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範文彙編5篇

來源:尚雅範 1.2W

爲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那麼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範文彙編5篇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1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具備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和誠信品質,具有較寬厚的管理學、經濟學、市場營銷學的知識基礎,掌握市場營銷基本技能並具有國際化視野、創新意識、團隊精神,熟悉經濟政策、法規及商業慣例,能夠綜合運用相關知識和技能發現、分析和解決營銷實際問題,能夠在企業、事業單位從事市場調研、營銷策劃、市場拓展、銷售管理等營銷業務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二、業務培養規格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市場營銷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營銷方法與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具備綜合素質、專業素養、行業體驗以及分析和解決營銷問題的基本能力。

本專業設銷售管理、營銷策劃兩個培養方向。銷售管理方向的畢業生應熟知企業營銷和行業發展的基本規律,具備良好的溝通與協調能力,能夠勝任中基層銷售管理工作,可有效地開展市場調查、談判與推銷、網絡營銷等業務及管理工作;營銷策劃方向重在培養學生的問題診斷、團隊學習與創新能力,畢業生具有較強的營銷分析、策劃以及解決營銷實際問題的綜合技能。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學、現代市場營銷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相關的經濟學知識和較寬廣的人文社科知識;

2.掌握市場營銷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開展市場調研、渠道管理、談判與推銷、網絡營銷等業務工作的技能,能針對企業推出新產品、開拓新市場的實際需要進行營銷方案的策劃;

3.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較強的計算機應用和資訊處理技能,具有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

4.熟悉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瞭解國際商業慣例及營銷規則;

5.瞭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7.漢語普通話水平應達到二級乙等水平;

8.獲得營銷經理助理資格證書及相關技能證書。

三、學制及修業年限

學制4年,修業年限3—6年。

四、授予學位

管理學學士

五、核心課程

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市場營銷學、市場調查、消費者行爲學、廣告學、國際市場營銷、電子商務、銷售管理、網絡營銷、商務談判、營銷財務管理、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等。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2

摘要:高職教育中的藝術設計專業是培養社會需要的複合型藝術人才,高等職業教育,擔負着爲國家培養並輸送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重任。本文從高職專業定位、加強課程體系構建、提高教材適用性、完善實訓基地建設和大力加強校企合作等幾個方面對高職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研究和探索。

關鍵詞:高職教育就業人才培養藝術設計

一、高職定位創建特色專業

高職院校一般按專業來開展教學、培養人才的,專業在一定程度上規定了學生今後的工作領域和當前學習的範圍。因此,專業設定是高職院校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高校的辦學目的和爲社會服務的功能,並直接影響教學工作的開展,關係到學生就業與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

藝術設計幾乎涵蓋了所有實用藝術,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比較強的應用性邊緣學科。藝術設計學科的交叉性,既表現在學科體系內各專業之間,也表現在與其他學科的外部關聯上。藝術設計專業始終堅持要求學生具備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學科交叉的知識結構,重視實踐性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要兼有科學與藝術的雙重優勢,併爲此須進行一系列創新實踐。

二、人才培養以就業爲導向

在我國大力推行高等職業教育的過程中,藝術設計人才培養如何主動適應新的形式並滿足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建立就業工作和人才培養過程之間的互動,培養具有創造性、技術性的藝術設計人才,是當今高職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問題。

1.加強課程體系構建

進一步解放思想,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大膽創新,積極穩妥推進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構建。充分發揮中原地域人文環境優勢,把藝術設計教育及審美教育始終貫穿於整個課程設定和知識體系中,構建培養設計能力的模組式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在課程設定方面,注重課程優化設定,減少傳統課程教學的課時數,精選專業基礎課程,適當減少必修課門數,增加選修課比例,拓寬學生知識面,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確定專業公共基礎和專業核心課程,由專業基礎課教研室、各專業教研室、企業合作共同組建課程建設團隊。

