幼兒失去了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

幼兒園教育的目的並不是培養神童,而在於培養頭腦靈活、身體健康、性格開朗、品質優秀、人格健全的孩子。高質量的幼兒教育應該是要讓每一個人的潛質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幼兒能自主地做事、自信的生活,體驗到在幼兒園學習是一件幸福的事。應讓幼兒感到學習的過程是在追趕美麗的蝴蝶,而不是追趕隨時可能會重人的黃蜂。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雖有所改變,但仍然存在,需要教師、家長繼續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目的觀,還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二、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講解為主,教師缺乏教具演示,缺乏圖案色彩,缺乏生動的遊戲,乾巴巴的説教索然無味。課堂上,老師總會要求幼兒“小手放在小腿上” “小手背後,乖乖坐好不準動”等等,幼兒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要改變傳統的注入式教育,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注重在遊戲、生活中教育幼兒,集體、小組、個別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並用,爭取家長的支持與配合,使幼兒在生動、活潑的活動中得到主動地發展。作為幼兒教師,應清楚地認識到:幼兒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要點燃的火把。

三、加強理論學習與時俱進

現代社會日新月異,各種新知識、新技能層出入窮,獲取一勞永逸知識的時代已成為過去,在學習化社會裏,幼兒園教師的生存也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完善和學習過程。新時代背景下,要求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學者,而不單單是教書匠。如果我們還以陳舊落後的知識和方法去教人、管人的話,勢必誤人子弟。再加上,幼兒興趣愛好廣泛,好奇好問,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迅速回應兒童的需求,及時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維持兒童對周圍事物與環境的探知興趣,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周圍事物。如果教師對孩子的問題一問三不知,也有損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教師要給幼兒一碗水,自己僅有一桶水是不夠的,要成為涓涓的小河。因此,教師要有知識更新的緊迫感,利用點滴時間去學習。

教師是個終生學習的職業,作為幼教工作者,更需要不斷地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吸引幼兒,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求知慾,才能更好地服務於家長。

四、運用多媒體培養幼兒興趣

在語言教學中,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來創設一個輕鬆愉快、優美的語言環境,讓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激發幼兒的語言表達慾望。通過多媒體展示使幼兒們很輕鬆就理解了故事的整個過程,能模仿課件用不同的語速、聲調及體態語言表演故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提高,教育目的也就輕而易舉地達到了。

同時發揮錄像片在幼兒科技教育中的作用,在向幼兒傳授科技知識中的抽象枯燥的概念與原理的過程中,用傳統方法往往難以引發幼兒的興趣,用形象、生動、直觀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將使科技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表演區,利用投影儀展示各種風格的歌曲、舞蹈、兒歌,讓幼兒感受到動作、音樂、節奏的和諧,提高興趣。在手工區,發揮多媒體課件靈活、形象、多變的優勢,設置問題取代平白的語言表述。

五、服務社會提高綜合能力

結合幼兒園和幼兒教師的工作實際,着力於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增強幼兒教師的職業成就感和幸福感;從各方面提高自身的綜合實力。一所高質量的幼兒園,一方面應該要具備完備的配套設施,如遊戲設施、教學設施、飲食設施、啟蒙設施、休息設施以及交通設施等,從外部着手,把幼兒園的硬件環境提高,給孩子提供一個開放、輕鬆、安全、快樂的保教環境;另一方面應該要具備高素質的教管隊伍,從管理者到施教者,提高管理者的保教意識,施教者的文化意識,後勤人員的服務意識等,從內部使勁,把幼兒園的軟件實力更新,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平等、活躍、開心、積極的學樂環境。

總之,我們要把質量放在整個工作的第一位,把它作為生命來抓,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只有這樣,才能科學合理地安排幼兒的活動,最大限度地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激發幼兒主體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幼兒園教育教學不斷攀升新的台階。

