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的幼兒園教育隨筆

來源:尚雅範 1.09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想要更多的瞭解隨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的幼兒園教育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班的幼兒園教育隨筆

小班的幼兒園教育隨筆1

孩子在幼兒階段表達能力還不夠完善,孩子含糊的發音、用詞不規範、語句不完整,往往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然而理解幼兒的思想,知道幼兒的各種需要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需要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

曾經看見過一句名言:“沒有學會傾聽的教師,就有沒有學會傾聽的學生,哪個教室有不會傾聽的學生,就一定有不懂得傾聽的老師,要想學生學會傾聽,教師首先要學會傾聽學生的聲音,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更好的方法了。”《指南》指出:尊重和接納幼兒的説話方式,無論幼兒的表達水平如何,都應認真地傾聽並給予積極的迴應。如果教師能真誠地傾聽幼兒的意見,理解和尊重他們,接納他們稚嫩的觀點,分擔他們的困惑,共享他們成功的快樂,用温暖的笑臉去面對他們,就能增強彼此的溝通和交流,就有益於幼兒的發展。記得有一次,在吃午飯時,老師發現地上有一灘水,問是哪個小朋友尿褲子了,可沒有一個孩子回答,我告訴他們,沒關係的,不小心尿濕褲子,老師幫助你把濕褲子換了,這樣才不會生病。過了一會,妍妍小朋友走到我身邊,悄悄地告訴我:老師,我實在憋不住了,我就尿在褲子裏了。你不要告訴其他小朋友,好嗎?聽了這些,我急忙給她換了褲子,並告訴她:老師一定給你保密。因此,我們應該在尊重幼兒的基礎上去傾聽他們的聲音。

幼兒的行為總是刻意或不自覺地模仿成年人,他們內心是希望有人能夠認真傾聽他們的想法,然而成年人卻一直把他們當做小孩子,認為他們什麼都不懂,從而忽略了他們內心的想法,這種方式可能對幼兒一生造成很大的影響。“三歲看百年”這句俗語在一定程度上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一個人在幼兒時期沒有學會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那麼他們長大後很有可能表現得沉默寡言,這個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有這樣一個故事,在籃球比賽剛剛興起的時候,那時候籃球網還沒有洞,每一次投籃投中時,都要人爬梯子上去取,這樣既拖延了時間,又使比賽很不盡興,維持人們想了很多種辦法,甚至發明了專門又來取球的機器,但是結果仍不盡人意。直到有一天,一個小女孩和她爸爸去看比賽時,看到工作人員費力的一次又一次去取籃球,她疑惑的問道:“為什麼他們不用剪刀把籃球網剪一個洞?”小女孩的話一語驚醒夢中人一般,人們在籃球網上剪一個洞,問題就解決了。小孩子往往能夠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而成人常常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所以,常常傾聽孩子的聲音是十分有必要的。

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傾聽者,首先我認為要有耐心,認真觀察幼兒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努力從幼兒含糊不清的發音中理解幼兒的意思,然後做出回答,不能敷衍,這樣只會讓幼兒因為表達不清楚他的意思而着急,甚至有可能大哭大鬧,我們自己卻不知他們為何而哭鬧。如小班新入園的幼兒,常常以哭來表達自己對新環境的不適應,對父母的依戀,面對這種情形,作為老師就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傾聽幼兒的聲音,用敏鋭的觀察力去分析他們哭的原因,是生病了?是褲子尿濕了?是想媽媽了?還是……在新小班常常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有的孩子因怕老師而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午睡時有的孩子想解便又不敢説,導致把尿弄在褲子上,尿在牀上。就因為這樣,有的家長就説,我家寶寶回來説老師在午睡時不讓孩子解便。還有的孩子想喝水,他們也不願表達,一出幼兒園,就吵着家長要喝水。針對這些現象,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反思一下,是否該聽聽孩子們的聲音,不要跟孩子們規定:不準午睡時上了牀以後隨便上廁所,不準上課時隨便下座位去喝水入廁等。孩子畢竟還小,他和成人的自控力怎能相比?我想,有的老師可能害怕有的孩子是故意想借上廁所玩,有的孩子午睡時大聲叫老師又會影響其他幼兒睡覺,所以在午睡時便有了這樣的規定。要改變這樣的情形,老師可以多聽聽孩子的聲音,可以告訴他們別人在午睡時,你如果要上廁所,可以小聲點告訴老師,這樣就不會影響別人。