沒有素質教育觀念爲指導,課程改革就失去了靈魂。因此,我們把素質教育觀念的培訓作爲課程改革最重要的環節。一是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國家培訓,準確理解課程改革的意圖和思路;二是讓真正瞭解課程改革精神和要求,避免隨意派教師參加一些低水平的研修班、研討會,浪費精力和經費。三是組織教師培訓,深入學習和理解各學科課程標準以及綜合研究項目的階段性成果,提高教師對新課程的理性認識,防止把課程改革演變爲簡單的“換教材”。在培訓模式上改變過去單純灌輸的方式,採用討論式、參與式等多種方法,讓教師既當先生又當學生,在參與中領略新的理念和內容,體會新的教法和思路。

2.提高教材適用性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賴以教學的靈魂是教材。教師教材與教學成果的關係是不容忽視的。對於不同類型的學校,應當按照自身專業特色,不同的市場定位需求,來爲各自不同類型的學校指定教學大綱選定合適的教材。然而長期以來藝術設計類教育由於自身專業的特殊性,很難有統一的教材。對於音樂、戲劇、美術等純藝術專業來講是可取的。但是作爲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藝術設計專業教育而言則很難採用。在保持藝術教育的特色的同時又需要借鑑理工類專業教學的經驗,建立起符合藝術設計教育特點的教材體系。介於這樣的背景,就需要專業性很強的高校教材。而在現在這個市場相關專業教材非常多,但真正能把科學與藝術,教學與就業恰當融合在一起的,尤其是適用的太少,這是擺在所有高等藝術設計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3.完善實訓基地建設

在課程的學時分配上,理論教學大於實踐環節,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弱。目前很多高職院校注意到了這個問題,都積極地創建實訓基地。實訓基地的建立對於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發展與教學活動十分重要。針對各專業教學及人才培養的要求,無論專業基礎課,專業理論課,專業設計課都應有相應的實習、實訓工作室。我們以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爲例,其實踐能力要求更強,不是單純的一個計算機輔助教學機房就能滿足需求的。最起碼應該建立三個實訓工作室:

(1)專業繪圖實訓室:這裏並不是指單純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機房那麼簡單,應提供學生大量自由操作的空間結合完備的硬件設備,能完成大量的項目設計。以往簡單的繪圖工作室就是以老師輔導學生,更多的`是老師在操作,成爲一種檢查輔導的形式,真正的專業繪圖工作室應該提供給學生自由度更大的空間,爲其開拓更爲寬廣的設計方向,提供給學生更爲直接的空間與課題進行真正的實題設計。

(2)模型製作實訓室:雖然各個院校軟件課程開設了很多年,並有了較高的成效,但對於三維模型的實際操作的動手能力卻非常欠缺。而對於教育學生而言,模型製作的意義更爲重要。對於開拓學生空間思維和專業的創造能力以及誘發設計靈感都是一個快捷的途徑,在節省時間上可以與手繪相比美,而且也是強化設計的材料意識,結構與力學意識,施工工藝意識的方便途徑。

(3)材料與施工實訓室:工作室可滿足室內設計專業,環境藝術專業以及其他專業相關課程實訓內容。備有工作臺,施工工藝樣板,材質樣板,多種工具,便於學生進行觀摩和實際操作,符合教學條件。對於基礎材料的認知、常用室內裝飾結構展示、常用裝飾施工工具認知及基礎工程施工工藝訓練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4.大力加強校企合作

以就業爲導向的高職教育需要行業、企業的深層次參與。透過產學合作的途徑,拓展技術與技能培養,提高學生對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的適應程度。但很多高等職業院校雖說在專業課程設定上考慮到了產學結合,但在就業之前缺乏與外界的溝通渠道。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使得教學與專業培養與社會行業需求相結合。這一工作需要由校方就業辦牽頭,針對專業方向聯繫學生實習培訓基地。以就業爲導向的高職教育倡導推行“雙證書”制,實行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相結合。“雙證”即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高職教育應在鎖定“兩高”(比本科生動手能力高、比中專生知識能力高)的基礎上推行“雙證制”。學生在校期間,除了拿到學歷證書外,還可拿到一個或幾個職業資格證書,使學生既具備第一崗位的任職能力,又有轉換崗位的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邵文華.高職的定位:職業特色.中國教育報,20xx年10月1日第3版.

[2]珊冬.課改推動素質教育.中國教育報,20xx年2月7日.

[3]李曉華.論素質教育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年第四期.

[4]王朝莊.高職教育教學特點比較研究,20xx.