(一)幼兒園質量文化是引領幼兒園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導向。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文化力量的推動。質量文化的概念誕生於組織管理實踐,是以提升質量為目標的組織文化。質量文化作為提高組織績效的工具,天然地繼承了文化的目的性。目前管理學理論中一個主導觀點認為文化作為一種可操縱性、可設計的因素,是可以強加於一個組織的。當下圍繞充分、均衡的高質量發展,質量文化已然作為一種深刻的發展理念,被提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被賦予了重要的意義。文化和質量並非兩個割裂的範疇,質量源自更廣泛的文化視角。

質量文化對組織和個體有着較強的價值導向作用。質量發展與質量意識、道德、行為、制度、責任感以及價值觀等密切相關,要想真正促進質量的持續改進,最終必然要綜合為一種文化現象,即質量文化。質量目標與願景是質量文化的核心成分,一切質量觀念、規範、指標、制度等都是圍繞質量目標形成展開的。幼兒園質量文化具有目的性和價值導向功能,通過特定的質量目標與願景,依託強大的文化力量,引領幼兒園高質量發展的方向。

幼兒園質量文化影響着幼兒園的發展模式。幼兒園質量文化是幼兒園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形成和沉澱的教育質量意識、教育質量精神、教育質量行為及教育質量結果等的總和,幼兒園質量文化作為大多數成員的共同價值觀和行為模式,直接影響着幼兒園的辦園思想與發展模式。

幼兒園質量文化為幼兒園發展指明方向。通過基於幼兒發展特點與社會需要、立足於幼兒園發展實際的質量目標,幼兒園質量文化引領幼兒園教育高質量發展合規律、合要求。幼兒園質量文化建設過程中,園所全體教職工共同參與,結合本園質量建設實際及新發展理念,共同深入挖掘幼兒發展規律,逐漸生成明確的育人質量願景與目標。這一過程保障了質量文化擁有正確的價值內核,併為教職工提供了明確的價值引導,為幼兒園高質量發展指明正確的前進方向。

幼兒園質量精神文化引領一所幼兒園課程模式、教學方式、環境設置等諸多方面的發展方向。教育的目的是要幫助孩子們尋找和發現在他們世界中可能還隱藏的事物,希望孩子們天生的潛力,如對事物的好奇心,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等不會被埋沒。兒童像研究人員一樣,在教師的支持引導下,圍繞某個大家感興趣的生活中的“課題”和“問題”進行研究探討,共同發現知識、理解意義、建構認識。

(二)幼兒園質量文化是促進幼兒園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幼兒園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幼兒園全體教職工的積極參與,展持續性強勁的內生動力。質量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反映着幼兒園所文化和社會文化的成熟程度。

質量文化的培育和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幼兒園質量文化建設吸納多元主體參與質量建設,體現“多元共治”的教育治理理念,推進幼兒園治理主體的擴容。“多元共治”是指多元主體參與的、針對公共問題而開展的協作治理過程,是實現由管理向治理轉變的基本條件。教育治理中的多主體參與,可以更好地在治理中發揮互補作用,體現民意,集中民智,是教育治理民主化與科學化的內在統一。幼兒園質量文化建設過程推動幼兒園從質量管理走向質量治理。幼兒園多元主體參與質量治理,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可以減少園長單一主體權力聚集帶來的管理疏漏;同時,幼兒園全體成員參與質量建設,使得全員成為質量治理的'主人,從根本上提高幼兒園全員,尤其是一線教職工參與質量改進的積極性與責任感。“多元共治”是推動教育善治的基礎和前提,幼兒園多元主體參與質量治理為幼兒園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基礎性動力。