小班的幼兒園教育隨筆2

前天午餐前,孩子們正在聚精會神地聽我講故事,只有肖宇在不時扭動身體,轉動着小椅子發出吱吱嘎嘎的聲音。於是我邊講故事,邊用眼神暗示他坐好,但三四次之後仍無濟於事。我有點生氣了,便走過去輕聲但嚴肅地提醒他説:“坐好了,不然楊老師和小椅子都要生氣了。”雖然我的聲音很小,但還是被坐在肖宇左邊的袁司彥聽見了,只聽她小聲嘀咕着:“老師又生氣了。”

袁司彥的話讓我的心絃猛然一顫。是啊,想想最近一段時間,我的確把“老師要生氣了”當作了自己的口頭禪,時不時地就要説一次。袁司彥的話使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在孩子犯錯時我不再耐心地和他們講道理,而是簡單地用“老師要生氣了”這句話來製作孩子的.行為?也許是因為我表露出“生氣”這種不良情緒時,孩子總是會立刻安靜下來吧,我居然下意識地把“生氣”當成了維持教室次序的法寶!現在想來,這種方法雖然能立收實效,但是對良好師生關係的形成與幼兒認知、社會性的發展都存在着不良的“後遺症”。

孩子不是因為覺得我有道理,而是懾於我作為教師的威嚴與氣勢。且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認為我是一個“無能”的教師,因為我只會“生氣”。我為什麼不能耐心一點觀察瞭解幼兒行為背後的原因?為什麼不能以理服人?為什麼不能做好情緒的自我調控,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幼兒呢?我試想換一種方式,如對孩子説:“肖宇快坐好吧,藍貓不是説小朋友要坐直,不然脊椎就要變彎了麼?”也許這樣一樣會達到預期的目的。

昨天開始教育活動前,我拉過肖宇和袁司彥,誠懇地對他們説:“謝謝你們的提醒,老師下次再也不會‘生氣’了!”

小班的幼兒園教育隨筆3

時光飛逝,我和孩子們在一起生活了快有兩個月,從中我也發現身邊的孩子們開始慢慢地成長起來。我們班的張民哲,他的改變非常得大,在一件事件之後我對他有了新的認識。

在一次區域活動中,剛開始孩子們手裏拿着書本認真地看着。突然,聽到“嘶”地一聲,書本被撕破了。只看到孫佳佳拿着一本破書傻傻地楞在一旁,之後開始嚎啕大哭起來,這時張民哲忙站起來對她説:“對不起,對不起。”看到這個情景,我來到佳佳身邊對她説:“乖,不哭了,告訴老師是怎麼回事?”她哭着説:“張民哲搶我的書,還把它撕破了。”這時張民哲馬上接上説:“老師,我已經和她説過對不起了。” “好了,張民哲知道自己已經犯了錯誤,他也主動向你認錯了。我們就原諒他吧。”於是我摸摸佳佳的`頭説,佳佳聽了邊擦着眼淚,邊點點頭。我又對張民哲説:“這次我們原諒了你,下次你不許再犯同樣的錯誤了哦。如果你要看這本書,應該和佳佳兩個人商量,如果她同意了,你才能拿,知道了嗎?”張民哲低着頭説:“老師,我知道錯了。”之後,我拿出了紙巾,讓張民哲幫佳佳把眼淚擦乾淨,他倆都開心地笑了。

在平日生活當中,孩子們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由於他們年齡還比較小,因此他們的內心思想及表現出來的行為有時會如出一轍。他們有時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意識,有時知道這件事是錯的,但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而往往他們在犯了錯誤的同時也不會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有時候他們不知道自己到底犯了什麼錯誤。

俗話説: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就如我們班的張民哲小朋友,在之前的生活當中,他犯了錯誤不會自己承認,往往需要我們老師的提醒和教育。而在這次事件中,他能知錯能改,馬上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説明他對於事情的對錯有着一定的判斷能力,這也説明他的內心已經慢慢地開始成長起來。

在孩子們的世界中,我們老師要充當好引導的角色,正確地引導他們去判斷事情的對錯,也要時刻地教育他們能勇於承擔自己所犯的錯誤。

小班的幼兒園教育隨筆4

孩子不經意的舉動,透露出孩子們內心的真誠。

由於最近天氣冷了,我們把走廊窗台的花花草草都搬回了活動室,雖然外面已是冬天,但活動室還是温暖的,沒過幾天很多的花花草草長的葉子也越來越好了,我們班級的種植角也開始變得不一樣了。

區域活動時間,孩子們有秩序的在自己喜歡的區域操作,突然彤彤叫了起來:小苗苗冒出來了,快來看呀,孩子們聽到聲音都都圍在了窗台邊,我也緊跟着走了過去,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説的,朵朵開始和彤彤討論哪個小苗苗長得好,兩人開心的有説有笑,突然兩人跑出了教室,我又趕緊跟出去看看,原來兩人拿着自己的小水杯,接水去了,我問他們,你們要幹什麼呀?朵朵説:“在小苗苗周圍的土已經很硬了,肯定是缺水了,我們要給他澆澆水”。看到兩個孩子的舉動