[5]餘向平.高職教育以就業爲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探討,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20xx.

[6]王偉.以就業爲導向培養藝術設計本科應用型人才.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xx年05期.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3

摘要:觀察近些年的情況可知,計算機技術水平得到了極大程度上的提升,而且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速度也是非常迅速的。計算機已經完全融入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的生產生活越來越離不開計算機的幫助,可以說計算機技術正在逐漸引領着社會向前發展。由於這樣的社會背景存在,所以在當前時代下,做好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將會顯得非常重要。科學合理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策略將會引領資訊時代的發展。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改革

衆所周知,移動互聯網是當前技術發展速度最快、市場競爭力最佳、應用前景最好的新型技術產業。移動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其在經濟結構調整以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方面發揮着非常重要作用。就目前情況來看,整個社會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課程方面,關於開設移動互聯網領域課程的內容非常缺乏,而且人才的培養模式還處在一定的探索過程之中。以往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是落後於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其已經不能適應和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了,所以加緊對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是當前計算機教育的主要問題。

一、資訊時代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研究的意義所在

從國內當前的情況觀察可知,近些年來,我國對於移動互聯行業的人才需求量是非常大的,透過有關大數據的分析可知,大約200多萬,但是實際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卻只有大約70萬人。這兩者數據明確表明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下,計算機專業人才的缺口是非常巨大的。觀察當前高校計算機人才的培養策略可知,整個高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的體制,以及實際的專業設定同市場的需求都存在一定的脫節,計算機專業人才數量較爲缺乏的情況不單單是因爲高校專業設定的問題,其還同社會的培養有着一定的聯繫。具體說來也就是,移動互聯網的計算機社會化教育培訓較少,其不能夠爲當前移動互聯網輸送等量的計算機人才。正是因爲這樣,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展開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研究,可以爲當前社會輸送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切實滿足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人才需求,同時爲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提供較多的專業計算機人才,這樣必定可以促進計算機專業改革得到順利的開展,同時爲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提供全新活力。除此之外,需要明確的是,移動互聯網資訊時代下,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是當前社會所必然要求的,同時也是整個時代發展所需要的,因此,移動互聯時代下,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研究是具有較爲明顯的積極意義的。

二、移動互聯時代計算機專業人才國內外現狀情況研究分析

就移動互聯網的本質來說,移動互聯網是我國當前所開發的一種新型戰略產業,其越來越受到各地區的重視,並且始終是新時代創新發展的突破口。近些年來,國家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法規,使得當前時代下移動互聯網的人才數量急速增加。不僅如此,我國電信和聯通的共同推動,也不斷使得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加快了前進的步伐。從目前社會的應用情況看來,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基本上已經實現了普及,另一方面,第五代通信技術正處於不斷研發的過程之中,這一系列的因素最終使得移動互聯技術得到了大幅提升。需要明確瞭解的是,移動通信技術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賴於大量的計算機人才的,如果在之前的發展過程中,擁有一定數量的計算機專業人才,那麼相應的通信技術的研發速度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正是因爲之前的計算機專業人才還較爲缺乏,所以整個通信研發速度還處於有待提升的狀態。將我國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同歐美國家的專業人才進行比較,可以明顯察覺出,歐美髮達國家的計算機專業人才數量是要比我國的計算機人才多的,正是因爲如此,歐美髮達國家的移動互聯技術也相對較高。經過長時間的研究發現,之所以歐美髮達國家的計算機人才數量與整個社會技術發展相適應,是因爲它們擁有一套更加完善的體制,在這個體制的作用下,計算機專業人才數量源源不斷,也正是如此爲歐美國家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發展源泉。

三、當前我國移動互聯時代下計算機人才培養與需求的情況

(一)移動互聯時代計算機人才需求的情況分析

根據有關大數據的分析可知,目前國內移動互聯時代下,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量持續高漲。但是實際的計算機人才數量比例與需求的崗位卻存在着極大差別,出現了供大於求的局面,這兩種情況是目前社會中非常鮮明的對比。國內的移動互聯技術始終會隨着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相應的,這種計算機人才需求的缺口將會越來越大,必須要對此作出相應的重視才行。當前社會下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更加具有多元化,不能沿用以往的人才培養模式,要不斷對當前計算機人才的模式進行必要的改革創新,以此來適應當前移動互聯時代的發展。總之,在移動互聯時代下,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改革需要使得計算機人才更加具有適應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移動互聯時代下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情況