質量文化是以人為本的文化,關注內部成員的自我管理、自我學習、自我實現,從而通過個體的發展為組織質量改進提供持續動力。幼兒園質量文化建設也是管理人本化的過程,關注並促進每位教職工個體的自我成長。首先,幼兒園質量文化建設促進自我管理文化的形成,推動教職工進行工作質量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監督。在幼兒園質量文化氛圍中,幼兒園教職工不斷強化自身質量意識、更新質量觀念,逐漸將質量內化為心理層面、廣泛認可的質量價值觀。幼兒園教職工不斷強化的質量觀念使每個人不斷進行自我工作質量監督,進行自我管理和改進。其次,質量文化是一種持續改進更新的文化,推動幼兒園形成學習型組織氛圍,促進全體教職工不斷學習,更新知識與技能,提高工作質量。最後,幼兒園質量文化建設關注每位教職工個體的自我實現。全園共同發展的質量願景往往建立在教職工個人願景的基礎上,尊重和鼓勵所有教職工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每位教職工個體的自我實現與發展,是推動園所整體的質量改進的重要內生力量。

幼兒園質量文化建設給予了幼兒園全體成員質量建設中的話語權,培養成員的主人翁精神,激發出個體參與幼兒園發展的熱情和動力。幼兒園的發展僅憑外部政府投入、社會支持是遠遠不夠的,幼兒園全體教職人員才是推動幼兒園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力量,調動幼兒園全體成員參與質量改進實踐的積極性對呈推動幼兒園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幼兒園質量文化建設的過程是全員參與、全員共享、全員踐行的過程,是一個多元主體協商互動、共同參與的幼兒園治理過程。幼兒園一線教師、保育員、行政管理人員乃至後勤人員均享有參與質量文化建設和幼兒園發展的權利和責任,這也為幼兒園高質量發展提供內生動力。

(三)幼兒園質量文化使教育質量保障從制度規制走向文化自覺。

質量保障是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質量文化及其建設過程使幼兒園教育質量保障從制度規制走向文化自覺。

制度規制是一種剛性的程序性體制與操作規範,往往通過其自身的強制性與權威性,對成員的工作與行為進行規範和約束。這是一種自上而下、由外而內的管理運行方式,是一種“順從的文化”。我國學前教育質量保障長期以來尚未完全擺脱這種順從文化的影響,幼兒園質量管理一般需要通過規章制度與外部督導檢查來推進,幼兒園管理者和教師都傾向於按照上級指令要求安排規劃和組織活動。制度和督導的作用畢竟有限,並且制度落實情況和督導的實效性時常不盡如人意。自上而下的規制缺少人文氛圍的營造和人文精神的關懷,使制度變成冷冰冰的遠離人性的規制,削減了教師的質量意識和主動參與精神。依靠剛性的制度與監督很難真正做到規範每位教職人員的行為,難以保障幼兒園教育真正持續的高質量發展。

“文化自覺”是質量文化的本質內涵。“文化自覺”最早是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提出的,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歷史圈子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並對其發展歷程和未來有充分的認識,是對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對發展文化歷史責任的主動擔當。幼兒園質量文化建設通過建立共享的質量價值觀,潛移默化地對所有教職人員及其他工作人員的心理和行為發揮着重要的約束作用,從而形成一種文化認同感,達到對質量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創建,使幼兒“教育質量保障從制度規制走向文化自覺。

國際上學前教育質量保障的一個重要趨勢是質量問責與質量改善相統一。通過制度規制對幼兒園進行行為上的約束,通過外部督導對幼兒園進行質量問責僅是質量保障的基礎手段,是質量保障的開始並非目的。在質量問責基礎上進一步謀求質量改善,才是質量保障的目的和歸宿。質量的問責需要更多依照外部剛性的制度規制,質量改善需要更多地調動內部質量主體的文化自覺。問責活動應始終伴隨質量改善的目的性和傾向性,將質量問責和質量改進手段有機整合,統一於幼兒園教育質量保障的實踐中。但是在整合的過程中需要明晰二者的區別,瞭解不同手段的特點,才能更充分發揮其優勢,以實現優勢互補。