,我很感動,我為她們的細心點贊,但是小苗苗太多了,我看她們來回接水把地面都弄濕了,我也決定加入她們的隊伍,我用大盆給她們端了一大盆水,這樣她們就不用來回跑了,他們兩個高興的和我説:這樣我們澆水更快了,小苗苗就更快喝到水了,我説:“對,我們一起來助力小苗苗的成長,小苗苗會長的更高”,我們三個高興的哈哈大笑起來。

孩子不經意的舉動,透露出孩子們內心的真誠,雖然活動室外寒冷,卻擋不住抵我們內心的温暖,時而調皮的.小淘氣們,卻有專屬的細心。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我們已經進入了大班,孩子們無論身高體重,知識技能,都有了很大進步,這也是我非常欣慰的地方。

最近班級常規較弱,孩子們有些浮躁,處於5—6歲孩子的個性發展敏感期,開始有了叛逆性,做事有主張,不喜歡被管理、被約束,做事沒有耐心,有時為了建立常規,要求嚴格了,孩子們就會發脾氣,也讓我糾結,有時孩子們犯了錯,一批評他們就會有情緒,甚至告訴家長,我們不是怕孩子們告訴家長,我是怕告訴家長後的不理解,説實話,責備孩子,我們也是需要勇氣的!哄孩子容易,教孩子難,曾有一篇文章《墨子怒耕柱子》——墨子問柱子:“如果上太行山,你會鞭馬還是鞭打牛?”耕柱子選了馬,因為馬跑得快,才值得鞭策,墨子説:“我也認為你值得鞭策,所以才批評你啊1

孩子,為什麼老師要批評你,是因為,在老師的眼裏,你是一批值得鞭策的馬,正是想讓你變得更好,所以才會嚴厲的教導你們——愛你們,我的寶貝!

小班的幼兒園教育隨筆5

言傳身教——爸爸媽媽首先要學會等待,才能讓孩子學會等待。爸媽性子急躁,孩子長大後可能會存在畏怯或霸道等情緒問題。

孩子能做的事情讓孩子做——有些爸爸媽媽寵孩子,對孩子的事一切包辦,往往造成孩子缺乏耐心,而且孩子失去了學習和鍛鍊的機會(包括犯錯誤的機會),慢慢的孩子就失去了求知慾,遇到問題信心不足,就會急躁。孩子一急躁,爸爸媽媽在旁邊也着急,為安撫孩子便全權代勞了(事實上,這是潛意識解決爸媽自己的焦慮的行為),惡性循環,孩子就失去了耐性。孩子的事情交給孩子,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無論是誰都不喜歡困難的問題和費力的事情,但是看到孩子做得慢或不能做出來而告訴孩子怎麼做永遠是錯誤的,應當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給孩子犯錯誤的權利。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父母應當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並對孩子給予關注和鼓勵。看到別人的孩子學鋼琴,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學琴班;看到別人的孩子學圍棋,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圍棋班。這樣只會讓孩子感到厭煩。當孩子對某種學習確實有興趣時,給孩子創造機會,使其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玩益智玩具——讓孩子玩一些具有開發智力功能的玩具,例如積木類。一個個小木塊堆積在一起組成不同的形狀,在這個過程中鍛鍊了孩子的耐性。此外,剪紙同樣也是一種培養孩子耐性的好方法。沿着畫好的線小心地裁剪,自然而然地鍛鍊了孩子的耐性。

多玩團體遊戲——與單獨玩相比,多玩一些團體遊戲可以使孩子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在遊戲等待的過程中,鍛鍊了孩子的耐性和團結協作精神。

讓孩子做適合他/她,稍經努力就能完成的事 ——孩童時期是孩子的自信心養成的時期,給孩子做合適的事情,讓孩子經過努力就能完成,從而獲得成就感。對於沒有耐性的孩子而言,一開始就接觸較難的東西,會使孩子喪失學習興趣。如果從簡單的入手,等孩子能很好地理解時再稍增加難度,這樣一來,孩子在一點點獨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和學習的過程中便逐漸提高了耐性。