從目前我國的計算機人才培養模式看來,整個專業的培養機制較少,不論是高校,還是社會的計算機專業培訓機構,所開設的培養機制都存在模式較爲單一的情況,不僅如此,所開設的培養機制與市場的需求之間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脫節問題。所以根據有關人士的分析認爲,由於當前整個社會處於移動互聯的時代,要想在這個時代使得相應經濟效益得到提升,就必須要緊密聯繫社會的需求,培養出具有高素質的移動互聯網計算機人才,與此同時,還需要在課程設定和人才培養的模式上進行相應的.改革創新,如此才能使得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模式適合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

四、移動互聯時代下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的有效措施分析

相比較於以往的計算機行業,現如今的計算機專業人才不僅要求具備紮實的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還需要具有熟練的應用實踐能力,換句話就是,移動互聯時代下所需要的計算機專業人才,一定是一種複合型的人才。因爲只有這樣才能最終使得所培養出來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具備相應的適應能力和創新精神。具體的有效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不斷改革創新已有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計算機技術在之前的時代裏,已經具備了一套相對成熟的培養方案,但是時代始終是不斷變遷的,任何方案必須要不斷推陳出新才能適應所處時代的要求,尤其是變化如此迅速的移動互聯時代下。移動互聯時代下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不僅要體現出具體的培養目標,還要使得這個目標必須要有一系列成熟的教學內容,因爲這對於最終的培養結果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落實到具體的實施過程來說,首先改革工作需要綜合考察移動互聯時代下相應的變化特點,不斷深入瞭解當前社會下相關行業對於人才的需求,以及要求計算機專業人才應當掌握何種知識技能,將這些調查的數據進行綜合性的分析,最終科學合理地確定出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目標和內容。值得注意的是,有關部門要對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方案進行周密的考察,確定出該方案的可行性是怎樣的,如果還需要補充,再進行補充,以此最終形成完善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方案。

(二)構建科學合理的計算機人才培養體系

任何一項改革方案,體系都是至關重要的。具體來說,就是要根據計算機專業不同職位的能力要求,根據不同的能力要求,創建出有針對性的科學構建體系,整個體系要綜合地注意不同能力維度上的提升。在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的方面,要切實根據社會的實際要求,構建一套完善的培養課程體系。這套體系應當包括基礎理論課程、計算機操作實踐手冊、計算機專業核心課程,這樣才能形成一套重基礎、強實踐的核心培養體系,並且才能適應當前移動互聯時代對於計算機專業人才的要求。

(三)強化移動互聯時代下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的師資隊伍建設

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改革要想獲得成功,其離不開專業的計算機師資隊伍的建設,擁有大量的計算機專業技術教師,才能培養出更多的計算機人才。在移動互聯時代下,計算機培養的最終目的是促使應用型人才的誕生。正是因爲這樣,也就需要計算機專業的培養教師不僅僅具有紮實的理論知識,而且還需要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所以說互聯時代下的計算機培訓教師,應當具備雙重能力。具體的措施是,要建構完善計算機教師培養機制,定期對社會上有資質的計算機培訓教師展開考覈工作,以這種方式來監督其計算機相應的綜合能力素質,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還應當定期爲這些教師舉行相應的比賽,這樣計算機教師就能夠極大地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如果計算機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都得到提高,相應的計算機人才的專業能力必定也會隨之提升。

五、結語

上文主要從意義、現狀情況、需求培養情況以及措施等四個方面着手分析,目的就是要表明,在移動互聯時代下,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是勢在必行,是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相信只要有關部門能夠充分從思想層次上加以重視,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改革在之後的落實過程中,自然就會更加順利高效,如此一來,整個計算機專業人才數量一定會與社會的需求量相持平。

參考文獻:

[1]趙慧.互聯網+時代下高校計算機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改革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xx,(22):200-201.

[2]李傑.談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與實施[J].中國校外教育,20xx,(34).

