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不想社交了

來源:尚雅範 1.96W

為什麼越來越不想社交了?現在很多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主動社交,當下斷舍離的生活模式逐漸成為了生活的潮流,人們對羣來羣往的日子慢慢無感,下面分享為什麼越來越不想社交了。

為什麼越來越不想社交了1

1、社會環境

我們小時候,交通不發達,通訊不發達,需要和周圍的鄰居、離得比較近的親戚搞好關係,必要的時候互相幫助。社交是必須的。家長就會要求孩子,見了鄰居的面必須有禮貌,熱情打招呼。親戚來了要熱情招待。

那時候,人們閒下來,或者逢年過節,會聚到一起打牌喝酒,甚至湊一起看電視,看國慶閲兵。忙裏忙外,覺得熱鬧又喜慶,不會覺得煩。

現在,互聯網發達,人們購物通過網絡,休閒方式更多樣化,一部手機承載了一個人大部分的喜怒哀樂,分給外人的時間本來就少。

以前過節走親訪友,總會強行拉着孩子,花幾個小時趕到,為的`是順便去改善生活吃頓好的。

現在走親訪友,開車去,十幾分鍾就到,坐一下,一杯茶水還沒放涼到可以入口,人就已經到下一家了。流於形式。加上現在孩子對這種已經變味的親情不太感冒,所以家長也不會強烈要求孩子一定要參與。

而且,如今的社會安全性導致大家互相防備,有些對門鄰居住個10年8年都不認識不熟悉。非必要不會打招呼,自然無法產生互動。

為什麼越來越不想社交了
  

2、個人心態

爺爺奶奶那一輩,覺得人丁興旺才好。家裏人越多越熱鬧。我爺爺奶奶去世之前那幾年,過年時候還有很多年輕人大年初一去拜年,那些家長還會要求孩子給爺爺奶奶磕頭。

爺爺奶奶也會覺得,這是自己的榮耀。村裏這麼多人都來看望,非常有面子。

其實那些年輕人,有很多是不情願來的,有些是極反感磕頭的。

後來,來拜年的年輕人逐漸減少,大年初一到處串門的人也少了很多。

他們説,一年就這過這麼一次年,與其跟別人寒暄吹牛,偽裝自己,不如全家人聚在一起,開開心心玩,吃些美食。

現在的年輕人也是如此,覺得時間花在無效社交上,還不如獨自過個舒服的週末。雖然時間可能也是浪費掉了,但最起碼自己感受到快樂,沒有拘束。

為什麼越來越不想社交了 第2張
  

3、戀愛觀念的轉變

現在的年輕人,絕大部分無需再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社會的發展導致人們看待問題的角度發生變化,即便不結婚,也不會被周圍的人使勁嘲笑,不需要覺得低人一等,抬不起頭。

孩子結不結婚,已經不再是父母最擔心的事情。他們最關心的,反而是孩子在一段感情裏能不能夠得到快樂,能不能夠得到滋養,獲得幸福。

從年輕人自身而言,愛情如果讓他們投入太多精力,會讓他們直接嚇退。

當然,也的確是有一些年輕人在人際交往上面存在欠缺,甚至讓人反感。這部分人相對比較小眾,受生長環境影響,個人認知有侷限。這部分人或許確實需要學習“社交技能、高情商與人聊天”。

總體而言,現在大部分的年輕人不主動社交,不是因為不懂,而是更願意尊重內心的意願。

為什麼越來越不想社交了2

1、看透人心人性,對社交感到厭惡

寧願獨處,而不怎麼喜歡交朋友,就證明這個人已然對社交感到“厭惡”。

這種厭惡感,並非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形成了。

當人經歷得多了,看透了人心人性背後的本質之後,人也就會清楚,所謂的社交,有和沒有,又有何區別呢?

當人被社交關係傷害過之後,自身也就會看淡。那麼,厭惡感和遠離感就會逐漸產生。

不僅如此,有些時候,社交還會給人帶來一定的損失。而這,既包括金錢損失和精神損失。

所以,他們就會選擇獨處。這是內心的選擇,更是看透後的內心態度的轉變。

2、寧可一個人,也不想招惹麻煩

人與人的交往,説到底,就是雙方在生活的磨礪中,錘鍊着雙方的情誼。

而這個錘鍊和磨礪的過程,帶給人的,不可能是輕鬆和愉悦,而是揪心和痛苦。

如果你遇上了真情實意的人還好,至少你們倆能修成正果,長長久久。可如果你遇上了情感騙子,那麼你將會受到傷害。

前者是有價值的,而後者只會讓人白白浪費精力。

但不管怎麼説,這兩種情況,都會給人造成一定的麻煩。

而我們大多人,本就是厭惡麻煩的。況且,面對情感關係的不確定性,我們自然就不會抱有過多的期望。

如此,人也就會選擇獨處了。

為什麼越來越不想社交了 第3張
  

3、是非過多,易惹來矛盾

不管是在校園中,還是在職場裏,社交的本質,便是不同的陌生人相聚在一起,從而進行關係上的磨合。

磨合,就好比兩隻刺蝟抱在一起一般,終究會相互刺傷,相互造成傷害。

而這種傷害的背後,便是是非和矛盾。它們會在人際關係中慢慢地滋生,就像種子一般逐漸在成長。

面對生活中過多的矛盾,又有誰想招惹呢?

對此,現實的許多人,他們也就會選擇獨處,而不想選擇與人交朋友。

4、獨處,能讓自己更加“自由”

羣來羣往的生活,就像是無數的羊聚集在一起,從而成為了一個整體,看似強大,可實際上卻脆弱不堪。

而那些選擇獨處的人,他們就像是一隻兇猛的野獸,雖然特立獨行,可卻無比強大,在叢林中自由穿梭。

可以説,獨處是一種能力,是一個令人強大的過程。同時,它還比前者多了一份自由。

你在羣體中生存,就得聽羣主和圈主的安排,聽別人的意見做事,這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如果你是一個人獨來獨往,那麼你將能獲得生活中的自由,以及精神上的自由。

這兩種自由,會讓人感覺到身心歡愉。如此,又有誰想主動投入到“束縛”之中,自討苦吃呢?

為什麼越來越不想社交了 第4張
  

5、網絡化時代讓人產生了“惰性”

這裏有兩個問題。

為何當下社會中的人越來越薄情了?

為何當下生活中的人都不怎麼喜歡與人交往了?

其實,這就跟網絡化的時代有關了。因為網絡的.便捷化,重新激發出人的惰性和不想複雜,只想追求簡單的天性。

只用一台手機,你就能和天南地北的人聊天、視頻和通話。那麼,人與人在線下面對面交往的機會就會減少。

沒有面對面的線下交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會變得淡薄起來。

不僅如此,網絡世界中的關係都是虛假的。虛假的關係,它帶給人的,只能是虛偽的情誼,根本算不上是真實的人際交往。

所以説,在便捷的網絡化社會中, 我們有可能收穫了無窮的便利,可卻失去了一定的情誼和人際關係。

這,其實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