小班的幼兒園教育隨筆6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特別注重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能積極主動的參與、主動舉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讓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體現孩子們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主體性教學所倡導的是面向全體幼兒,尊重幼兒主體,使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各種教育活動的“主角”。但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我經常會發現:當我們有問題要問孩子的時候,能夠積極舉手發言並且思維活躍的就那麼幾個孩子,而另外一些孩子卻很少發言,來來去去都是讓那幾位“好孩子”唱“主角”,其他幼兒只能做“局外人”,有些孩子為什麼不愛舉手發言呢?是因為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回答不出來,還是本身上課不夠專注,或者是即使知道答案,卻因生性膽小而不敢回答。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逐漸發現了這些孩子不愛舉手發言的原因所在,並隨後採取了相應的教育措施。像一些因為膽小而不敢回答問題的`孩子,我就鼓勵他們大膽舉手,並及時對他們的回答予以肯定和表揚,使他們能夠逐步養成大膽發言的好習慣。對一些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我就有意識地對他們進行提醒、引導,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對於年齡偏小的孩子,我提問題時儘可能提得簡單些,從而幫助他們獲得更多自信。與此同時,我還對積極舉手發言的孩子予以小獎勵,如五角星等,以激發孩子們通過舉手回答問題來獲得禮物的願望。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培養,孩子們在大膽回答問題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班級裏積極舉手發言的孩子越來越多,孩子回答問題時的聲音也日益響亮起來。看到那一隻只高高舉起的小手,我的心中充滿了希望和感動。

小班的幼兒園教育隨筆7

對於孩子的教育,我認為不能夠僅限於課堂教學,在日常的生活中除了進行有目的的教育外,教師自身的言行舉止對於孩子來説就是一種教育,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成長。

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別強,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喜歡模仿樂於模仿,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展現給孩子的是良性的教育,那麼對於孩子的成長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當我們班來客人時,我們班的老師總是熱情有禮的招呼他們。我們的孩子也被老師感染着。老師的一時舉動卻讓孩子受益終身。反之老師的一些不好的行為,孩子也會去模仿學習,所以説,教師的個人修養及言行舉止非常重要。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為人師對於塑造孩子的靈魂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教育不再是生硬的文化傳授,而是以最簡單的方式來洗滌孩子幼小的心靈。

孩子們在上課間操時,出入門口時難免幾個班級走到一塊兒,而我們老師總是會説:“來,請你們先過!”這樣的情景幾乎每天都會發生!但是“請你們先過!”這句話不再是老師説,而是換成了我們的寶寶。這種一讓的情景使我對教育有了更深刻的體會,我們沒有刻意的`去教,但孩子們在自然的情景中學會了互相謙讓的好品質,這就是潛移默化教育的最大魅力!

所以説,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既然是模仿,就讓你的孩子模仿你吧!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成長!

小班的幼兒園教育隨筆8

幼兒園處於孩子成長的懵懂期,調皮、好動、想象力豐富,但理解力有限。照顧這個時期的孩子,不僅需要豐富的經驗、瞭解孩子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對孩子要有無限的愛,否則,還真容易被孩子的不聽話氣壞呢。小朋友喜歡的老師長頭髮的,可以梳辮子、漂亮的、年輕的、知識多、懂科學的、有本事的。

每年新生入學的時候我都向家長介紹老師的工作是非常瑣碎和清貧的,這是由幼教的任務和性質決定的。幼兒園是保教機構,既要保育又有教育,保育包括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教育是指讓孩子在幼兒園健康地成長髮展。幼兒園教師還有解決家長後顧之憂、支持家長工作的任務,所以對幼教來説師德更重要。幼兒園階段處於一個奠基的階段,從大的方面説要對孩子終身可持續發展負責,從細的方面講就是對孩子人身安全、喜怒哀樂、當天的心情負責。

如果沒有愛心,幼教工作可能根本不能幹下去。孩子非常需要老師關愛,比如經常要抱着他們,小朋友也特別喜歡老師,可能鼻涕、眼淚就都蹭到老師的衣服上了,這是很正常且經常發生的事。這就是孩子,他們就是這樣的,這就需要老師給予他們更多的呵護。

幼教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一天8個小時都得目不轉睛地跟着孩子,必須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小孩子很多事情需要老師幫助才能完成,下班時間還要給孩子做教具、備課、佈置環境,週末還經常組織親子活動,自己的業餘時間非常少。一個孩子出現問題對幼兒園來説是1/400,對一個家庭來説就是100%。所以無論在生活照顧還是教育教學上都要精益求精。

兒童是一個精神存在物,他一出生就藴含着強大的精神能量,並按照自己的成長規律成長,我們的教育也會遵循孩子的年齡特點與個性特點。比如:小班寶寶的思維是形象具體的,他們的思維必須依據形象生動的參照物,並且要與他們的生活經驗相關,小白兔,紅蘿蔔是他們易於理解的,而抽象數字1、2、3的實際意義,對於他們來説理解起來就很困難。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就會使用孩子易懂易於模仿的語言,使用簡單不會讓孩子混淆的概念,運用生動形象的教具激起孩子學習的興趣等等。