[3]胡煜.高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03):271-272.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4

本着該原則,基於中高職銜接的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思路如下:

一、科學定位,明確培養目標

本方案立足黑龍江省,人才培養目標充分適應黑龍江省旅遊業發展的需要。黑龍江省在未來五年將繼續大力發展旅遊業,加快實現由旅遊資源大省向旅遊經濟大省的跨越。我省旅遊業的飛速發展,必然需要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本方案結合我省旅遊資人才需求現狀,定位於培養基礎紮實、適用面寬、實踐和創新能力強、以社會和市場需求爲導向,面向基層,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綜合素質高的技能型人才。

二、立足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優化課程體系設定

中高職課程體系設定首先要立足於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即中高職階段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認知水平,明確各階段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課程設定依據“滲透人文素質教育、突出實踐技能培養、注重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優化,兼顧教育部對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教學計劃制定的規範性和統一性,在專業課程的安排上保持中高職階段課程的.連續性,中職階段注重基礎性教育,根據本專業的特點開設語文、中國歷史常識、音樂等公共課,以及旅遊概論、管理學、服務禮儀等專業基礎課,此外,爲了加強對學生的人文素養的教育,開設職業素養課程,讓學生對自己學習的專業和未來所從事的行業和崗位有所瞭解,幫助其形成良好的職業觀念和職業態度。

三、以“崗位能力”要求確定課程體系及內容

要培養以社會和市場需求爲導向,面向基層,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綜合素質高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須將人才培養與旅遊企業人才市場需求相接軌。因此,只有透過到旅遊企業進行調研,瞭解企業和行業的需求才能確定學生未來從事的崗位及所需要的具體能力,從而在課程體系設定上,以崗位能力要求爲核心,結合行業特點,形成知識、技能、應用一體的職業課程體系;首先堅持以旅遊管理職業崗位對知識和技能的需求來設定課程,加強課程設定的職業功能性;其次,充分考慮中高職學生的特點,在中職階段注重學生技能的訓練,而在高職階段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運用。

四、“2+3”培養方式+“旺工淡學、工學交替”的特色人才培養模式

“2+3”培養方式即前2年進行高職學習,後三年進行高職學習的培養方式。後三年的高職學習實行“旺工淡學、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是指根據我省旅遊市場自身的淡旺季的特點,安排學生在旅遊旺季到旅遊企業見習和頂崗實習,旅遊淡季時回到學校繼續學習的模式。第一階段從第一學期9月起至第六學期6月,學生主要完成從業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任務:一是禮儀技能訓練(形體訓練、服務禮儀訓練);二是專業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三是崗位的初步體驗,即由旅行社和學校專業教師帶領學生參觀考察酒店和各主要景區景點,打破原有的先理論再實踐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一入學就直接與未來所從事職業的環境接觸。第二階段是第六學期6月至第七學期10月,正值我省旅遊旺季。由學院聯繫、企業、學生雙向選擇,學生帶着實踐課題進入旅遊企業見習,幫助學生確立爲崗位服務意識和過硬職業技能意識。

第三階段從第七學期10月至第八學期6月,學生主要完成職業技能證書所必備知識和技能並進行導遊證考試。在此期間,根據職業素養課程安排,學院會與合作企業聯繫,選派優秀工作人員或我院優秀畢業生來開展講座或座談,傳遞企業最新服務標準、服務理念,講授企業文化、職業素質以及如何規劃個人職業生涯等,使學生感受企業氛圍,瞭解本專業的發展變化情況。第四階段從第八學期6月至第十學期,這段時間爲學生頂崗實習階段。學生全部進行校外頂崗實習,學生在實習結束後由校企雙方對學生的表現及撰寫的調查報告等對學生進行考覈並評定成績,企業學生進行雙向選擇。在該思路的基礎上確定旅遊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確定就業方向與崗位分析,根據崗位能力確定教學任務和開始的課程,從而制定服務於我省旅遊業發展的基於中高職銜接的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5

摘要:應用型本科教育可以較好地解決知識經濟社會對大量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需求,並有利於改變本科教育單一化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從而解決高等教育大衆化階段多樣化培養模式和發展目標的問題.深入研究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模式及其執行條件,對於深化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改革、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廣東白雲學院實際,對基於能力本位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進行了探索研究.