幼兒園質量保障中的文化自覺,是通過文化的力量激發出的一種幼兒園全體成員關於質量改善的自主意識,一種柔性、倫理性、道德性的約束,是一種自下而上、自內而外的質量保障路徑。幼兒園更多關注文化“軟件”建設,才能深入發展的精神內涵。以文化建設為“抓手”,清晰地意識到”所的發展宗旨、定位、願景及辦園理念等,根據社會需要不斷進行價值判斷與改進,才能從幼兒園的自在化發展轉變

推進幼兒園高質量發展交流稿範文4

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才,尤其是創新型、複合型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也對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學前教育是教育最為重要的基礎階段,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育良好個性品質和學習品質以及價值引領尤為重要,對孩子一生髮展影響巨大。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在學前教育階段為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顆釦子。

作為幼兒園園長,我深刻地認識到一所幼兒園課程建設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一個幼兒園可以聲稱沒有園本課程,但是他不可能不進行課程設計。課程建設涉及到教育觀念的更新,比如課程遊戲觀,幼兒園課程沒有遊戲觀念的介入,不會成為真正的幼兒園課程。

如何推進高品質幼兒園質量發展?下面是我的一點思考。

一、理念引領

堅守幼教初心,3-6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在《綱要》和《指南》中反覆強調了課程建設的.理念,課程的理念是幼兒園課程的遊戲化、生活化、體驗化、整體化、過程化、情景化。裏面最核心的就是遊戲化、生活化、經驗化。這些理念是相互關聯的,是相通的,從一個理念切入,一定會到達另一個理念。一個幼兒園不是要把這些理念全部標誌出來,抓住幾個核心,其他理念也會站起來。比如説:是遊戲的怎麼不情景化呢,怎麼可能不過程化呢,一定是這樣的,如果是生活的一定是整體的,所以是關聯的,我們要有這些意識。

二、兒童優先

把兒童要作為課程的起點,也要作為課程的終點。課程要基於兒童,為了兒童,激發兒童,成就兒童。

現在我們幼兒園老師還在講:小腿並併攏,小手放腿上,眼睛看老師。這不是最好的方法,不是所有的活動都要這樣。幼兒在活動中應該是生動的、活潑的、主動的,幼兒園的活動要符合孩子的需要和興趣,具有遊戲的性質,讓孩子感受到有趣味,又有一定的挑戰,孩子在活動中可以獲得快樂、獲得成就感、獲得新的經驗。

推進幼兒園高質量發展交流稿範文5

學前教育以身心尚不成熟的幼兒為教育對象,課程在幼兒教育中佔據着基礎性的地位。對此,要做好幼兒園課程發展的工作,應“強調以生為本,在教者的幫助下主要依靠學”更要以幼兒園課程的高質量發展推動學前教育整體的高質量發展。

一、幼兒園課程內涵解讀及高質量發展的背景與要求

1 .幼兒園課程的內涵解讀。

課程指“為保證教育正常進行而使用的人力、財力、物力的總和,教育的歷史經驗或有關教育的信息資料”,既包括支持課程的各類資源,也包括課程中直接使用的資源。前者是廣義上的課程,涵蓋條件性課程和素材性課程,後者則是狹義上的課程,特指素材性課程。基於此,將幼兒園課程的內涵界定為“在學前教育中使用,以促進幼兒的學習、成長、發展為目標的各類資源的統稱”。

2 .幼兒園課程高質量發展的提出有着深刻的背景。

一方面,幼兒20xx園課程高質量發展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年,時任教育部長陳寶生指出:“把高質量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對學前教育而言,高質量發展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包括教師、幼兒、課程這三個維度的發展,而課程的高質量發展則是幼兒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另一方面,幼兒園課程高質量發展是開發園本課程的價值歸宿。傳統的課程模式削弱了課程的靈活性和自由性,而園本課程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當前,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而幼兒園課程高質量發展則為園本課程的開發指明瞭方向。

從學前教育開展的角度而言,幼兒園課程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有以下幾點:

第一,課程數量的發展。可從五大領域出發,打造多元化的園本課程,拓展、豐富幼兒園課程數量。

第二,課程質量的發展。將課程開發質量作為重點,藉助立項審核以及監督檢查,在課程開發中積累經驗,持續不斷地提高課程開發的能力,提高課程質量。

第三,課程開展方式的發展。課程方式的發展主要體現在課程開展方式與幼兒身心特徵的契合性。以遊戲化教學為例,遊戲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和廣泛的參與性,能循序漸進地培養幼兒的動作技能、情感、認知。同時,遊戲化教學將教學內容融入遊戲活動中,符合幼兒的認知,能有效克服幼兒的厭煩心理。

第四,課程管理的發展。針對教學質量管理重點上的偏差,要從過程論的角度明確課程教學質量管理的重點,以過程性管理取代傳統的結果性管理。過程性管理將課程教學視作一個不斷深入、持續開展的過程,並非是對某次集體教學活動結果或者某階段教學活動結果的管理,而是“幼兒在園一切活動”的管理,具備動態化發展的特徵。同時,過程性管理具備更為宏觀的管理視野,不以最後的教學效果為管理重點,致力於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

二、幼兒園課程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與目標

1 .幼兒園課程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幼兒園課程高質量發展涵蓋課程數量、課程質量、課程開展方式以及課程管理等四個維度。其中,課程開展方式的發展佔據着核心地位。幼兒園各年齡段均有人數限制,然而,受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影響,幼兒園經常會出現班級人數超出額定標準的現象,即20%所謂的“大班額”。大班額指的是每班幼兒人數超過標準人數以上。大班額既增加了教師的教學管理壓力,也不利於幼兒的個性化發展。而小班化教學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因而可在大班額中借鑑小班化教學的思想,推動大班額小班化教學,並將其作為幼兒園課程發展的關鍵。

2 .幼兒園課程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幼兒園課程高質量發展是一項整體性工作,具體目標包括三點:

一是探索幼兒園大班額小班化教學的具體方法與策略,形成中大班班級主題活動與功能室特色活動融合、小班班級主題活動與户外特色遊戲活動融合的幼兒園課程結構。

二是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觀察指導、反思總結、互動評價等方面的專業技能。

三是通過教學活動小班化,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實現每個幼兒全面、和諧、充分發展的目標。

三、幼兒園課程高質量發展的策略

1 .加強園本課程開發。

幼兒園要切實落實《指南》精神,踐行“一日生活皆課程”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處處有教育“,關注身邊的小事,以小見大、以小見真、以小見發展,幫助幼兒在豐富多彩的課程活動中學會認知、學會交往、學會做人,促進其全面發展。

具體可開展以下活動:

(1)教師可以組織“故事大王”比賽,讓幼兒暢遊童話世界;或者組織“閲讀經典,潤澤心靈”師幼、親子共讀活動,以及“七彩盒子”廣播站小主播、圖書漂流、好書推薦等活動。

(2)以“遊戲點亮兒童的生命”為信念,積極踐行“安吉遊戲”理念,在構建“一體化園本遊戲課程”的同時,幼兒園可依10託個特色遊戲功能室,以大班額小班化分組教學為特色,功能室遊戲化活動為研究,讓幼兒全身心投入並享受體力、智力、情感上的突破。

(3)以足球校園為抓手,利用感覺統合訓練、樓頂素質拓2展平台等持續開展各項活動,保證每天户外活動時間達到小時,以“讓運動成為終身受益的好習慣”築牢兒童成長的健康牆。

(4)教師可堅持開展“習禮養德、傳統節氣、核心價值觀好故事分享”等一系列德育實踐活動,在幼兒的心中播下感恩、博愛、誠信的種子,讓幼兒從實踐中求真、從博愛中求善、從感恩中求美,從小養光明之心、樹浩然之氣,為終身發展打下勤勉不息的生命底色。