幼兒園教師就像百寶箱,什麼知識都要通曉一二,要有較強的綜合藝術素質,包括對色彩的理解能力、對音樂的感覺能力,包括穿着,怎麼樣穿着得體,讓小朋友喜歡又符合教師的身份,這些都是幼教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還有語言表達能力也很重要,要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幼教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橋樑,對小朋友説話要簡練,聽得懂同時注意層次性。對家長的建議要有指導意義,對孩子的評價措辭要準確、委婉。

作為孩子教師,我認為理解、愛和尊重是與孩子溝通必不可少的方面,因為人的成長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心理成長過程,而不是一個智力成長過程,智力成長是附着在心理成長之上的。再有,愛和尊重是貫穿教育始終的,肯定與支持孩子按照精神胚胎的內在規律自然發展,對他們的自然發展表示尊重,為他們的發展提供適宜的精神與物質環境,我們的總園長朱敏女士就提出過這樣的教育思想“蹲下來講話”“抱起來交流”“牽着手教育”。這一切都體現了我們對孩子的尊重與理解,同時讓孩子在自然發展中體驗到了無盡的愛和自由,這對於孩子建立良好的人格,鋪墊輝煌的人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孩子的學習活動與日常的遊戲、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遊戲和生活中不斷出現在孩子面前的真實問題情景使他們不斷調動和運用已有的經驗,並在不斷地面臨挑戰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經驗。因此在我平日的工作中總是將教育生活化———讓孩子不知不覺地會了,讓環境問題化———讓孩子玩着玩着就學了。這種説法看似簡單,其實對老師的觀察、分析、提煉、創設能力則有着較高的要求。作為教師,我們就要在幼兒園的環境中支持孩子解決問題,進而引導孩子將經驗遷移到社會生活中去。

小班的幼兒園教育隨筆9

偶然間,看到一篇文章,題目是《愛是最好的教師》,感覺不錯,文章是這樣的:

“許多年前,有一個叫約翰·霍普金的教授給他的畢業生布置了這樣的作業:去貧民窟,找200個年齡在12歲到16歲之間的男孩,調查他們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環境,然後預測他們的未來。

“那些學生運用社會統計學知識,設計了問題,跟男孩們進行了交談,分析各種數據,最終得出結論:那些男孩中有90%的人將有一段在監獄服刑的.經歷。

“25年後,教授給另一批學生也佈置了一個作業:檢驗25年前的預測是否正確。學生們又來到貧民窟。以前的男孩都已經長大成人了。有的還在那裏住着,有的搬走了,還有的已經去世了。但最終學生們還是與原先的200個男孩中的180個取得了聯繫。他們發現其中僅有4人以往進過監獄。

“為什麼那些男孩住在犯罪多發的地方卻有這麼好的成長記錄呢?研究人員感到很納悶也很吃驚,之後他們被告知:有一個教師當年教過那些孩子……

“經過進一步調查,他們發現75%的孩子都是一個婦女教過的。研究人員在一個“退休教師之家”找到了那個婦女。究竟那個婦女是怎樣把良好的影響帶給那些孩子的?為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了,那些孩子還記着那個婦女?研究人員迫切地想明白這些問題的答案。“不明白,”婦女説,“我真的回答不了你們。”她回想起多年前和孩子們在一齊的情景,臉上浮起了笑容,自言自語地説:“我只是很愛那些孩子……”

愛是一個生命喜歡另一個生命的情感、是一種平等關係、是整體接納、是無條件的、不求回報的,這樣的愛才能夠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孩子並深刻地影響他們。當孩子體會到我們的愛時,他們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回饋給我們,即使我們不能滿足孩子的物質願望,他們依然會愛我們。因為,這時他們已經明白,他們擁有了世界上最珍貴的禮物,那就是遠比物質更值得人珍惜的——真實的愛。

我們在工作中,給予孩子無限的愛,才能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的歡樂,享受到成長的幸福,才能讓家長心存感激,也許我們在工作中有過份的舉止,有過激的言行,給孩子的心靈造成了傷害,給家長帶來了不良的影響。

愛是一筆無形的資產,愛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僅有對別人付出愛,才能得到更好的回報。不要把愛的方式當作愛。而給他們真實的需要,真正的愛!