關鍵詞:人才培養;應用型;能力本位;方案構建

目前我國經濟處於轉型期,同時高等教育向大衆化方向發展進度加快,應用型本科高校對人才培養目標和辦學定位必須重新認定,找準自己在高等教育結構中的位置,構建具有特色的辦學模式和教育模式,從不同的方位滿足社會發展的多維需求,但大多數應用型本科高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不能適應社會對人才能力需求,嚴重影響了學校人才培養質量.隨着社會的進步和高等教育大衆化的實現,社會對高等教育提出了多樣化的需求,促使高等教育逐步產生類型的分化,應用型本科教育應運而生[1].現階段,由於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還在探索中,多數高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還是照搬研究型大學,培養的人才很難滿足社會多樣化的需求.應用型本科高校如何制訂符合區域發展現狀的人才培養方案,以形成發展優勢,是院校建設、適應和服務區域發展必須考慮的首要問題.廣東白雲學院作爲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一直致力於應用型人才培養,在基於能力本位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方面進行了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1基於能力本位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的指導思想

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需要解決理念、方案和實施三個層面問題,需要明確培養什麼樣的人才,並在此基礎上優化和落實人才培養方案[2].

1.1堅持“以學生爲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

尊重學生個性化學習和發展的需要,擴大學生自選專業、自選課程的權利,實施“彈性學制”;推動從“教”到“學”的轉變,以資訊資源與現代教育技術爲支撐平臺,以學分認證爲手段,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推行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對接、自主學習與互動教學相融的教學模式改革,提升學習成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發展能力.

1.2樹立“特色意識、質量意識和品牌意識”

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爲主要路徑,全面推行校企協同育人,緊密依託行業企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以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爲提升人才質量的重要內容,注重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以國際合作爲重要手段,學習和借鑑國際先進的辦學理念、課程設定、教學方法及管理模式等,提高學校整體辦學水平.

1.3以培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爲目標

體現“重基礎、強實踐、擅應用、長技能”的人才培養指向,構建能力本位及四個對接爲核心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即專業設定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提高人才培養的三個符合度,即目標與社會需求的符合度、人才培養方案與培養目標的符合度、培養結果與人才培養目標的符合度.

2基於能力本位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的基本原則

2.1突出市場導向及能力本位,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

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要順應地方現代製造業、戰略性新型產業與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趨勢,圍繞產業升級轉型、技術創新需要,以人才市場需求爲導向,細分職業面向及崗位(崗位羣),準確定位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要求;科學分析與界定崗位或崗位羣能力,按照能力培養要求設定課程模組、設計教學內容和實踐環節,按照科技發展水平和職業資格標準設計課程體系,優化課程結構;按照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的原則,整合相關的專業基礎課、主幹課、核心課、專業技能應用和實踐課,形成“專業+專長”的實踐能力培養的課程羣或課程模組[3];支援與行業企業等合作開發在線開放課程,利用現代資訊技術推進課程體系改革.

2.2注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強化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統一

在強調崗位能力培養的同時,注重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堅持育人爲本,德育爲先,把立德樹人作爲教育的根本任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培養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樹立科學的健康觀,具有終身學習的健康體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質;着力培養學生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透過學習,構建起適應終身教育及社會發展變化需要的知識、能力和基本素質;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開設就業創業指導必修課程,鼓勵課外實踐與創新創業、允許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探索建立促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有效機制,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有機融合,強化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2.3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工作與學習結合,突出工程實踐能力

打破按照學科內容設定課程教學內容的思維定勢,按能力培養要求設定課程模組,確保實踐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遵循教育基本規律,系統規劃教學體系,總體實現“兩體系三並遞進”模式:將實驗、實訓、實習與理論教學並舉、並重、並行,其中理論教學的遞進體現爲“學科基礎教育———專業基礎教育———專業教育”的遞進;實踐教學的遞進體現爲“基本技能培養———綜合應用能力和設計能力培養———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遞進.實踐教學學時佔專業總學時的比例達到30%以上,學生在校期間參加實訓實習的時間累計達到一年.強化校企合作育人,緊密依託行業企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