大自然就是活教材,而緊扣幼兒的身心特徵,加強園本課程的開發則是課程發展的重點內容。以園本活動“分析園內自然資源”為例,其活動目標是讓幼兒瞭解幼兒園內主要的自然資源、知道幼兒園內自然資源的特點與功能,並培養幼兒探索自然世界的興趣。活動可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趣味導入。教師在活動前先將幼兒園內的植物資源拍攝下來,再用多媒體呈現給幼兒,並提問:“小朋友們,你見過這些植物嗎?你知道這些植物在幼兒園的哪些地方嗎?“

第二,傳授方法。植物資源的分析是一項科學性很強的工作,既需要分析植物資源的外形,如形狀、顏色,也要分析植物資源的功能作用。教師可以蘆薈為例,結合多媒體課件向幼兒介紹蘆薈的外形與作用:“蘆薈顏色翠綠,葉子肥厚,不僅可以淨化空氣,還有美容的作用。”

第三,自主探究。讓幼兒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尋找幼兒園內某一種植物作為分析對象,再以觀察的方法瞭解植物的物理特點,鼓勵幼兒以向老師、家長詢問的方式瞭解植物的功能。活動結束後,讓幼兒選派一位代表,分析植物的特徵和功能。

第四,總結評價。在幼兒自主評價的基礎上,結合幼兒活動中的表現,教師給予精準評價。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活動中的閃光點,強化評價的激勵性。

2 .拓展課程開展主體。

發揮好不同主體在學前教育中的作用,協同推進學前教育事業的開展是幼兒園高質量發展的保障性條件,因此,拓展課程實施主體,也成為幼兒園課程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首先,發揮好家長的作用。在家園合作不斷深入的今天,家長已經成為幼兒園課程實施的重要主體,因而進一步發揮好家庭的作用,是促進幼兒園課程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對略的迫切需求。

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是滿足羣眾對優質、公平的學前教育需求的必然選擇。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變,學前教育領域也一樣,人民羣眾對高質量學前教育的渴求與學前教育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是學前教育發展的主要矛盾。隨着整體教育觀念的更新,人民羣眾對幼兒園教育質量的關注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強烈。人民對高質量學前教育的訴求表現為“入好園”的要求,為廣大人民羣眾提供普惠、優質的學前教育是滿足人民對優質學前教育需求的重中之重。

二、質量文化建設:幼兒園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高質量發展意味着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發展,高質量發展是質量發展的最優狀態和終極旨歸。高質量發展本身藴涵着追求卓越質量文化的屬性,強調內涵發展與發展的自覺,高質量發展涉及理念、目標、制度等深層次的文化變革。幼兒園質量文化建設是以幼兒園教育質量為核心的價值觀念、制度規範、行為模式等“軟件”及其物質載體的培育過程。幼兒園質量文化建設的過程是幼兒園不斷自覺進行質量提升,推進內涵發展的過程,是從文化的深度推進的深層質量變革。質量文化是幼兒園教育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價值導向、內生動力,是幼兒園教育質量保障從制度規制走向文化自覺的必然選擇。

此,幼兒園一方面要開展好親子活動,以國學、繪本、美術、陶藝、感統、科學、音樂、建構、木工等為主題,“注意通過多領域的內容和手段實現共同的發展目標“,同時讓家長介入到課程實施中來。另一方面則要創新家園合作的形式,從信息時代的背景出發,發揮好各類社交軟件在家園交流中的作用,密切家園間的聯繫,助力課程實施的深入開展。其次,利用好社會資源。相較於園內資源,社會資源更為豐富,在幼兒教育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幼兒園課程發展要將社會資源的高效利用作為重點內容,可結合園內課程實施的內容、任務、目標,探索高效利用社會資源的模式。例如,美術是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重要形式,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園參觀附近的美術館、民俗文化館等,讓幼兒對美術有更深刻的認識。總之,社會資源的利用可以有效彌補園內課程不足的問題,助力課程發展,提高育人質量。