小班的幼兒園教育隨筆10

隨着區角活動的開展,我們班的益智區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同一種益智玩具孩子們能用不同的方法來玩,會在玩的過程互相學習,看誰的方法更好,就拿拼圖來説吧。

拼圖是益智玩具的一種,具有開發智力,訓練手眼協調的能力,在培養孩子們的專注力和堅持力方面有明顯的'效果。孩子們剛開始接觸拼圖時不知怎麼玩,也沒什麼興趣,擺弄一會兒就放一邊了。於是,我就參與孩子們的活動之中,和班上的幾個孩子一起拼,教他們玩拼圖的方法,通過與孩子們一起玩,孩子們會玩了,對拼圖也有了一定的興趣。

有意思的是,孩子們玩着玩着也有了自己玩拼圖的方法,鵬宇玩時,先把拼圖從底板上全部取出放在桌子上,然後,先找出四個角的拼圖位置,再依次把每一塊拼圖準確無誤的嶔入,姿藝呢,對拼圖不是很熟悉,便對着拼圖的圖從一個角開始,慢慢拼好。有的孩子的確是拼不起來了,便找其他小夥伴來幫忙。總之,孩子們有孩子們的辦法,看到孩子們這麼喜歡玩,每個人又有自己的方法,這使我認識到拼圖活動很適合幼兒操作探究,但需要我們老師要用心觀察多多引導。

同時,也使我進一步認識了區角活動的好處,區角活動很有利於我們老師去細心觀察每個孩子,發現孩子之間的差異,進行個別指導。也進一步讓我堅信,觀察是教育的先導,只有充分觀察瞭解孩子,教育指導才能更有針對性,也才有可能真正適應和滿足孩子的發展需要。

小班的幼兒園教育隨筆11

當今社會,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相當一部分孩子在家裏説一不二,與自己的父母講話也用命令的口氣,很多孩子把這樣的不良習慣也帶到了幼兒園。

在星期二的下午我們區域活動時,我發現我班的李浩小朋友用命令的口氣對小朋友講話。如:奎瑤給我拿鉛筆來,潤琪給我拿着樹葉和剪刀等等,針對班級的這種情況,我分析了各種原因。1、幼兒以自我為中心,不替別的幼兒着想,幼兒的行為動機初始一般都是“為我”而不是“為他”。4---5歲的幼兒是自我保護意識產生的階段,自我意識產生之後,幼兒更多的注意“我的觀察”“我的能量”我的作用,這一時期“自我中心”佔了上風,所以4---5歲的孩子都是從自我出發來進行選擇和活動的,他們往往不去考慮別人。2、幼兒受到家庭的影響,家庭成員間進行語言交流,往往認為自己不必客氣,常常有意無意地以命令式的口氣説話,給孩子造成了不良影響。3、情緒的好壞也能影響孩子説話的口氣,幼兒行為很少受理智控制,主要受情景和情緒的影響。為了改掉幼兒用命令式的口氣説話的不良習慣,培養他們互相團結的精神,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首先,我在班級更注意從自身做起,避免用命令的口氣對幼兒講話,創造處一種民主、禮貌、和諧的.氣氛。並且對幼兒給予更多的關懷、愛護,其次要耐心細緻地給幼兒講道理,讓他們懂得人和人之間是平等的,請別人幫助應該有禮貌別人才樂意幫助你,説話像下命令、別人會討厭你,不願幫助你。我們還通過講故事、做遊戲等引導孩子想到他人、認識他人、理解他人、同情他人。然後,要在一日活動中我要時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隨時糾正幼兒命令式的講話。如果發現幼兒是在情緒不好時命令別人,老師就告訴他:“心裏有什麼不高興的事就告訴老師,用命式的口氣講話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把情緒帶給別人。”

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引導,我班的李浩小朋友逐漸改掉了用命令式的口氣講話的不良習慣,還學會了更多的禮貌用語,我非常高興。教育隨筆教育隨筆範文

小班的幼兒園教育隨筆12

我們乖乖虎三班有一羣討人喜歡的小傢伙,有時孩子們上午的語言活動,我都會讓孩子們把小椅子排成各種各樣的圖形來進行活動,而美工活動時往往是讓孩子們把小椅子搬到桌子邊上來。每當這時,教室裏就會響起“咔嚓咔嚓、稀里嘩啦”的聲音,不但損壞了椅子,也使教室裏顯得格外亂,甚至有調皮的孩子趁這個“機會”進行搗亂。每次氣得我都大聲吆喝:“慢點啊!輕點啊!”這樣,也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隱患。