2.4統籌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的整體優化

將學校人才培養定位目標貫徹、落實到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中,改學科導向型的課程設定爲專業導向型,從知識邏輯體系向技術邏輯體系轉變.透過刪、減、並等措施降低課程內容重複率,優化整合課程內容,減少必修課比例、壓縮課內總學時,增大選修課選擇範圍和豐富選修課內容,均衡各學年學分,提高教學效率;統籌人才培養全過程,按照推行完全學分制及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要求,規劃課程結構及比例,構建“大平臺+小模組”模組化課程體系,縱向優化人才培養方案[4].同時,橫向統籌和規劃跨學科和跨專業課程,構建和完善學校各類各級平臺課程,加強課程的標準化建設,多視角審視人才培養方案設計,逐步實現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的整體優化.

2.5強調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結合,彰顯“以學生爲中心”個性化特色

制修訂人才培養計劃時,各專業在學校統一指導思想和規定的框架下,在學科及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或專業方向課程、專業選修課程設定以及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實踐性教學環節、教學過程安排等方面,可根據各專業的具體情況,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採用不同的做法,體現專業的不同特點,發揮各專業的優勢,形成專業的特色.

3基於能力本位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的基本要求

3.1根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

各專業應以區域產業發展需求爲導向,深入行業、企業進行調查研究,正確把握區域社會經濟發展趨勢、產業轉型升級和人才市場需求狀況,細分職業面向及崗位(崗位羣),進一步準確地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形成本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及職業面向分析報告.在此基礎上,準確描述人才培養目標,即符合學校“培養一線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定位要求和符合本專業職業面向的定位及體現本專業特色,並明確主要的崗位(崗位羣)或工作領域.

3.2分析崗位(崗位羣)能力需求,明確人才培養的業務規格

針對典型的工作崗位,進行崗位描述、典型工作任務及職業素養與能力要求分析,並對所有典型的工作崗位的職業素養與能力要求進行歸納、綜合,形成本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能力要求,總結精煉後,具體描述爲專業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人才培養規格和要求(即業務規格).在注重人才培養與職業崗位的針對性的同時,強調與職業資格證書的對接,明確本專業職業資格證要求,所有專業原則上應達到三級或以上(可設1個主要證書和2-3個可選證書),強化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

3.3構建以職業爲導向、以能力爲本位與職業標準對接爲核心的課程內容體系

構建以職業爲導向、能力爲本位的教育教學內容體系[5].打破按照學科內容設定課程教學內容的思維定勢,科學分析與界定崗位(崗位羣)的基本能力,按能力培養要求設定課程模組,設計教學內容和實踐環節,構建基於崗位(崗位羣)基本能力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交互融合的模組化專業課程體系;基於“能力本位”原則,課程內容體系落實“兩個對接”:一是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依據職業崗位、職業標準及相應的基本培養規格要求,將專業基本能力及綜合應用能力、職業能力的培養落實到具體課程和實踐環節中;二是課程設定與職業資格證對接,依據各專業所確定職業資格證要求,設定相應的課程和實訓環節,確保課程內容及訓練與職業資格證掛鉤.

3.4注重設計論證、規範編制,維護人才培養方案的嚴肅性

爲了對專業人才培養進行系統、充分論證,所有專業原則上均應按照基於能力本位的指導思想重構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進行相應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同時,爲了便於教學安排,在人才培養方案設計的基礎上,形成人才培養方案編制要求,人才培養方案的內容用文字和表格表達,力求簡明、清晰.此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一經論證定稿,對專業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具有高度指導性,在執行過程中原則上不得隨意修改,以維護其嚴肅性.

參考文獻:

〔1〕徐琳.新形勢下能力本位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與實施———以高職房地產經營與估價專業爲例[J].商業文化,20xx(29).

〔2〕肖瑤,吳靈均,曹丹.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理論研究[J].智富時代,20xx(8).

〔3〕樊繼軒.基於能力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對民辦高校“本科學歷教育+職業技能培養”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xx(1).

〔4〕徐理勤,顧建民.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及其執行條件探討[J].高教探索,20xx(2).

〔5〕黃日強,許惠清.能力本位職業教育的特徵[J].外國教育研究,20xx(5).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