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族服飾介紹 - 服飾文化

來源:尚雅範 2.68W

導讀:獨龍族

獨龍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一個民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北部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獨龍河谷裏。獨龍族主要從事農業與狩獵業。

一、獨龍族的概況

“獨龍”是獨龍族的自稱,獨龍族在漢文史籍中曾被稱為“俅人”,解放後,根據本民族的意願,正名為獨龍族。獨龍族有自己的語言,沒有自己的文字,長期以來靠結繩刻木記事和傳遞信息。目前,獨龍族已逐步使用漢字。

獨龍族相信萬物有靈,崇拜各種自然物,信奉鬼神。唯一的節日是過年,一般在臘月舉行,沒有固定的日期,節日的長短視食物的多少而定,約二三天至四五天。屆時友好家族相互邀請,還要集體剽牛祭天,跳牛鍋莊舞等。

二、獨龍族的服飾

過去,獨龍族男女皆散發,前齊眉後齊肩,左右蓋耳。

女子有紋面的習慣,12、13歲開始刺紋,各個氏族的圖案有所不同。目前,這種習俗已漸漸消失。

過去,因生活環境艱苦,獨龍族人民的衣飾極為簡單,男女都用一展示會自織的條紋麻布圍身,自左肩掖下抄向胸前打結,或用草繩、竹針拴結。此布通常是白天為衣,夜晚為被。

解放後,隨着經濟條件的改善,獨龍族人民穿上了布衣裝,服裝款式與內地服裝無大差異,只是褲子短肥,習慣於小腿打綁腿。除此之外,在布衣裝外面仍喜披圍傳統圍毯。這種被獨龍族稱之為“約多”的圍毯,現在由野生大麻紡成細線,洗滌乾淨後染成黃、紅、橙、綠、藍等色,再用手工織成寬23釐米至33釐米的彩條布幅,最後縫拼成美觀大方,經久耐用的“約多”。

一般男子的披毯為長方形,兩角繫結於胸前,或左肩右挎。腰間配刀,耳、頸戴飾物。

女子的披毯一般從左腋下向右肩處纏繞,齊右肩處用竹片別住。頭上包麻布巾,穿筒裙或褲,腰部多系染色的藤圈,出門時腰掛一個稱之為“搭吉”的小巧玲瓏的小篾籮,其作用一為美觀大方,可作裝飾,二為可裝零散物件,隨身攜帶方便。頭部、耳、手、胸前喜佩戴銀或料質飾物。

獨龍族男女還保留着打赤足的習慣。

獨龍族的服飾特點主要在彩色披毯上,據説,披毯的圍攻法還有許多種。

服飾文化 獨龍族服飾介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