這次語言活動後,和孩子們説:“孩子們,今天老師耳朵疼,小朋友搬小椅子時我不想聽見“咔嚓咔嚓、稀里嘩啦”的聲音。老師閉上眼睛,看誰搬椅子時,讓老師聽不見聲音。”小朋友們很好奇,個個躍躍欲試。我喊“一二三四五!”小朋友們開始搬椅子。當我睜開眼睛時,全班小朋友都整齊地坐在桌子邊上了。我裝做不知道的樣子問孩子:“你們是怎樣搬的小椅子,我怎麼一點聲音也沒聽到?”這時,孩子們爭先恐後地發言,有的説:“我輕輕地搬,輕輕放。”有的説:“我走路跟小貓一樣沒聲音”……。面對孩子們正確的回答我又趁機問:“下次搬椅子的時候,誰還能讓我聽不見聲音?”孩子們爭先恐後的説:“我”“我”“我”……。這樣連續幾天,教室裏再也聽不見“咔嚓咔嚓、稀里嘩啦”的聲音了。

小班的幼兒園教育隨筆13

體育遊戲時間,我正和孩子做“網小魚”的遊戲。孩子們扮成小魚圍着我快樂的游來游去。可是我發現只有嬌嬌一個人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着我和小朋友遊戲。

嬌嬌是我們班一個比較特殊的孩子,她膽子比較小,做事比較慢,對人不信任,總是拿着某種物品作為自己的依戀物。看得出來她也想參加我們的遊戲,但是又不敢參與進去。儘管我不停的鼓勵她遊戲,她還是不願意。怎麼辦呢?我想再多等她一會,看看她的表現。我邊和小朋友遊戲邊關注着她。當我唱到“一會上一會下,好像快樂的`小朋友”故意走到她身邊和她親近親近、和她抱一抱、對她笑一笑。孩子們也模仿我的動作,相互擁抱。嬌嬌被我們的氣氛感染了,經過一次又一次的重複遊戲,在我的邀請下,她終於邁出了第一步和我們一起遊戲。

對於小班幼兒來説,抱一抱、笑一笑是讓他們接納別人的方式。何況和老師的交往才短短的幾個星期。活動時她不願意參加,我沒有強求她。因為孩子的適應有快有慢。讓她有一個調整適應的過程。最後用自然親密的動作打動她,讓她參與遊戲,讓她邁出勇敢的第一步。看着她的進步,我也感到無比的欣慰。

小班的幼兒園教育隨筆14

小班的孩子入園已有一段時間了,他們對幼兒園的生活開始適應,這時各種各樣的問題也開始出現,最讓老師頭疼的事--排隊。無論是課間、户外活動還是放學,孩子們的那條隊總也排不好,總是你爭我強,你推我擠,還有幾個調皮的小傢伙總要去"加塞",一個頂一個的往前擠,對於這樣的現象我提醒了好幾次,可是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一會兒隊又亂了。

今天户外活動結束後,小朋友們排隊喝水,來了一陣吵鬧聲,保温桶旁的幾位小朋友喊着:"要排隊!要排隊!"我連忙趕過去,原來是有位小朋友張開雙手,當在了杯子櫃前不肯走,其他小朋友們被擋住了,擠在一起亂成一團。我把那位小朋友拉開,他卻僵在那裏不肯走,還大聲哭喊起來:"媽媽,媽媽!"我耐着性子對她説:"老師不批評你,只是想知道到底怎麼了。"這時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説:"他不排隊!還插隊。""他還推我!"聽到孩子們紛紛告狀,那位小朋友繼續大聲的`哭喊。"真是這樣嗎?我相信你不排隊是有原因的,你把你的理由説給大家聽聽吧!"聽了我的話,那位小朋友擦了擦眼淚,慢慢停止了哭喊,還略微帶點哭腔地説:"我口渴,我不要排隊,他們太慢了。""小朋友你們渴嗎?""我們也很渴。""小朋友們都很渴,這該怎麼辦呢?誰願意讓他排前面?"這時有一個小朋友願意讓那位小朋友排前面,我表揚了這位小朋友。然後其他小朋友也跟着説願意。"你看小朋友們對你真好!"那位小朋友有點不好意思地説:"我下次也讓小朋友排我前面。"這件事後,我引導孩子們討論我們的隊為什麼總排不好,他們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隊的原因,我們又討論怎麼才能把隊排好。

通過這些活動我深切的感到:幼兒的常規習慣養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點的關注、教育,並採取多種方式去進行培養。另外,常規教育也要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不能死守。

小班的幼兒園教育隨筆15

語言是人們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工具,兒童時期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也是最迅速的時期,因此,發展孩子口頭語言是培養孩子接受一切教育的出國留學認為小班語言教學的主要任務,應該是抓好口頭語言訓練的最基礎部分,即正確發音和短句的表達。

教會孩子正確的發音是發展孩子口語的語音是發展語言的基礎,要發展孩子語言,第一步就應該教會孩子正確的發音。只有發準了音,孩子才能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和要求。