3 .做好觀察引導工作。

在課程開展中,教師的首要角色是客觀的觀察者。因此,教師要切實履行好觀察者的職責。觀察的要點有兩個:一是幼兒對待遊戲的態度,比如,幼兒是否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能夠全身心參與到遊戲活動中。二是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比如,幼兒能否準確地瞭解遊戲規則,並按照遊戲規則來開展遊戲。在觀察中,教師要具備敏鋭的分析意識。

首先,解讀幼兒心理。教師在具體分析中要立足幼兒的心理特點,不能以成人的想法來看待幼兒。其次,分析幼兒的行為。幼兒的行為並非無意識的,遊戲中幼兒的很多行為是現實生活的折射,比如,在堆積木遊戲中幼兒會用積木拼搭出生活中的事物。教師要通過幼兒拼搭的.方式以及力求呈現的結果來分析幼兒的行為動因;也要將分析視角拓展,如將幼兒遊戲材料作為分析內容,從幼兒的遊戲實踐中分析幼兒偏愛哪類遊戲材料,通過對幼兒遊戲活動的觀察,把握幼兒使用遊戲材料的特徵。

又如,對遊戲情節進行分析。幼兒遊戲過程中有哪些情節變化?每次情節變化的誘因是什麼?教師還要履行好引導者的角色。幼兒區域遊戲有很多,以繩子區為例,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不同材質的繩子,如線繩、麻繩、皮繩等,讓幼兒在遊戲探索中把握不同繩子的材料特點,同時,教師也可讓幼兒從繩子材料的特點出發自由地玩耍,比如,可用繩子擺出形形色色的圖案,而教師的職責則是從旁引導,引導幼兒注意安全。教師要改變以往遊戲指導中直接練化。再以報紙遊戲為例,報紙區遊戲可以讓幼兒折一折、玩一玩、

剪一剪、畫一畫、設計各式各樣的紙質作品。此時,教師可以作為參與者加入到幼兒的遊戲中,與幼兒一起裁剪、設計紙質作品,並通過不斷鼓勵,使幼兒操作技能熟練化。

4 .轉變課程評價模式。

課程評價是幼兒園課程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反饋幼兒課程學習表現、激勵幼兒課程學習信心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傳統的課程評價多為總結性評價,存在很大的侷限性。對此,要將評價的重點落在課程的實施以及幼兒的表現上,從過程性評價理念出發,轉變課程評價模式。首先,引導幼兒間相互評價。小班額授課是提高課程教學精準性的有效舉措,而小組合作則是小班額授課的常見形式。小組合作不僅可以提升幼兒學習的主體性,也為幼兒間的相互評價提供了機會。教師可讓幼兒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圍繞組內小夥伴的學習積極性、合作能力等開展評價。其次,探索增值性評價。增值性評價是一種新型的評價方式,與傳統評價關注結果不同,增值性評價更加關注幼兒的增值表現。教師要立足幼兒的發展需求以及課程的實施目標,構建增值性評價模型,比如,藉助記錄袋詳細、完備地記錄幼兒在各類區域活動中的表現,構建幼兒成長性資料庫。最後,鼓勵幼兒對教師提出評價。很長一段時間,幼兒在課程評價中,均是被評價的對象。幼兒雖然年齡幼小,但對課程活動同樣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要鼓勵幼兒對教師提出評價,認真聽取幼兒對課程實施的看法、意見,這樣不僅可以進一步提高課程實施的效果,也能實現教學相長的目標。

課程是為達成教育目標,由學校及教師安排指導幼兒所從事的一切活動。課程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上的課程泛指對主體產生積極影響的各種因素的綜合,狹義上的課程指園所場域中存在和生成的有助於幼兒積極健康發展的教育性因素以及幼兒獲得的教育性經驗。課程高質量發展是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對此,幼兒園要立足學前教育的目標以及幼兒的身心發展特徵,從加強園本課程開發、拓展課程實施主體、做好觀察引導工作、轉變課程評價模式,推動幼兒園課程高質量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