孩子的發音正確與否不僅影響孩子語言發展,還會影響他們德、智、體全面發展,對今後升小學,學好漢語拼音,正確朗讀,書寫漢字甚至對雙語學習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須引起我們的廣泛關注。

在小班語言教學中許多幼師只注重抓發音練習和豐富詞彙兩項。使得很多孩子只會一些單詞,不會表達意思;有時個別單詞發音糾正了,但在語句中單詞的發音又錯了,所以,這一時段內不應單抓語音、詞彙,而應該結合短句進行練習。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大膽的表達出來,拿出一件玩具讓他描述,孩子從玩具的各部分特徵進行概括,從而使孩子從不會説、不願説過渡到大膽地説。

注意聽、説能力的培養是對小班孩子口語訓練的中的重要一環,模仿、實踐、訓練、創造、運用是孩子學習語言的規律。這一過程的基礎階段首先要解決孩子聽、説能力的培養。在聽、説能力的培養中認為首先要教會孩子注意聽,聽是説的前提,聽得清楚才能説得明白。所以,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們創造適當的語言的環境。我在培養小班孩子聽的方面提出了兩點要求,即:能注意傾聽老師和同伴講話;注意堅持給孩子創造聽讀的環境!

總之,在培養説的能力上,運用“模仿→實踐→創造”這一過程,使孩子在念兒歌、講故事中,發音、口齒都變得清楚,能大致完整的描述某樣東西、某件事。幼教工作者應抓住一切有利因素,因勢利導,啟發孩子,及時改進,進一步促進幼兒園小班孩子語言能力,

雖然已有4年時間沒有教小班了,對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課程滲透都不及別的老師,但既然接手了這個班,我想我有責任把這個班級管理好,服務好。每個學期初,每年新生入園,解決孩子的分離焦慮是教師的重要工作。為了使孩子儘快熟悉幼兒園,喜歡上幼兒園,我在歷年經驗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探索與實踐,在深入瞭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及家庭狀況的基礎上,嘗試採用幼兒園教育/趨於家庭化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做好新生入園適應

年齡小的孩子,用小食品轉移其注意力很有效。當孩子哭鬧較厲害時,老師將事先準備的小食品分發給他們,孩年齡小的孩子,用小食品轉移其注意力很有效。孩子吃着自己平時熟悉的食品時,就像生活在家中一樣,一個個喊着:“老師給我,我不哭了。”

(二)良好常規的培養

1、設立規則明確、要求統一。良好的'常規是在不斷鞏固中建立的,兩位老師的要求一定要一致,孩子們就有了標準。

2、要注意自身的演示和行動,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如小班孩子收玩具,總是隨便亂放,玩具筐裏的玩具跟什錦菜一樣,每一種都有,老師具體提出要求並做示範,不是把玩具全部推倒,而是直接一塊一塊地拿。孩子學會輕放的方法後,我再逐步要求孩子快,並學習收得快的方法:兩隻手同時收;將幾塊相同的積木疊在一起收;先收自己面前的,再幫別人收……。

3、要注意常規設立目標的循序漸進。常規培養不能只追求即時效果,如培養孩子穿脱摺疊衣服的常規培養我實施的“序”是這樣的。小班上學期的培養目標是:認識自己的衣服和正反,會脱-衣服,知道放在固定的地方。小班下學期的培養目標是:在老師幫助下會穿脱-衣服,初步學會扣鈕釦,初步有放整齊的意識。小班孩子的生活常規的培養我們提出的要求也是這樣的,小班上學期的前半學期:以適應、熟悉為主;後半學期:以初步遵守為主。小班下學期的前半學期:以鞏固、提高為主;後半學期:以樂意遵守為主。

4、採用兒歌等藝術形式培養良好的常規。在培養和訓練孩子們正確洗手環節中,孩子們不是把先後順序弄錯,就是細節達不到要求。我和孩子們一起編了洗手歌:“吃飯之前要洗手,輕輕擰開水龍頭。先把小手打打濕,再用肥皂搓搓手。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乾淨。”這樣既可讓孩子熟練地掌握要領又可把握動作的先後順序。

5、不要吝嗇表揚和鼓勵。我很注重情感教育,經常與孩子談“愛”,我們把“愛”融進一天活動當中,如吃飯好、睡覺好、來園不哭、有禮貌的孩子,老師經常會説:“寶貝,真乖,老師愛你”。我還注意捕捉孩子在園一點點的進步,及時在孩子的父母面前表揚他,親親他的小臉或摸摸他的頭以表示鼓勵或獎勵小貼貼。

熱門標籤